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朕要一支艦隊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轄府是新事物,朝廷自然要大力扶持。
誰不出力,以後戶部就少批點錢給那個部門,看誰會不高興。
李賢所想的就是一些老方法,朱祁鈺給了些新建議,並沒有打擊其積極性。
能夠一下子被如此多部門支持,李賢頓時覺得有些飄飄然。
“軍政分離,治安律法由刑部按察使管理負責,也由知府統籌安排,但是,天津衛,知府等行政機構不得染指,除非發生民變等大型治安問題,知府才可呈請朝廷調動部隊出動,否則,部隊不會聽從知府任何安排。”
規矩是這麽個規矩,這是必須存在的,讓軍政分離,才能使其軍商分離。
天津作為直轄府這事,在文華殿展開了事無巨細的討論。
涉及多部門合作,就要劃分職責範圍,後麵哪方麵出了事,聖人才可以直接找相關負責人。
舉薦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已經看到了利益所在,所以部門接洽十分順利,就算是陳循,也很快劃撥錢糧,對天津府展開投資建設。
次日朝會,當廷聖人便傳詔,命李賢為知府,商輅為同知,範廣暫為天津水師總督,連帶著一眾中層官員也安排了下去。
自此,天津衛變成了天津府。
陳鎰緊緊盯著自己的禦史,生怕出什麽幺蛾子。
所幸,因為是經過朝議擬定的事情,各部門主官配合,有了之前都察院禦史的事情,這些主官自然不會讓手下亂來。
朝會當然不單單是一件事,天津府宣布成立,還處於朝廷政令階段,後麵還需要李賢等人進入天津施行政策才算完整。
“陛下,之前所令國旗國徽,經通政司統計,篩選出以下圖式,還請聖閱。”
高穀出班,躬身呈出一疊紙,由黃門傳至興安,再送到朱祁鈺的手上。
這些都是圖樣,多是國旗。
朱祁鈺翻開之後,為首便是一個圓圈,旁邊借著一輪弦月,藍底黃圖,圓為日,勾為月,日月貼合為大明,藍底為青色,五行屬木,更有山河自然的寓意,四方屬東,所以明朝一些軍旗也會用到藍色。
其下有著注釋,為,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明土。
就是那正中的圖案,朱祁鈺有些不滿意,畢竟看上去有點像後來倭國的旗幟。
之後再看,還有五爪金龍戲珠旗,明字火焰旗等等。
這些都是通過通政司的初選,圖形和寓意都很符合現在的審美。
奉天殿隻有聖人翻動紙張的聲音。
許久,朱祁鈺才點了點頭,道:“諸卿都看看,哪幾種最為合適,選出樣例,再集中討論出最佳方案,記住這是國旗,是大明的臉麵,往後此旗會懸掛於學校、衙門,乃至出海的船隻桅杆上。”
朱祁鈺再次強調,讓朝臣們知道旗幟的重要性。
從發布旗幟征集到現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雖然做不到收集大明全境的人的意見,但也算是廣納了。
興安讓黃門將紙張分出,交由朝臣循環傳閱。
最終,朝臣們選出五張圖樣,為日月旗、黃龍旗、太陽旗、龍團明字旗和紅日旗。
紅日旗不是後世倭國的白底紅日,這紅日旗是黃底紅日周邊還帶有赤紅如火焰般的布條。
而龍團明字旗,便是在明字旗上麵增加了五爪盤龍。
至於太陽旗,就是一個淡黃的圓圈,外麵增加了帶有十二根角齒的菱形包裹住內裏的淡黃圓圈,寓為太陽,其十二角齒為十二時辰。
五張圖經過複選,還未定下最後的旗幟。
朱祁鈺看著這五張圖例,看向高穀,說道:“此五圖刊印報紙,其作者給予獎勵五十兩銀幣,若最後中選者,還有嘉獎。”
讓群眾參與進來,可以刺激其往後對於國旗的歸屬感,這很重要。
高穀領命退下。
“陛下,廣寧伯劉安啟奏,遼地茂山現露天鐵礦,多帶磁性,請命工部派遣工匠勘探,另,賊子董山等亂我邊寨,逃入朝鮮國,奏請陛下命朝鮮抓拿。”
於謙見高穀退迴,立刻出來,道:“陛下,如今朝鮮王李裪薨逝,由王世子李珦攝政。”
“朕知道了。”
朱祁鈺點了點頭,一旦大明下令,那麽朝鮮必然會有動作,一座鐵礦而已,還未探明儲量,朝鮮不會因此和大明搞壞關係。
聞言,於謙頓了下,再道:“登州備倭城,日本使臣麻達二郎奏,浙江舟山與東番小琉球或有倭寇,另呈上奏,請聖閱。”
說完,就將奏折高舉,傳遞到朱祁鈺麵前。
朱祁鈺也稍微吃驚,麻達二郎這大義滅親有點突兀,朱祁鈺也不知道是什麽讓這位使臣產生如此做法。
翻看了下奏折,隨後朱祁鈺忍不住抬頭看向於謙,然後再看看陳循,最後目光迴到奏折。
許久後,朱祁鈺將奏折蓋上,放到一邊,道:“若是以前,大明有著天下無敵的水師,區區舟山小琉球之倭寇,彈指可滅,可是,水師鬆弛,由大沽口可窺全豹。”
說著,朱祁鈺目光瞥過下麵的官員,歎了口氣,道:“罷了,反正現在猶未晚,命石亨抓緊操練,傳令舒良,天津船廠要什麽,朕給什麽,朕要一支艦隊,一支可以橫跨大洋的艦隊!”
