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洛陽城內的另一處。
太仆王允府中。
下人匆匆來報:“主人,司空荀爽大人前來拜訪。”
王允在擔任豫州刺史的時候,曾征辟荀爽、孔融等名士擔任從事,兩人關係匪淺。
此時的王允卻表現的十分不悅,想到今日荀爽在朝堂上為董卓說話,已經認定對方是眷戀司空這個高位了。
“不見,就說我病了,現在不方便見客。”
下人喊了一聲“喏”,隨即便匆匆離開,隻是他很快就迴來了,對著王允說:“荀大人說,他剛好準備了治病的藥。”
王允一時都不知道是該哭還是笑了,既然荀爽主動找上門來,他決定好好羞辱一番對方。
王允此時已經年過五旬,而荀爽比他還要大了將近十歲。
進入客廳的時候,王允高高坐在主位,動也未動。
荀爽衝他行禮,他隻是冷哼了一聲。
“子師患了何症啊?”荀爽淡然說道。
聽荀爽稱唿自己的表字,王允覺得有些刺耳,他淡淡說道:“年紀大了,似是得了軟骨症。無禮之處,還望司空海涵。”
“子師還在為了白天的事情耿耿於懷?”
“白天,白天發生了何事?”
“自然是賊子妄議遷都,有一條斷脊之犬寡廉鮮恥,趨炎附勢。”
聽到荀爽這麽形容自己,王允覺得他還算有些自知之明,隨即馬上又想到,這其中會不會是別有用心。
一想到這,他立馬起身,走到荀爽身邊,“慈明此來何為?”
“與君共商討賊之事。”
“此賊何名?”
“董!”
“慈明有何良策?”
“我有三心除賊之策。”
“何謂‘三心’?”王允迫不及待的問道。
“其一,忠義之心。董賊勢大,若不胸懷忠義之心,內存必死之誌,斷難成除賊興漢之事。”
“王允生食漢祿,死亦為漢臣,此生與賊,勢不兩立。”王允當即發下重誓。
“其二,委屈之心。”
“何謂委屈之心?”
“董賊勢大,朝廷上下兵馬已經盡其掌握,我等若隻是存了玉碎之心,恐怕終難瓦全。唯有臥薪嚐膽學勾踐,胯下忍辱思韓信,使董賊之心日益驕固,大漢方有一線生機。”
“所以慈明今日朝堂之言?”
“今日之事,我隻是怕董卓一氣之下,殺了文先(楊彪,字文先)、子琰(黃琬,字子琰)二人。”
“可是,慈明就不怕當上媚賊之名嗎?”
“我已經過了耳順之年,子師若是罵我兩句,我就當沒聽見罷了。”荀爽淡然說道。
“唉!”王允有些後悔剛才的無禮,連忙扶著荀爽坐下。
“所以此時慈明來告訴我這些?”
荀爽畢竟上了年紀,抱著一述心中陰鬱之心說了這麽多,此時和老友解開心結,鬆弛之下,終於忍不住咳嗽了起來。
“我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若是再長途跋涉前往長安,恐怕沒多久好活了。除賊興漢的重任恐怕就要落到子師身上了。”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王允剛和荀爽解開誤會,就聽到對方說這些,一時莫名難受。
“慈明——”
荀爽擺了擺手,“我算是幸運的了,不用再為接下來的事擔心,隻是苦了子師啊!文先和子琰那裏,我會暗中派人告訴他們一些訊息,讓他們不要公開再和董賊作對。隻是他們先前的言論把董賊得罪恨了,董賊必然會派人盯著他們。所以真正能承當討賊興漢大任的隻有子師了。”
“我有中興漢室之意,亦願受屈膝嚐膽之辱,隻怕勢單力孤,辜負了慈明的重托啊!”
荀爽搖了搖頭,對著王允說道:“大漢養士四百年,忠義之士從不斷絕,隻待子明發現耳。”
隨即,荀爽又舉起手指給王允列舉道:
“我雖不久於人世,但族中仍有忠義之人。族孫荀攸外愚內智,外怯內勇,此番賊子董卓定會將其一同召迴長安,我有書信一封,子師他日如需臂助,隻需出示此信,他定當投之以信,效之以死。”
荀爽的意思,是甘願將族中子弟當成死士,一想到這,王允且喜且悲,隻覺重任如山,眼含熱淚,接過好友的書信,言語道:“我必護其性命無虞!”
