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大明女侯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光未亮,街道上的早點攤飄出白霧,冷冷清清的街道上,時不時有馬車或者轎子路過。
步行的官員會在攤前買上早點,一邊吃一邊往皇宮趕。
重開朝會,有些官員一時沒有適應,站在午門前,強忍著想要打出的哈欠,身體站的筆直。
這其中,精神充沛的禦史,那如鷹隼般的眼睛,似乎無時無刻都在掃描在場每一個人。
現在要是打個哈欠,站直不穩,那等下上朝就會被參上一本。
朱祁鈺也差不多,不過,相對官員,他更加輕鬆些,來時可以在馬車裏調整,而且不用再外麵幹站著。
休沐之後的朝會自然是要率先匯報各種各樣的事情。
進入奉天殿的官員,一個個打起了精神,每次唱奏都咳一聲嗓子。
過年發生最多的事情,就是有人被燒死,或者是喝醉躺在室外被凍死。
京城還好些,隻要不是什麽犄角旮旯,就會被巡邏的人發現,而城中百姓也被普及了鞭炮走水的各種注意事項,這才讓事故發生率降低了下來。
大多數事情,內閣都能處理,放到朝堂上的,就不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的事。
於謙先是提交了裁軍奏折,隨後開始向眾人闡述裁軍流程。
這可不是尋求其他人是否同意,這裁軍奏折,已經通過了內閣群議,其他人想要反對,那就必須先提交更好的方案。
如此才能避免那些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人。
裁軍是為了減少軍隊冗餘,將相關的軍費開支用在其他事情上。
值得一提的是,於謙的裁軍並不意味著軍費的縮減。
所謂兵在精而不在多,越是精兵就需要投入越多的軍費開支,更何況現在朝廷還要培養艦隊。
陳懋雙眼半闔,得知先裁撤的是閩地大軍,他一點也不意外。
現在閩地已經和他沒有關係,大動亂也已經平息,可以說是從鎮壓叛亂轉向維護治安,如此,就無需繼續維持二十萬大軍的存在。
最主要的是,陳懋見識過精良的火器,有這樣的武器,那麽戰場很有可能就不將是麵對麵肉搏,而是以遠程為主。
他這個當事人都沒有反對,其他人反對的理由自然更少。
再者,於謙拿出來的方案,連士兵的安置都包括在內,特別是在這個到處需要人力的相對和平時期,反對裁軍就更加沒有必要了。
等於謙闡述結束後,大殿中就安靜了下來。
朱祁鈺沒想到於謙一上來就開大,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也是掃視了一遍群臣後才道:“諸卿以為如何?”
方案是朱祁鈺提出,經過內閣修改,整體上屬於既定安排。
朝員就算不知道這是聖人提的,但在場多數屬於五部官員,在內閣修改方案的時候,從尚書到侍郎,就算是給事中也知道,自家領導都是點過頭的。
大明有內閣,有點像議會製度,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議會製度能利用爭吵投票來故意拖延某些議題,可內閣的頭上還有聖人。
群臣先是沉默了一陣,隨後竊竊私語了起來。
前排的尚書老神在在站著,沒有向任何一個人投去一點點細微的暗示。
裁軍其實符合文官長期以來的刀柄入庫、馬放南山的政策,可那也要分麵對的是什麽皇帝。
陳懋雙手藏在袖中,目光偷偷打量著站在朝堂上的新興將士們。
在他記憶中,這樣的政策,就要武將站出來,維護的是武將的利益。
“陛下,息刀兵,養民生,乃是仁政,但一口氣裁二十萬大軍,臣以為,操之過急。”
給事中王明,見周圍都沒有人站出來,旋即自己就主動出班。
原本的六科給事中,身兼監察六部,糾彈官吏,並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屬於限製權力膨脹的職位。
對於任何政策,他們都擁有反對的權力,至於反對有沒有效,那就是另話了。
以前俸祿微薄,折鈔根本無法養活家人,沒有靠山,沒有理想,大多數給事中無法堅持。
現在朝廷發實俸,倒是讓他們的生活壓力減輕了許多,而當前五部尚書對於自己人的提攜被各種審查限製,沒有能力的人,一時間也聚集不起來,集團無法形成,有理想的人自然能夠追夢。
當王明說完之後,所有官員都在等皇帝迴複。
朱祁鈺點了點禦案,笑道:“給事中所言自是有道理,但是,給事中太過片麵了。”
說著,朱祁鈺站了起來,雙手背在身後,繞過禦案,麵向百官,繼續道:“二十萬士兵,也是二十萬勞動力,如今,限製我大明昌盛的,便是勞動力,這非一朝一夕能夠憑空出現如此多的勞動力。”
“然,兵非匪,若地方能夠善用,光是這些壯勞力,能產生的經濟效益會是如何?”
