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拜佛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作者:喲吼吼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年前的寺廟也是十分熱鬧。
來往的香客,有的在階梯下就換上一臉虔誠的表情。
在寺廟外有些小攤,擺放著香燭紙錢,價格要比外邊的貴一些。
因而能看到不少婦人都是自己提著籃子而來,那籃子多會用布蓋著,裏麵放著的就是香燭或是貢品。
這樣的寺廟,賣香燭的收入隻占寺廟營收的小部分。
對於寺廟而言,他們的大頭是收租、放貸,就連富戶的捐獻都比不上兩者。
施二姐租用的馬車是往返程,在施二姐下車後,馬車就會自己去找停車的地方,等施二姐要迴去再找他。
在階梯上四顧,除了香客,還有遊玩的文人,一身貂裘長衫,身後跟著書童,走走停停,也不知道是在感受些什麽。
這裏的香火氣十分濃厚,出了寺廟的香客身上也沾染了許多。
“施使。”
蘇刺麻幾步跟上了施二姐,看向煙霧繚繞的寺廟,猶如真的有神佛環繞在寺廟的上空。
“走吧。”
這樣的環境很容易影響到來這裏的人,就算是施二姐,神情也不由得莊重了起來。
兩人沿著石階而上,這寺廟的規模並算大,畢竟京城內的大寺廟,多是皇家興建,比如永樂年間的真覺寺這種。
在石階盡頭,便是寺廟大門,有禿頭僧人,雙手合十站在門邊,臉上帶著慈祥,其實本質就是個看大門的。
寺廟也需要嚴格的安保措施,畢竟裏麵有鍍金佛像,還有讓香客捐贈的錢箱,都是放在公共區域,要是有個不開眼的,這位看大門的僧人就會讓對方見識一下佛法之外的拳法。
入門便能看到一個大香爐,上麵插著粗壯的線香,一般都是富戶花錢在寺廟裏麵買的,香越粗長越虔誠。
雖說錢財乃是身外之物,但寺廟也需要看看香客虔誠的態度,自然是越虔誠,越能受佛祖菩薩保佑。
這就是所謂的佛度有緣人。
繞過香爐便是珠光寶氣的大殿,其上牌匾高掛,寫著大雄寶殿四字。
而最引人注意的不是那什麽牌匾,而是盤膝坐在高台上的巨大佛像,鍍著金身,似乎是垂首看著跪拜在他前方的信徒。
狹長的眼線,突出一個慈眉善目。
相對比那金光閃閃的佛像,那些跪拜在大殿外的香客,身上的衣服還有補丁。
沒有財物上的虔誠,有些香客為了突顯自己的態度,會在殿外就直接雙手合十,上下晃動,嘴裏念念有詞,幾步一叩首走入殿中。
這些流程,施二姐並不陌生,因為她所信仰的宗教也是一樣。
就在施二姐要走入殿中的時候,就有一個僧人直接攔在了兩人前方。
“兩位施主來此有何貴幹?”
從兩人身上的衣著,那僧人就能直接判斷出對方和百姓的區別,所以話語十分輕柔且客氣。
聞言,施二姐雙手合十,朝著那僧人說道:“我等前來拜佛。”
那僧人頷首,道:“寺中提供香燭,小僧見二位施主兩手空空,可需要小僧幫忙去取?”
周圍都是帶著貢品和香燭的人,而施二姐他們兩手空空,確實有些另類。
施二姐就是來感受一下氣氛,真正要拜神的是蘇刺麻,於是她直接看向蘇刺麻,告訴對方僧人的意思。
“我買,我買。”
蘇刺麻現在可一點也不敢給人添麻煩,連忙從懷中掏出了荷包,取出一枚銀幣。
看到那銀幣,僧人眼前一亮,他們這也不是什麽大寺,以前給香客放貸還能有筆可觀的收入,可自從銀行那邊給予農戶低息貸款後,都是用田地抵押,更低的利息,更加講道理的保障,讓寺廟失去了這筆收入。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佛法不可沾染銅臭,這樣的放貸也叫香積錢,本金喚作功德,利息喚作福報。
寺廟對於放貸的人也是有要求的,主要就是那些老實巴交的農戶,若是青皮流氓,寺廟也不會放貸。
剛才聽到施二姐開口,僧人就知道對方不是本地人,而能隨隨便便掏出一枚銀幣,那絕對算得上是頗有小財的家庭了。
僧人先是雙手合十,對著蘇刺麻微微點頭,客氣的接過那枚銀幣,道:“小僧這就為施主準備香燭。”
