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遼東李氏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也不是什麽不好說的事情。
汪招娣身為一國之母,在為皇帝分憂的時候,也要關注天下女子。
“古語有言,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但這並不是時候,聖上便和太醫院探討過,從醫誌中統計看出,若是女子太早泄了身,那往後疾病纏身,生子困難是常有之事。”
說著,汪招娣眉眸看向唐雲燕,說道:“爾父幾次三番,聖上豈能不知,但是,你年紀尚小,聖上便跟妾身說過,也是為了你好。”
唐雲燕瞪大了雙眼,沒想到皇後殿下這麽直接,不過,聖上竟然是在意自己的身體,任何意義上的身體。
想到這裏,唐雲燕雙頰又發燙了起來,也不知道說什麽。
耿氏聽得仔細,她之所以認為唐雲燕可以,那是因為他們這樣的權豪勢要,娶妻納妾個十二三歲的小娘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她已經在給徐永寧物色夫人了。
可聽到皇後所說,她便有些遲疑。
自己就是個例子,因為早年早婚早產壞了身體,所以不能生育,要不是夫君鍾情,甚至能把她休了。
當然,這也是因為對於他們這個階層而言,休妻可不是什麽好看的事情。
耿氏搖頭苦笑道:“原來如此。”
如果自己早點知道,也不會像現在這般。
嫡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聖人能注意到這層,皇家子嗣自然不用別人煩憂了。
“那適婚之齡是幾何?”
對於徐永寧,耿氏已經把他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了,為了家族,這點也是要問清楚的。
“適婚便是二八,若是生子,最好是二十三左右,此時腎氣平均,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生子後更容易恢複。”
說這話的時候,汪招娣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她今年就二十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夫君安慰自己才這麽說的,但她還是更願意相信夫君。
對於這種家族傳承的大事,耿氏自然是很上心。
娶妻不賢毀三代,搞個不好,就三族消消樂。
“妾身倒是受教了,說來好笑,妾身已經給永寧物色良配,看來這事要緩緩了。”
正妻可不是唿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身份,所以才有升官發財死老婆的說法。
耿氏說完,看向唐雲燕,看樣子,這小娘子也是有心入宮,奈何聖人覺得她太過年輕。
男子納妾,無非就是為了給家族繁衍子嗣,隻有開枝散葉才能保證家族血脈永存,若是正妻能調養好身體,多生孩子,那麽主脈自然無憂。
在這樣的思想下,耿氏能夠理解聖人的做法。
“永寧正年輕,姑母可得看緊咯,本宮說的是女子,但是男子也一樣。”
汪招娣聞言,捂嘴輕笑道:“聖上可是看濟兒看得緊,尋常吃食鍛煉都有注意。”
“是極是極,皇後殿下,那還有什麽需要注意的?”
這育兒經可得好好探討,在聽到皇後理論一套又一套的,耿氏便起了學習的心態。
幾個女子在一起,對此自然就打開了話匣子。
另一邊,大堂。
陳循拜完年,就離開了王府,盧忠和劉勤倒是留了下來。
“說吧,有什麽事情。”
朱祁鈺靠在椅背,看向兩人送來的東西,開口問道。
“迴陛下,您看看那銀子。”
盧忠抱拳說道。
聞言,朱祁鈺就拿起銀塊,外表很粗糙,根本比不上大明的銀錠,也正是如此,朱祁鈺才覺得盧忠不是無事前來。
“別拐彎抹角的,說重點。”
朱祁鈺沒好氣說道。
“陛下恕罪,這銀塊非我大明,乃是倭國銀塊。”
盧忠連忙起身告罪說道。
“倭國銀塊?”
朱祁鈺眯著眼睛,自從朱元璋禁民間私貿,外國的金銀隻有通過朝廷才算是合法的。
能到皇帝麵前的,多是經過重鑄的,而盧忠拿出日本銀塊,那麽不用說就知道是什麽意思了。
“哪來的?”
朱祁鈺淡然開口道。
“遼東旅順口。”
盧忠開口,然後讓出了位置,露出唐興,說道:“陛下要經略遼東,末將便讓唐興前去探查,傳是寧遠伯府中流出。”
“寧遠伯?”
