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下水係統與自來水係統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說潮商屬於出海貿易,那麽晉商就是內陸出境外貿了。
大差不差,都有好處,都在商量著未來該當如何。
遍地都是商機的京城,由一場交流會,變得格外活躍。
同時,兌換銀幣的商賈也呈現筆直往上衝的趨勢。
“這便是擴大內需。”
文華殿,陳循開口說出了商會的事情,而朱祁鈺加以解釋道:“所謂開源節流,開源比節流更重要,以往都是節流,一刀切,這塊蛋糕不是爛了就是被其他人吃了,朝廷可是一分錢都拿不到。”
聖人說的是什麽人,朝臣們心知肚明,隻是沒明說罷了。
“當然,開源也不是盲目開放的,該管製的都要管製。”
“國危則無樂君,國安則無憂民;亂則國危,治則國安。”
“稅賦一事可以慢些,但不能太慢,會養成習慣,些許小利,他們得了便得了。”
朱祁鈺淡淡說道。
這其實是在為取消鹽引做準備。
如今的鹽引其實已經超發了,不然晉商和徽商不會如此做大,朱祁鈺沒有選擇粗暴幹預,而是和以往一樣,利用新政去溫水煮青蛙。
一旦青蛙感覺水燙了,要跳,那是頂部已經有了一個全新的蓋子了。
“當前在籍三百餘人,其中晉商與徽商為多數。”
陳循出列,開口說道:“稱豪商者,非數十萬不稱富,諸位,大明還是很有錢的。”
這數目不由得讓其他人咋舌,能有如此多豪商,那麽利益輸送下,那些豪右之家又有多富?
想想孔家便知道了,抄了孔家,富了內帑、國庫還有軍需庫。
抄家雖然爽,但不是長久之計,得知數據後的王直,也不由得重視起了商賈這一卑鄙的階級。
在高壓之下都能如此,那開放了,王直有點不敢想了。
“於卿,關於經濟控製,你可以找人去跟晉商聊聊,王振一案,數萬弓矢走私出國,斬首者不乏晉商,其中的道道,他們可比你清楚的多。”
朱祁鈺看向於謙,說到底,於謙是官員,經濟控製這種事情,商人可專業多了。
聞言,於謙也是以為如此,在他心中有著一個概念雛形,他得去探尋其可行性。
此番朝議並沒有其他什麽大事,遼東和湖廣處於執行戰略階段,並不會很快出結果,所以朱祁鈺難得提前散了朝會。
這幾日,京城的酒樓格外火爆。
商賈們宴請同鄉同行,要不是現在市麵上沒火藥,他們都得放幾掛鞭炮來熱鬧熱鬧。
所謂楚王好細腰,後宮多餓死,青樓雖然有生意,卻沒有想象中的爆火。
原因就在於,誰人不知當今聖人不喜皮肉買賣。
孔家餘波未散,青樓都被徹查了幾波了,再加上之前聖人還重金聘請清倌人,助其從良的做法,在百姓看來,就是不喜。
所以商賈們自然不會秀逗到去青樓擺宴,若是讓聖人不開心了,那好日子還沒開始,就要接受朝廷的重拳了。
朱祁鈺剛迴王府,蒯祥便找了過來。
身為朱祁鈺新居設計師,蒯祥十分享受現在的工作,畢竟,擴建的新居能用到很多新技術。
“陛下,新下水道鋪設完畢,而蓄水池與供水係統,王恭廠那邊提交的材料也是極好,但鐵易生鏽,時間久了就要更換…”
聽著蒯祥不斷講述在建造期間發現的新事物,朱祁鈺很安靜的喝茶。
在後世看上去不值一提的東西,現在可是專供專享的。
其他的不用多說,光是那鐵管,做法與槍管差不多,各類形製需要蒯祥提交需求,然後工匠才能按需錘鑽。
