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建公廁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宮殿帶著許多新概念家居。
發展就是為了生活。
腳踏瓷磚,摸著石灰牆,朱祁鈺甚至有迴到後世的錯覺。
“皇後殿下,再過一個月就可以入住了。”
蒯祥看出了汪招娣的喜歡,主動開口告知了工期。
“啊?”
汪招娣很吃驚,摸著自己的肚子,高興轉頭看向朱祁鈺,道:“那時,孩子是不是也快了?”
聞言,朱祁鈺點了點頭,迴答:“嗯,大概預產期也快到了。”
汪招娣垂首,臉上洋溢著無比的幸福。
新房子,新生命,未來可期。
朱祁鈺對新房很滿意,和汪招娣走走逛逛,直到她累了才迴去。
工程隊在這個工地上學到了很多東西,隻要未來處理好下水係統,那麽大麵積鋪開便有可能。
搞房地產,在發展的時候都能賺錢。
當前京城的房價相比年初已經漲了很多,但也大多不過千兩銀。
朱祁鈺身為大明最大的地主,早就將城外的所有土地都收入囊中。
陪著汪招娣迴去,朱祁鈺就收到了來自京城商會的消息。
因為天氣逐漸轉涼的原因,棉花的價格再次開始漲了起來,不過,當前的漲幅還是有限的。
京城身為通往北方的中轉站,之前已經囤積了大量的棉花。
若是要人為調高棉花價格,那麽勢必需要高價收購囤積。
有了京城商會之前的動作,再加上戶部采購棉花,價格漲幅還算是合理。
但是,因為遼東地區的開發,當前棉花的需求遠遠大於供應。
戶部給出的解決方法也是分批供應拖時間。
等來年擴大種植規模之後,或許就能滿足遼地乃至草原的需求。
朱祁鈺知道,這可能是圈地運動的苗頭。
可小農經濟是大明的命脈所在,華夏並不適合大農場模式。
現在的戰略方向是南方和遼東,西方和北方,目前隻能保持現狀。
次日文華殿,朱祁鈺就擺出了該議題。
衣食住行乃是民生,棉花雖然不會導致民亂,但是若是供應不足,那麽遼東百姓禦寒就會成為大問題,到時候隻能重演朱元璋和朱棣遷移百姓後的一地雞毛。
“陛下,太祖益種棉花,率蠲其稅,可棉花隻禦寒不果腹,種植者多是官紳豪門。”
陳循早就調查過了,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又稅糧亦準以棉布折米。
種棉花可以免稅,但是免稅這種事情,在任何時代,都是上層的手段。
棉花雖然經過了朱元璋的推廣,達到了普及的效果,但很快,這個政策就被鄉紳豪族給利用了起來。
畢竟不隻是現在,之前朱元璋和朱棣經略遼東的時候,鄉紳豪族也知道了棉花的重要性。
皇帝被圈在皇宮內,對於宮外的事情,自然無法麵麵俱到。
到現在,多數棉花種植地已經被鄉紳豪族給壟斷了。
陳循讓人收購棉花,所接觸的,便是這些人。
“明律限製商賈囤積居奇,但對於鄉紳豪族,卻無此限製。”
金濂站的角度,是從明律出發。
“既然如此,那便提高棉花稅賦,可否?”
王直目光看向陳循,現在稅收是由戶部處理,相關一應事項,自然詢問戶部。
聞言,陳循搖了搖頭,道:“賞賜之地免稅,職務免稅,爵位免稅,不可。”
胡元以寬失天下,但大明除了明太祖,後麵對於讀書人和功臣,也是一再優待。
這個寬並不是儒家所倡導的寬仁,而是指政治上鬆弛、律法上寬鬆的不當治理,但這也是封建王朝的必然。
打天下就要分天下,沒有足夠的利益,別人憑什麽給你賣命?
朱祁鈺所做的蛋糕還不夠大,還不能滿足那些人的胃口。
剩下的,就是魚與熊掌的選擇了。
大明需要糧食,而糧食需要農戶去耕種;但大明也需要其他經濟作物,若是無法擁有足夠的糧食耕地,那麽盲目開展經濟作物,隻會讓小農經濟體係崩潰。
“建公共茅草如何?”
