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青州的機會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青州府,朝廷的政令來的很突然,知府趙偉收到自己的州府要協助戶部組建銀行時,一時間還有些惶恐。
恰好,青州推官柯潛也得知了這個消息。
進士不入翰林便下放到地方,而多數都是充任佐貳官,但雖然都是佐貳官,可成績自然也會讓吏部的人將不同成績的人放在不同的地方。
山東靠近京畿,在這裏當佐貳官,做出的成績也容易被朝廷看到,如此就有更多的機會通過升遷當京官。
柯潛作為狀元郎,自然是得到了一定的優待。
而趙偉知道柯潛要來他這裏當推官的時候,還有些驚訝,給予了對方不少禮遇。
推官掌理刑名、讚計典,也就是主管刑獄、審理案件,同時還參與對轄區官吏的政績考核,位置十分關鍵。
柯潛一到青州之後,就開始學習本職工作,翻過一些冤假錯案,名聲也算不錯。
當然,其所做是經過知府準許,否則就算是柯潛想幹,那工作也不好展開。
得知青州府城要設立銀行,柯潛沒有立馬就去找知府,而是看著公文沉思。
在京城的時候,柯潛就仔細研究過銀行,知道這是朝廷麵向民間存錢取錢的場所,其中的意義,在進士之間也有些討論。
不得不說,光是聽表麵就能知道,這銀行某種程度修補了當初太祖濫發寶鈔的漏洞,甚至有進士覺得,隻要憑借銀行,那寶鈔必然再次興起。
可現實卻和他們以前的暢想不同,朝廷沒有盲目啟用寶鈔,反而是繼續派發銀幣,同時,柯潛現在也知道,相比寶鈔,精致的銀幣更不容易偽造,畢竟工業成本在那,偽造出來的成本,有的甚至超過了銀幣本身。
就此,銀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朝廷要在青州府設立銀行,或許是銀行開向大明各地的一種嚐試,天津因為其特殊性可以除開,青州若是在銀行上出問題,那必然壞了朝廷的大局。
想到這裏,柯潛頓時就感覺到任務的沉重,但是,沉重的同時,又是青州的一次機會。
便利的銀行如何刺激商業,柯潛可是見識過,來往的商賈,無需到京城或天津就能通過存折轉賬,這讓青州就有了招商的吸引力。
“柯推府在想什麽?”
青州的通判看到柯潛在出神,便開口問道。
聞言,柯潛迴過神來,道:“聽聞府城要開設銀行,某正在想此事。”
“這事?”
通判點了點頭,道:“聽聞戶部會來人,想必朝廷也是極為重視,這銀行某也聽過,某家娘子還說讓某將銀錢給送到京城存入,不過太遠,某沒答應。”
現在發的都是現錢,而府衙之中,又是包吃包住。
都說大明官員苦,那是因為發寶鈔,而寶鈔折價之後才苦。
要知道,一個官員,他可以用一切公家的東西,上到各種傘,下到各種桶,還有家具等等,都是拎包入住。
至於像海瑞那種說是苦哈哈的官員,要知道,海瑞要買的不是普通民房,放在後世,那是要買大別墅,還要養奴仆,維持官員的體麵。
若是除開想要當人上人的想法,大明的官員一應吃喝用度,其實並不需要花錢,叫苦不過是想要住上四合院,起床有婢女服侍罷了。
現在,官員有餘錢,不敢觸及大明法度,存放在銀行就是最好的選擇。
“確實如此。”
柯潛認同通判家娘子的說法,他在京城聽到的也多是這樣。
“某參加科舉時,就曾去看過銀行,將銀錢放入銀行之中,存個年份,便能獲得利息,不少人都是如此做。”
聞言,通判有些吃驚,道:“存銀錢還能賺錢?那銀行不是虧了?”
“虧?”
柯潛無奈搖頭,道:“有陛下和朝廷背書,若是銀行虧損,劉通判以為會如何?”