光是這一點,在目前的大明,不管你多富有,多有權勢,都是做不到的。
如果能做到,那麽朱祁鈺身為大明至尊,就不得得找你談談了。
後世尋常人能享受的便利,目前整個大明,也隻有朱祁鈺才能辦到。
“不錯。”
蒯祥說完之後,朱祁鈺很滿意,不管是自來水係統還是排汙係統,蒯祥邊學邊改的本事確實不小。
“微臣還遠遠不足。”
得到聖人的誇讚,蒯祥雖然很開心,但是,這些東西,多是眼前之人的手筆,自己不過是將新東西放在該放的地方。
“足夠了,你一個建築師,不需要了解東西如何造的,隻需要知道怎麽用就行。”
朱祁鈺指了指蒯祥身前的茶碗,道:“說久了,先潤潤喉。”
“謝陛下。”
聞言,蒯祥才捧起茶碗喝了幾口,隨後說道:“不過,陛下,當前而言,此法無法大規模鋪設,別說那鐵管,光是下水管道,整座京城要鋪設,其耗費水泥鐵條便不是小數目。”
之前聖人就曾讓他在設計建造的同時要考慮質量和耗費的折中,聖人新居自然不需要如此考慮,所以,聖人的想法很容易猜出來。
“嗯,朕知道。”
朱祁鈺點了點頭,現在大明還談不上工業化,一切都僅僅是剛剛起步。
“有備總是無患,如今京城的街道看似幹淨,但水汙混雜,而且不少人家還有滲井,長此以往,京城會不適合居住,如那鹹陽、長安一般。”
曆朝曆代的古都,對地下水的汙染都極為嚴重,其中之一便是這類處理生活汙水的滲井。
京城是新城,未來擴建是必然的,所以朱祁鈺才會讓蒯祥著手這方麵。
蒯祥愣了一下,也沒想到聖人有著這一方麵的考量,單單這方麵,就直接將自己工作的層次拔高到了另一層級。
“陛下深謀遠慮,為民生福祉,微臣歎服。”
起身彎腰九十度行了一禮,蒯祥起身再說道:“但是,陛下,微臣以為,這事也急不得。”
“朕也知如此,不說這個,現在下水係統和供水係統都好了,工期應該可以加快了吧?”
朱祁鈺受了蒯祥行禮,隨後問起了工期。
蒯祥立刻抬頭挺胸,說道:“再有半年,便可完工,但其內精修還需月餘的時間。”
挖地基,搞建築,在沒有大型機械的情況下,對於大型建築群而言,這速度已經算是很快了。
大差不差,都有好處,都在商量著未來該當如何。
遍地都是商機的京城,由一場交流會,變得格外活躍。
同時,兌換銀幣的商賈也呈現筆直往上衝的趨勢。
“這便是擴大內需。”
文華殿,陳循開口說出了商會的事情,而朱祁鈺加以解釋道:“所謂開源節流,開源比節流更重要,以往都是節流,一刀切,這塊蛋糕不是爛了就是被其他人吃了,朝廷可是一分錢都拿不到。”
聖人說的是什麽人,朝臣們心知肚明,隻是沒明說罷了。
“當然,開源也不是盲目開放的,該管製的都要管製。”
“國危則無樂君,國安則無憂民;亂則國危,治則國安。”
“稅賦一事可以慢些,但不能太慢,會養成習慣,些許小利,他們得了便得了。”
朱祁鈺淡淡說道。
這其實是在為取消鹽引做準備。
如今的鹽引其實已經超發了,不然晉商和徽商不會如此做大,朱祁鈺沒有選擇粗暴幹預,而是和以往一樣,利用新政去溫水煮青蛙。
一旦青蛙感覺水燙了,要跳,那是頂部已經有了一個全新的蓋子了。
“當前在籍三百餘人,其中晉商與徽商為多數。”
陳循出列,開口說道:“稱豪商者,非數十萬不稱富,諸位,大明還是很有錢的。”
這數目不由得讓其他人咋舌,能有如此多豪商,那麽利益輸送下,那些豪右之家又有多富?