話音落下,不僅是王明在沉思,就連陳懋也不由得想象起那時會是什麽樣的場景。
於謙在袖中握拳,忍住了那意氣風發的情感,這才是朝廷應該做的事情,官員就是需要解決民生問題,要是什麽事都用簡單的方法來辦,那滿朝文武和蟲豸有什麽區別?
而於謙能夠有如此自信,那也是因為有朱祁鈺這樣的皇帝,否則光是底下官員有想法,而皇帝無能理解,良政也會變成暴政。
朱祁鈺的解決辦法,需要地方官員配合,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村霸惡徒,這種事情也不會因為朱祁鈺的意誌而改變。
不過,為了確保地方官,像是禦史、巡查等一應附帶舉措也是必須,所以,現在百官多是思考這方麵的事情。
聖人已經說的十分詳細了,文官再以操之過急來反對,那就可能陷入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形象,那對於仕途可不是什麽好事。
朝堂需要有人反對,但不需要那些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官員,這是底線原則。
同時,文官們也想到了,這樣的政策推行,恰好也是地方官員獲得政績最為直觀的渠道。
閩地的朝臣已經蠢蠢欲動了起來。
要知道,在巡查組的監察下,閩地也是經過了一番清洗,恰好新科進士充入其中,才緩解了閩地的行政壓力。
能在短時間內避免了閩地再次騷亂的苗頭,百官也不知道是不是聖人故意為之。
朱祁鈺現在已經有被神化的跡象,得益於超前的眼界,總會讓一些人覺得聖人無愧為聖人,很多事情都有先見之明。
此時,於謙的目光看向左右,王直、陳循以及周忱,一下子就捕捉到了於謙的動作,知道現在事情被聖人推進到細處,那就需要他們再引出方向,否則光是下麵的官員,沒有方向就會顯得混亂。
“陛下,國庫盈餘,可在軍需庫抽撥遣散銀的同時,投資地方發展。”
陳循當即就站出來開口道,鬆江府要開市舶,而閩地不說別的,就泉州便有曆史悠久的港口,這類投資,對於戶部而言,隻要營商環境安穩,那麽就有利無害。
京城和天津的吸金能力這麽強,那麽國庫盈餘自然也要配合政策進行投放。
特別是海貿有著如此好的發展前景,先發展南方沿海,然後再用南方沿海的稅收來補給北邊乃至西邊的地區。
陳循的發聲,讓站在武將中的陳懋都愣了一下。
什麽時候,朝廷的錢袋子不哭窮了,什麽時候,朝廷的戶部能如此大方的表達對於地方發展的支持了?