這種事情,柯潛一開始聽說時也想過,而在格致院的時候,他們也組成團體討論過,得知了聖人一係列舉措,柯潛也明白,隻要有實業支撐,銀行算不得大賺,但至少想不到怎麽會虧損。
甚至有人往極端方麵想,大明實業一片蕭條,各種貨物都賣不出去,到了那時,銀行虧不虧損已經不重要了。
那已經可能涉及國破家亡了,說明大明走向末路,百姓的錢也不會放在銀行裏。
而柯潛的問題,通判也不敢迴答,因為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了太祖的所作所為。
老朱因為寶鈔貶值就濫發,越發越貶值,最終變成廢紙,前車之鑒,後車之師,通判若是如此說,豈不是在言朝堂無能人。
“這,這不好說。”
通判支支吾吾,選擇了不說。
柯潛看了通判一眼,道:“其實很簡單,銀行吸引百姓存銀錢而發利息,那麽銀行若是虧損,必然是利息超過了存款,而這種情況,那便是銀行僅存款,沒有將錢拿去生錢,換而言之,便是屍位裹餐。”
當前柯潛並不知道銀行可以有金融業務和放貸業務,僅僅是知道朝廷可以利用銀行匯集銀錢,而若銀錢能通過各種工坊產業獲利,以如今聖人的能力,怎麽也虧不了。
“原來如此。”
通判點了點頭,道:“那柯推府覺得,銀行設立於青州府,會對青州府有何好處?”
“好處多的去了。”
柯潛笑道:“單論能夠吸引整個山東商賈,便能增加青州多少稅收,而那些商賈總,還會帶來更多的人,況且,青州離備倭城不遠,若是備倭城也通了市舶,那海商不想攜帶大量金銀的話,也要到青州來存銀錢。”
光是柯潛提的這幾點,通判就能想象到青州府人頭攢動的場景,不過,人一多,問題也就會多,治理壓力更大。
似乎是看出了通判的想法,柯潛便開口道:“所以說,這是機會,也是考驗,文書公告上說是試點,必然會備受關注,稍有不慎,烏紗帽就不保了。”
這話,通判一聽就一個激靈。
在一些官員看來,寧可不做,也不能犯錯。
稅收、人口,可以說,這些能讓青州府的大小官員雞狗升天,可若是治理不好,將青州搞得烏煙瘴氣,特別是在朝廷的關注之下如此,那很可能不僅是烏紗帽,腦袋都很危險。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現在就是這樣,通判聽了柯潛的判斷,心中都產生了退意,而退意超過了進去,就是等著天上掉餡兒餅,再大的機會也抓不住。
柯潛也是看了出來,不過,他沒有那個義務去勸說通判,這是知府的事情,柯潛自從有了京城的經曆之後,已經不是那種死讀書的書生了。
知府趙偉正在想著要如何執行朝廷政令,設立一家銀行並不難,上麵會有專人過來考察,需要的時候還能動工。
可以說,銀行落位青州,知府隻需要管理好治安,前期其他事情,都能交給朝廷。
隻是,和柯潛想的差不多,趙偉自然也是知道治安管理的難度。
朝廷欽定,趙偉若是拒絕的話,那麽個人能力也會受到朝廷的質疑,更嚴重的會被聖人記住,如此,他的仕途算是到頭了。
身邊的同知是覺得無論如何都要應下來,作為地方官,竟然害怕治安壓力,那就是懶政,不想進步。
雙手背在身後,趙偉來迴踱步,隨後長長歎了口氣。
“幹了!”
