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稅務局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朝會之後,朱祁鈺仔細閱覽了陳循的稅政,而陳循就站在他身邊,躬身等待問詢。
“你把朕的產業當成戶部的了?”
許久,朱祁鈺將文件放迴書桌,淡淡說道。
陳循能有此底氣,也是因為京城皇家產業占大頭,而且會帶頭交稅。
將皇家產業視為國營產業,便是大明的基石。
但是,這在朱祁鈺看來,並不保險,畢竟,皇帝終究會死,別看自己現在好似掌控了一切,但是製度上的缺陷依舊存在。
等朱祁鈺死後,說不定這些產業就會被一些人轉成私產。
“陛下,商稅由您帶頭,皇店總不能不收稅吧?”
陳循有些訕笑說道:“況且,開海後,陛下可是允了戶部七成收益。”
當初朱祁鈺承諾開海給戶部七成收益,也就是收入國庫,陳循可一直還記著。
現在,聖人在京城開展的工商業如火如荼,陳循有些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
“不是這個問題,就算所有收益歸入國庫又如何,朕對錢不感興趣。”
朱祁鈺歎了口氣,誰會對礦物感興趣?
感興趣的不過是以此為介質所產生的服務,比如香車、美女和大別野。
但,現在朱祁鈺想要自來水,都得自己去搞,然後讓人去做,說到底,他是創造者,而不是單純的享受者。
“哪天若朕死了,這些皇店會如何?下一個皇帝還會如此?你可曾想過?”
人亡政息,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才有祖宗之法,所以才需要一套相對完善的製度。
“陛下洪福齊天,可莫要如此說。”
陳循當即拜下,聖人乃是壯年,說這種話不吉利。
“實事求是罷了,起來吧。”
朱祁鈺揮了揮手,繼續道:“你不能光看著皇店,官店你也要多想想,還有,現在戶部握著那麽多的地,要如何守住,不讓人吞了,做大了才是真正的壓艙石。”
陳循是官員,不是商人,所以空有寶山也不知道如何高效利用。
因此,聽了聖人的話就沉默了下來。
朝廷開源,收入不能隻靠著稅收,要多樣化,這樣才能真正意義為百姓減負。
“還有,為何放著稅課司不用,還要成立新的部門?”
一事歸一事,朱祁鈺點出來之後,怎麽解決就是陳循的事了。
“陛下,課稅司掌征收商賈、儈屠、雜市捐稅及買賣田宅稅契,若是課實物,當然夠用,但是商稅,往後收的是銀兩,臣也問過凝香,製衣坊記賬與算賬,乃是當世一絕,因而成立新部門主要便是算賬,征收還是由課稅司去。”
陳循將自己的大概想法說了一遍。
“稅務局?倒是可以。”
朱祁鈺點了點頭,作為審查稅收款項賬目的機構,相互分離,倒是可以避免一定程度上的貪腐行為。
“稅務局?”
陳循抬眉,道:“陛下早有此想法了?”
聞言,朱祁鈺立馬搖頭,道:“這是陳卿想的,朕隻是覺得名字可以如此稱唿罷了。”
這話陳循就不怎麽相信,其實,陳循早就開始嚐試實施了,從學校借人便開始。
接觸了才知道,學校教學之中的數學,還帶著教如何用算盤算賬,而采用的,就是製衣坊的算賬方法。
速度之快,方式之便捷,以至於現在還在清理戶部的舊賬。
這事陳循沒有說,但是審查自身賬目的時候,讓他產生了建立新部門的想法。
“陛下自謙了。”
陳循咂了咂嘴說道。
“這不是你提交的稅政?你的就是你的,朕有沒有想到又有何關係?”
朱祁鈺淡淡笑道:“陳卿,你也知道,學校裏的小家夥們不會去科舉,所以都是從吏做起,你這稅法要實施,至少要再等幾年。”
“臣知道,與陛下一席之談,臣也想到了很多不足,會多加進取,不斷改革。”
陳循立刻拜了下來。
“罷了,你想要何賞賜?”
