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會表演的政客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胡誌和的想法很簡單,從泉州被吸引往天津的海商很多,那麽身為老資曆的泉州,理所應當有著優勢,為什麽朝廷不順勢而為呢?
至於陳懋所說的擔憂,那又怎麽了?
水至清則無魚。
脫口而出的借口多麽順溜。
不管在什麽時候,官員都可以為自己的做法找到如此的借口。
如同往賑災糧裏摻沙子,美其名曰,喂飽了各級官員,他們吃飽了才會賣力幹活,災民才能吃上飯。
這是一種詭辯,一種隨便想想就知道的借口。
官員這個階層,有著賞賜的土地和奴仆,還有朝廷發放的俸祿。
為什麽朱祁鈺要打擊腐敗,難道他不知道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嗎?
可問題是,腐敗打都打不完,為什麽還要找理由放任?
就算是現在,聖人對京城乃至地方洗了又洗,但是為了辦事順利,給小吏幾文錢,讓其幫忙多留點心,這種事情,依舊存在。
官員享受著特權待遇,還領著俸祿,若是再把賑災糧換成了牲口吃的草料和糠麩,再往裏麵撒沙子,那麽這個治理統治階層也離滅亡不遠了。
就如公司裏,員工領著薪酬,然後做本職工作的時候,還要朝老板要錢,天下沒有這個理。
陳懋又何曾看不出胡誌和的懶政傾向。
自己不做好,等著朝廷幫他搞好一切,那還要這個知府幹什麽?還要考核政績幹嘛?
胡誌和被陳懋點破,心中也沒有惱怒,隻是歎口氣,無奈道:“閩之福、興、泉、漳襟山帶海,田不足耕,非市舶無以助衣食,若能開市舶,奸民自減。”
綁架朝政的說辭,很熟悉,讓陳懋無言以對。
“該上的奏折,某也上了,胡知府若真為民著想,那多整治豪紳,罷免貪官汙吏,這也務實一些。”
陳懋歎氣,再道:“某真不知帝心。”
朝廷不相信地方,更何況是一處充滿前科的地方,這才是症結之所在。
而且,在陳懋看來,胡誌和的不作為,更加證明的朝廷所不信任的正當性。
所以,和胡誌和說再多也沒有什麽效果。
陳懋想著,看向胡誌和,他知道有一種解決方法,那就是再清洗一遍。
或許,這便是朝廷的考慮,先清洗一遍泉州,然後利用海運的便利,加深地方與中央的聯係,到時候,或許就是泉州開放市舶的時候。
角度不同,看事情的層麵也不同。
見陳懋再次這麽說,胡誌和笑了笑,起身說道:“叨擾了。”
他並沒有放棄,來陳懋這裏,也是一種態度。
胡誌和相信,泉州上下官員急迫的心情,會通過自己的舉動傳到京城,傳到朝堂之中。
至於什麽清理官吏,等開市舶之後,讓朝廷派些巡查組過來不就好了,反正自己該注意注意,不要觸碰紅線就行。
和他想的差不多,泉州官場的心意,朱祁鈺是看到了。
不過,朱祁鈺可是經過後世的熏陶,深知不要看別人說什麽,要看別人做什麽。
泉州官場並沒有給他看到動作,有的隻是發自內心的表演。
雖然,泉州是很方便的不凍港,但不代表朱祁鈺一定要選擇泉州。
從優先級來說,朱祁鈺更傾向旅順港口。
在後世,那可是老大哥都眼饞的不凍港。
旅順港口因為海流和沒有運河淡水入海的原因,和天津不一樣,那裏雖然冷,但不會結冰。
不過,那裏現在隻有金州衛下的一個水師營,要想建造軍港和市舶,基本上可以說是從零開始。
海軍的投入本來就巨大,所以如果有現成的話,朱祁鈺並不在意用現成的。
“真就是會表演的政客。”
朱祁鈺喃喃自語,而興安聽到後,也是左耳進右耳出。
手中的奏折是泉州地區官員的作風,還有一些朝臣對於在泉州開市舶的認可。
看了幾眼,朱祁鈺就將其放在奏折堆中。
有時候,懶政惰政可比貪汙受賄還要麻煩,還要難以解決。
朱祁鈺換了一份奏折,不過腦中卻在思量著,什麽時候把範廣放到旅順去。
現在天津造船也有些盈餘了。
備倭城、大沽口、旅順口,這三個地方得加快形成戰力,然後就可以懸賞探險者了。
大明需要糧食,來承載預計可能爆增的人口。
那麽,地理大發現為什麽不能由大明來推動呢?