陳懋對裏麵的彎彎繞繞不是很了解,所以心中藏著疑惑,更好奇其他官員會是什麽樣的態度。
旋即,王直也出聲,道:“陛下,去年新科進士,閩地有不少優補者,除閩地外,如那湖廣之地,候補者頗多,請陛下給予提拔。”
湖廣之地的官吏,有一部分就是被牽連的罪身,對於這些人,有任何能夠進步的機會,他們都很想抓住。
而現在,王直無疑是給了他們一個機會,至於能不能抓得住,那就要看個人了。
新科進士之中,也有些和朝臣利益相關的人,他們之前被那些熱血青年給裹挾著成了外推官,有了閩地的政策支持,調到閩地當官,說不定迴京的日子說不定就大大縮減了。
這下子,人和錢都安排好了,剩下的就是細化方案。
裁軍也不是直接讓士兵成為農戶,軍轉業,在讓軍人可以自主擇業的同時,也需要為對方提供相關的就業機會。
再者,雖然在裁陸軍,可大明對於海軍的需求還是十分巨大,而南方的軍人普遍善水,以前便是水師的重要兵源,讓士兵由陸轉海,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隨著尚書們開始發言,文武百官能夠選擇的建議就變多了,頓時大殿就熱鬧了起來。
這過年之後的常朝,沒想到一開始就放大招,導致後麵的議題都推遲了。
接下來,朱祁鈺就不需要多做些什麽,隻是等待百官們將建議匯總,之後由提出來的於謙來調節,等出了章程,再呈遞到聖人麵前。
人群中的陳循也抿了抿嘴,他心中也在思量著,要不要借機把自己兒子調到閩地,雖說對於陳英來說,有著一個尚書父親,隻要熬夠了資曆,洗刷了身上的負麵名聲,仕途必然是一片平坦。
吵鬧的朝會,是大明瓜分蛋糕的場所。
朱祁鈺眼見一時半會兒估計扯不完,就暗自讓禦膳房開始生火造飯,免得到時候百官餓肚子。
朝廷過了休沐期,民間也是萬物複蘇的狀態。
工廠再次響起了那蒸汽機的轟鳴聲,工匠背著雙手,不斷來迴走動,檢查著機器是否運行正常。
濃厚的水蒸氣順著煙囪飄向天空,為穹頂的碧藍留下一抹白。
各商鋪皆大開店門,擺上了各種優惠木牌,小廝服務員站在店門口大聲唿喊著。
喧鬧聲充斥著整個京城,商人們打開京城惠通河旁的倉庫,將貨物源源不絕運入京城,空蕩蕩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貨物。
還未迴國的朝使,現在十分方便,畢竟在京城就能買到天南地北的特產,而且質量有保證,也就是價格稍微貴了那麽點,對於接受了朝廷賞賜的朝使而言,也不算太貴。
施二姐自然也要加入了掃貨的行列之中,對於會同館中新來的那些人,施二姐也從司員那邊聽說,是從西邊的羅馬而來。
隻不過,就在她要帶著人出門的時候,就被司員給攔下。
“施侯爺,今兒可先別出門。”
司員朝著施二姐行的是下級見上級的揖禮,瞬間,施二姐就大致猜到了會發生什麽事情,嘴角忍不住翹了起來,眉眸彎成了月牙。
用眼神示意司員繼續,便聽到:“方才宮裏來人,說給侯爺的公服和朝服都準備好了,需要您沐浴焚香,等候接旨。”
不出施二姐的所料,之前朝堂上的賞賜,現在下來了,之所以會耽擱,無非就是那些衣服需要裁剪現做,還有各種官方文件都要跑一遍。
現在傳旨,其實還算是很迅速了。
聞言,施二姐從懷中掏出一枚銀幣,遞給那司員,道:“多謝提醒,喜事將臨,沾沾喜氣,還請不要推辭。”
“那,多謝侯爺賞。”
司員先後退一步,隨後拱手道。
這種好事,錢都是次要的,主要就如施二姐所說,沾沾喜氣。
在施二姐周圍的人,一個個的臉上都露出喜意,畢竟這也代表著,施二姐正式成為華夏自漢朝以來,又一位女侯爵的誕生。
而在他們後麵,樓梯旁,愛萊娜看著眼前的場景,本來想出去的心情都沒有了,就走到一旁的沙發上坐下。
沒多久,愛萊娜就看到了一群衣冠整潔的人踏入會同館中,為首之人雙手捧著一個金黃的長方體。
在一道嘹亮的聲音之後,愛萊娜便見到施二姐領著一群人齊齊跪地,而站在他們前方的人打開長方體,從中取出一個卷軸,攤開後,能看到背麵顯眼的龍紋。
愛萊娜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麽,隻從身邊人的隻言片語之中,知道了那跪在地上的女人,是大明第一位女侯爵。
步行的官員會在攤前買上早點,一邊吃一邊往皇宮趕。
重開朝會,有些官員一時沒有適應,站在午門前,強忍著想要打出的哈欠,身體站的筆直。