“臣,領命!”
於謙重重一禮,麻達二郎的奏折顯示了現在的倭國一片紛亂,如果說有戰略窗口,那麽這期間便是。
奈何大明還沒準備好跨洋遠征,所以聖人隻提了近海。
而陳循則眯起了眼睛,目光人朝臣中看來看去,那樣子,似乎是盯著看,誰還敢妨礙水師重建。
水師很花錢,但是這錢必須花,不然哪來的銀子?
難不成都便宜了那些身份不明的海寇?
天津尚且能收到那麽多的市舶商稅,那麽按聖人的說法,如同天津這類的市舶,會隨著開海而變多,不說別的,那浙江沿海和福建沿海,就有不少地方合適。
光是想想,感覺自己就躺在銀礦裏。
陳循自然不可能讓這一進程受到阻撓,誰敢阻撓,那就是跟大明的錢袋子過不去。
這可不是下西洋,收益會被皇帝全部拿走!
誰不出力,以後戶部就少批點錢給那個部門,看誰會不高興。
李賢所想的就是一些老方法,朱祁鈺給了些新建議,並沒有打擊其積極性。
能夠一下子被如此多部門支持,李賢頓時覺得有些飄飄然。
“軍政分離,治安律法由刑部按察使管理負責,也由知府統籌安排,但是,天津衛,知府等行政機構不得染指,除非發生民變等大型治安問題,知府才可呈請朝廷調動部隊出動,否則,部隊不會聽從知府任何安排。”
規矩是這麽個規矩,這是必須存在的,讓軍政分離,才能使其軍商分離。
天津作為直轄府這事,在文華殿展開了事無巨細的討論。
涉及多部門合作,就要劃分職責範圍,後麵哪方麵出了事,聖人才可以直接找相關負責人。
舉薦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已經看到了利益所在,所以部門接洽十分順利,就算是陳循,也很快劃撥錢糧,對天津府展開投資建設。
次日朝會,當廷聖人便傳詔,命李賢為知府,商輅為同知,範廣暫為天津水師總督,連帶著一眾中層官員也安排了下去。
自此,天津衛變成了天津府。
陳鎰緊緊盯著自己的禦史,生怕出什麽幺蛾子。
所幸,因為是經過朝議擬定的事情,各部門主官配合,有了之前都察院禦史的事情,這些主官自然不會讓手下亂來。
朝會當然不單單是一件事,天津府宣布成立,還處於朝廷政令階段,後麵還需要李賢等人進入天津施行政策才算完整。
“陛下,之前所令國旗國徽,經通政司統計,篩選出以下圖式,還請聖閱。”
高穀出班,躬身呈出一疊紙,由黃門傳至興安,再送到朱祁鈺的手上。
這些都是圖樣,多是國旗。
朱祁鈺翻開之後,為首便是一個圓圈,旁邊借著一輪弦月,藍底黃圖,圓為日,勾為月,日月貼合為大明,藍底為青色,五行屬木,更有山河自然的寓意,四方屬東,所以明朝一些軍旗也會用到藍色。
其下有著注釋,為,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明土。
就是那正中的圖案,朱祁鈺有些不滿意,畢竟看上去有點像後來倭國的旗幟。
之後再看,還有五爪金龍戲珠旗,明字火焰旗等等。
這些都是通過通政司的初選,圖形和寓意都很符合現在的審美。
奉天殿隻有聖人翻動紙張的聲音。
許久,朱祁鈺才點了點頭,道:“諸卿都看看,哪幾種最為合適,選出樣例,再集中討論出最佳方案,記住這是國旗,是大明的臉麵,往後此旗會懸掛於學校、衙門,乃至出海的船隻桅杆上。”
