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特例中的問題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民有小民的智慧,並非說小民就一定要淳樸老實。
麵對王偉這類大人物,蘇刺麻自知表現得十分諂媚,可自己投了滿剌加,又棄暗投明,尊嚴什麽的,放下了就好。
原本要打起來的仗,沒有打起來。
聽上官話中意思,是大皇帝要見見施二姐這位宣慰使。
也就是說,因為大皇帝要見施二姐,所以來的才僅僅隻有兩支艦隊。
思緒輾轉間,蘇刺麻也想去麵聖,朝聖這個詞,在他們的信仰中有著特殊的意義。
可以前的朝聖,看的是冷冰冰的建築,而施二姐的朝聖,卻是一個活生生且實際存在的對象。
在眾人眼中,蘇刺麻不是那種專攻心計的人,突然囁嚅起來,自然就被王偉看了出來。
“還有何事?直說無妨。”
王偉皺著眉,眼中帶著些許的疑惑。
“上官,我能否一同前往麵聖?”
蘇刺麻的聲音很輕,說完之後,連忙補充道:“我也會準備好貢品。”
其他的,蘇刺麻算不上十分清楚,但有一點,蘇刺麻肯定是知道的,那就是每次朝聖迴來,老國王都會帶著許許多多他想都不敢想的好東西。
甚至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就是當時老國王帶迴來的。
精致的瓷器是易碎品,時間久了,總難免有個什麽不小心。
聞言,王偉愣了一下,隨後看向施二姐,但很快就收迴了目光。
雖然施二姐是朝貢麵聖的主要關鍵人,可現在蘇刺麻作為預備官員,入朝述職也是理所應當。
換而言之,蘇刺麻可以以另一種形式去麵聖,而不是朝貢。
“可以。”
王偉當即就拍板,反正亞魯城防什麽的,都要交給劉海洋接手,有蘇刺麻和沒有蘇刺麻一樣,往後亞魯也會推行明帝國的法令,蘇刺麻不過是一個過渡期所需而已。
“謝上官,謝上官。”
得到肯定,蘇刺麻心中狂喜,然後問道:“什麽時候啟程?我需要準備什麽?”
“關於曆史、天文、地理乃至動植物記載的書籍,還有各類礦物。”
王偉想都不需要多想就迴答,這讓蘇刺麻和施二姐紛紛愣住。
猶然記得老一輩的人好像不是帶這些,而是各種稀奇動物和土特產。
但仔細想起來,又好像沒有什麽區別,不過是現在多了些書籍。
沉默了一瞬,蘇刺麻立馬答道:“知道了。”
討論結束,蘇刺麻出去後就對外宣稱自己卸任王位,其實在投降滿剌加之後,這王位已經可有可無了,但不妨礙蘇刺麻好生利用一番,來給自己增加點聲望。
背靠大樹好乘涼,重新擁有能夠以大明的名義辦事,身份什麽的,倒是其次。
更何況,亞魯的百姓又聽不明白蘇刺麻在說什麽,他們中,有的連天朝都不知道,就甭提知府是什麽東西了。
可這對百姓好像又沒有什麽差別,至少現在,百姓隻覺得城防換了些人,其他的變化,就是作威作福的滿剌加人消失了,生活重新迴到了安定。
也就是衣不遮體的問題,對明軍來說有些困擾。
血氣方剛的男人,看到袒胸露乳,在土路上晃悠的女人,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
要不是被各指戰員給壓著,都不敢想會發生什麽事情。
可就是很簡單的衣服,對亞魯來說,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王偉乃至明軍,可沒有人會織布,當前的士兵最多隻會補,至於織布什麽的,不會!