這其中,精神充沛的禦史,那如鷹隼般的眼睛,似乎無時無刻都在掃描在場每一個人。
現在要是打個哈欠,站直不穩,那等下上朝就會被參上一本。
朱祁鈺也差不多,不過,相對官員,他更加輕鬆些,來時可以在馬車裏調整,而且不用再外麵幹站著。
休沐之後的朝會自然是要率先匯報各種各樣的事情。
進入奉天殿的官員,一個個打起了精神,每次唱奏都咳一聲嗓子。
過年發生最多的事情,就是有人被燒死,或者是喝醉躺在室外被凍死。
京城還好些,隻要不是什麽犄角旮旯,就會被巡邏的人發現,而城中百姓也被普及了鞭炮走水的各種注意事項,這才讓事故發生率降低了下來。
大多數事情,內閣都能處理,放到朝堂上的,就不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的事。
於謙先是提交了裁軍奏折,隨後開始向眾人闡述裁軍流程。
這可不是尋求其他人是否同意,這裁軍奏折,已經通過了內閣群議,其他人想要反對,那就必須先提交更好的方案。
如此才能避免那些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人。
裁軍是為了減少軍隊冗餘,將相關的軍費開支用在其他事情上。
值得一提的是,於謙的裁軍並不意味著軍費的縮減。
所謂兵在精而不在多,越是精兵就需要投入越多的軍費開支,更何況現在朝廷還要培養艦隊。
陳懋雙眼半闔,得知先裁撤的是閩地大軍,他一點也不意外。
現在閩地已經和他沒有關係,大動亂也已經平息,可以說是從鎮壓叛亂轉向維護治安,如此,就無需繼續維持二十萬大軍的存在。
最主要的是,陳懋見識過精良的火器,有這樣的武器,那麽戰場很有可能就不將是麵對麵肉搏,而是以遠程為主。
他這個當事人都沒有反對,其他人反對的理由自然更少。
再者,於謙拿出來的方案,連士兵的安置都包括在內,特別是在這個到處需要人力的相對和平時期,反對裁軍就更加沒有必要了。
等於謙闡述結束後,大殿中就安靜了下來。
朱祁鈺沒想到於謙一上來就開大,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也是掃視了一遍群臣後才道:“諸卿以為如何?”
方案是朱祁鈺提出,經過內閣修改,整體上屬於既定安排。
朝員就算不知道這是聖人提的,但在場多數屬於五部官員,在內閣修改方案的時候,從尚書到侍郎,就算是給事中也知道,自家領導都是點過頭的。
大明有內閣,有點像議會製度,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議會製度能利用爭吵投票來故意拖延某些議題,可內閣的頭上還有聖人。
群臣先是沉默了一陣,隨後竊竊私語了起來。
前排的尚書老神在在站著,沒有向任何一個人投去一點點細微的暗示。
裁軍其實符合文官長期以來的刀柄入庫、馬放南山的政策,可那也要分麵對的是什麽皇帝。
陳懋雙手藏在袖中,目光偷偷打量著站在朝堂上的新興將士們。
在他記憶中,這樣的政策,就要武將站出來,維護的是武將的利益。
“陛下,息刀兵,養民生,乃是仁政,但一口氣裁二十萬大軍,臣以為,操之過急。”
給事中王明,見周圍都沒有人站出來,旋即自己就主動出班。
原本的六科給事中,身兼監察六部,糾彈官吏,並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屬於限製權力膨脹的職位。
對於任何政策,他們都擁有反對的權力,至於反對有沒有效,那就是另話了。
以前俸祿微薄,折鈔根本無法養活家人,沒有靠山,沒有理想,大多數給事中無法堅持。
現在朝廷發實俸,倒是讓他們的生活壓力減輕了許多,而當前五部尚書對於自己人的提攜被各種審查限製,沒有能力的人,一時間也聚集不起來,集團無法形成,有理想的人自然能夠追夢。
當王明說完之後,所有官員都在等皇帝迴複。
朱祁鈺點了點禦案,笑道:“給事中所言自是有道理,但是,給事中太過片麵了。”
說著,朱祁鈺站了起來,雙手背在身後,繞過禦案,麵向百官,繼續道:“二十萬士兵,也是二十萬勞動力,如今,限製我大明昌盛的,便是勞動力,這非一朝一夕能夠憑空出現如此多的勞動力。”
“然,兵非匪,若地方能夠善用,光是這些壯勞力,能產生的經濟效益會是如何?”
