第749章 都一樣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朱祁鈺上位之後,朱瞻墡對於其政策,都是主動配合。
現在,他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去把祁鏞喊來。”
隨著朱瞻墡發話,沒多久,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就抱著孩子出現在朱瞻墡的麵前。
“怎麽還把孫兒給抱過來了。”
看到孩子,朱瞻墡立刻靠了過去,一把從年輕人手裏接過孩子。
“兒臣見過父王。”
朱祁鏞看著寵孫的父親,無奈行禮道:“方才正帶著見淑玩,父王傳喚,兒臣就將其一起帶過來了。”
“看看這個。”
朱瞻墡沒理會自己兒子的話,指了指一旁的書信,就開始哄弄懷中的孩子了。
“是,父王。”
迴完朱瞻墡,朱祁鏞才拿起桌上的信紙,仔細看了起來。
廳堂之中,僅剩下朱瞻墡逗弄孩子的聲音,還有孩子時不時發出的咯咯聲。
許久,朱祁鏞才將信紙放下,道:“父王,看完了。”
“怎麽想?”
朱瞻墡頭都沒抬,就直接發問。
聞言,朱祁鏞頓了下,反問道:“父王是想讓兒臣主動去爭取總督之位?”
“正是,可知為何?”
朱瞻墡將孩子放在大腿上,抖著腿,目光看向朱祁鏞。
結合信紙上的消息,朱祁鏞心中也有些吃驚,自己父親是什麽性子,他是知道的,主動去爭取什麽東西,那肯定是順勢而為。
其中的關鍵,就出在朱儀所擔任的職位上麵。
稍加思考,朱祁鏞才試探性說道:“聖上想要變相削藩,而父王支持聖上,因而讓兒臣主動爭取,也能給聖上留個好印象。”
“愚蠢。”
朱瞻墡笑盈盈著,就跟彌勒佛一樣,搖頭道:“你認為這是削藩?”
“若是讓親王於海外就職,不就是削弱其在大明影響?”
朱祁鏞有些聽不懂,便再問:“兒臣不明白,請父王解惑。”
“所謂削藩,是防止藩王擁兵自重,你看看,如今天下,可有藩王敢反陛下?”
朱瞻墡看了朱祁鏞一眼,又低頭逗弄孩子,道:“而那總督,其權力之大,執掌一方,若是削藩,豈不是有些矛盾了?”
“父王的意思是,聖上想讓藩王自食其力,開拓疆土?”
聞言,朱祁鏞十分震驚說道:“可聖上不怕功高蓋主嗎?”
“也沒有那麽簡單。”
朱瞻墡再次搖頭,不過年僅二十三的兒子能想出這麽多,他已經很滿意了。
“如今商貿繁盛,比起開疆拓土,聖上想讓隻消耗國庫的人,能為大明賺些銀兩,要知道,二十餘親王公主,數百郡王郡主,光是錢糧耗費,就是難以想象的耗費。”
語氣不急不緩,朱瞻墡向自己的兒子解釋為什麽需要讓王爵賺錢。
“再加上清理田冊等一係列政策,少了這些收入,一時還好,可久了,便會有人心思不定。”
這也不是朱瞻墡這一代人的事情了,但是,自己的兒子就有可能卷入旋渦之中。
頓時,朱祁鏞就懂了,點頭道:“所以父王想讓兒臣占先機,順應聖上,先找一處風水寶地!”
“善。”
朱瞻墡很滿意自己兒子能有此見識。
若是放在其他王爵眼裏,或許隻能想到聖人要節流,卻忘記了這是極好的開源方式。
否則按照目前這樣的態勢下去,天下安定,沒事幹的王爵隻能生孩子,子子孫孫下去,肯定成為巨大的負擔。
所以,朱瞻墡才覺得當今聖人好膽魄,絲毫不怕放虎歸山。
而對於朱祁鈺來說,既然宗室那麽會生,那就去世界其他地方播種,反正當前這個世界很大,還有很多無主之地,甚至宗室找到澳洲,自立為王他都不會在意。
對於自家父親的解釋,朱祁鏞也是極為震撼。
整個人都愣在當場,嘴巴微張,許久都說不出話來。
藩王不敢反,除了朱祁鈺自己身份的原因,還有就是作為皇帝,掌握著當前大明最強大的軍隊以及武器。
和以前的皇帝不一樣,朱祁鈺掌握的生產資料更多,而且還是關於武力方麵的。
光是這點,藩王隻要不傻,就不會去觸皇帝的黴頭。
“聖上就不怕?”