所以,王偉迴到舊港,就想著直接調用,畢竟舊港作為華人的聚集地,傳承至華夏的男耕女織依舊存在,但僅僅隻能滿足小家庭和舊港當地的用度。
了解了這些之後,身為兵部侍郎的王偉,有點愣神。
這在大明完全不成問題,特別是在整個京畿地區,製衣坊調動起來的織工,再加上農戶自家的產出,雖然不能說沒有人衣不遮體,但也不會像亞魯城這般。
看到了特例,王偉對於輕工業或者手工業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
一個地區,毫無發展,甚至沒有紡織概念,男人和女人一樣,都是下身纏著布,對於王偉這樣的文人來說,可不僅僅是有辱斯文了,簡直就是禮樂崩壞。
王偉不知道什麽尊重當地文化,對於他來說,男女有別,就該有界限,就該有倫理綱常。
可是,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建設什麽製衣坊、手工作坊並不是很簡單的事情,所幸舊港現在有不少商賈,召見之後,得知當地其實是有織布技術的,但隻有基礎的麻布。
正如舊港發展出來的傳統服飾,要想達到大明的水平,並不容易。
“那,能否在此地建設製衣坊?”
王偉看向眼前的海商,開口問道。
聞言,那海商稍微低下了頭,然後歎口氣,說道:“大人,小的就直說了吧,若是在此地開辦製衣廠,以絲綢為例,就要種桑養蠶,一棵桑樹要種三到四年,還不如直接海運過來,而且,海運更貴。”
說到底,就是利益,現在大明握著絲綢方麵的壟斷,而能消費得起布匹的,肯定不是亞魯城的那些“野人”,對於明商而言,他們的生活在大明本土,那裏能獲得他們想要的生活服務,來舊港,就是為了在大明能得到更好的服務,沒有必要去考慮這裏的發展問題。
大明的紡織業是冠絕的存在,但並沒有達到產量過剩,而民間用料運送到這裏,貴族看不上,普通人消費不起,海商甚至可能迴不了本,所以對外貿易,一直都是絲綢瓷器這類奢侈品。
“我,知道了。”
本來想說什麽的王偉,突然就轉換了話鋒。
商人逐利,而現在朝廷有可以指揮這個【利】的手段,這就無需跟眼前的海商說了。
而且,這番過來,他是監軍,並不能直接幹涉發展問題,一切還需要帶著施二姐迴朝,向聖人稟報之後才能做定奪。
在王偉埋頭奮筆直書,將所遇到的問題記下來的時候,施二姐和蘇刺麻已經開始為麵聖籌備貢品了。
麵對王偉這類大人物,蘇刺麻自知表現得十分諂媚,可自己投了滿剌加,又棄暗投明,尊嚴什麽的,放下了就好。
原本要打起來的仗,沒有打起來。
聽上官話中意思,是大皇帝要見見施二姐這位宣慰使。
也就是說,因為大皇帝要見施二姐,所以來的才僅僅隻有兩支艦隊。
思緒輾轉間,蘇刺麻也想去麵聖,朝聖這個詞,在他們的信仰中有著特殊的意義。
可以前的朝聖,看的是冷冰冰的建築,而施二姐的朝聖,卻是一個活生生且實際存在的對象。
在眾人眼中,蘇刺麻不是那種專攻心計的人,突然囁嚅起來,自然就被王偉看了出來。
“還有何事?直說無妨。”
王偉皺著眉,眼中帶著些許的疑惑。
“上官,我能否一同前往麵聖?”
蘇刺麻的聲音很輕,說完之後,連忙補充道:“我也會準備好貢品。”
其他的,蘇刺麻算不上十分清楚,但有一點,蘇刺麻肯定是知道的,那就是每次朝聖迴來,老國王都會帶著許許多多他想都不敢想的好東西。
甚至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就是當時老國王帶迴來的。
精致的瓷器是易碎品,時間久了,總難免有個什麽不小心。
聞言,王偉愣了一下,隨後看向施二姐,但很快就收迴了目光。
雖然施二姐是朝貢麵聖的主要關鍵人,可現在蘇刺麻作為預備官員,入朝述職也是理所應當。
換而言之,蘇刺麻可以以另一種形式去麵聖,而不是朝貢。
“可以。”
王偉當即就拍板,反正亞魯城防什麽的,都要交給劉海洋接手,有蘇刺麻和沒有蘇刺麻一樣,往後亞魯也會推行明帝國的法令,蘇刺麻不過是一個過渡期所需而已。
“謝上官,謝上官。”
得到肯定,蘇刺麻心中狂喜,然後問道:“什麽時候啟程?我需要準備什麽?”