趙偉突然喊道,同知嚇了一跳,又聽趙偉繼續道:“此事辦好了,升官,至少也不能出錯。”
“知府大人能有如此心氣,我等定會全力以赴,讓青州穩定安康。”
同知雙手抱拳表態,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若是還沒有做舊放棄,等看到別的州府成功,他估計要後悔死。
機會擺在眼前,同知自然是想要抓住。
青州知府衙門很快就召集各輔官,集中討論了如何實施朝廷政令,貫徹朝廷執政方針。
柯潛也在開會的名單之內,得知知府大人的決定,柯潛臉上沒有表情,但內心已經摩拳擦掌了。
對於一個新官而言,柯潛有試錯的機會,而參與銀行的設立與州府治安管理,能為他的履曆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在大明的各地方,怕就怕沒有任何創新,光是安穩,讓百姓餓不死,和其他地區相比,已經算不得政績,銳意進取才能入朝堂的眼。
柯潛想要入朝堂,並非是官癮,而是當今朝廷,入朝才能走在時代的前列,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京城的一切都讓柯潛向往,那裏的學校、學院、火車、銀行等等,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參與進入大明的發展建設之中了。
所以,開會的時候,柯潛也是積極發言,和同知一樣,比起危險,他更看重機會。
柯潛作為新官,對於京城的了解比其他人還要多點,畢竟京城日新月異,就算知府兩三年前去京城參與過朝會,可和去年相比,那京城也是改變了很多。
趙偉知道這一點,特別是銀行方麵,便讓柯潛向其他人講解銀行大致運行模式以及衙門樣子。
等柯潛說完後,趙偉還問柯潛,道:“柯推府對於銀行見解,諸位也都聽到了,那麽便讓柯推府說說,這銀行設立於州府,我等需要做些什麽?”
聞言,柯潛並沒有怯場,起身便說道:“銀行乃錢幣流通之所,若設立於本州府,吸引來的可不僅僅是商賈,盜竊之賊也會見機鑽空子,往壞處想,來往商隊也會成為匪盜目標。”
“因而,州府必須增加衙役訓練,盯緊小偷小摸的同時,更要敢於出擊剿匪。”
山東的官場經曆過大清洗,現在治安雖然重歸穩定,可並不代表就沒有竊賊盜匪。
柯潛還提出了天津經驗,便是在設立銀行之前,在青州開展大範圍的掃黑除惡,隻要先清理幹淨州府,之後銀行建立才會少更多的麻煩。
一種是先苦後甜,一種是先甜後苦,就看知府是如何決定。
在場的官吏都知道柯潛乃是狀元郎,而且還是沒有入過翰林的狀元郎,因而以前有所輕視。
可柯潛的表現得到了不少人認可,現在再聽柯潛對於銀行的各種建議,甚至有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感覺。
知府趙偉更是如此。
“江山代有才人出,所言不虛。”
目光中帶著欣賞看柯潛,趙偉不斷點頭,道:“本官會上疏朝廷,在青州府開展掃黑除惡,若有必要,還會尋求兵部支援。”
一改親民官必厭惡士兵的態度,有天津的先進經驗在前,知府趙偉並不擔心引兵入城會讓州府的百姓遭殃。
京畿周圍的人,不管是百姓還是官員,對於軍隊的態度也在改變
在青州下定決心利用銀行搞好發展時,京城的朝廷也正在朝會。
往外設立銀行,自然而然也引起了朝堂關於貨幣的討論。
戶部參考民間信用機構而改進的信用憑證,自然而然也讓官員意識到了其方便性。
再加上青州設立銀行,以後就可能在更多的地區增加銀行,那麽,朝廷就會遇上和建國之初的問題。
洪武帝為何在各省設置寶泉局,鑄造洪武通寶錢,為的就是節約銅錢的運輸成本,現在朝廷將鑄幣權握在手中,僅有京城鑄造錢幣,其他地區可沒有。