施二姐等僧人離開後才開口,道:“你確定拜這種神有用嗎?”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從出生就開始的宗教信仰作祟,還是真的已經不信任神靈,施二姐看向那鍍金大佛,無法理清自己的思路。
“這麽多人拜著,不管有用沒用,拜一下肯定劃算。”
蘇刺麻扯起嘴角,尷尬笑了下。
沒多久,那離開的僧人就送來的香燭,那是比香客們還要粗壯一些的線香和火燭。
施二姐也發現,那僧人一點都沒有給蘇刺麻找錢的意思,保持著那猶如大殿中佛像的表情,對著蘇刺麻說道:“施主與我佛有緣,小僧特贈仙香,燃燒更加持久,更有長壽香之名。”
這話也不是說給蘇刺麻聽的,因為剛才都是施二姐轉述,所以僧人猜測對方可能聽不懂官話。
“知道了。”
施二姐淡然,直接迴答了僧人的話,不就是這些香燭很貴,價值肯定超過一枚銀幣,而僧人看香客有緣,給打了個折,就算一枚銀幣。
一枚銀幣或許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很多,可不管是蘇刺麻還是施二姐,一枚銀幣他們不至於肉疼。
寺廟其實也是抓住了香客的這種心理,僧人見多識廣,通過一些行為舉止判斷香客能夠承受的範圍有多少,從而給出一個不怎麽肉疼的選擇。
這樣,無形中,香客也不會發現,其實寺廟裏麵的香燭要比外麵還要貴,而且價格還是浮動的。
六根線香,六根火燭,就值一枚銀幣。
施二姐將所有香燭都給蘇刺麻,自己站到一邊,看著香客不斷入大殿內跪拜。
在高大的佛像麵前,人是那麽的渺小,比起虛無的禱告,這樣似乎更加擁有視覺上的衝擊。
施二姐想清楚之後才決定不入內參拜,自己的信仰要求著她不可背叛,而就算她進去了,也無法做到虔誠的參拜,所幸也就站在殿門口,等待蘇刺麻了。
來往的香客念叨著什麽阿彌陀佛,什麽大慈大悲,施二姐甚至覺得,這些連大字都不識一個,穿著補丁的人,能夠知道口中念叨的東西是什麽意思?
同時,看向他們,施二姐又何曾不是在照鏡子。
要不是因為這裏是大明,她肯定恨不得驅趕這些異教徒,但理性告訴她,她是明人,不能去幹預被朝廷認可存在的信仰,在這裏,她才是異教徒。
看著他們虔誠跪拜,和自己禮拜其實也差不了多少。
施二姐的目光從佛像上轉到那跪在蒲團上,學著周圍人的樣子,雙手合十晃動,對著佛像念念有詞。
這時,施二姐的眼神就有些玩味了,她冒出了一個有意思的想法,那就是蘇刺麻不會官話,說的可是正宗蘇門答臘土話,如此,那什麽佛祖能夠聽得懂嗎?
施二姐被自己如此褻瀆的想法所驚訝,神通常都被描述的無所不能,可自己怎麽就生出了佛祖聽不懂外語這種想法。
這簡直太過大逆不道了,施二姐連忙收迴目光。
蘇刺麻沒讓施二姐等太久,他看到的是香客嘴唇顫動,隻能理解這是在碎碎念,而自己要求的也不多,本身就是求個心安而已。
在蒲團上跪完之後,蘇刺麻還往供台旁邊的錢箱裏投了幾枚銀幣,這樣總能表達自己的誠意了,蘇刺麻是如此覺得。
走出大殿,蘇刺麻就到施二姐麵前,笑道:“這佛,拜過了,那麽就該去道觀看看了。”
寺廟和道觀其實差別不大,甚至收入也沒有多少差別。
能在京城立足的宗教,最少都能擁有四千畝田產,這可沒有佛道之分。
這些田產基本屬於賞賜和捐獻,是合理合法擁有,除非朝廷臉都不要的粗暴收迴,否則光靠佃租,這些僧道的生活都比絕大多數百姓還要好。
“你…”
施二姐都有些不知道說什麽,感覺蘇刺麻真的很不挑。
“施使,我可是了解過的,在大明,這麽做是被允許的,誰靈就拜誰,這才是神應該做的事情。”
蘇刺麻明顯是有備而來,帶上施二姐,不過是想借用對方的身份作為保障。
“你這是褻瀆!”
施二姐氣道,可是,周遭的環境讓她不敢大聲斥責,可仔細想想,求神拜佛不就是為了一些私欲,就算是她自己的信仰,不也是如此。
所以,為什麽不能誰靈就拜誰呢?
從內走出寺廟,施二姐的腦袋有些亂糟糟的。
就感覺蘇刺麻說的話十分有道理,但又是那麽的沒有道理。
“後麵的道觀,你自己去吧。”
在石階上駐足,施二姐開口,對著蘇刺麻說道。
她覺得,這來一趟佛寺都被這麽精神汙染,若是再去道觀,那施二姐的信仰不知道要動搖成什麽樣子。
“別呀,怎麽了,施使?”