羅盤針,也就是司南,早就傳到了歐洲,但是當前,大明的造船業雖然遭受打擊,但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比起被動等待風勢,花點錢,縮小福船的規模,都不需要多少艘,讓其沿著下西洋的路線探索。
朱祁鈺不需要下西洋的規模,畢竟國威已經宣揚過了,而且,有著火槍,護衛也不需要如以前那般規模。
船隊並不是越大越多就好,畢竟對於遠洋探索來說,隻要有足夠的食物儲量和武力,那麽是越少越小越好。
以大明海商出海的熱情,朱祁鈺知道,用不了多久,下西洋的航線就會出現更多的大明船隻,而且,這些船隻都會懸掛大明的國旗。
在如此的熱情下,地理大發現從大明開始,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更何況,大明有舊港宣慰司,雖然形同虛設,但並不是沒有。
大明海軍在馬六甲海峽的滿刺加建立城柵、倉庫,以之作為經營西洋的中轉站,為的就是繼續宣揚國威,隻不過鄭和沒有挺到那個時候。
不過,那裏有一個漢人領袖的王朝,國名三佛齊,領袖梁道明。
若說殖民,大明早就將子民散步在南海各國了。
永樂三年,朱棣派梁道明的同鄉監察禦史譚勝受和千戶楊信帶敕書前往招安,同年,梁道明和其臣子鄭伯可一同入朝貢方物,留副手施進卿帶領眾軍民。
永樂五年,三保太監鄭和從非洲好望角迴航,經舊港,海盜陳祖義襲擊三佛齊,施進卿請鄭和協助,鄭和陳兵大破陳祖義,押迴南京受戮;同年施進卿派女婿往京朝貢,得昭命為舊港宣慰使。
舊港對於永樂之後的大明來說,太遠,太廢。
可是若是對於要發展海軍的大明而言,那就是前哨站!
至於陳懋所說的擔憂,那又怎麽了?
水至清則無魚。
脫口而出的借口多麽順溜。
不管在什麽時候,官員都可以為自己的做法找到如此的借口。
如同往賑災糧裏摻沙子,美其名曰,喂飽了各級官員,他們吃飽了才會賣力幹活,災民才能吃上飯。
這是一種詭辯,一種隨便想想就知道的借口。
官員這個階層,有著賞賜的土地和奴仆,還有朝廷發放的俸祿。
為什麽朱祁鈺要打擊腐敗,難道他不知道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嗎?
可問題是,腐敗打都打不完,為什麽還要找理由放任?
就算是現在,聖人對京城乃至地方洗了又洗,但是為了辦事順利,給小吏幾文錢,讓其幫忙多留點心,這種事情,依舊存在。
官員享受著特權待遇,還領著俸祿,若是再把賑災糧換成了牲口吃的草料和糠麩,再往裏麵撒沙子,那麽這個治理統治階層也離滅亡不遠了。
就如公司裏,員工領著薪酬,然後做本職工作的時候,還要朝老板要錢,天下沒有這個理。
陳懋又何曾看不出胡誌和的懶政傾向。
自己不做好,等著朝廷幫他搞好一切,那還要這個知府幹什麽?還要考核政績幹嘛?