通過海運、水運和陸運,以及民間的傳播將錢幣散出去,官方運輸成本肯定是有,可現在不管是銀幣還是銅幣,都十分值錢,運輸並不會有太多的損失。
可一旦在各省設立銀行,那全都從京城運送錢幣往地方,肯定就不合適。
所以,要麽如一開始那樣,在各省設置鑄造錢幣之所,要麽就是用另一種替代品來替代錢幣。
寶鈔雖然是廢鈔,可其方便之處,乃是毋庸置疑的。
不僅是紙的重量輕,還有可以印上不同麵額,極大的方便性是需要納入朝廷的考慮範圍內。
朱祁鈺並不想讓地方擁有鑄造錢幣的權力,其危害不僅是讓地方有可能脫離朝廷,對於錢幣鑄造技術的保密性也是極大的挑戰。
恰好,青州推官柯潛也得知了這個消息。
進士不入翰林便下放到地方,而多數都是充任佐貳官,但雖然都是佐貳官,可成績自然也會讓吏部的人將不同成績的人放在不同的地方。
山東靠近京畿,在這裏當佐貳官,做出的成績也容易被朝廷看到,如此就有更多的機會通過升遷當京官。
柯潛作為狀元郎,自然是得到了一定的優待。
而趙偉知道柯潛要來他這裏當推官的時候,還有些驚訝,給予了對方不少禮遇。
推官掌理刑名、讚計典,也就是主管刑獄、審理案件,同時還參與對轄區官吏的政績考核,位置十分關鍵。
柯潛一到青州之後,就開始學習本職工作,翻過一些冤假錯案,名聲也算不錯。
當然,其所做是經過知府準許,否則就算是柯潛想幹,那工作也不好展開。
得知青州府城要設立銀行,柯潛沒有立馬就去找知府,而是看著公文沉思。
在京城的時候,柯潛就仔細研究過銀行,知道這是朝廷麵向民間存錢取錢的場所,其中的意義,在進士之間也有些討論。
不得不說,光是聽表麵就能知道,這銀行某種程度修補了當初太祖濫發寶鈔的漏洞,甚至有進士覺得,隻要憑借銀行,那寶鈔必然再次興起。
可現實卻和他們以前的暢想不同,朝廷沒有盲目啟用寶鈔,反而是繼續派發銀幣,同時,柯潛現在也知道,相比寶鈔,精致的銀幣更不容易偽造,畢竟工業成本在那,偽造出來的成本,有的甚至超過了銀幣本身。
就此,銀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朝廷要在青州府設立銀行,或許是銀行開向大明各地的一種嚐試,天津因為其特殊性可以除開,青州若是在銀行上出問題,那必然壞了朝廷的大局。
想到這裏,柯潛頓時就感覺到任務的沉重,但是,沉重的同時,又是青州的一次機會。
便利的銀行如何刺激商業,柯潛可是見識過,來往的商賈,無需到京城或天津就能通過存折轉賬,這讓青州就有了招商的吸引力。
“柯推府在想什麽?”
青州的通判看到柯潛在出神,便開口問道。
聞言,柯潛迴過神來,道:“聽聞府城要開設銀行,某正在想此事。”
“這事?”
通判點了點頭,道:“聽聞戶部會來人,想必朝廷也是極為重視,這銀行某也聽過,某家娘子還說讓某將銀錢給送到京城存入,不過太遠,某沒答應。”
現在發的都是現錢,而府衙之中,又是包吃包住。
都說大明官員苦,那是因為發寶鈔,而寶鈔折價之後才苦。
要知道,一個官員,他可以用一切公家的東西,上到各種傘,下到各種桶,還有家具等等,都是拎包入住。
至於像海瑞那種說是苦哈哈的官員,要知道,海瑞要買的不是普通民房,放在後世,那是要買大別墅,還要養奴仆,維持官員的體麵。
若是除開想要當人上人的想法,大明的官員一應吃喝用度,其實並不需要花錢,叫苦不過是想要住上四合院,起床有婢女服侍罷了。
現在,官員有餘錢,不敢觸及大明法度,存放在銀行就是最好的選擇。
“確實如此。”
柯潛認同通判家娘子的說法,他在京城聽到的也多是這樣。
“某參加科舉時,就曾去看過銀行,將銀錢放入銀行之中,存個年份,便能獲得利息,不少人都是如此做。”
聞言,通判有些吃驚,道:“存銀錢還能賺錢?那銀行不是虧了?”
“虧?”
柯潛無奈搖頭,道:“有陛下和朝廷背書,若是銀行虧損,劉通判以為會如何?”