呆愣了許久之後,朱祁鏞才如同喃喃自語般開口。
“都一樣。”
朱瞻墡收斂了笑容,一臉嚴肅看向朱祁鏞,道:“聖上的心胸,不是你能想象的。”
“都一樣?”
咀嚼著這句話,朱祁鏞皺眉,不斷重複著。
而朱瞻墡就沒有再多的解釋,而是說道:“時機需要把握,也不能太急,得看看成國公去倭國之後怎麽做,想必這也是聖上為什麽讓成國公去,而不是直接讓藩王去的原因。”
“兒臣明白。”
朱祁鏞躬身迴應。
“好了,帶見淑下去吧。”
將懷中的孩子交還給朱祁鏞,朱瞻墡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
都說木秀於林而風必摧之,可是盲目的藏拙,那就做好永不見天日的準備。
這天下,哪有那麽多的扮豬吃老虎,有時候不表現出來,沒抓住機會,那就別怨天尤人。
“嘖,要是那伊王沒有被囚禁,放到地方,肯定很開心。”
目光看向北方,想到那心理變態的伊王,朱瞻墡都覺得這人給宗室丟臉。
不過,現在好了,不用擔心伊王,畢竟被囚禁了起來,應該是等著其絕嗣,隨後再以無嗣除國之名,廢除其王爵。
大明很大,各地消息多有延遲,不同的消息,按輕重緩急的程度不同,傳到地方的時間也不一樣。
朱儀已經到了天津,同時通知範廣教他海戰。
自從朱勇在土木堡之變中,於鷂兒嶺中伏戰死,朱儀就沒有再出過京城。
當看到天津的變化,就感覺看到前不久的小漁村突然變成一座大都市般,整個人都有點暈乎乎的。
在京城他也聽過天津的變化,可百聞不如一見。
更何況,這初次帶兵,就要帶大明最為精銳的海軍,心中難免有些膽怯。
大沽口軍港之中,舉目四顧,不是士兵在巡邏,就是士兵在訓練。
透過那黝黑的皮膚,能看出來,精氣神遠不是以往朱儀見過的士兵所能比擬的。
現在,他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去把祁鏞喊來。”
隨著朱瞻墡發話,沒多久,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就抱著孩子出現在朱瞻墡的麵前。
“怎麽還把孫兒給抱過來了。”
看到孩子,朱瞻墡立刻靠了過去,一把從年輕人手裏接過孩子。
“兒臣見過父王。”
朱祁鏞看著寵孫的父親,無奈行禮道:“方才正帶著見淑玩,父王傳喚,兒臣就將其一起帶過來了。”
“看看這個。”
朱瞻墡沒理會自己兒子的話,指了指一旁的書信,就開始哄弄懷中的孩子了。
“是,父王。”
迴完朱瞻墡,朱祁鏞才拿起桌上的信紙,仔細看了起來。
廳堂之中,僅剩下朱瞻墡逗弄孩子的聲音,還有孩子時不時發出的咯咯聲。
許久,朱祁鏞才將信紙放下,道:“父王,看完了。”
“怎麽想?”
朱瞻墡頭都沒抬,就直接發問。
聞言,朱祁鏞頓了下,反問道:“父王是想讓兒臣主動去爭取總督之位?”
“正是,可知為何?”
朱瞻墡將孩子放在大腿上,抖著腿,目光看向朱祁鏞。
結合信紙上的消息,朱祁鏞心中也有些吃驚,自己父親是什麽性子,他是知道的,主動去爭取什麽東西,那肯定是順勢而為。
其中的關鍵,就出在朱儀所擔任的職位上麵。
稍加思考,朱祁鏞才試探性說道:“聖上想要變相削藩,而父王支持聖上,因而讓兒臣主動爭取,也能給聖上留個好印象。”
“愚蠢。”
朱瞻墡笑盈盈著,就跟彌勒佛一樣,搖頭道:“你認為這是削藩?”
“若是讓親王於海外就職,不就是削弱其在大明影響?”
朱祁鏞有些聽不懂,便再問:“兒臣不明白,請父王解惑。”
“所謂削藩,是防止藩王擁兵自重,你看看,如今天下,可有藩王敢反陛下?”