失去施二姐,那蘇刺麻整個人都覺得非常沒有安全感,因而立馬就開始勸了起來。
“我不能背離所信奉的主。”
施二姐歎了口氣,開口說道。
聞言,蘇刺麻整個人都麻了,他是知道施二姐的那種信仰,可以說,整個蘇門答臘都在被那種信仰所影響。
而蘇刺麻這個人十分務實,因此知道大明的宗教體係後,就覺得十分適合自己。
蘇刺麻也知道,別看施二姐這種人好像很好相處的樣子,當涉及到信仰時,這些人就跟瘋了一樣。
“那好吧。”
對方都把主給抬出來了,蘇刺麻也怕再刺激下去,自己也落不得好。
“先迴會同館,我派人跟你去。”
施二姐揉了揉眉心,大明是有通事充當翻譯,可是蘇刺麻說的是土話,並非那些朝貢相關的語言,因而找遍了四夷館,也找不到能為蘇刺麻配備的通事。
這次來大明,因為是跟著艦隊而來,所以施二姐他們帶的人不多,絕大部分還被兵部給征用了過去。
“謝施使。”
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蘇刺麻就算不願意,那也不得不答應。
正當兩人前往馬車停放點的時候,施二姐的眼角劃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頓時,她停下腳步,仔細觀察那個背影。
“你看,那那位像不像聖上身邊的那位太監?”
施二姐將蘇刺麻給拉了過來,指著不遠處的人影說道。
蘇刺麻定睛一看,點了點頭,道:“像,很像,可是為什麽會在這裏?”
“過去看看?”
蘇刺麻提議道,那位可是皇帝近臣。
想了一番,施二姐點頭,堅定道:“好。”
能夠接觸一位皇帝近臣的機會,無論以後是否有事,那都是一份保障。
興安被停職之後,本來自己就不是明人,以前的錢都捐給了寺廟,所以現在他在京城也沒有宅子,不過,倒不用擔心他沒有地方住。
不管是福利院還是安置年邁老太監、宮女的養老院,都能讓興安短暫居住。
但多年來的佛教信仰,興安有時候也會來看看。
這次來,興安可不是什麽大太監的身份,所以,剛才他也看到了僧侶找施二姐他們賣香燭的一幕。
身處於宮廷之中,天天跟在朱祁鈺旁邊處理大大小小事務,對於寺廟的德性,興安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以前寺廟雖然富麗堂皇,但對外都說是某某信善捐贈,就算鍍金大佛,那也是香客一起湊錢,所以在外人看來,僧人並非寺廟的主人,而是看管者,就如同一些宗教的神在人間的代言人一樣。
可錦衣衛的調查,興安知道,這群和尚有些富得流油,暗地裏養著不少梵嫂,甚至有些直接搶佃戶之妻女。
錢怎麽賺都不嫌多,本來還想參拜一下的興安,頓時也就沒有了興致。
而聖人沒有對佛教出手,那他也不會現在就站出來嗬斥什麽。
突然,興安感覺身後有人跟著,旋即就直接轉身,便看到了施二姐和蘇刺麻。
這倆人,興安記得,在聖人身邊辦事,第一點就是要學會認人,如果有這記性,那在哪裏都混得開。
“宣慰使大人。”
興安認出來後,就直接拱手。
“大人。”
施二姐連忙上前躬身,道:“卑職哪敢在大人麵前僭越。”
“宣慰使大人當前,這都是咱應當的。”
興安十分客氣,甚至讓施二姐都感到有些親切。
一旁的蘇刺麻看兩人都聊了起來,就知道這是認對人了,整個人都靠近了一些。
“你們是來拜佛的?”
