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初我剛來到洛陽,還是啟明請我吃的第一頓酒!”


    李旦是上郡人,早年應征為羽林郎;


    而張遼則是雁門郡人,原為並州刺史丁原麾下從事,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漢靈帝設天子六軍時,受丁原之命入京成為何進的麾下。和李旭鐵牛等人幾乎同一時間入京。


    不過身處洛陽,雙方都算是並州老鄉,李旦為人謹慎,閑暇時倒是告訴了張遼不少天子腳下的規矩,讓張遼避免了許多麻煩。


    “可惜,我出門辦事,從不飲酒,這囊中隻有清水。”李旦拿起水囊淡淡說道。


    “無妨,與啟明交,如飲澄醪。”張遼接過水囊大飲一口。


    相視一笑過後,李旦開口詢問道:“文遠何以出現在邙山腳下,又如何發現我的?”


    “早在啟明獨自上山之時,我便發現了你了,我在山下等了許久,沒想到,下山時啟明身旁還多了兩人。我差點就後悔把其他人支開了。”張遼一副後怕的樣子。


    “文遠武力過人,又豈會怕兩人三人?”李旦笑著說道。


    李旦能夠被選召為羽林郎,自然是家世身手都不差,在眾多羽林郎中,李旦也能排行中等以上。


    不過那次與張遼聚飲,兩人略微切磋了一下身手,雖然最後未分高下,但李旦卻明白,張遼實力還勝他一籌。


    後來,李旦又聽說張遼自小在邊塞抗擊胡人的事情,更是由衷敬佩。


    武人的交往比較簡單,打上一架,實力得到對方的認可,然後找到一個共同的話題,把酒言歡,關係很快就會突破。


    “啟明可不要捧殺我!”張遼認真道。


    “嘿嘿,文遠還沒說,來此何事呢?”


    “和你之前一樣,進山剿匪!”張遼沒好氣的說道。


    名為剿匪,實際上就是盜墓,被人戳脊梁骨的勾當。


    張遼說到這,心情很是不好,又灌了一大口清水。


    “你我大好男兒,卻被董卓呂布派遣幹此人所不齒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文遠真的甘願如此一輩子?”


    “若不是麾下士卒皆是我親自招募而來,如兄如弟,不離不棄,我又怎麽會留在洛陽受這鳥氣。”張遼憤懣不樂的說道:“啟明這般問我,莫不是有了去處?”


    “關東聯軍日益強盛,文遠何不屈身去投,以文遠的本事,混個上將豈不是輕而易舉?”李旦試探性說道。


    “你且莫要誑我。留在洛陽城內,好歹是朝廷軍隊,那呂布與我同屬並州之人,尋常之時也可尋其庇護一二。若是去了東麵,且不說不被人接受,萬一真加入其中,無親無故,恐怕下一刻就被推至陣前,當成馬前卒被迫與朝廷為敵了,人死還要留下千載罵名。啟明難道是在幫東邊那夥人辦事?”


    李旦搖了搖頭,“我在為大漢辦事,事關機密,具體是何人我真的不能說,我隻能告訴文遠此人安危身係社稷,到時候文遠一定會明白。”


    “好,既然啟明不願說,那一定有啟明的難處。”張遼也不強求,又把水囊遞給了李旦。


    李旦則是盯著張遼問道:“我想問文遠一句,若文遠他日知我所為,是否願意助我?到時候我願意奉文遠為兄,無論爵位官職都在我之上。”


    張遼看向李旦,聽到他提及“爵位”、“官職”,瞬間明白對方所圖甚大。


    “若是啟明一心為漢,事有可為,我又怎麽會吝惜此身呢?隻是醜話說在前頭,若是啟明以漢之名,成全一人之野心,或為他人鼓瑟,他日戰場相見,我亦不會手下留情。”


    “文遠此言,實振奮我心,文遠放心,他日你知曉我效忠何人,定然明白我意。”李旦並不準備把“劉辯是假的”這事告訴張遼,不是信不過張遼,而是這件事本身不需要所有人都知道。


    張遼此時則是在思考,到底李旦效忠的是什麽人,能讓他有如此信心?


    不過,人死複生之事,總是太過匪夷所思,張遼根本沒往死去的天子身上去想。


    “啟明接下來準備去何處?”


    “東麵。”


    “通風報信?”


    “不,隻是去觀察一下情況。文遠放心,我暫時與東麵那些人還沒有什麽聯係。”


    張遼點了點頭,想了一會又說道:“此次董卓派出的將領乃是徐榮,此人是遼東人,身經百戰,通曉騎兵作戰,你可要小心。”


    李旦也記得徐榮這個人,他和張遼一樣,也是中平五年入京的,不過徐榮早年在遼東就因為多次阻擊鮮卑人而立有大功,一進京就被封為了中郎將。


    九卿之一光祿勳麾下有三署郎,分別是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若是加上羽林中郎將、虎賁中郎將,又合稱五署郎。


    這五者,都是比二千石的大官。


    三國之前,非戰時很少設置將軍一職,所以中郎將幾乎就是武官所能封的最高職位。


    比較出名的,盧植在征討黃巾時,便是以北中郎將的身份率領北軍五校。


    “董卓麾下有牛輔董越,張濟胡軫,李傕郭汜等大將,此次出征卻派出徐榮一個外人,莫不是去年派牛輔迎擊白波軍大敗怕了?”李旦問道。


    “我猜想也有這般意思,董卓已經將天子遷往長安,號稱要留下來盡除東邊賊寇,可是又怕首戰不利,所以才選了徐榮。”張遼分析道。


    “董卓已經氣焰囂張道自封丞相,如今行事還如此畏首畏尾,我覺得他氣數已經盡了。”李旦言語中頗有快慰之意。


    張遼看向李旦,倒是覺得眼前之人和他先前在洛陽城內認識的李旦大為不同。


    “董卓盡得何進何苗部曲,如我等雖無效命董卓之心,卻亦無違抗朝廷之意。啟明若有雄圖,當小心為上。”


    雖然董卓行事橫行無忌,但是他此時天子在手,代表的始終是大漢朝廷。如張遼等勢微力孤,糧草軍械盡掌握在董卓之手,若無三公級別官員的詔書,根本無法反抗董卓。若是離開洛陽,更是別無去處,稍有不慎,隻會淪落成山賊草寇。


    李旦點了點頭,此時孤身在外,他還不至於狂妄自大。他這般言語隻是為了告訴張遼,他接下來的行事是大勢所趨。


    短暫休憩之後,李旦便向張遼告辭。


    張遼則是問道:“此山中可還有啟明之人?”


    李旦想了想,還是點頭。


    “那我便在山下逡巡數日,不上去了。”


    “若無收獲,文遠如何和呂布董卓之人交代?”


    “董卓在洛陽已經刮地三尺,沒收獲的人多了,不止我一個。”張遼哈哈一笑。


    “多謝文遠兄!”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