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百姓成衣鋪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山東因為大量特權階級被流放,空出來的田地分給了農戶。
特別是孔家那占據數十畝的良田,新上任的縣令收獲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地稅。
曲阜因為有著孔家這尊不用交稅的大佛,所以也存在著數量龐大的佃戶。
尊貴的孔家人,可不會親自下地。
佃戶依舊是佃戶,不過,現在的佃戶,種的是要交稅的皇田。
路邊,老人背著布袋,身邊跟著一個衣服穿著顯大的孩子,生活雖然艱苦,但是在老人的眉眼中,卻能看到笑意。
“爺爺,今天咱們是去碾白麵嗎?”
小孩子樂嗬嗬的,這快過年了,聽爺爺說,今年不用交租子,交了稅,賣完多餘的糧食之後,還可以有餘糧碾成白麵。
一想到可以吃餃子,小孩子就樂的合不攏嘴。
“是哩,娃兒可以過個好年咯。”
老人笑容更盛,伸出拉住布袋的一隻手,放在小孩子的頭上拍了拍。
不過,當眼角看到街頭那些蹲在地上,眯著眼看向他們的人,老人連忙抓起小孩子的手,步伐也加快了幾分。
鎮子裏的磨坊,是四周村裏唯一的磨坊,由朝廷建造,碾白麵就隻要一文錢。
此時,磨坊外排著長隊,鄉裏鄉親的相遇,話家常,當然,鄰村之間也有看不過眼的,但在鎮子裏,也沒人敢亂來。
好不容易排到老人,將袋子遞給那小吏,再交上一文錢,沒等多久,就拿到了一袋白麵。
能吃上餃子的年,就是好年。
老人捧著布袋,雖然村子離鎮子好幾裏地,但能有這袋白麵,就足夠了。
時間尚早,老人又摸了摸懷中的幾文錢。
農戶本來身上就沒什麽錢,大多數錢,他們都會換成有用的物資,在他們眼裏,錢財雖好,但他們守不住。
看著那瘦弱的小孩,寬大的衣裳是小孩子那在戰場上死去的父親的。
老弱能堅持活著,還是因為朝廷核查了體恤金後,補發給他們錢糧,讓他們可以熬過來。
“娃兒,走,咱們去買新衣裳。”
老人笑盈盈說著。
聞言,小孩抬頭,看向自己的爺爺,因為消瘦的臉頰,襯托出那水汪汪的大眼睛。
“真的嗎?爺爺?”
小孩子對於金錢沒有概念,更何況,農戶本來就沒什麽錢。
能有新衣服穿,那過年就能在小夥伴裏顯擺一下了。
老人拉著小孩的手,在鎮子裏逛了起來。
村子裏的衣裳,大多都是自家婦人或是買布,或是自己種麻織布。
像老人這種家庭,想要買衣服,就隻能托人做,要麽直接去成衣店買。
“歡迎光臨。”
導購習慣性的開口,對於農戶,沒有表現出嫌棄鄙夷的神情,畢竟,他自己也是農家孩出來打工的。
麵對導購的熱情,老人突然渾身緊繃,再看看這成衣店,那些精致好看的成衣就擺放在架子上。
頓時,他就想要拉著孩子離開。
這裏好像不是他該來的地方。
隻是,導購連忙拉住老人,說道:“老人家,我們這成衣鋪,價格實惠,童叟無欺,不買也可以看看。”
導購並沒有說謊,這成衣店是可以說是平價商鋪,主要客戶群體,就是單身農戶。
老人被拉著進入了成衣店。
“老人家大概要什麽價位的,就是要多少錢的,我這邊好幫您選。”
導購沒有含蓄,畢竟比起讓顧客自己被一些成衣的價格嚇走,直接問價位更能留住顧客。
“不是俺,是俺娃兒。”
老人窘迫的說道。
躲在老人身側的小孩被暴露了出來,怯生生看著導購。
“小娃兒,真好看,剛好,我們這也有童裝,嗯,就是娃娃穿的衣裳,您大概說個價。”
導購一邊說著,一邊就從衣架上取來幾套大概目測合適的童裝。
“俺大概有個十幾文,您看夠嗎?”
老人摸了摸懷中用布仔細包裹著的銅錢,沒有確切說出。
“有,我看看。”
導購拿出了幾套,開始介紹道:“這是用棉麻布裁剪縫製,大小也合適,還保暖…”
說著,導購就在小孩子身上比劃了幾下,最後才說道:“這套價格二十文,我給您個優惠,收您十八文,您看可以嗎?”