話音落下,不僅是王明在沉思,就連陳懋也不由得想象起那時會是什麽樣的場景。
於謙在袖中握拳,忍住了那意氣風發的情感,這才是朝廷應該做的事情,官員就是需要解決民生問題,要是什麽事都用簡單的方法來辦,那滿朝文武和蟲豸有什麽區別?
而於謙能夠有如此自信,那也是因為有朱祁鈺這樣的皇帝,否則光是底下官員有想法,而皇帝無能理解,良政也會變成暴政。
朱祁鈺的解決辦法,需要地方官員配合,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村霸惡徒,這種事情也不會因為朱祁鈺的意誌而改變。
不過,為了確保地方官,像是禦史、巡查等一應附帶舉措也是必須,所以,現在百官多是思考這方麵的事情。
聖人已經說的十分詳細了,文官再以操之過急來反對,那就可能陷入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形象,那對於仕途可不是什麽好事。
朝堂需要有人反對,但不需要那些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官員,這是底線原則。
同時,文官們也想到了,這樣的政策推行,恰好也是地方官員獲得政績最為直觀的渠道。
閩地的朝臣已經蠢蠢欲動了起來。
要知道,在巡查組的監察下,閩地也是經過了一番清洗,恰好新科進士充入其中,才緩解了閩地的行政壓力。
能在短時間內避免了閩地再次騷亂的苗頭,百官也不知道是不是聖人故意為之。
朱祁鈺現在已經有被神化的跡象,得益於超前的眼界,總會讓一些人覺得聖人無愧為聖人,很多事情都有先見之明。
此時,於謙的目光看向左右,王直、陳循以及周忱,一下子就捕捉到了於謙的動作,知道現在事情被聖人推進到細處,那就需要他們再引出方向,否則光是下麵的官員,沒有方向就會顯得混亂。
“陛下,國庫盈餘,可在軍需庫抽撥遣散銀的同時,投資地方發展。”
陳循當即就站出來開口道,鬆江府要開市舶,而閩地不說別的,就泉州便有曆史悠久的港口,這類投資,對於戶部而言,隻要營商環境安穩,那麽就有利無害。
京城和天津的吸金能力這麽強,那麽國庫盈餘自然也要配合政策進行投放。
特別是海貿有著如此好的發展前景,先發展南方沿海,然後再用南方沿海的稅收來補給北邊乃至西邊的地區。
陳循的發聲,讓站在武將中的陳懋都愣了一下。
什麽時候,朝廷的錢袋子不哭窮了,什麽時候,朝廷的戶部能如此大方的表達對於地方發展的支持了?