這種事情,柯潛一開始聽說時也想過,而在格致院的時候,他們也組成團體討論過,得知了聖人一係列舉措,柯潛也明白,隻要有實業支撐,銀行算不得大賺,但至少想不到怎麽會虧損。
甚至有人往極端方麵想,大明實業一片蕭條,各種貨物都賣不出去,到了那時,銀行虧不虧損已經不重要了。
那已經可能涉及國破家亡了,說明大明走向末路,百姓的錢也不會放在銀行裏。
而柯潛的問題,通判也不敢迴答,因為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了太祖的所作所為。
老朱因為寶鈔貶值就濫發,越發越貶值,最終變成廢紙,前車之鑒,後車之師,通判若是如此說,豈不是在言朝堂無能人。
“這,這不好說。”
通判支支吾吾,選擇了不說。
柯潛看了通判一眼,道:“其實很簡單,銀行吸引百姓存銀錢而發利息,那麽銀行若是虧損,必然是利息超過了存款,而這種情況,那便是銀行僅存款,沒有將錢拿去生錢,換而言之,便是屍位裹餐。”
當前柯潛並不知道銀行可以有金融業務和放貸業務,僅僅是知道朝廷可以利用銀行匯集銀錢,而若銀錢能通過各種工坊產業獲利,以如今聖人的能力,怎麽也虧不了。
“原來如此。”
通判點了點頭,道:“那柯推府覺得,銀行設立於青州府,會對青州府有何好處?”
“好處多的去了。”
柯潛笑道:“單論能夠吸引整個山東商賈,便能增加青州多少稅收,而那些商賈總,還會帶來更多的人,況且,青州離備倭城不遠,若是備倭城也通了市舶,那海商不想攜帶大量金銀的話,也要到青州來存銀錢。”
光是柯潛提的這幾點,通判就能想象到青州府人頭攢動的場景,不過,人一多,問題也就會多,治理壓力更大。
似乎是看出了通判的想法,柯潛便開口道:“所以說,這是機會,也是考驗,文書公告上說是試點,必然會備受關注,稍有不慎,烏紗帽就不保了。”
這話,通判一聽就一個激靈。
在一些官員看來,寧可不做,也不能犯錯。
稅收、人口,可以說,這些能讓青州府的大小官員雞狗升天,可若是治理不好,將青州搞得烏煙瘴氣,特別是在朝廷的關注之下如此,那很可能不僅是烏紗帽,腦袋都很危險。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現在就是這樣,通判聽了柯潛的判斷,心中都產生了退意,而退意超過了進去,就是等著天上掉餡兒餅,再大的機會也抓不住。
柯潛也是看了出來,不過,他沒有那個義務去勸說通判,這是知府的事情,柯潛自從有了京城的經曆之後,已經不是那種死讀書的書生了。
知府趙偉正在想著要如何執行朝廷政令,設立一家銀行並不難,上麵會有專人過來考察,需要的時候還能動工。
可以說,銀行落位青州,知府隻需要管理好治安,前期其他事情,都能交給朝廷。
隻是,和柯潛想的差不多,趙偉自然也是知道治安管理的難度。
朝廷欽定,趙偉若是拒絕的話,那麽個人能力也會受到朝廷的質疑,更嚴重的會被聖人記住,如此,他的仕途算是到頭了。
身邊的同知是覺得無論如何都要應下來,作為地方官,竟然害怕治安壓力,那就是懶政,不想進步。
雙手背在身後,趙偉來迴踱步,隨後長長歎了口氣。
“幹了!”