平價成衣鋪,基本上賣的就是成本價,棉麻十八文一件童裝外套,已經十分便宜了。
老人看了看導購手裏的衣服,又看了看眼睛裏亮晶晶的小孩子,咬了咬牙,說道:“能讓娃兒穿穿看嗎?放心,娃兒昨天洗過澡了,合適的話,俺就買。”
這一次,他直接掏出懷中用布包裹著的銅錢,攤開後,大致有二十來枚。
“好嘞,娃子,快過來試試新衣裳。”
導購頓時笑開了花,招手示意小孩過來試穿。
尋常情況下,是不允許試穿的。
畢竟麵向的是普通百姓,試穿可能會將新衣服給弄髒,所以為了節省麻煩,非購買意向強烈的顧客,就盡量不讓試穿。
“快穿穿看。”
老人拍了拍孩子的後腦勺說道。
得到爺爺的允許,小孩才鼓起勇氣,站到導購麵前,在導購的幫助下穿上了外套。
“老人家,您看看,這套可以吧?”
等小孩穿好之後,導購的手搭在其肩膀上,將小孩正麵轉向老人,笑盈盈問道。
“好,好,就這件了。”
老人看完,忍不住點頭,隨後細心數了十八枚銅錢,鄭重交給導購。
“好嘞,數量沒錯,您是要直接穿走還是打包?”
導購收下銅錢,便開口問道。
所謂打包,可不是再用布給包好,打包就是將衣服折疊成四四方方的,然後用繩子捆一下。
老人深思熟慮後,才決定打包。
畢竟,這是過年穿的衣裳,現在先讓孩子將就一下,他才懂得珍惜。
出了成衣鋪,老人還不忘迴頭看了看,那高掛的牌匾上【百姓成衣鋪】幾個大字刷的漆黑。
這家店得記住了,以後要給孩子買衣服,就到這裏來。
“這是你的衣裳,可得拿好了。”
老人讓孩子抱著衣服,還不忘囑咐說道。
剩下就不需要再買什麽,時候也不早了,老人就拉著孩子往鎮外走去。
出了鎮子,老人忍不住皺眉,轉頭看向身後幾個人,那是之前蹲在街頭的那幾個。
特別是孔家那占據數十畝的良田,新上任的縣令收獲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地稅。
曲阜因為有著孔家這尊不用交稅的大佛,所以也存在著數量龐大的佃戶。
尊貴的孔家人,可不會親自下地。
佃戶依舊是佃戶,不過,現在的佃戶,種的是要交稅的皇田。
路邊,老人背著布袋,身邊跟著一個衣服穿著顯大的孩子,生活雖然艱苦,但是在老人的眉眼中,卻能看到笑意。
“爺爺,今天咱們是去碾白麵嗎?”
小孩子樂嗬嗬的,這快過年了,聽爺爺說,今年不用交租子,交了稅,賣完多餘的糧食之後,還可以有餘糧碾成白麵。
一想到可以吃餃子,小孩子就樂的合不攏嘴。
“是哩,娃兒可以過個好年咯。”
老人笑容更盛,伸出拉住布袋的一隻手,放在小孩子的頭上拍了拍。
不過,當眼角看到街頭那些蹲在地上,眯著眼看向他們的人,老人連忙抓起小孩子的手,步伐也加快了幾分。
鎮子裏的磨坊,是四周村裏唯一的磨坊,由朝廷建造,碾白麵就隻要一文錢。
此時,磨坊外排著長隊,鄉裏鄉親的相遇,話家常,當然,鄰村之間也有看不過眼的,但在鎮子裏,也沒人敢亂來。
好不容易排到老人,將袋子遞給那小吏,再交上一文錢,沒等多久,就拿到了一袋白麵。
能吃上餃子的年,就是好年。
老人捧著布袋,雖然村子離鎮子好幾裏地,但能有這袋白麵,就足夠了。
時間尚早,老人又摸了摸懷中的幾文錢。
農戶本來身上就沒什麽錢,大多數錢,他們都會換成有用的物資,在他們眼裏,錢財雖好,但他們守不住。
看著那瘦弱的小孩,寬大的衣裳是小孩子那在戰場上死去的父親的。
老弱能堅持活著,還是因為朝廷核查了體恤金後,補發給他們錢糧,讓他們可以熬過來。
“娃兒,走,咱們去買新衣裳。”
老人笑盈盈說著。
聞言,小孩抬頭,看向自己的爺爺,因為消瘦的臉頰,襯托出那水汪汪的大眼睛。
“真的嗎?爺爺?”