陳懋對裏麵的彎彎繞繞不是很了解,所以心中藏著疑惑,更好奇其他官員會是什麽樣的態度。
旋即,王直也出聲,道:“陛下,去年新科進士,閩地有不少優補者,除閩地外,如那湖廣之地,候補者頗多,請陛下給予提拔。”
湖廣之地的官吏,有一部分就是被牽連的罪身,對於這些人,有任何能夠進步的機會,他們都很想抓住。
而現在,王直無疑是給了他們一個機會,至於能不能抓得住,那就要看個人了。
新科進士之中,也有些和朝臣利益相關的人,他們之前被那些熱血青年給裹挾著成了外推官,有了閩地的政策支持,調到閩地當官,說不定迴京的日子說不定就大大縮減了。
這下子,人和錢都安排好了,剩下的就是細化方案。
裁軍也不是直接讓士兵成為農戶,軍轉業,在讓軍人可以自主擇業的同時,也需要為對方提供相關的就業機會。
再者,雖然在裁陸軍,可大明對於海軍的需求還是十分巨大,而南方的軍人普遍善水,以前便是水師的重要兵源,讓士兵由陸轉海,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隨著尚書們開始發言,文武百官能夠選擇的建議就變多了,頓時大殿就熱鬧了起來。
這過年之後的常朝,沒想到一開始就放大招,導致後麵的議題都推遲了。
接下來,朱祁鈺就不需要多做些什麽,隻是等待百官們將建議匯總,之後由提出來的於謙來調節,等出了章程,再呈遞到聖人麵前。
人群中的陳循也抿了抿嘴,他心中也在思量著,要不要借機把自己兒子調到閩地,雖說對於陳英來說,有著一個尚書父親,隻要熬夠了資曆,洗刷了身上的負麵名聲,仕途必然是一片平坦。
吵鬧的朝會,是大明瓜分蛋糕的場所。
朱祁鈺眼見一時半會兒估計扯不完,就暗自讓禦膳房開始生火造飯,免得到時候百官餓肚子。
朝廷過了休沐期,民間也是萬物複蘇的狀態。
工廠再次響起了那蒸汽機的轟鳴聲,工匠背著雙手,不斷來迴走動,檢查著機器是否運行正常。
濃厚的水蒸氣順著煙囪飄向天空,為穹頂的碧藍留下一抹白。
各商鋪皆大開店門,擺上了各種優惠木牌,小廝服務員站在店門口大聲唿喊著。
喧鬧聲充斥著整個京城,商人們打開京城惠通河旁的倉庫,將貨物源源不絕運入京城,空蕩蕩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貨物。
還未迴國的朝使,現在十分方便,畢竟在京城就能買到天南地北的特產,而且質量有保證,也就是價格稍微貴了那麽點,對於接受了朝廷賞賜的朝使而言,也不算太貴。
施二姐自然也要加入了掃貨的行列之中,對於會同館中新來的那些人,施二姐也從司員那邊聽說,是從西邊的羅馬而來。
隻不過,就在她要帶著人出門的時候,就被司員給攔下。
“施侯爺,今兒可先別出門。”
司員朝著施二姐行的是下級見上級的揖禮,瞬間,施二姐就大致猜到了會發生什麽事情,嘴角忍不住翹了起來,眉眸彎成了月牙。
用眼神示意司員繼續,便聽到:“方才宮裏來人,說給侯爺的公服和朝服都準備好了,需要您沐浴焚香,等候接旨。”
不出施二姐的所料,之前朝堂上的賞賜,現在下來了,之所以會耽擱,無非就是那些衣服需要裁剪現做,還有各種官方文件都要跑一遍。
現在傳旨,其實還算是很迅速了。
聞言,施二姐從懷中掏出一枚銀幣,遞給那司員,道:“多謝提醒,喜事將臨,沾沾喜氣,還請不要推辭。”
“那,多謝侯爺賞。”
司員先後退一步,隨後拱手道。
這種好事,錢都是次要的,主要就如施二姐所說,沾沾喜氣。
在施二姐周圍的人,一個個的臉上都露出喜意,畢竟這也代表著,施二姐正式成為華夏自漢朝以來,又一位女侯爵的誕生。
而在他們後麵,樓梯旁,愛萊娜看著眼前的場景,本來想出去的心情都沒有了,就走到一旁的沙發上坐下。
沒多久,愛萊娜就看到了一群衣冠整潔的人踏入會同館中,為首之人雙手捧著一個金黃的長方體。
在一道嘹亮的聲音之後,愛萊娜便見到施二姐領著一群人齊齊跪地,而站在他們前方的人打開長方體,從中取出一個卷軸,攤開後,能看到背麵顯眼的龍紋。
愛萊娜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麽,隻從身邊人的隻言片語之中,知道了那跪在地上的女人,是大明第一位女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