趙偉突然喊道,同知嚇了一跳,又聽趙偉繼續道:“此事辦好了,升官,至少也不能出錯。”
“知府大人能有如此心氣,我等定會全力以赴,讓青州穩定安康。”
同知雙手抱拳表態,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若是還沒有做舊放棄,等看到別的州府成功,他估計要後悔死。
機會擺在眼前,同知自然是想要抓住。
青州知府衙門很快就召集各輔官,集中討論了如何實施朝廷政令,貫徹朝廷執政方針。
柯潛也在開會的名單之內,得知知府大人的決定,柯潛臉上沒有表情,但內心已經摩拳擦掌了。
對於一個新官而言,柯潛有試錯的機會,而參與銀行的設立與州府治安管理,能為他的履曆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在大明的各地方,怕就怕沒有任何創新,光是安穩,讓百姓餓不死,和其他地區相比,已經算不得政績,銳意進取才能入朝堂的眼。
柯潛想要入朝堂,並非是官癮,而是當今朝廷,入朝才能走在時代的前列,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京城的一切都讓柯潛向往,那裏的學校、學院、火車、銀行等等,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參與進入大明的發展建設之中了。
所以,開會的時候,柯潛也是積極發言,和同知一樣,比起危險,他更看重機會。
柯潛作為新官,對於京城的了解比其他人還要多點,畢竟京城日新月異,就算知府兩三年前去京城參與過朝會,可和去年相比,那京城也是改變了很多。
趙偉知道這一點,特別是銀行方麵,便讓柯潛向其他人講解銀行大致運行模式以及衙門樣子。
等柯潛說完後,趙偉還問柯潛,道:“柯推府對於銀行見解,諸位也都聽到了,那麽便讓柯推府說說,這銀行設立於州府,我等需要做些什麽?”
聞言,柯潛並沒有怯場,起身便說道:“銀行乃錢幣流通之所,若設立於本州府,吸引來的可不僅僅是商賈,盜竊之賊也會見機鑽空子,往壞處想,來往商隊也會成為匪盜目標。”
“因而,州府必須增加衙役訓練,盯緊小偷小摸的同時,更要敢於出擊剿匪。”
山東的官場經曆過大清洗,現在治安雖然重歸穩定,可並不代表就沒有竊賊盜匪。
柯潛還提出了天津經驗,便是在設立銀行之前,在青州開展大範圍的掃黑除惡,隻要先清理幹淨州府,之後銀行建立才會少更多的麻煩。
一種是先苦後甜,一種是先甜後苦,就看知府是如何決定。
在場的官吏都知道柯潛乃是狀元郎,而且還是沒有入過翰林的狀元郎,因而以前有所輕視。
可柯潛的表現得到了不少人認可,現在再聽柯潛對於銀行的各種建議,甚至有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感覺。
知府趙偉更是如此。
“江山代有才人出,所言不虛。”
目光中帶著欣賞看柯潛,趙偉不斷點頭,道:“本官會上疏朝廷,在青州府開展掃黑除惡,若有必要,還會尋求兵部支援。”
一改親民官必厭惡士兵的態度,有天津的先進經驗在前,知府趙偉並不擔心引兵入城會讓州府的百姓遭殃。
京畿周圍的人,不管是百姓還是官員,對於軍隊的態度也在改變
在青州下定決心利用銀行搞好發展時,京城的朝廷也正在朝會。
往外設立銀行,自然而然也引起了朝堂關於貨幣的討論。
戶部參考民間信用機構而改進的信用憑證,自然而然也讓官員意識到了其方便性。
再加上青州設立銀行,以後就可能在更多的地區增加銀行,那麽,朝廷就會遇上和建國之初的問題。
洪武帝為何在各省設置寶泉局,鑄造洪武通寶錢,為的就是節約銅錢的運輸成本,現在朝廷將鑄幣權握在手中,僅有京城鑄造錢幣,其他地區可沒有。
通過海運、水運和陸運,以及民間的傳播將錢幣散出去,官方運輸成本肯定是有,可現在不管是銀幣還是銅幣,都十分值錢,運輸並不會有太多的損失。
可一旦在各省設立銀行,那全都從京城運送錢幣往地方,肯定就不合適。
所以,要麽如一開始那樣,在各省設置鑄造錢幣之所,要麽就是用另一種替代品來替代錢幣。
寶鈔雖然是廢鈔,可其方便之處,乃是毋庸置疑的。
不僅是紙的重量輕,還有可以印上不同麵額,極大的方便性是需要納入朝廷的考慮範圍內。
朱祁鈺並不想讓地方擁有鑄造錢幣的權力,其危害不僅是讓地方有可能脫離朝廷,對於錢幣鑄造技術的保密性也是極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