想想孔家便知道了,抄了孔家,富了內帑、國庫還有軍需庫。
抄家雖然爽,但不是長久之計,得知數據後的王直,也不由得重視起了商賈這一卑鄙的階級。
在高壓之下都能如此,那開放了,王直有點不敢想了。
“於卿,關於經濟控製,你可以找人去跟晉商聊聊,王振一案,數萬弓矢走私出國,斬首者不乏晉商,其中的道道,他們可比你清楚的多。”
朱祁鈺看向於謙,說到底,於謙是官員,經濟控製這種事情,商人可專業多了。
聞言,於謙也是以為如此,在他心中有著一個概念雛形,他得去探尋其可行性。
此番朝議並沒有其他什麽大事,遼東和湖廣處於執行戰略階段,並不會很快出結果,所以朱祁鈺難得提前散了朝會。
這幾日,京城的酒樓格外火爆。
商賈們宴請同鄉同行,要不是現在市麵上沒火藥,他們都得放幾掛鞭炮來熱鬧熱鬧。
所謂楚王好細腰,後宮多餓死,青樓雖然有生意,卻沒有想象中的爆火。
原因就在於,誰人不知當今聖人不喜皮肉買賣。
孔家餘波未散,青樓都被徹查了幾波了,再加上之前聖人還重金聘請清倌人,助其從良的做法,在百姓看來,就是不喜。
所以商賈們自然不會秀逗到去青樓擺宴,若是讓聖人不開心了,那好日子還沒開始,就要接受朝廷的重拳了。
朱祁鈺剛迴王府,蒯祥便找了過來。
身為朱祁鈺新居設計師,蒯祥十分享受現在的工作,畢竟,擴建的新居能用到很多新技術。
“陛下,新下水道鋪設完畢,而蓄水池與供水係統,王恭廠那邊提交的材料也是極好,但鐵易生鏽,時間久了就要更換…”
聽著蒯祥不斷講述在建造期間發現的新事物,朱祁鈺很安靜的喝茶。
在後世看上去不值一提的東西,現在可是專供專享的。
其他的不用多說,光是那鐵管,做法與槍管差不多,各類形製需要蒯祥提交需求,然後工匠才能按需錘鑽。
光是這一點,在目前的大明,不管你多富有,多有權勢,都是做不到的。
如果能做到,那麽朱祁鈺身為大明至尊,就不得得找你談談了。
後世尋常人能享受的便利,目前整個大明,也隻有朱祁鈺才能辦到。
“不錯。”
蒯祥說完之後,朱祁鈺很滿意,不管是自來水係統還是排汙係統,蒯祥邊學邊改的本事確實不小。
“微臣還遠遠不足。”
得到聖人的誇讚,蒯祥雖然很開心,但是,這些東西,多是眼前之人的手筆,自己不過是將新東西放在該放的地方。
“足夠了,你一個建築師,不需要了解東西如何造的,隻需要知道怎麽用就行。”
朱祁鈺指了指蒯祥身前的茶碗,道:“說久了,先潤潤喉。”
“謝陛下。”
聞言,蒯祥才捧起茶碗喝了幾口,隨後說道:“不過,陛下,當前而言,此法無法大規模鋪設,別說那鐵管,光是下水管道,整座京城要鋪設,其耗費水泥鐵條便不是小數目。”
之前聖人就曾讓他在設計建造的同時要考慮質量和耗費的折中,聖人新居自然不需要如此考慮,所以,聖人的想法很容易猜出來。
“嗯,朕知道。”
朱祁鈺點了點頭,現在大明還談不上工業化,一切都僅僅是剛剛起步。
“有備總是無患,如今京城的街道看似幹淨,但水汙混雜,而且不少人家還有滲井,長此以往,京城會不適合居住,如那鹹陽、長安一般。”
曆朝曆代的古都,對地下水的汙染都極為嚴重,其中之一便是這類處理生活汙水的滲井。
京城是新城,未來擴建是必然的,所以朱祁鈺才會讓蒯祥著手這方麵。
蒯祥愣了一下,也沒想到聖人有著這一方麵的考量,單單這方麵,就直接將自己工作的層次拔高到了另一層級。
“陛下深謀遠慮,為民生福祉,微臣歎服。”
起身彎腰九十度行了一禮,蒯祥起身再說道:“但是,陛下,微臣以為,這事也急不得。”
“朕也知如此,不說這個,現在下水係統和供水係統都好了,工期應該可以加快了吧?”
朱祁鈺受了蒯祥行禮,隨後問起了工期。
蒯祥立刻抬頭挺胸,說道:“再有半年,便可完工,但其內精修還需月餘的時間。”
挖地基,搞建築,在沒有大型機械的情況下,對於大型建築群而言,這速度已經算是很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