興安明知故問道。
“嗯,想見識一下京城的寺廟。”
施二姐沒有把蘇刺麻來這裏的理由說出來,畢竟心不安這種理由,聽著就惹人懷疑。
“大人這也是來參拜的嗎?方才怎麽沒見到。”
施二姐迴想了一下,她剛才一直站在殿外,確實是沒看到興安。
興安搖了搖頭,道:“咱就是來看一下,也沒什麽好拜的,比起求神拜佛,還不如平時多做些善事,便可問心無愧。”
“大人說得極是。”
施二姐點頭,隨後繼續道:“大人這是徒步而來嗎?要去何處?某這租了馬車,不如與大人一程。”
聞言,興安那老邁的目光看向施二姐,上下打量了一番,道:“不用了,咱也不能擾了宣慰使的雅興。”
自己的身份有些敏感,對於那些示好的人,興安肯定是要有些挑選,什麽人他適合接觸,什麽人他要避免。
像施二姐這樣的,算得上是土司,與這種人接觸,就和一些太監勾結關外衛所一樣,瓦剌的前車之鑒猶然在目。
在聖人與施二姐接觸,判斷施二姐的性質之後,興安才會決定將施二姐放在哪種分類之中。
看到興安一副不想繼續聊下去的樣子,施二姐也知道,繼續拖著,可能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便道:“那改日若是大人有空,還請能讓卑職有請大人吃個便飯的榮幸。”
聞言,興安點了點頭,笑道:“會有的。”
“那大人慢走。”
得到興安的肯定,施二姐內心大喜【會有的】這話可不是那種【再看看】的敷衍,若是從天子近臣的位置考慮,也說明了聖人在關注自己,或者是關注舊港。
如此更能說明,自己不會直接被邊緣化,有時候,簡短的對話就能透露出許多的信號。
“宣慰使大人留步,勿送。”
興安轉身之前還不忘向施二姐道別。
而後,施二姐就駐足原地,目送著興安離開。
隻見興安沒走多遠,就到那馬路邊上,一輛馬車就直接停在其麵前,隨後見興安直接上車遠離。
朝堂中的消息可還沒傳出宮,因而施二姐也不知道興安現在就處於停職期。
這也是施二姐雖然身為舊港宣慰使,可舊港長期脫離大明,導致施二姐在朝中並無熟人,無法得到第一手消息。
在興安走後,施二姐和蘇刺麻才重新走向停馬車的地方,喚了車夫,往會同館趕去。
施二姐迴到會同館就讓館中吏員幫忙去城外找人,這點事,熟悉京城的吏員比施二姐親自去找還要合適。
隨後,施二姐也就迴到房中,現在京城可以玩的地方並不多,已經有不少商鋪關了門。
另一邊,興安坐上馬車後,就讓車夫往福利院的方向走。
比起和那些老閹宦擠在一起,興安更樂於在福利院和孩子一同過年。
這可是難得的機會,興安並不想錯過。
馬路上的車馬並不多,很快就到了南城福利院門口。
坐在馬車中,興安便能聽到裏麵發出純真的稚童之聲。
福利院拉著紅色的彩帶,歪七扭八的燈籠,稱不上什麽美感,但卻讓人格外能感受到童趣。
孩童的手工藝品可是請了城裏的老匠人來教習。
興安來之前已經跟聖人報備過,這裏是皇貴妃操持的福利院,可不會允許來路不明的成年人入住,因而興安隻站在門口,讓門衛前去通傳。
沒多久,婦人院長就出現在興安麵前。
興安這張臉,說出名是特別出名,說普通,那也是相當普通。
“大人蒞臨,福利院蓬蓽生輝。”
那婦人笑起來,雙眼彎成月牙,眼角帶著魚尾紋。
她認識興安,或者說,她以前和興安還是同事關係。
宮女一般是二十五歲出宮,到了這個年齡,一般也是被看作老姑娘,而那些比較能幹的,就繼續留在宮裏侍奉主子。
眼前這位婦人,明顯就屬於那種能幹活的,當過尚宮,隨著朱祁鎮死亡,那些免於殉葬的妃子被遣散,這位尚宮一時間失去需要照顧的主子,也就閑了下來。
“不用這麽客氣,說不定以後咱就在這看大門了呢。”
興安整個臉都因為笑容而皺成一團,伸手遞出聖人手書,道:“這是陛下手書,允許咱在此住一段時間。”
婦人收下手書,拆開看了幾眼,點頭道:“聖上手書,可不是讓大人來這邊住一段時間,而是讓大人來幫忙的。”
像是怕興安不相信,婦人還將手書展示在興安麵前。
聞言,興安先是愣了一下,看到內容,隨後苦笑搖頭,就算是聖人不說,他也會幫忙的,誰叫他就是一輩子的勞碌命呢。
“那就請院長指導,需要咱的地方,咱義不容辭。”
興安朝著婦人拱手笑道。
“不敢,不敢。”
婦人調侃了幾句,又拍了拍額頭,道:“都忘了,哪能讓大人在外站著,快快請進。”
“出了宮,都伶牙俐齒了不少,別老稱什麽大人了,咱是來幫忙的,你難不成敢抗聖命?”