朱祁鈺滿意說道,目光看向陳循,這類功臣,以往都是賞賜家宅田地或者財物,再加一個榮譽職位,所以朱祁鈺打算先問問。
“陛下,臣想讓臣子陳英,入湖廣當吏。”
陳循頭都沒抬起來便說道。
讓自己兒子入湖廣,在其他人看來和流放沒有區別的地方,但是陳循看到了機會,為此,他還提前鋪墊了一下。
“吏嗎?”
朱祁鈺皺眉,身體靠在椅背上,道:“準了,就去當個縣主簿吧。”
縣署主簿是佐吏,佐貳官,別稱書記,正九品。
湖廣可以說是新開發的地區,缺人手,與流放的人不同,若是身家清白的官吏,那裏的機會很多,隻不過別人不知道皇帝的心思,還以為那隻是單純的流放之地罷了。
陳英是犯過錯誤的人,但也因為錯誤失了一臂,斷絕了科舉之途。
而陳循知道,科舉未來會沒落,聖人著手於學校,讓學生從吏做起,未來從吏升上來的官員會漸漸多起來,到時候人們才會意識到,時代變了。
掌握信息差的陳循,合理利用這類優勢是無可厚非的,朱祁鈺並不會一刀將其斬斷。
“謝陛下。”
陳循的頭,重重磕下,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不管幾歲都是,剩下的,就看陳英自己的造化了。
“剩下就等稅法實施之後,看效果再給予賞賜。”
朱祁鈺繼續道:“起來吧,大明的財神爺可別磕壞了。”
“又怎比得過陛下。”
陳循起身笑了下,自己能有如此想法,真要歸功於聖人的推波助瀾,沒有那些基礎,談不上稅法,若是強行實施,也是一地雞毛。
在朱祁鈺和陳循談笑的同時,湖廣地區因為季節變換的原因,春雨綿綿。
本以為明軍會減弱攻勢,但是王驥卻反其道而行,以苗寨傷民為由,開展了更加猛烈的反擊。
山林中,五人一隊,每隊間距十丈,配備一杆火槍,多數由弓弩進行射擊,網格化掃蕩整片山林。
早已在山林中困頓饑餓的苗軍,不斷發出痛苦的慘叫聲。
而明軍並沒有追擊,直接扔下那些傷員,依照林外號令如潮水般退下。
“你把朕的產業當成戶部的了?”
許久,朱祁鈺將文件放迴書桌,淡淡說道。
陳循能有此底氣,也是因為京城皇家產業占大頭,而且會帶頭交稅。
將皇家產業視為國營產業,便是大明的基石。
但是,這在朱祁鈺看來,並不保險,畢竟,皇帝終究會死,別看自己現在好似掌控了一切,但是製度上的缺陷依舊存在。
等朱祁鈺死後,說不定這些產業就會被一些人轉成私產。
“陛下,商稅由您帶頭,皇店總不能不收稅吧?”
陳循有些訕笑說道:“況且,開海後,陛下可是允了戶部七成收益。”
當初朱祁鈺承諾開海給戶部七成收益,也就是收入國庫,陳循可一直還記著。
現在,聖人在京城開展的工商業如火如荼,陳循有些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
“不是這個問題,就算所有收益歸入國庫又如何,朕對錢不感興趣。”
朱祁鈺歎了口氣,誰會對礦物感興趣?
感興趣的不過是以此為介質所產生的服務,比如香車、美女和大別野。
但,現在朱祁鈺想要自來水,都得自己去搞,然後讓人去做,說到底,他是創造者,而不是單純的享受者。
“哪天若朕死了,這些皇店會如何?下一個皇帝還會如此?你可曾想過?”
人亡政息,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才有祖宗之法,所以才需要一套相對完善的製度。
“陛下洪福齊天,可莫要如此說。”
陳循當即拜下,聖人乃是壯年,說這種話不吉利。
“實事求是罷了,起來吧。”
朱祁鈺揮了揮手,繼續道:“你不能光看著皇店,官店你也要多想想,還有,現在戶部握著那麽多的地,要如何守住,不讓人吞了,做大了才是真正的壓艙石。”
陳循是官員,不是商人,所以空有寶山也不知道如何高效利用。
因此,聽了聖人的話就沉默了下來。
朝廷開源,收入不能隻靠著稅收,要多樣化,這樣才能真正意義為百姓減負。
“還有,為何放著稅課司不用,還要成立新的部門?”