朱瞻墡看了朱祁鏞一眼,又低頭逗弄孩子,道:“而那總督,其權力之大,執掌一方,若是削藩,豈不是有些矛盾了?”
“父王的意思是,聖上想讓藩王自食其力,開拓疆土?”
聞言,朱祁鏞十分震驚說道:“可聖上不怕功高蓋主嗎?”
“也沒有那麽簡單。”
朱瞻墡再次搖頭,不過年僅二十三的兒子能想出這麽多,他已經很滿意了。
“如今商貿繁盛,比起開疆拓土,聖上想讓隻消耗國庫的人,能為大明賺些銀兩,要知道,二十餘親王公主,數百郡王郡主,光是錢糧耗費,就是難以想象的耗費。”
語氣不急不緩,朱瞻墡向自己的兒子解釋為什麽需要讓王爵賺錢。
“再加上清理田冊等一係列政策,少了這些收入,一時還好,可久了,便會有人心思不定。”
這也不是朱瞻墡這一代人的事情了,但是,自己的兒子就有可能卷入旋渦之中。
頓時,朱祁鏞就懂了,點頭道:“所以父王想讓兒臣占先機,順應聖上,先找一處風水寶地!”
“善。”
朱瞻墡很滿意自己兒子能有此見識。
若是放在其他王爵眼裏,或許隻能想到聖人要節流,卻忘記了這是極好的開源方式。
否則按照目前這樣的態勢下去,天下安定,沒事幹的王爵隻能生孩子,子子孫孫下去,肯定成為巨大的負擔。
所以,朱瞻墡才覺得當今聖人好膽魄,絲毫不怕放虎歸山。
而對於朱祁鈺來說,既然宗室那麽會生,那就去世界其他地方播種,反正當前這個世界很大,還有很多無主之地,甚至宗室找到澳洲,自立為王他都不會在意。
對於自家父親的解釋,朱祁鏞也是極為震撼。
整個人都愣在當場,嘴巴微張,許久都說不出話來。
藩王不敢反,除了朱祁鈺自己身份的原因,還有就是作為皇帝,掌握著當前大明最強大的軍隊以及武器。
和以前的皇帝不一樣,朱祁鈺掌握的生產資料更多,而且還是關於武力方麵的。
光是這點,藩王隻要不傻,就不會去觸皇帝的黴頭。
“聖上就不怕?”
呆愣了許久之後,朱祁鏞才如同喃喃自語般開口。
“都一樣。”
朱瞻墡收斂了笑容,一臉嚴肅看向朱祁鏞,道:“聖上的心胸,不是你能想象的。”
“都一樣?”
咀嚼著這句話,朱祁鏞皺眉,不斷重複著。
而朱瞻墡就沒有再多的解釋,而是說道:“時機需要把握,也不能太急,得看看成國公去倭國之後怎麽做,想必這也是聖上為什麽讓成國公去,而不是直接讓藩王去的原因。”
“兒臣明白。”
朱祁鏞躬身迴應。
“好了,帶見淑下去吧。”
將懷中的孩子交還給朱祁鏞,朱瞻墡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
都說木秀於林而風必摧之,可是盲目的藏拙,那就做好永不見天日的準備。
這天下,哪有那麽多的扮豬吃老虎,有時候不表現出來,沒抓住機會,那就別怨天尤人。
“嘖,要是那伊王沒有被囚禁,放到地方,肯定很開心。”
目光看向北方,想到那心理變態的伊王,朱瞻墡都覺得這人給宗室丟臉。
不過,現在好了,不用擔心伊王,畢竟被囚禁了起來,應該是等著其絕嗣,隨後再以無嗣除國之名,廢除其王爵。
大明很大,各地消息多有延遲,不同的消息,按輕重緩急的程度不同,傳到地方的時間也不一樣。
朱儀已經到了天津,同時通知範廣教他海戰。
自從朱勇在土木堡之變中,於鷂兒嶺中伏戰死,朱儀就沒有再出過京城。
當看到天津的變化,就感覺看到前不久的小漁村突然變成一座大都市般,整個人都有點暈乎乎的。
在京城他也聽過天津的變化,可百聞不如一見。
更何況,這初次帶兵,就要帶大明最為精銳的海軍,心中難免有些膽怯。
大沽口軍港之中,舉目四顧,不是士兵在巡邏,就是士兵在訓練。
透過那黝黑的皮膚,能看出來,精氣神遠不是以往朱儀見過的士兵所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