興安進門之前,還不忘對婦人說道。
“民婦自然是謹遵聖命了。”
婦人白了興安一眼,習慣性朝著皇宮的方向行了一禮。
兩人一前一後走入福利院,操場上沒有孩子。
走到教室外,興安朝著裏麵看,一個個孩子正坐在一張張桌前,用著小剪刀,學著講台老師的樣子,哢擦哢擦剪著紅紙,每個孩子用著有限的紙,拚盡全力想要剪出和老師一樣漂亮的剪紙。
來往的香客,有的在階梯下就換上一臉虔誠的表情。
在寺廟外有些小攤,擺放著香燭紙錢,價格要比外邊的貴一些。
因而能看到不少婦人都是自己提著籃子而來,那籃子多會用布蓋著,裏麵放著的就是香燭或是貢品。
這樣的寺廟,賣香燭的收入隻占寺廟營收的小部分。
對於寺廟而言,他們的大頭是收租、放貸,就連富戶的捐獻都比不上兩者。
施二姐租用的馬車是往返程,在施二姐下車後,馬車就會自己去找停車的地方,等施二姐要迴去再找他。
在階梯上四顧,除了香客,還有遊玩的文人,一身貂裘長衫,身後跟著書童,走走停停,也不知道是在感受些什麽。
這裏的香火氣十分濃厚,出了寺廟的香客身上也沾染了許多。
“施使。”
蘇刺麻幾步跟上了施二姐,看向煙霧繚繞的寺廟,猶如真的有神佛環繞在寺廟的上空。
“走吧。”
這樣的環境很容易影響到來這裏的人,就算是施二姐,神情也不由得莊重了起來。
兩人沿著石階而上,這寺廟的規模並算大,畢竟京城內的大寺廟,多是皇家興建,比如永樂年間的真覺寺這種。
在石階盡頭,便是寺廟大門,有禿頭僧人,雙手合十站在門邊,臉上帶著慈祥,其實本質就是個看大門的。
寺廟也需要嚴格的安保措施,畢竟裏麵有鍍金佛像,還有讓香客捐贈的錢箱,都是放在公共區域,要是有個不開眼的,這位看大門的僧人就會讓對方見識一下佛法之外的拳法。
入門便能看到一個大香爐,上麵插著粗壯的線香,一般都是富戶花錢在寺廟裏麵買的,香越粗長越虔誠。
雖說錢財乃是身外之物,但寺廟也需要看看香客虔誠的態度,自然是越虔誠,越能受佛祖菩薩保佑。
這就是所謂的佛度有緣人。
繞過香爐便是珠光寶氣的大殿,其上牌匾高掛,寫著大雄寶殿四字。
而最引人注意的不是那什麽牌匾,而是盤膝坐在高台上的巨大佛像,鍍著金身,似乎是垂首看著跪拜在他前方的信徒。
狹長的眼線,突出一個慈眉善目。
相對比那金光閃閃的佛像,那些跪拜在大殿外的香客,身上的衣服還有補丁。
沒有財物上的虔誠,有些香客為了突顯自己的態度,會在殿外就直接雙手合十,上下晃動,嘴裏念念有詞,幾步一叩首走入殿中。
這些流程,施二姐並不陌生,因為她所信仰的宗教也是一樣。
就在施二姐要走入殿中的時候,就有一個僧人直接攔在了兩人前方。
“兩位施主來此有何貴幹?”
從兩人身上的衣著,那僧人就能直接判斷出對方和百姓的區別,所以話語十分輕柔且客氣。
聞言,施二姐雙手合十,朝著那僧人說道:“我等前來拜佛。”
那僧人頷首,道:“寺中提供香燭,小僧見二位施主兩手空空,可需要小僧幫忙去取?”
周圍都是帶著貢品和香燭的人,而施二姐他們兩手空空,確實有些另類。
施二姐就是來感受一下氣氛,真正要拜神的是蘇刺麻,於是她直接看向蘇刺麻,告訴對方僧人的意思。
“我買,我買。”
蘇刺麻現在可一點也不敢給人添麻煩,連忙從懷中掏出了荷包,取出一枚銀幣。
看到那銀幣,僧人眼前一亮,他們這也不是什麽大寺,以前給香客放貸還能有筆可觀的收入,可自從銀行那邊給予農戶低息貸款後,都是用田地抵押,更低的利息,更加講道理的保障,讓寺廟失去了這筆收入。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佛法不可沾染銅臭,這樣的放貸也叫香積錢,本金喚作功德,利息喚作福報。
寺廟對於放貸的人也是有要求的,主要就是那些老實巴交的農戶,若是青皮流氓,寺廟也不會放貸。
剛才聽到施二姐開口,僧人就知道對方不是本地人,而能隨隨便便掏出一枚銀幣,那絕對算得上是頗有小財的家庭了。
僧人先是雙手合十,對著蘇刺麻微微點頭,客氣的接過那枚銀幣,道:“小僧這就為施主準備香燭。”