一事歸一事,朱祁鈺點出來之後,怎麽解決就是陳循的事了。
“陛下,課稅司掌征收商賈、儈屠、雜市捐稅及買賣田宅稅契,若是課實物,當然夠用,但是商稅,往後收的是銀兩,臣也問過凝香,製衣坊記賬與算賬,乃是當世一絕,因而成立新部門主要便是算賬,征收還是由課稅司去。”
陳循將自己的大概想法說了一遍。
“稅務局?倒是可以。”
朱祁鈺點了點頭,作為審查稅收款項賬目的機構,相互分離,倒是可以避免一定程度上的貪腐行為。
“稅務局?”
陳循抬眉,道:“陛下早有此想法了?”
聞言,朱祁鈺立馬搖頭,道:“這是陳卿想的,朕隻是覺得名字可以如此稱唿罷了。”
這話陳循就不怎麽相信,其實,陳循早就開始嚐試實施了,從學校借人便開始。
接觸了才知道,學校教學之中的數學,還帶著教如何用算盤算賬,而采用的,就是製衣坊的算賬方法。
速度之快,方式之便捷,以至於現在還在清理戶部的舊賬。
這事陳循沒有說,但是審查自身賬目的時候,讓他產生了建立新部門的想法。
“陛下自謙了。”
陳循咂了咂嘴說道。
“這不是你提交的稅政?你的就是你的,朕有沒有想到又有何關係?”
朱祁鈺淡淡笑道:“陳卿,你也知道,學校裏的小家夥們不會去科舉,所以都是從吏做起,你這稅法要實施,至少要再等幾年。”
“臣知道,與陛下一席之談,臣也想到了很多不足,會多加進取,不斷改革。”
陳循立刻拜了下來。
“罷了,你想要何賞賜?”
朱祁鈺滿意說道,目光看向陳循,這類功臣,以往都是賞賜家宅田地或者財物,再加一個榮譽職位,所以朱祁鈺打算先問問。
“陛下,臣想讓臣子陳英,入湖廣當吏。”
陳循頭都沒抬起來便說道。
讓自己兒子入湖廣,在其他人看來和流放沒有區別的地方,但是陳循看到了機會,為此,他還提前鋪墊了一下。
“吏嗎?”
朱祁鈺皺眉,身體靠在椅背上,道:“準了,就去當個縣主簿吧。”
縣署主簿是佐吏,佐貳官,別稱書記,正九品。
湖廣可以說是新開發的地區,缺人手,與流放的人不同,若是身家清白的官吏,那裏的機會很多,隻不過別人不知道皇帝的心思,還以為那隻是單純的流放之地罷了。
陳英是犯過錯誤的人,但也因為錯誤失了一臂,斷絕了科舉之途。
而陳循知道,科舉未來會沒落,聖人著手於學校,讓學生從吏做起,未來從吏升上來的官員會漸漸多起來,到時候人們才會意識到,時代變了。
掌握信息差的陳循,合理利用這類優勢是無可厚非的,朱祁鈺並不會一刀將其斬斷。
“謝陛下。”
陳循的頭,重重磕下,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不管幾歲都是,剩下的,就看陳英自己的造化了。
“剩下就等稅法實施之後,看效果再給予賞賜。”
朱祁鈺繼續道:“起來吧,大明的財神爺可別磕壞了。”
“又怎比得過陛下。”
陳循起身笑了下,自己能有如此想法,真要歸功於聖人的推波助瀾,沒有那些基礎,談不上稅法,若是強行實施,也是一地雞毛。
在朱祁鈺和陳循談笑的同時,湖廣地區因為季節變換的原因,春雨綿綿。
本以為明軍會減弱攻勢,但是王驥卻反其道而行,以苗寨傷民為由,開展了更加猛烈的反擊。
山林中,五人一隊,每隊間距十丈,配備一杆火槍,多數由弓弩進行射擊,網格化掃蕩整片山林。
早已在山林中困頓饑餓的苗軍,不斷發出痛苦的慘叫聲。
而明軍並沒有追擊,直接扔下那些傷員,依照林外號令如潮水般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