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惡果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河南,洛陽。
巡查組來此已經有段日子了。
身為京畿南部門戶,政治地位十分重要,從大明建立之初,河南即為封藩重地。
周王、唐王、伊王、趙王、鄭王,若加上因無子而除封的衛王。
單河南一地,便有六王。
周王就藩開封;唐王,就藩南陽;趙王,就藩彰德;鄭王,就藩鳳翔;衛王就藩懷慶。
而洛陽,則是伊王的封地。
如今伊王朱顒炔(yongquē),他有一個挺有名的父親朱?(yi)。
永樂六年就藩,就開始禍害當地百姓。
伊王好武,時時挾彈露劍,奔避不及者,手擊之;髡裸男女以為笑樂。
翻譯一下,便是朱?好武事,時常帶著彈弓和劍,騎馬奔馳於郊外,動輒襲擊躲避不及的百姓;平時削發裸身與男女雜處無所顧忌,並以此為樂。
最後,年僅二十七歲的伊王死後,民怨四起,禮部要求將其削爵並葬以庶人之禮。
但是朱棣是打著清君側的名號坐上皇帝的,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削藩。
再加上,朱?雖死,但是留著一個滿月的孩子,所以朱棣不削其爵,賜惡諡為厲。
或許朱祁鎮給朱祁鈺賜諡【戾】便是從這裏得到了啟發。
但是現在,夷戾王和伊厲王,大哥莫說二哥了。
從小沒爹的朱顒炔,卻冥冥中感受到了親爹的召喚,縱容王府宦官侵擾百姓,誣奏陷害河南知府下獄。
朱棣為此下旨處罰朱顒炔身邊之人,到了朱祁鎮,便是表示譴責。
有著這樣的前科,巡查組怎麽可能錯過這位爺。
到了洛陽,巡察禦史、按察使和都指揮聯袂去往洛陽縣衙。
洛陽知縣於淵,是從縣丞升上來的知縣。
至於為什麽?
戰時掛印而去,逃跑的知縣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更何況,洛陽縣有朱顒炔這樣的藩王。
曆代皇帝的縱容,已經讓朱顒炔有些無法無天了。
見到巡查組,於淵並沒有表現出很高興的情緒。
在縣衙後院廳堂,圍著火爐,李禦史開口說明了來意,是為巡查天下田地而來,並取出文書。
這還是於淵第一次看到這麽多印章的文書。
都察院、刑部、兵部,甚至還有廠衛。
見狀,於淵的眉頭微動,揚起笑臉說道:“先喝杯熱茶。”
等眾人喝茶之後,於淵才問道:“若是侵占田地,朝廷要如何處置?”
“命其歸還,如不從命,就地受審。”
兵部羅指揮器宇軒昂迴答。
“哦~”
聞言,於淵緩慢點著頭,隨後讓人取來魚鱗冊,也就是土地田冊。
魚鱗冊每年審查一次,每十年則要徹底清查一次,但也隻是說說而已,這麽浩大的工程,沒有強大的基層,根本完成不了。
沒多久,廳堂便放著幾本厚厚的冊子,於淵便說道:“魚鱗冊便在此,諸位大人,可隨意查驗。”
“還請知縣取黃冊過來。”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廠衛,唐六順站在一旁開口道。
黃冊便是戶籍名冊。
一瞬間,所有人都看向了他,但他也沒有什麽其他的表情,就這麽直愣愣站著。
於淵嘴角抽了抽,他還是第一次見廠衛,心裏有些恐懼。
等人將戶籍名冊也拿了上來,唐六順便直接拿起來,對比翻看了起來。
明初規定,土地的主人在戰爭期間死去或逃亡而拋荒的土地,被農戶耕墾成熟的,則歸農民所有。
這是鼓勵開荒的政策,隨便能從大地主手裏拿到許多土地,特別是江南地區。
但是,地主擁有雄厚的財力,乘機多犁多占,以至於太祖又頒布耕者驗其丁力,計畝給之,將豪紳地主給打了迴去。