小孩子對於金錢沒有概念,更何況,農戶本來就沒什麽錢。
能有新衣服穿,那過年就能在小夥伴裏顯擺一下了。
老人拉著小孩的手,在鎮子裏逛了起來。
村子裏的衣裳,大多都是自家婦人或是買布,或是自己種麻織布。
像老人這種家庭,想要買衣服,就隻能托人做,要麽直接去成衣店買。
“歡迎光臨。”
導購習慣性的開口,對於農戶,沒有表現出嫌棄鄙夷的神情,畢竟,他自己也是農家孩出來打工的。
麵對導購的熱情,老人突然渾身緊繃,再看看這成衣店,那些精致好看的成衣就擺放在架子上。
頓時,他就想要拉著孩子離開。
這裏好像不是他該來的地方。
隻是,導購連忙拉住老人,說道:“老人家,我們這成衣鋪,價格實惠,童叟無欺,不買也可以看看。”
導購並沒有說謊,這成衣店是可以說是平價商鋪,主要客戶群體,就是單身農戶。
老人被拉著進入了成衣店。
“老人家大概要什麽價位的,就是要多少錢的,我這邊好幫您選。”
導購沒有含蓄,畢竟比起讓顧客自己被一些成衣的價格嚇走,直接問價位更能留住顧客。
“不是俺,是俺娃兒。”
老人窘迫的說道。
躲在老人身側的小孩被暴露了出來,怯生生看著導購。
“小娃兒,真好看,剛好,我們這也有童裝,嗯,就是娃娃穿的衣裳,您大概說個價。”
導購一邊說著,一邊就從衣架上取來幾套大概目測合適的童裝。
“俺大概有個十幾文,您看夠嗎?”
老人摸了摸懷中用布仔細包裹著的銅錢,沒有確切說出。
“有,我看看。”
導購拿出了幾套,開始介紹道:“這是用棉麻布裁剪縫製,大小也合適,還保暖…”
說著,導購就在小孩子身上比劃了幾下,最後才說道:“這套價格二十文,我給您個優惠,收您十八文,您看可以嗎?”
平價成衣鋪,基本上賣的就是成本價,棉麻十八文一件童裝外套,已經十分便宜了。
老人看了看導購手裏的衣服,又看了看眼睛裏亮晶晶的小孩子,咬了咬牙,說道:“能讓娃兒穿穿看嗎?放心,娃兒昨天洗過澡了,合適的話,俺就買。”
這一次,他直接掏出懷中用布包裹著的銅錢,攤開後,大致有二十來枚。
“好嘞,娃子,快過來試試新衣裳。”
導購頓時笑開了花,招手示意小孩過來試穿。
尋常情況下,是不允許試穿的。
畢竟麵向的是普通百姓,試穿可能會將新衣服給弄髒,所以為了節省麻煩,非購買意向強烈的顧客,就盡量不讓試穿。
“快穿穿看。”
老人拍了拍孩子的後腦勺說道。
得到爺爺的允許,小孩才鼓起勇氣,站到導購麵前,在導購的幫助下穿上了外套。
“老人家,您看看,這套可以吧?”
等小孩穿好之後,導購的手搭在其肩膀上,將小孩正麵轉向老人,笑盈盈問道。
“好,好,就這件了。”
老人看完,忍不住點頭,隨後細心數了十八枚銅錢,鄭重交給導購。
“好嘞,數量沒錯,您是要直接穿走還是打包?”
導購收下銅錢,便開口問道。
所謂打包,可不是再用布給包好,打包就是將衣服折疊成四四方方的,然後用繩子捆一下。
老人深思熟慮後,才決定打包。
畢竟,這是過年穿的衣裳,現在先讓孩子將就一下,他才懂得珍惜。
出了成衣鋪,老人還不忘迴頭看了看,那高掛的牌匾上【百姓成衣鋪】幾個大字刷的漆黑。
這家店得記住了,以後要給孩子買衣服,就到這裏來。
“這是你的衣裳,可得拿好了。”
老人讓孩子抱著衣服,還不忘囑咐說道。
剩下就不需要再買什麽,時候也不早了,老人就拉著孩子往鎮外走去。
出了鎮子,老人忍不住皺眉,轉頭看向身後幾個人,那是之前蹲在街頭的那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