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文化消費的欲望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蒸汽機這種東西,當前還未有人比朱祁鈺更清楚其用途。
至於機器搶人力的活計,那肯定存在的,但,勤勞的華夏勞動人民,很快就會找到出路。
而朱祁鈺要做的就是給他們留個口子,灰色的也好,讓他們不至於無路可去。
善戰之將,無赫赫之功,盛世帝王也是如此。
聽到朱祁鈺的解釋,汪招娣也安心了幾分。
自家夫君的話,可信度是全世界最高的,要是夫君也不可信,那汪招娣就不知道該去信誰了。
“也是,是妾身短視了,這方麵,夫君應該早就想到了。”
汪招娣說著,尚宮便端上來餐食,放在茶幾上。
朱祁鈺一手筷子一手碗,扒拉了幾口飯,道:“你為女工著想是應該的,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女子也是大明重要的勞動力,當然,前提是她們願意吃苦。”
汪招娣是見識過女工們的努力的,吃苦,對於她們來說,隻要有報酬,什麽苦她們都可以吃,所以朱祁鈺的話,汪招娣是認同的。
底層的男女生活處境都差不多,華夏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麵對突變情況,其實更有彈性。
在閑聊中吃完飯,朱祁鈺就讓興安喊來李惜兒。
作為景仁宮欽點的戲曲班子,自然是要待在宮裏,隨時等候吳太後她們的宣召。
當然,同時作為歌劇院的台柱子,隻有重要演出的時候,李惜兒這類角兒才會出場,大多時候,還是待在景仁宮內。
歌劇院,是朱祁鈺給大明權貴商賈搭建的平台,稍微唱唱就得了,人家過去,又不完全是奔著聽曲去的。
得到皇帝召見,李惜兒趕忙就小跑著過來。
現在她可不是以前那種伶人,就算是跑,也要跑得有姿態,保持自己的衣物發型不亂,到皇帝麵前,氣息也不會大喘。
像這種調教,自然是由興安手底下的太監手把手教。
伶人雖然是下九流,但是聖人的伶人,就必須在外人麵前保持高嶺之花的形象。
“奴婢拜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眼見客廳裏,景仁宮的男女主人皆在,李惜兒先向朱祁鈺行禮,然後才是吳太後,之後是皇後和皇貴妃。
禮節上,已經找不出一點絲毛病。
“李惜兒,朕記得,雜曲中有昆曲,你可會?”
太過超前的東西,確實無法持久滿足吳太後這個年齡段的胃口,就跟老人家不喜歡流行歌曲一樣。
所以,朱祁鈺打算另辟蹊徑。
聞言,李惜兒點頭,道:“風月散人所創,奴婢略懂一些。”
“嗯,這就好辦,就用昆山腔來一段西廂記,讓太後欣賞欣賞。”
昆曲現在並沒有成為傳奇,畢竟大明還沒奢靡到大力消費伶人藝伎的那種程度。
商業的成功才會引發文化消費欲望的高漲,從而導致伶人藝伎身份的水漲船高,權貴商賈蓄養家班,角色鬥藝,並賣力收集聲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裝色藝,這才有了戲曲的發展,從而戲子才能當道。
吳太後一聽有新鮮事物,雙眸都亮了幾分,不過連忙開口道:“小澄還睡著,不如去演廳聽?”
“沒事,讓人先帶小澄去休息。”
朱祁鈺擺擺手,養那麽一大群奶娘是為了啥?
光領錢不辦事的活計,哪有那麽好的事。
聞言,汪招娣也開口道:“夫君說的是,小澄交給乳娘就行了。”
說話的同時,尚宮已經自覺上前接過睡得深沉的小公主。
西廂記是很簡單的窮書生和富家女的故事,像汪招娣和杭惠茹這年齡的女人,也很喜歡聽。
以朱祁鈺的眼光來評價,就是窮小子以詩挑逗不諳世事的大家閨秀,被人家父母阻攔,最後高中狀元,身份躍遷後,變成了才子佳人的戲碼。
昆曲腔調軟糯、細膩,很適合這種情情愛愛又分分合合的故事。
在李惜兒的演繹下,有著江南女子柔弱,隨波逐流的無助,讓吳太後聽了,都忍不住濕了眼眶。
如果說,在場的人,誰最無動於衷,那莫過於朱祁鈺了,沒辦法,欣賞不來。
但就技藝而言,李惜兒也是專業的,特別是入了景仁宮受到聖人的重視之後,戲班更加是重點培養,教司坊有求必應。
那些個青樓花魁是師從何人,那李惜兒就是集大家之所長。
一曲終了,人未散,淚先流。
“有情人終成眷屬,真是太好了。”
吳太後擦了擦眼角的淚,歎氣說道。
“母親,你不是應該帶入崔家父母的角色嗎?”