朱元璋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沒想過自己賞賜勳臣公侯的莊田,多者百頃,親王莊田千頃。
到了太宗永樂,宗室沒有了軍事上進取的機會,轉頭便看向了肥沃的土地。
通過奏討與他人投獻的方式,可以合法獲得大量土地。
其中,這投獻便是兼並的主要方式了。
奏討的話,皇帝還可能不答應,但是他人投獻,地主豪強通過言語威脅、放貸,或其他暴力方式,讓農戶“投獻土地”。
廠衛被賦予的任務,除了監視其他三部,就是實地考察。
此時的魚鱗冊其實也隻能用作參考,和黃冊一樣。
之前所說,永樂初年軍屯約有六千多萬畝,到永樂十年,僅有不到三千萬畝。
這其中,也有魚鱗冊失真的關係。
最直觀的,應該是洪武二十六年,田畝在冊數八億多畝,到正德元年,在冊隻剩四億多,三十三年,少了一半。
而且黃冊也沒好到哪裏去,人口從六千萬多降到了五千萬多。
光從數據對比,就不難發現,一千萬人,四億畝土地。
稍微算一下人均最高峰人均十三畝田地,但是那消失的一千萬人,人均占地四十畝。
到了正德年,實施給官員免田政策,激發土地兼並的積極性之後,魚鱗冊就再沒突破五億畝以上,而大明二百七十六年,人口也沒有多大的增長。
這也是因為耕者驗其丁力,就是人頭稅,家裏的人丁越多,稅收越重。
再加上剝削,兩者結合,自然不會有什麽真實數據。
唐六順對比著,隨後眉頭深皺,他是接受過大院教育的,簡單的算學都會。
這洛陽縣的田地,伊王三千頃,這還僅僅是洛陽縣。
這已經不是數學不數學的問題了。
“伊王為何有如此多土地!”
唐六順直接問於淵這個洛陽縣知縣。
親王千頃田,這是固定的,不可能超過太多。
“洪熙元年趙王奏請田地八十頃,自此之後,各地藩王效仿,奏請皆準,便如大人所見,再加上投獻,伊王確實有此莊田,合理,合法。”
於淵咧嘴露出笑容,看向唐六順,目光中似乎含著期待。
自從太祖建藩,文臣便多有微詞。
而仁宗開了奏請的先河,其他藩王便有模有樣。
所幸的是,現在還不多,但長此以往,不敢想象往後的場景。
永樂朱棣私建莊田為王莊以養兵的惡果開始顯現。
從永樂王莊到洪熙宮莊,若是朱祁鎮沒死的話,後麵就會出現皇莊,其後莊田遍郡縣。
巡查組來此已經有段日子了。
身為京畿南部門戶,政治地位十分重要,從大明建立之初,河南即為封藩重地。
周王、唐王、伊王、趙王、鄭王,若加上因無子而除封的衛王。
單河南一地,便有六王。
周王就藩開封;唐王,就藩南陽;趙王,就藩彰德;鄭王,就藩鳳翔;衛王就藩懷慶。
而洛陽,則是伊王的封地。
如今伊王朱顒炔(yongquē),他有一個挺有名的父親朱?(yi)。
永樂六年就藩,就開始禍害當地百姓。
伊王好武,時時挾彈露劍,奔避不及者,手擊之;髡裸男女以為笑樂。
翻譯一下,便是朱?好武事,時常帶著彈弓和劍,騎馬奔馳於郊外,動輒襲擊躲避不及的百姓;平時削發裸身與男女雜處無所顧忌,並以此為樂。
最後,年僅二十七歲的伊王死後,民怨四起,禮部要求將其削爵並葬以庶人之禮。
但是朱棣是打著清君側的名號坐上皇帝的,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削藩。
再加上,朱?雖死,但是留著一個滿月的孩子,所以朱棣不削其爵,賜惡諡為厲。
或許朱祁鎮給朱祁鈺賜諡【戾】便是從這裏得到了啟發。
但是現在,夷戾王和伊厲王,大哥莫說二哥了。
從小沒爹的朱顒炔,卻冥冥中感受到了親爹的召喚,縱容王府宦官侵擾百姓,誣奏陷害河南知府下獄。
朱棣為此下旨處罰朱顒炔身邊之人,到了朱祁鎮,便是表示譴責。
有著這樣的前科,巡查組怎麽可能錯過這位爺。
到了洛陽,巡察禦史、按察使和都指揮聯袂去往洛陽縣衙。
洛陽知縣於淵,是從縣丞升上來的知縣。
至於為什麽?