朱祁鈺收迴思緒,看向所有人說道。
聞言,在場的人皆是一愣,滿腦都是問號。
這說著棉花,為什麽聖人會突然轉到茅廁?
“朕倒是忘了,諸卿都沒種過田。”
朱祁鈺拍了拍腦門,開口就讓文華殿的大臣布滿黑線。
說得好像聖人種過田一樣。
春耕祭,犁個幾畝地可算不上是種田。
不過,聖人本來就跳脫,朝議時轉來轉去,大臣也習慣了。
“民間種田需要養地,除此外,還有漚肥。”
朱祁鈺在莊園裏生活過一段時間,了解了現在農戶種田的過程。
“屎尿之物雖然汙穢,但是與幹草經過發酵,便能成為肥料。”
不要以為所有的農戶都知道怎麽漚肥,雖然是華夏經驗,但是收集屎尿,就現在來說,還是有些麻煩的。
“在鄉村建造茅廁,朕那新居的工程隊倒是有一些經驗,每村若都建造茅廁,那麽農戶有足夠的穢物,就可以不斷漚肥,增加土地肥力,提高作物收成。”
將三者間的關係大致說清楚之後,朱祁鈺就看到下方明公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夫民之大事在農,除此外,朕記得果木有續木之法,若是用在麥穗,是否也可行?”
說著,朱祁鈺沉默了一下,猶如自言自語般,繼續道:“可成立農科館,專門鑽研農業之學。”
果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學說可以先行,當前逐步開海,向外采購,一段時間內,也可以滿足一下大明的需求。
眾人全部都愣住了,聖人從側麵想到解決方法,倒是很有可行性。
華夏的茅廁文化源遠流長,又沒有那種家裏擁有了不吉利之處和汙穢之地,是不吉利的象征的宗教思想。
再加上,朱祁鈺入手的是農村,小農宗族,建造公廁是集體行為,能利用鄉紳搭橋鋪路的善舉,不需要朝廷花費多少銀兩,監督到位就可以。
“雖無法解決當務之急,但,陛下此法可行。”
陳循思來想去,從技術方麵提高糧食產量,確實可以稍微緩解如今的壓力。
發展就是為了生活。
腳踏瓷磚,摸著石灰牆,朱祁鈺甚至有迴到後世的錯覺。
“皇後殿下,再過一個月就可以入住了。”
蒯祥看出了汪招娣的喜歡,主動開口告知了工期。
“啊?”
汪招娣很吃驚,摸著自己的肚子,高興轉頭看向朱祁鈺,道:“那時,孩子是不是也快了?”
聞言,朱祁鈺點了點頭,迴答:“嗯,大概預產期也快到了。”
汪招娣垂首,臉上洋溢著無比的幸福。
新房子,新生命,未來可期。
朱祁鈺對新房很滿意,和汪招娣走走逛逛,直到她累了才迴去。
工程隊在這個工地上學到了很多東西,隻要未來處理好下水係統,那麽大麵積鋪開便有可能。
搞房地產,在發展的時候都能賺錢。
當前京城的房價相比年初已經漲了很多,但也大多不過千兩銀。
朱祁鈺身為大明最大的地主,早就將城外的所有土地都收入囊中。
陪著汪招娣迴去,朱祁鈺就收到了來自京城商會的消息。
因為天氣逐漸轉涼的原因,棉花的價格再次開始漲了起來,不過,當前的漲幅還是有限的。
京城身為通往北方的中轉站,之前已經囤積了大量的棉花。
若是要人為調高棉花價格,那麽勢必需要高價收購囤積。
有了京城商會之前的動作,再加上戶部采購棉花,價格漲幅還算是合理。
但是,因為遼東地區的開發,當前棉花的需求遠遠大於供應。
戶部給出的解決方法也是分批供應拖時間。
等來年擴大種植規模之後,或許就能滿足遼地乃至草原的需求。
朱祁鈺知道,這可能是圈地運動的苗頭。
可小農經濟是大明的命脈所在,華夏並不適合大農場模式。
現在的戰略方向是南方和遼東,西方和北方,目前隻能保持現狀。
次日文華殿,朱祁鈺就擺出了該議題。
衣食住行乃是民生,棉花雖然不會導致民亂,但是若是供應不足,那麽遼東百姓禦寒就會成為大問題,到時候隻能重演朱元璋和朱棣遷移百姓後的一地雞毛。
“陛下,太祖益種棉花,率蠲其稅,可棉花隻禦寒不果腹,種植者多是官紳豪門。”
陳循早就調查過了,凡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又稅糧亦準以棉布折米。
種棉花可以免稅,但是免稅這種事情,在任何時代,都是上層的手段。
棉花雖然經過了朱元璋的推廣,達到了普及的效果,但很快,這個政策就被鄉紳豪族給利用了起來。
畢竟不隻是現在,之前朱元璋和朱棣經略遼東的時候,鄉紳豪族也知道了棉花的重要性。
皇帝被圈在皇宮內,對於宮外的事情,自然無法麵麵俱到。
到現在,多數棉花種植地已經被鄉紳豪族給壟斷了。
陳循讓人收購棉花,所接觸的,便是這些人。
“明律限製商賈囤積居奇,但對於鄉紳豪族,卻無此限製。”
金濂站的角度,是從明律出發。
“既然如此,那便提高棉花稅賦,可否?”