施二姐等僧人離開後才開口,道:“你確定拜這種神有用嗎?”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從出生就開始的宗教信仰作祟,還是真的已經不信任神靈,施二姐看向那鍍金大佛,無法理清自己的思路。
“這麽多人拜著,不管有用沒用,拜一下肯定劃算。”
蘇刺麻扯起嘴角,尷尬笑了下。
沒多久,那離開的僧人就送來的香燭,那是比香客們還要粗壯一些的線香和火燭。
施二姐也發現,那僧人一點都沒有給蘇刺麻找錢的意思,保持著那猶如大殿中佛像的表情,對著蘇刺麻說道:“施主與我佛有緣,小僧特贈仙香,燃燒更加持久,更有長壽香之名。”
這話也不是說給蘇刺麻聽的,因為剛才都是施二姐轉述,所以僧人猜測對方可能聽不懂官話。
“知道了。”
施二姐淡然,直接迴答了僧人的話,不就是這些香燭很貴,價值肯定超過一枚銀幣,而僧人看香客有緣,給打了個折,就算一枚銀幣。
一枚銀幣或許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很多,可不管是蘇刺麻還是施二姐,一枚銀幣他們不至於肉疼。
寺廟其實也是抓住了香客的這種心理,僧人見多識廣,通過一些行為舉止判斷香客能夠承受的範圍有多少,從而給出一個不怎麽肉疼的選擇。
這樣,無形中,香客也不會發現,其實寺廟裏麵的香燭要比外麵還要貴,而且價格還是浮動的。
六根線香,六根火燭,就值一枚銀幣。
施二姐將所有香燭都給蘇刺麻,自己站到一邊,看著香客不斷入大殿內跪拜。
在高大的佛像麵前,人是那麽的渺小,比起虛無的禱告,這樣似乎更加擁有視覺上的衝擊。
施二姐想清楚之後才決定不入內參拜,自己的信仰要求著她不可背叛,而就算她進去了,也無法做到虔誠的參拜,所幸也就站在殿門口,等待蘇刺麻了。
來往的香客念叨著什麽阿彌陀佛,什麽大慈大悲,施二姐甚至覺得,這些連大字都不識一個,穿著補丁的人,能夠知道口中念叨的東西是什麽意思?
同時,看向他們,施二姐又何曾不是在照鏡子。
要不是因為這裏是大明,她肯定恨不得驅趕這些異教徒,但理性告訴她,她是明人,不能去幹預被朝廷認可存在的信仰,在這裏,她才是異教徒。
看著他們虔誠跪拜,和自己禮拜其實也差不了多少。
施二姐的目光從佛像上轉到那跪在蒲團上,學著周圍人的樣子,雙手合十晃動,對著佛像念念有詞。
這時,施二姐的眼神就有些玩味了,她冒出了一個有意思的想法,那就是蘇刺麻不會官話,說的可是正宗蘇門答臘土話,如此,那什麽佛祖能夠聽得懂嗎?
施二姐被自己如此褻瀆的想法所驚訝,神通常都被描述的無所不能,可自己怎麽就生出了佛祖聽不懂外語這種想法。
這簡直太過大逆不道了,施二姐連忙收迴目光。
蘇刺麻沒讓施二姐等太久,他看到的是香客嘴唇顫動,隻能理解這是在碎碎念,而自己要求的也不多,本身就是求個心安而已。
在蒲團上跪完之後,蘇刺麻還往供台旁邊的錢箱裏投了幾枚銀幣,這樣總能表達自己的誠意了,蘇刺麻是如此覺得。
走出大殿,蘇刺麻就到施二姐麵前,笑道:“這佛,拜過了,那麽就該去道觀看看了。”
寺廟和道觀其實差別不大,甚至收入也沒有多少差別。
能在京城立足的宗教,最少都能擁有四千畝田產,這可沒有佛道之分。
這些田產基本屬於賞賜和捐獻,是合理合法擁有,除非朝廷臉都不要的粗暴收迴,否則光靠佃租,這些僧道的生活都比絕大多數百姓還要好。
“你…”
施二姐都有些不知道說什麽,感覺蘇刺麻真的很不挑。
“施使,我可是了解過的,在大明,這麽做是被允許的,誰靈就拜誰,這才是神應該做的事情。”
蘇刺麻明顯是有備而來,帶上施二姐,不過是想借用對方的身份作為保障。
“你這是褻瀆!”
施二姐氣道,可是,周遭的環境讓她不敢大聲斥責,可仔細想想,求神拜佛不就是為了一些私欲,就算是她自己的信仰,不也是如此。
所以,為什麽不能誰靈就拜誰呢?
從內走出寺廟,施二姐的腦袋有些亂糟糟的。
就感覺蘇刺麻說的話十分有道理,但又是那麽的沒有道理。
“後麵的道觀,你自己去吧。”
在石階上駐足,施二姐開口,對著蘇刺麻說道。
她覺得,這來一趟佛寺都被這麽精神汙染,若是再去道觀,那施二姐的信仰不知道要動搖成什麽樣子。
“別呀,怎麽了,施使?”