胡誌和被陳懋點破,心中也沒有惱怒,隻是歎口氣,無奈道:“閩之福、興、泉、漳襟山帶海,田不足耕,非市舶無以助衣食,若能開市舶,奸民自減。”
綁架朝政的說辭,很熟悉,讓陳懋無言以對。
“該上的奏折,某也上了,胡知府若真為民著想,那多整治豪紳,罷免貪官汙吏,這也務實一些。”
陳懋歎氣,再道:“某真不知帝心。”
朝廷不相信地方,更何況是一處充滿前科的地方,這才是症結之所在。
而且,在陳懋看來,胡誌和的不作為,更加證明的朝廷所不信任的正當性。
所以,和胡誌和說再多也沒有什麽效果。
陳懋想著,看向胡誌和,他知道有一種解決方法,那就是再清洗一遍。
或許,這便是朝廷的考慮,先清洗一遍泉州,然後利用海運的便利,加深地方與中央的聯係,到時候,或許就是泉州開放市舶的時候。
角度不同,看事情的層麵也不同。
見陳懋再次這麽說,胡誌和笑了笑,起身說道:“叨擾了。”
他並沒有放棄,來陳懋這裏,也是一種態度。
胡誌和相信,泉州上下官員急迫的心情,會通過自己的舉動傳到京城,傳到朝堂之中。
至於什麽清理官吏,等開市舶之後,讓朝廷派些巡查組過來不就好了,反正自己該注意注意,不要觸碰紅線就行。
和他想的差不多,泉州官場的心意,朱祁鈺是看到了。
不過,朱祁鈺可是經過後世的熏陶,深知不要看別人說什麽,要看別人做什麽。
泉州官場並沒有給他看到動作,有的隻是發自內心的表演。
雖然,泉州是很方便的不凍港,但不代表朱祁鈺一定要選擇泉州。
從優先級來說,朱祁鈺更傾向旅順港口。
在後世,那可是老大哥都眼饞的不凍港。
旅順港口因為海流和沒有運河淡水入海的原因,和天津不一樣,那裏雖然冷,但不會結冰。
不過,那裏現在隻有金州衛下的一個水師營,要想建造軍港和市舶,基本上可以說是從零開始。
海軍的投入本來就巨大,所以如果有現成的話,朱祁鈺並不在意用現成的。
“真就是會表演的政客。”
朱祁鈺喃喃自語,而興安聽到後,也是左耳進右耳出。
手中的奏折是泉州地區官員的作風,還有一些朝臣對於在泉州開市舶的認可。
看了幾眼,朱祁鈺就將其放在奏折堆中。
有時候,懶政惰政可比貪汙受賄還要麻煩,還要難以解決。
朱祁鈺換了一份奏折,不過腦中卻在思量著,什麽時候把範廣放到旅順去。
現在天津造船也有些盈餘了。
備倭城、大沽口、旅順口,這三個地方得加快形成戰力,然後就可以懸賞探險者了。
大明需要糧食,來承載預計可能爆增的人口。
那麽,地理大發現為什麽不能由大明來推動呢?
羅盤針,也就是司南,早就傳到了歐洲,但是當前,大明的造船業雖然遭受打擊,但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比起被動等待風勢,花點錢,縮小福船的規模,都不需要多少艘,讓其沿著下西洋的路線探索。
朱祁鈺不需要下西洋的規模,畢竟國威已經宣揚過了,而且,有著火槍,護衛也不需要如以前那般規模。
船隊並不是越大越多就好,畢竟對於遠洋探索來說,隻要有足夠的食物儲量和武力,那麽是越少越小越好。
以大明海商出海的熱情,朱祁鈺知道,用不了多久,下西洋的航線就會出現更多的大明船隻,而且,這些船隻都會懸掛大明的國旗。
在如此的熱情下,地理大發現從大明開始,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更何況,大明有舊港宣慰司,雖然形同虛設,但並不是沒有。
大明海軍在馬六甲海峽的滿刺加建立城柵、倉庫,以之作為經營西洋的中轉站,為的就是繼續宣揚國威,隻不過鄭和沒有挺到那個時候。
不過,那裏有一個漢人領袖的王朝,國名三佛齊,領袖梁道明。
若說殖民,大明早就將子民散步在南海各國了。
永樂三年,朱棣派梁道明的同鄉監察禦史譚勝受和千戶楊信帶敕書前往招安,同年,梁道明和其臣子鄭伯可一同入朝貢方物,留副手施進卿帶領眾軍民。
永樂五年,三保太監鄭和從非洲好望角迴航,經舊港,海盜陳祖義襲擊三佛齊,施進卿請鄭和協助,鄭和陳兵大破陳祖義,押迴南京受戮;同年施進卿派女婿往京朝貢,得昭命為舊港宣慰使。
舊港對於永樂之後的大明來說,太遠,太廢。
可是若是對於要發展海軍的大明而言,那就是前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