朱祁鈺皺眉,隨後興安就開口道:“寧遠伯,為朝鮮女真內附,三世李英,以軍功授世鐵嶺衛指揮僉事,後為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贈太傅兼太子太保,進爵寧遠伯,如今為李春美。”
一個合格的秘書,就應該在老板需要的時候,隨時幫老板解圍。
遼東有李氏一族,和朝鮮李氏不一樣,這支李氏,是朝鮮女真在洪武年間內附。
而朱祁鈺則想到了一個人,李成梁。
那是晚明,李成梁的曆史,已經是遼東軍事望族了。
知道他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努爾哈赤就是他養出來的。
想著倚仗努爾哈赤襲占朝鮮自立,隻要努爾哈赤表示忠心,保奏給官,棄地以餌,給官給地,將努爾哈赤養得肥肥的。
最後努爾哈赤羽翼豐滿,統女真各部,建元後金,便是後來的大清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朱祁鈺才會想起這麽一個人。
一個孝終大明的人。
看向劉勤,朱祁鈺則問道:“你的瓷器呢?”
“也是。”
劉勤垂首迴答。
聞言,朱祁鈺捋了一下脈絡。
遼東旅順,是當初望海渦之役,大明痛打日本所在。
但是後來,官方通商了,那裏便開始有了利益。
而李氏從這時開始,李氏便有機會可以發育起來了。
手指關節在桌麵上不斷敲動,朱祁鈺深吸一口氣,旅順口原本是要範廣去的,畢竟範廣對遼東也是熟悉,到時候,和石亨隔海相望,足以威懾京畿的所有出海口。
大過年的,就沒什麽好事。
“朕知道了,唐興有功,祿同百戶,不要打草驚蛇,興安,你配合盧忠。”
遼東雖然在九邊,但是現在的大明對其掌控並不強,還不到大動幹戈的時候。
讓東廠去配合錦衣衛,算是人力上的彌補。
“臣,領命。”
興安躬身道。
“盧忠,你也一樣,將人往遼東散出去,南邊就交給廠衛了。”
“末將領命!”
盧忠抱拳垂首。
至於劉勤,那是錦衣衛的後勤,不需要聖人命令,他也知道該做什麽。
汪招娣身為一國之母,在為皇帝分憂的時候,也要關注天下女子。
“古語有言,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但這並不是時候,聖上便和太醫院探討過,從醫誌中統計看出,若是女子太早泄了身,那往後疾病纏身,生子困難是常有之事。”
說著,汪招娣眉眸看向唐雲燕,說道:“爾父幾次三番,聖上豈能不知,但是,你年紀尚小,聖上便跟妾身說過,也是為了你好。”
唐雲燕瞪大了雙眼,沒想到皇後殿下這麽直接,不過,聖上竟然是在意自己的身體,任何意義上的身體。
想到這裏,唐雲燕雙頰又發燙了起來,也不知道說什麽。
耿氏聽得仔細,她之所以認為唐雲燕可以,那是因為他們這樣的權豪勢要,娶妻納妾個十二三歲的小娘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她已經在給徐永寧物色夫人了。
可聽到皇後所說,她便有些遲疑。
自己就是個例子,因為早年早婚早產壞了身體,所以不能生育,要不是夫君鍾情,甚至能把她休了。
當然,這也是因為對於他們這個階層而言,休妻可不是什麽好看的事情。
耿氏搖頭苦笑道:“原來如此。”
如果自己早點知道,也不會像現在這般。
嫡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聖人能注意到這層,皇家子嗣自然不用別人煩憂了。
“那適婚之齡是幾何?”
對於徐永寧,耿氏已經把他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子了,為了家族,這點也是要問清楚的。
“適婚便是二八,若是生子,最好是二十三左右,此時腎氣平均,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生子後更容易恢複。”
說這話的時候,汪招娣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她今年就二十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夫君安慰自己才這麽說的,但她還是更願意相信夫君。
對於這種家族傳承的大事,耿氏自然是很上心。
娶妻不賢毀三代,搞個不好,就三族消消樂。
“妾身倒是受教了,說來好笑,妾身已經給永寧物色良配,看來這事要緩緩了。”
正妻可不是唿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身份,所以才有升官發財死老婆的說法。
耿氏說完,看向唐雲燕,看樣子,這小娘子也是有心入宮,奈何聖人覺得她太過年輕。
男子納妾,無非就是為了給家族繁衍子嗣,隻有開枝散葉才能保證家族血脈永存,若是正妻能調養好身體,多生孩子,那麽主脈自然無憂。
在這樣的思想下,耿氏能夠理解聖人的做法。
“永寧正年輕,姑母可得看緊咯,本宮說的是女子,但是男子也一樣。”
汪招娣聞言,捂嘴輕笑道:“聖上可是看濟兒看得緊,尋常吃食鍛煉都有注意。”
“是極是極,皇後殿下,那還有什麽需要注意的?”