失去施二姐,那蘇刺麻整個人都覺得非常沒有安全感,因而立馬就開始勸了起來。
“我不能背離所信奉的主。”
施二姐歎了口氣,開口說道。
聞言,蘇刺麻整個人都麻了,他是知道施二姐的那種信仰,可以說,整個蘇門答臘都在被那種信仰所影響。
而蘇刺麻這個人十分務實,因此知道大明的宗教體係後,就覺得十分適合自己。
蘇刺麻也知道,別看施二姐這種人好像很好相處的樣子,當涉及到信仰時,這些人就跟瘋了一樣。
“那好吧。”
對方都把主給抬出來了,蘇刺麻也怕再刺激下去,自己也落不得好。
“先迴會同館,我派人跟你去。”
施二姐揉了揉眉心,大明是有通事充當翻譯,可是蘇刺麻說的是土話,並非那些朝貢相關的語言,因而找遍了四夷館,也找不到能為蘇刺麻配備的通事。
這次來大明,因為是跟著艦隊而來,所以施二姐他們帶的人不多,絕大部分還被兵部給征用了過去。
“謝施使。”
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蘇刺麻就算不願意,那也不得不答應。
正當兩人前往馬車停放點的時候,施二姐的眼角劃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頓時,她停下腳步,仔細觀察那個背影。
“你看,那那位像不像聖上身邊的那位太監?”
施二姐將蘇刺麻給拉了過來,指著不遠處的人影說道。
蘇刺麻定睛一看,點了點頭,道:“像,很像,可是為什麽會在這裏?”
“過去看看?”
蘇刺麻提議道,那位可是皇帝近臣。
想了一番,施二姐點頭,堅定道:“好。”
能夠接觸一位皇帝近臣的機會,無論以後是否有事,那都是一份保障。
興安被停職之後,本來自己就不是明人,以前的錢都捐給了寺廟,所以現在他在京城也沒有宅子,不過,倒不用擔心他沒有地方住。
不管是福利院還是安置年邁老太監、宮女的養老院,都能讓興安短暫居住。
但多年來的佛教信仰,興安有時候也會來看看。
這次來,興安可不是什麽大太監的身份,所以,剛才他也看到了僧侶找施二姐他們賣香燭的一幕。
身處於宮廷之中,天天跟在朱祁鈺旁邊處理大大小小事務,對於寺廟的德性,興安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以前寺廟雖然富麗堂皇,但對外都說是某某信善捐贈,就算鍍金大佛,那也是香客一起湊錢,所以在外人看來,僧人並非寺廟的主人,而是看管者,就如同一些宗教的神在人間的代言人一樣。
可錦衣衛的調查,興安知道,這群和尚有些富得流油,暗地裏養著不少梵嫂,甚至有些直接搶佃戶之妻女。
錢怎麽賺都不嫌多,本來還想參拜一下的興安,頓時也就沒有了興致。
而聖人沒有對佛教出手,那他也不會現在就站出來嗬斥什麽。
突然,興安感覺身後有人跟著,旋即就直接轉身,便看到了施二姐和蘇刺麻。
這倆人,興安記得,在聖人身邊辦事,第一點就是要學會認人,如果有這記性,那在哪裏都混得開。
“宣慰使大人。”
興安認出來後,就直接拱手。
“大人。”
施二姐連忙上前躬身,道:“卑職哪敢在大人麵前僭越。”
“宣慰使大人當前,這都是咱應當的。”
興安十分客氣,甚至讓施二姐都感到有些親切。
一旁的蘇刺麻看兩人都聊了起來,就知道這是認對人了,整個人都靠近了一些。
“你們是來拜佛的?”