戰時掛印而去,逃跑的知縣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更何況,洛陽縣有朱顒炔這樣的藩王。
曆代皇帝的縱容,已經讓朱顒炔有些無法無天了。
見到巡查組,於淵並沒有表現出很高興的情緒。
在縣衙後院廳堂,圍著火爐,李禦史開口說明了來意,是為巡查天下田地而來,並取出文書。
這還是於淵第一次看到這麽多印章的文書。
都察院、刑部、兵部,甚至還有廠衛。
見狀,於淵的眉頭微動,揚起笑臉說道:“先喝杯熱茶。”
等眾人喝茶之後,於淵才問道:“若是侵占田地,朝廷要如何處置?”
“命其歸還,如不從命,就地受審。”
兵部羅指揮器宇軒昂迴答。
“哦~”
聞言,於淵緩慢點著頭,隨後讓人取來魚鱗冊,也就是土地田冊。
魚鱗冊每年審查一次,每十年則要徹底清查一次,但也隻是說說而已,這麽浩大的工程,沒有強大的基層,根本完成不了。
沒多久,廳堂便放著幾本厚厚的冊子,於淵便說道:“魚鱗冊便在此,諸位大人,可隨意查驗。”
“還請知縣取黃冊過來。”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廠衛,唐六順站在一旁開口道。
黃冊便是戶籍名冊。
一瞬間,所有人都看向了他,但他也沒有什麽其他的表情,就這麽直愣愣站著。
於淵嘴角抽了抽,他還是第一次見廠衛,心裏有些恐懼。
等人將戶籍名冊也拿了上來,唐六順便直接拿起來,對比翻看了起來。
明初規定,土地的主人在戰爭期間死去或逃亡而拋荒的土地,被農戶耕墾成熟的,則歸農民所有。
這是鼓勵開荒的政策,隨便能從大地主手裏拿到許多土地,特別是江南地區。
但是,地主擁有雄厚的財力,乘機多犁多占,以至於太祖又頒布耕者驗其丁力,計畝給之,將豪紳地主給打了迴去。
朱元璋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沒想過自己賞賜勳臣公侯的莊田,多者百頃,親王莊田千頃。
到了太宗永樂,宗室沒有了軍事上進取的機會,轉頭便看向了肥沃的土地。
通過奏討與他人投獻的方式,可以合法獲得大量土地。
其中,這投獻便是兼並的主要方式了。
奏討的話,皇帝還可能不答應,但是他人投獻,地主豪強通過言語威脅、放貸,或其他暴力方式,讓農戶“投獻土地”。
廠衛被賦予的任務,除了監視其他三部,就是實地考察。
此時的魚鱗冊其實也隻能用作參考,和黃冊一樣。
之前所說,永樂初年軍屯約有六千多萬畝,到永樂十年,僅有不到三千萬畝。
這其中,也有魚鱗冊失真的關係。
最直觀的,應該是洪武二十六年,田畝在冊數八億多畝,到正德元年,在冊隻剩四億多,三十三年,少了一半。
而且黃冊也沒好到哪裏去,人口從六千萬多降到了五千萬多。
光從數據對比,就不難發現,一千萬人,四億畝土地。
稍微算一下人均最高峰人均十三畝田地,但是那消失的一千萬人,人均占地四十畝。
到了正德年,實施給官員免田政策,激發土地兼並的積極性之後,魚鱗冊就再沒突破五億畝以上,而大明二百七十六年,人口也沒有多大的增長。
這也是因為耕者驗其丁力,就是人頭稅,家裏的人丁越多,稅收越重。
再加上剝削,兩者結合,自然不會有什麽真實數據。
唐六順對比著,隨後眉頭深皺,他是接受過大院教育的,簡單的算學都會。
這洛陽縣的田地,伊王三千頃,這還僅僅是洛陽縣。
這已經不是數學不數學的問題了。
“伊王為何有如此多土地!”
唐六順直接問於淵這個洛陽縣知縣。
親王千頃田,這是固定的,不可能超過太多。
“洪熙元年趙王奏請田地八十頃,自此之後,各地藩王效仿,奏請皆準,便如大人所見,再加上投獻,伊王確實有此莊田,合理,合法。”
於淵咧嘴露出笑容,看向唐六順,目光中似乎含著期待。
自從太祖建藩,文臣便多有微詞。
而仁宗開了奏請的先河,其他藩王便有模有樣。
所幸的是,現在還不多,但長此以往,不敢想象往後的場景。
永樂朱棣私建莊田為王莊以養兵的惡果開始顯現。
從永樂王莊到洪熙宮莊,若是朱祁鎮沒死的話,後麵就會出現皇莊,其後莊田遍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