這育兒經可得好好探討,在聽到皇後理論一套又一套的,耿氏便起了學習的心態。
幾個女子在一起,對此自然就打開了話匣子。
另一邊,大堂。
陳循拜完年,就離開了王府,盧忠和劉勤倒是留了下來。
“說吧,有什麽事情。”
朱祁鈺靠在椅背,看向兩人送來的東西,開口問道。
“迴陛下,您看看那銀子。”
盧忠抱拳說道。
聞言,朱祁鈺就拿起銀塊,外表很粗糙,根本比不上大明的銀錠,也正是如此,朱祁鈺才覺得盧忠不是無事前來。
“別拐彎抹角的,說重點。”
朱祁鈺沒好氣說道。
“陛下恕罪,這銀塊非我大明,乃是倭國銀塊。”
盧忠連忙起身告罪說道。
“倭國銀塊?”
朱祁鈺眯著眼睛,自從朱元璋禁民間私貿,外國的金銀隻有通過朝廷才算是合法的。
能到皇帝麵前的,多是經過重鑄的,而盧忠拿出日本銀塊,那麽不用說就知道是什麽意思了。
“哪來的?”
朱祁鈺淡然開口道。
“遼東旅順口。”
盧忠開口,然後讓出了位置,露出唐興,說道:“陛下要經略遼東,末將便讓唐興前去探查,傳是寧遠伯府中流出。”
“寧遠伯?”
朱祁鈺皺眉,隨後興安就開口道:“寧遠伯,為朝鮮女真內附,三世李英,以軍功授世鐵嶺衛指揮僉事,後為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贈太傅兼太子太保,進爵寧遠伯,如今為李春美。”
一個合格的秘書,就應該在老板需要的時候,隨時幫老板解圍。
遼東有李氏一族,和朝鮮李氏不一樣,這支李氏,是朝鮮女真在洪武年間內附。
而朱祁鈺則想到了一個人,李成梁。
那是晚明,李成梁的曆史,已經是遼東軍事望族了。
知道他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努爾哈赤就是他養出來的。
想著倚仗努爾哈赤襲占朝鮮自立,隻要努爾哈赤表示忠心,保奏給官,棄地以餌,給官給地,將努爾哈赤養得肥肥的。
最後努爾哈赤羽翼豐滿,統女真各部,建元後金,便是後來的大清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朱祁鈺才會想起這麽一個人。
一個孝終大明的人。
看向劉勤,朱祁鈺則問道:“你的瓷器呢?”
“也是。”
劉勤垂首迴答。
聞言,朱祁鈺捋了一下脈絡。
遼東旅順,是當初望海渦之役,大明痛打日本所在。
但是後來,官方通商了,那裏便開始有了利益。
而李氏從這時開始,李氏便有機會可以發育起來了。
手指關節在桌麵上不斷敲動,朱祁鈺深吸一口氣,旅順口原本是要範廣去的,畢竟範廣對遼東也是熟悉,到時候,和石亨隔海相望,足以威懾京畿的所有出海口。
大過年的,就沒什麽好事。
“朕知道了,唐興有功,祿同百戶,不要打草驚蛇,興安,你配合盧忠。”
遼東雖然在九邊,但是現在的大明對其掌控並不強,還不到大動幹戈的時候。
讓東廠去配合錦衣衛,算是人力上的彌補。
“臣,領命。”
興安躬身道。
“盧忠,你也一樣,將人往遼東散出去,南邊就交給廠衛了。”
“末將領命!”
盧忠抱拳垂首。
至於劉勤,那是錦衣衛的後勤,不需要聖人命令,他也知道該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