朱祁鈺撓了撓頭,問道。
隨之而來的是吳太後的白眼。
“唱得不錯。”
朱祁鈺摸了摸鼻子,知道自己說錯話了,誰還沒有個少女心,於是轉頭拍手,稱讚道:“不過,這腔調柔了些,你會不會《關大王獨赴單刀會》?”
原本美滋滋的李惜兒,聽到朱祁鈺再點的曲目,隨之愣了一下。
讓一個小蘿莉表演關二爺單刀赴會,那也就朱祁鈺能想得出來了。
“迴陛下,這曲得行當武生來唱,奴婢駕馭不住。”
無奈,李惜兒隻能壯著膽子迴答,比起強行表演,在眾主子麵前丟人現眼,還是直說的好。
“朕不通戲曲,不過倒是有種唱腔,你聽聽,這是什麽個唱法。”
朱祁鈺說著,就直接清了清嗓子,咳嗽了聲。
“長江大河波浪滾,淘不盡忠良一片心。”
“二十年來身退隱,猶把安危念朝廷。”
初一聽,李惜兒覺得是秦腔,可是越聽越不對勁。
朱祁鈺也就記得幾段而已,而且,他也不專業,隻能扯著嗓子,唱出個樣子。
可在李惜兒聽來,那就不一樣了。
音是北音,卻有著昆曲的味道和陝西唱腔,也就是秦腔。
李惜兒從來沒聽過這樣的演繹方式,一時間有些頭大。
“怎樣?”
朱祁鈺唱完後,開口詢問。
而李惜兒抬頭偷偷看了眼聖人,又看向吳太後,一時間不敢評價。
能聽到皇帝唱曲,已經是破天荒的事情了,還去評價皇帝?
李惜兒有點想哭,感覺脖子涼颼颼的。
看到那要哭出來的表情,朱祁鈺就知道,不能從李惜兒這邊下手,於是轉頭看向吳太後,問道:“母親覺得如何?”
聞言,吳太後搖了搖頭,道:“太雜了,鈺兒你不通戲曲,就不要鼓搗這些。”
那嫌棄已經溢於言表了。
至於機器搶人力的活計,那肯定存在的,但,勤勞的華夏勞動人民,很快就會找到出路。
而朱祁鈺要做的就是給他們留個口子,灰色的也好,讓他們不至於無路可去。
善戰之將,無赫赫之功,盛世帝王也是如此。
聽到朱祁鈺的解釋,汪招娣也安心了幾分。
自家夫君的話,可信度是全世界最高的,要是夫君也不可信,那汪招娣就不知道該去信誰了。
“也是,是妾身短視了,這方麵,夫君應該早就想到了。”
汪招娣說著,尚宮便端上來餐食,放在茶幾上。
朱祁鈺一手筷子一手碗,扒拉了幾口飯,道:“你為女工著想是應該的,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女子也是大明重要的勞動力,當然,前提是她們願意吃苦。”
汪招娣是見識過女工們的努力的,吃苦,對於她們來說,隻要有報酬,什麽苦她們都可以吃,所以朱祁鈺的話,汪招娣是認同的。
底層的男女生活處境都差不多,華夏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麵對突變情況,其實更有彈性。
在閑聊中吃完飯,朱祁鈺就讓興安喊來李惜兒。
作為景仁宮欽點的戲曲班子,自然是要待在宮裏,隨時等候吳太後她們的宣召。
當然,同時作為歌劇院的台柱子,隻有重要演出的時候,李惜兒這類角兒才會出場,大多時候,還是待在景仁宮內。
歌劇院,是朱祁鈺給大明權貴商賈搭建的平台,稍微唱唱就得了,人家過去,又不完全是奔著聽曲去的。
得到皇帝召見,李惜兒趕忙就小跑著過來。
現在她可不是以前那種伶人,就算是跑,也要跑得有姿態,保持自己的衣物發型不亂,到皇帝麵前,氣息也不會大喘。
像這種調教,自然是由興安手底下的太監手把手教。
伶人雖然是下九流,但是聖人的伶人,就必須在外人麵前保持高嶺之花的形象。
“奴婢拜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
眼見客廳裏,景仁宮的男女主人皆在,李惜兒先向朱祁鈺行禮,然後才是吳太後,之後是皇後和皇貴妃。
禮節上,已經找不出一點絲毛病。
“李惜兒,朕記得,雜曲中有昆曲,你可會?”
