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仁宮。


    書房點著燈,燭火搖晃,朱祁鈺伏案看著試卷。


    卷麵上,都是朱祁鈺畫的o和x。


    佳人在一旁掌燈,保持書房中的光線明亮。


    華美秀麗的文章,朱祁鈺看起來,眼睛還是很疼。


    【陛下心古聖人之心,大興學校,慎選模範躬行道德以先之使為師者,知所以教子弟,知所以學而時無不可化之人。】


    朱祁鈺的新教育體係,也並非沒有支持者。


    隻不過,貢生就和大學生一樣,甚至還沒有後世的大學生有組織活動的經驗。


    知道學校,知道教化,但具體實施,便是【夫治教養之方,臣所陳於前者,陛下不用則已,用則必臻其效。】


    這些文章看多了,朱祁鈺也漸漸就沒有繼續看下去的興致,轉而重點看起了附加題。


    興安在一旁低頭糊名,對於皇後和皇貴妃給皇帝揉肩捶背的場景,當做看不見。


    次日,興安將已經彌封的試卷送去左順門旁的南廡房,稱為東閣。


    讀卷官,以內閣、五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正官及詹事府、翰林院堂上官充任,總共十七人。


    聖人暫停了常朝,為閱卷讓出時間。


    陳循、於謙、王直等人,一大早便在東閣等候閱卷。


    三百多份試卷,要在一天之內讀完,主要任務便是分出三甲,其中一甲最為重要,至於其他二甲,按照讀卷官的好惡隨便分等,顯得有些無關緊要。


    因為聖人提前看過,讀卷官能看到,聖人在策問上,皆畫了個圈,可以說是一視同仁了。


    在附加題上,才能顯現出聖人的傾向,因此,二三甲也不能繼續無關緊要了。


    當讀卷官自然有好處,分出一甲之後,皇帝賜宴讀卷官,以慰勞讀卷官的辛苦,同時彰顯聖恩。


    “豈有此理,竟然言河套無用之地,破費勞力,如同雞肋。”


    王直啪一聲,直接將一份試卷拍在桌麵,開口嫌惡道:“今天河套如同雞肋,明天是不是甘肅也可以不要了?”


    就連王直也沒有發覺,在不知不覺中,他的想法也在發生改變。


    大明的國土,並不嫌多。


    “王大人又何必動怒。”


    一旁的官員連忙勸慰,給考生批改試卷,千奇百怪,很正常。


    剛開始閱卷,王直就鼻孔出氣,其實也是在表明一種態度。


    每份試卷,都要傳閱在場所有官員,某些事情上,不能沉默無言。


    讀卷官會在試卷上標記,按五等標識試卷,即:圈、尖、點、直、叉。


    等所有官員閱卷之後,再由首席讀卷官總核,其試卷,得圈多者為前列。


    期間,綜合評議,個人皆可發言。


    “文章再秀美,卻總覺得言之無物。”


    陳循笑著迴應王直,提醒王直,科舉試卷本來就是這樣子,變的不是考生,而是考官。


    “倒是某的養氣功不足了。”


    王直在試卷上默默打了個叉,開口說道,然後傳給下一個人。


    兩題自然是兩個評分,前打圈,後打叉,讓王直都覺得有點恍惚。


    若是沒有附加題,那麽手裏這份試卷,可以說必入進士,但現在的感觀就不一樣了。


    “想法都顯得過於稚嫩,聖上的附加題,不僅顯露了考生學識,更是暴露了捧著經典死讀的生員,確實五穀不分,四體不勤。”


    於謙也放下試卷,歎了口氣。


    這種想法,五部的尚書最有體會,畢竟,他們已經用過了學校的學生。


    而學校的學生,單單所學知識,就比考生多,就算不成熟,但主觀能動性方麵,明顯是學校的學生更加有優勢。


    日漸西斜,東閣的讀卷官們,將考卷分好三等,隨後通報聖人。


    這段時間內,朱祁鈺哪也沒有去,就在文華殿處理公務。


    興安得到黃門通傳,便告知聖人,道:“陛下,東閣閱卷完畢,該賜宴了。”


    聞言,朱祁鈺打了個哈欠,昨晚就沒有睡好,今天又起了個大早,五部空出來的公務,自然就由皇帝頂上去。


    “讓人擺席吧。”


    揮了揮手,朱祁鈺下令說道。


    讀卷官宴是直接在文華殿舉辦,同時皇帝還要垂聽讀卷官選出的一甲試卷,朗讀完畢,將試卷交給司禮監官,再由司禮監官將試卷放到禦案之上,以便皇帝禦覽親批。


    這次的宴席,自然比昨天還要豐盛。


    官員們先是在殿外等候,隨後得到通傳,才排隊走入文華殿。


    “諸卿辛苦了,餐食已經備好,君臣之間,邊吃邊談。”


    在官員們行禮之後,朱祁鈺便開口說道。


    “謝陛下賜宴。”


    跪拜之後,官員才依品級入座。


    眾人並沒有著急動筷子,而是走出三人,為王直、於謙和陳循。


    三人手中各持一份試卷,以王直開頭,道:“天命二年辛未科,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請聖閱……”


    朱祁鈺並沒有多在意,該看的,他昨天已經看了,沒什麽可用的。


    以大明科舉製度,這才是生員開始養蠱的時候。


    一甲三名,按照慣例,直接進翰林院授官職修撰、編修。


    二甲進士若幹,分到各部當主事,或是到地方做知州,大部分為六品官。


    三甲同進士若幹,為評事、中書、行人,或分到地方的做推官、知縣。


    其中,三甲最多,評事屬於司法機關大理寺的法官,而中書便是內閣秘書,至於行人,是到各地冊封、傳達聖旨的人。


    推官和知縣就不用多說,這些人屬於大明中基層管理人員。


    也就是到了這段時間,生員才開始向官員發生蛻變。


    如於謙,三甲第九十二名,屬於倒車尾的行列,需要摸爬滾打二十餘年,遇到土木堡之事,才有出頭的機會。


    窮盡一生,能站到聖人麵前的機會,寥寥可數。


    等三人讀完選出來的一甲三名試卷,上呈皇帝,由皇帝排出狀元、榜眼、探花。


    直到這時,讀卷官們還不知道這些人是誰,必須等到明天,所有考生信息填寫於黃榜之上,他們才能知道。


    等朱祁鈺畫好朱批,才開口道:“諸卿,國朝得材,皆憑明公,在此賜宴,開席。”


    又過一日,長安左門,黃榜張貼,以示天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喲吼吼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喲吼吼吼並收藏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