“關於曆史、天文、地理乃至動植物記載的書籍,還有各類礦物。”
王偉想都不需要多想就迴答,這讓蘇刺麻和施二姐紛紛愣住。
猶然記得老一輩的人好像不是帶這些,而是各種稀奇動物和土特產。
但仔細想起來,又好像沒有什麽區別,不過是現在多了些書籍。
沉默了一瞬,蘇刺麻立馬答道:“知道了。”
討論結束,蘇刺麻出去後就對外宣稱自己卸任王位,其實在投降滿剌加之後,這王位已經可有可無了,但不妨礙蘇刺麻好生利用一番,來給自己增加點聲望。
背靠大樹好乘涼,重新擁有能夠以大明的名義辦事,身份什麽的,倒是其次。
更何況,亞魯的百姓又聽不明白蘇刺麻在說什麽,他們中,有的連天朝都不知道,就甭提知府是什麽東西了。
可這對百姓好像又沒有什麽差別,至少現在,百姓隻覺得城防換了些人,其他的變化,就是作威作福的滿剌加人消失了,生活重新迴到了安定。
也就是衣不遮體的問題,對明軍來說有些困擾。
血氣方剛的男人,看到袒胸露乳,在土路上晃悠的女人,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
要不是被各指戰員給壓著,都不敢想會發生什麽事情。
可就是很簡單的衣服,對亞魯來說,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王偉乃至明軍,可沒有人會織布,當前的士兵最多隻會補,至於織布什麽的,不會!
所以,王偉迴到舊港,就想著直接調用,畢竟舊港作為華人的聚集地,傳承至華夏的男耕女織依舊存在,但僅僅隻能滿足小家庭和舊港當地的用度。
了解了這些之後,身為兵部侍郎的王偉,有點愣神。
這在大明完全不成問題,特別是在整個京畿地區,製衣坊調動起來的織工,再加上農戶自家的產出,雖然不能說沒有人衣不遮體,但也不會像亞魯城這般。
看到了特例,王偉對於輕工業或者手工業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
一個地區,毫無發展,甚至沒有紡織概念,男人和女人一樣,都是下身纏著布,對於王偉這樣的文人來說,可不僅僅是有辱斯文了,簡直就是禮樂崩壞。
王偉不知道什麽尊重當地文化,對於他來說,男女有別,就該有界限,就該有倫理綱常。
可是,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建設什麽製衣坊、手工作坊並不是很簡單的事情,所幸舊港現在有不少商賈,召見之後,得知當地其實是有織布技術的,但隻有基礎的麻布。
正如舊港發展出來的傳統服飾,要想達到大明的水平,並不容易。
“那,能否在此地建設製衣坊?”
王偉看向眼前的海商,開口問道。
聞言,那海商稍微低下了頭,然後歎口氣,說道:“大人,小的就直說了吧,若是在此地開辦製衣廠,以絲綢為例,就要種桑養蠶,一棵桑樹要種三到四年,還不如直接海運過來,而且,海運更貴。”
說到底,就是利益,現在大明握著絲綢方麵的壟斷,而能消費得起布匹的,肯定不是亞魯城的那些“野人”,對於明商而言,他們的生活在大明本土,那裏能獲得他們想要的生活服務,來舊港,就是為了在大明能得到更好的服務,沒有必要去考慮這裏的發展問題。
大明的紡織業是冠絕的存在,但並沒有達到產量過剩,而民間用料運送到這裏,貴族看不上,普通人消費不起,海商甚至可能迴不了本,所以對外貿易,一直都是絲綢瓷器這類奢侈品。
“我,知道了。”
本來想說什麽的王偉,突然就轉換了話鋒。
商人逐利,而現在朝廷有可以指揮這個【利】的手段,這就無需跟眼前的海商說了。
而且,這番過來,他是監軍,並不能直接幹涉發展問題,一切還需要帶著施二姐迴朝,向聖人稟報之後才能做定奪。
在王偉埋頭奮筆直書,將所遇到的問題記下來的時候,施二姐和蘇刺麻已經開始為麵聖籌備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