太過超前的東西,確實無法持久滿足吳太後這個年齡段的胃口,就跟老人家不喜歡流行歌曲一樣。
所以,朱祁鈺打算另辟蹊徑。
聞言,李惜兒點頭,道:“風月散人所創,奴婢略懂一些。”
“嗯,這就好辦,就用昆山腔來一段西廂記,讓太後欣賞欣賞。”
昆曲現在並沒有成為傳奇,畢竟大明還沒奢靡到大力消費伶人藝伎的那種程度。
商業的成功才會引發文化消費欲望的高漲,從而導致伶人藝伎身份的水漲船高,權貴商賈蓄養家班,角色鬥藝,並賣力收集聲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裝色藝,這才有了戲曲的發展,從而戲子才能當道。
吳太後一聽有新鮮事物,雙眸都亮了幾分,不過連忙開口道:“小澄還睡著,不如去演廳聽?”
“沒事,讓人先帶小澄去休息。”
朱祁鈺擺擺手,養那麽一大群奶娘是為了啥?
光領錢不辦事的活計,哪有那麽好的事。
聞言,汪招娣也開口道:“夫君說的是,小澄交給乳娘就行了。”
說話的同時,尚宮已經自覺上前接過睡得深沉的小公主。
西廂記是很簡單的窮書生和富家女的故事,像汪招娣和杭惠茹這年齡的女人,也很喜歡聽。
以朱祁鈺的眼光來評價,就是窮小子以詩挑逗不諳世事的大家閨秀,被人家父母阻攔,最後高中狀元,身份躍遷後,變成了才子佳人的戲碼。
昆曲腔調軟糯、細膩,很適合這種情情愛愛又分分合合的故事。
在李惜兒的演繹下,有著江南女子柔弱,隨波逐流的無助,讓吳太後聽了,都忍不住濕了眼眶。
如果說,在場的人,誰最無動於衷,那莫過於朱祁鈺了,沒辦法,欣賞不來。
但就技藝而言,李惜兒也是專業的,特別是入了景仁宮受到聖人的重視之後,戲班更加是重點培養,教司坊有求必應。
那些個青樓花魁是師從何人,那李惜兒就是集大家之所長。
一曲終了,人未散,淚先流。
“有情人終成眷屬,真是太好了。”
吳太後擦了擦眼角的淚,歎氣說道。
“母親,你不是應該帶入崔家父母的角色嗎?”
朱祁鈺撓了撓頭,問道。
隨之而來的是吳太後的白眼。
“唱得不錯。”
朱祁鈺摸了摸鼻子,知道自己說錯話了,誰還沒有個少女心,於是轉頭拍手,稱讚道:“不過,這腔調柔了些,你會不會《關大王獨赴單刀會》?”
原本美滋滋的李惜兒,聽到朱祁鈺再點的曲目,隨之愣了一下。
讓一個小蘿莉表演關二爺單刀赴會,那也就朱祁鈺能想得出來了。
“迴陛下,這曲得行當武生來唱,奴婢駕馭不住。”
無奈,李惜兒隻能壯著膽子迴答,比起強行表演,在眾主子麵前丟人現眼,還是直說的好。
“朕不通戲曲,不過倒是有種唱腔,你聽聽,這是什麽個唱法。”
朱祁鈺說著,就直接清了清嗓子,咳嗽了聲。
“長江大河波浪滾,淘不盡忠良一片心。”
“二十年來身退隱,猶把安危念朝廷。”
初一聽,李惜兒覺得是秦腔,可是越聽越不對勁。
朱祁鈺也就記得幾段而已,而且,他也不專業,隻能扯著嗓子,唱出個樣子。
可在李惜兒聽來,那就不一樣了。
音是北音,卻有著昆曲的味道和陝西唱腔,也就是秦腔。
李惜兒從來沒聽過這樣的演繹方式,一時間有些頭大。
“怎樣?”
朱祁鈺唱完後,開口詢問。
而李惜兒抬頭偷偷看了眼聖人,又看向吳太後,一時間不敢評價。
能聽到皇帝唱曲,已經是破天荒的事情了,還去評價皇帝?
李惜兒有點想哭,感覺脖子涼颼颼的。
看到那要哭出來的表情,朱祁鈺就知道,不能從李惜兒這邊下手,於是轉頭看向吳太後,問道:“母親覺得如何?”
聞言,吳太後搖了搖頭,道:“太雜了,鈺兒你不通戲曲,就不要鼓搗這些。”
那嫌棄已經溢於言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