朱祁鈺再次強調,讓朝臣們知道旗幟的重要性。
從發布旗幟征集到現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雖然做不到收集大明全境的人的意見,但也算是廣納了。
興安讓黃門將紙張分出,交由朝臣循環傳閱。
最終,朝臣們選出五張圖樣,為日月旗、黃龍旗、太陽旗、龍團明字旗和紅日旗。
紅日旗不是後世倭國的白底紅日,這紅日旗是黃底紅日周邊還帶有赤紅如火焰般的布條。
而龍團明字旗,便是在明字旗上麵增加了五爪盤龍。
至於太陽旗,就是一個淡黃的圓圈,外麵增加了帶有十二根角齒的菱形包裹住內裏的淡黃圓圈,寓為太陽,其十二角齒為十二時辰。
五張圖經過複選,還未定下最後的旗幟。
朱祁鈺看著這五張圖例,看向高穀,說道:“此五圖刊印報紙,其作者給予獎勵五十兩銀幣,若最後中選者,還有嘉獎。”
讓群眾參與進來,可以刺激其往後對於國旗的歸屬感,這很重要。
高穀領命退下。
“陛下,廣寧伯劉安啟奏,遼地茂山現露天鐵礦,多帶磁性,請命工部派遣工匠勘探,另,賊子董山等亂我邊寨,逃入朝鮮國,奏請陛下命朝鮮抓拿。”
於謙見高穀退迴,立刻出來,道:“陛下,如今朝鮮王李裪薨逝,由王世子李珦攝政。”
“朕知道了。”
朱祁鈺點了點頭,一旦大明下令,那麽朝鮮必然會有動作,一座鐵礦而已,還未探明儲量,朝鮮不會因此和大明搞壞關係。
聞言,於謙頓了下,再道:“登州備倭城,日本使臣麻達二郎奏,浙江舟山與東番小琉球或有倭寇,另呈上奏,請聖閱。”
說完,就將奏折高舉,傳遞到朱祁鈺麵前。
朱祁鈺也稍微吃驚,麻達二郎這大義滅親有點突兀,朱祁鈺也不知道是什麽讓這位使臣產生如此做法。
翻看了下奏折,隨後朱祁鈺忍不住抬頭看向於謙,然後再看看陳循,最後目光迴到奏折。
許久後,朱祁鈺將奏折蓋上,放到一邊,道:“若是以前,大明有著天下無敵的水師,區區舟山小琉球之倭寇,彈指可滅,可是,水師鬆弛,由大沽口可窺全豹。”
說著,朱祁鈺目光瞥過下麵的官員,歎了口氣,道:“罷了,反正現在猶未晚,命石亨抓緊操練,傳令舒良,天津船廠要什麽,朕給什麽,朕要一支艦隊,一支可以橫跨大洋的艦隊!”
“臣,領命!”
於謙重重一禮,麻達二郎的奏折顯示了現在的倭國一片紛亂,如果說有戰略窗口,那麽這期間便是。
奈何大明還沒準備好跨洋遠征,所以聖人隻提了近海。
而陳循則眯起了眼睛,目光人朝臣中看來看去,那樣子,似乎是盯著看,誰還敢妨礙水師重建。
水師很花錢,但是這錢必須花,不然哪來的銀子?
難不成都便宜了那些身份不明的海寇?
天津尚且能收到那麽多的市舶商稅,那麽按聖人的說法,如同天津這類的市舶,會隨著開海而變多,不說別的,那浙江沿海和福建沿海,就有不少地方合適。
光是想想,感覺自己就躺在銀礦裏。
陳循自然不可能讓這一進程受到阻撓,誰敢阻撓,那就是跟大明的錢袋子過不去。
這可不是下西洋,收益會被皇帝全部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