興安明知故問道。
“嗯,想見識一下京城的寺廟。”
施二姐沒有把蘇刺麻來這裏的理由說出來,畢竟心不安這種理由,聽著就惹人懷疑。
“大人這也是來參拜的嗎?方才怎麽沒見到。”
施二姐迴想了一下,她剛才一直站在殿外,確實是沒看到興安。
興安搖了搖頭,道:“咱就是來看一下,也沒什麽好拜的,比起求神拜佛,還不如平時多做些善事,便可問心無愧。”
“大人說得極是。”
施二姐點頭,隨後繼續道:“大人這是徒步而來嗎?要去何處?某這租了馬車,不如與大人一程。”
聞言,興安那老邁的目光看向施二姐,上下打量了一番,道:“不用了,咱也不能擾了宣慰使的雅興。”
自己的身份有些敏感,對於那些示好的人,興安肯定是要有些挑選,什麽人他適合接觸,什麽人他要避免。
像施二姐這樣的,算得上是土司,與這種人接觸,就和一些太監勾結關外衛所一樣,瓦剌的前車之鑒猶然在目。
在聖人與施二姐接觸,判斷施二姐的性質之後,興安才會決定將施二姐放在哪種分類之中。
看到興安一副不想繼續聊下去的樣子,施二姐也知道,繼續拖著,可能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便道:“那改日若是大人有空,還請能讓卑職有請大人吃個便飯的榮幸。”
聞言,興安點了點頭,笑道:“會有的。”
“那大人慢走。”
得到興安的肯定,施二姐內心大喜【會有的】這話可不是那種【再看看】的敷衍,若是從天子近臣的位置考慮,也說明了聖人在關注自己,或者是關注舊港。
如此更能說明,自己不會直接被邊緣化,有時候,簡短的對話就能透露出許多的信號。
“宣慰使大人留步,勿送。”
興安轉身之前還不忘向施二姐道別。
而後,施二姐就駐足原地,目送著興安離開。
隻見興安沒走多遠,就到那馬路邊上,一輛馬車就直接停在其麵前,隨後見興安直接上車遠離。
朝堂中的消息可還沒傳出宮,因而施二姐也不知道興安現在就處於停職期。
這也是施二姐雖然身為舊港宣慰使,可舊港長期脫離大明,導致施二姐在朝中並無熟人,無法得到第一手消息。
在興安走後,施二姐和蘇刺麻才重新走向停馬車的地方,喚了車夫,往會同館趕去。
施二姐迴到會同館就讓館中吏員幫忙去城外找人,這點事,熟悉京城的吏員比施二姐親自去找還要合適。
隨後,施二姐也就迴到房中,現在京城可以玩的地方並不多,已經有不少商鋪關了門。
另一邊,興安坐上馬車後,就讓車夫往福利院的方向走。
比起和那些老閹宦擠在一起,興安更樂於在福利院和孩子一同過年。
這可是難得的機會,興安並不想錯過。
馬路上的車馬並不多,很快就到了南城福利院門口。
坐在馬車中,興安便能聽到裏麵發出純真的稚童之聲。
福利院拉著紅色的彩帶,歪七扭八的燈籠,稱不上什麽美感,但卻讓人格外能感受到童趣。
孩童的手工藝品可是請了城裏的老匠人來教習。
興安來之前已經跟聖人報備過,這裏是皇貴妃操持的福利院,可不會允許來路不明的成年人入住,因而興安隻站在門口,讓門衛前去通傳。
沒多久,婦人院長就出現在興安麵前。
興安這張臉,說出名是特別出名,說普通,那也是相當普通。
“大人蒞臨,福利院蓬蓽生輝。”
那婦人笑起來,雙眼彎成月牙,眼角帶著魚尾紋。
她認識興安,或者說,她以前和興安還是同事關係。
宮女一般是二十五歲出宮,到了這個年齡,一般也是被看作老姑娘,而那些比較能幹的,就繼續留在宮裏侍奉主子。
眼前這位婦人,明顯就屬於那種能幹活的,當過尚宮,隨著朱祁鎮死亡,那些免於殉葬的妃子被遣散,這位尚宮一時間失去需要照顧的主子,也就閑了下來。
“不用這麽客氣,說不定以後咱就在這看大門了呢。”
興安整個臉都因為笑容而皺成一團,伸手遞出聖人手書,道:“這是陛下手書,允許咱在此住一段時間。”
婦人收下手書,拆開看了幾眼,點頭道:“聖上手書,可不是讓大人來這邊住一段時間,而是讓大人來幫忙的。”
像是怕興安不相信,婦人還將手書展示在興安麵前。
聞言,興安先是愣了一下,看到內容,隨後苦笑搖頭,就算是聖人不說,他也會幫忙的,誰叫他就是一輩子的勞碌命呢。
“那就請院長指導,需要咱的地方,咱義不容辭。”
興安朝著婦人拱手笑道。
“不敢,不敢。”
婦人調侃了幾句,又拍了拍額頭,道:“都忘了,哪能讓大人在外站著,快快請進。”
“出了宮,都伶牙俐齒了不少,別老稱什麽大人了,咱是來幫忙的,你難不成敢抗聖命?”
興安進門之前,還不忘對婦人說道。
“民婦自然是謹遵聖命了。”
婦人白了興安一眼,習慣性朝著皇宮的方向行了一禮。
兩人一前一後走入福利院,操場上沒有孩子。
走到教室外,興安朝著裏麵看,一個個孩子正坐在一張張桌前,用著小剪刀,學著講台老師的樣子,哢擦哢擦剪著紅紙,每個孩子用著有限的紙,拚盡全力想要剪出和老師一樣漂亮的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