王直目光看向陳循,現在稅收是由戶部處理,相關一應事項,自然詢問戶部。
聞言,陳循搖了搖頭,道:“賞賜之地免稅,職務免稅,爵位免稅,不可。”
胡元以寬失天下,但大明除了明太祖,後麵對於讀書人和功臣,也是一再優待。
這個寬並不是儒家所倡導的寬仁,而是指政治上鬆弛、律法上寬鬆的不當治理,但這也是封建王朝的必然。
打天下就要分天下,沒有足夠的利益,別人憑什麽給你賣命?
朱祁鈺所做的蛋糕還不夠大,還不能滿足那些人的胃口。
剩下的,就是魚與熊掌的選擇了。
大明需要糧食,而糧食需要農戶去耕種;但大明也需要其他經濟作物,若是無法擁有足夠的糧食耕地,那麽盲目開展經濟作物,隻會讓小農經濟體係崩潰。
“建公共茅草如何?”
朱祁鈺收迴思緒,看向所有人說道。
聞言,在場的人皆是一愣,滿腦都是問號。
這說著棉花,為什麽聖人會突然轉到茅廁?
“朕倒是忘了,諸卿都沒種過田。”
朱祁鈺拍了拍腦門,開口就讓文華殿的大臣布滿黑線。
說得好像聖人種過田一樣。
春耕祭,犁個幾畝地可算不上是種田。
不過,聖人本來就跳脫,朝議時轉來轉去,大臣也習慣了。
“民間種田需要養地,除此外,還有漚肥。”
朱祁鈺在莊園裏生活過一段時間,了解了現在農戶種田的過程。
“屎尿之物雖然汙穢,但是與幹草經過發酵,便能成為肥料。”
不要以為所有的農戶都知道怎麽漚肥,雖然是華夏經驗,但是收集屎尿,就現在來說,還是有些麻煩的。
“在鄉村建造茅廁,朕那新居的工程隊倒是有一些經驗,每村若都建造茅廁,那麽農戶有足夠的穢物,就可以不斷漚肥,增加土地肥力,提高作物收成。”
將三者間的關係大致說清楚之後,朱祁鈺就看到下方明公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夫民之大事在農,除此外,朕記得果木有續木之法,若是用在麥穗,是否也可行?”
說著,朱祁鈺沉默了一下,猶如自言自語般,繼續道:“可成立農科館,專門鑽研農業之學。”
果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學說可以先行,當前逐步開海,向外采購,一段時間內,也可以滿足一下大明的需求。
眾人全部都愣住了,聖人從側麵想到解決方法,倒是很有可行性。
華夏的茅廁文化源遠流長,又沒有那種家裏擁有了不吉利之處和汙穢之地,是不吉利的象征的宗教思想。
再加上,朱祁鈺入手的是農村,小農宗族,建造公廁是集體行為,能利用鄉紳搭橋鋪路的善舉,不需要朝廷花費多少銀兩,監督到位就可以。
“雖無法解決當務之急,但,陛下此法可行。”
陳循思來想去,從技術方麵提高糧食產量,確實可以稍微緩解如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