“還有,董賊雖有籠絡故舊頑愚之心,卻無宰割天下(為天下人分配利益)之力,其下西涼軍與洛陽原有守軍,還有呂布的並州軍,矛盾重重,便是其西涼軍內部,也並非鐵打一片,待董賊遁入長安高枕無憂之時,定是內部矛盾爆發之始。”
王允聞言,當即說道:“慈明之言,讓我茅塞頓開,我與那呂布同是並州人士,當可設法以間之。”
“不可!”荀爽連忙說道,“那呂布絕非聰慧隱忍之人,若是子師貿然接觸,恐為董賊察覺。我觀那董卓非有容人之量,此時兩人恩猶父子,他日必生嫌隙。等到二人生出嫌隙,子師方可曉以大義,誘以大利,再結以同鄉之情,此事必成。”
王允對著荀爽拱手一禮,對荀爽的安排感到心悅誠服。接著又問了一句:“慈明何不提關東群雄?”
荀爽警惕的說道:“子師萬萬要小心,關東諸人,劉表劉岱等宗親恐怕隻有割據自保之意,袁紹袁術等人更是有了新立朝廷之心。子師隻可借他們之勢,萬萬不可信之任之,他日除賊之後,也不用急著遷都迴洛陽,而是要設法將關東群雄的兵權一一去除幹淨再可行事。”
王允點了點頭,又問道,這忠義之心,委屈之心之後,第三心又是什麽?
“其三便是寬容之心。”
“何解?”
“孝靈皇帝為了一己之私,挑動內外之爭,宦官與外臣爭鬥不休,你我也深受其害,底層百姓亦是深受其苦;如今董賊專權,西涼軍伐與關東士子矛盾重重,如有不慎,頃刻便會血染皇城。天下這張弓,已經張的太滿太久了,如果子師真能除賊複漢,成不世之功,到時一定大權在握,群臣拜服,還望子師體恤百姓之苦,免無謂之紛爭。”
“慈明諄諄教誨,允敢不遵從。”
“子師,一切就都托付給你了!”
“允定不辱使命!”
蠟炬成灰
除賊!
興漢!
……
ps:求支持!
為了方便大家閱讀,做了張漢末時間軸,太長了插入不了正文,我試試發評論區,以後寫到後麵會繼續更新。
太仆王允府中。
下人匆匆來報:“主人,司空荀爽大人前來拜訪。”
王允在擔任豫州刺史的時候,曾征辟荀爽、孔融等名士擔任從事,兩人關係匪淺。
此時的王允卻表現的十分不悅,想到今日荀爽在朝堂上為董卓說話,已經認定對方是眷戀司空這個高位了。
“不見,就說我病了,現在不方便見客。”
下人喊了一聲“喏”,隨即便匆匆離開,隻是他很快就迴來了,對著王允說:“荀大人說,他剛好準備了治病的藥。”
王允一時都不知道是該哭還是笑了,既然荀爽主動找上門來,他決定好好羞辱一番對方。
王允此時已經年過五旬,而荀爽比他還要大了將近十歲。
進入客廳的時候,王允高高坐在主位,動也未動。
荀爽衝他行禮,他隻是冷哼了一聲。
“子師患了何症啊?”荀爽淡然說道。
聽荀爽稱唿自己的表字,王允覺得有些刺耳,他淡淡說道:“年紀大了,似是得了軟骨症。無禮之處,還望司空海涵。”
“子師還在為了白天的事情耿耿於懷?”
“白天,白天發生了何事?”
“自然是賊子妄議遷都,有一條斷脊之犬寡廉鮮恥,趨炎附勢。”
聽到荀爽這麽形容自己,王允覺得他還算有些自知之明,隨即馬上又想到,這其中會不會是別有用心。
一想到這,他立馬起身,走到荀爽身邊,“慈明此來何為?”
“與君共商討賊之事。”
“此賊何名?”
“董!”
“慈明有何良策?”
“我有三心除賊之策。”
“何謂‘三心’?”王允迫不及待的問道。
“其一,忠義之心。董賊勢大,若不胸懷忠義之心,內存必死之誌,斷難成除賊興漢之事。”
“王允生食漢祿,死亦為漢臣,此生與賊,勢不兩立。”王允當即發下重誓。
“其二,委屈之心。”
“何謂委屈之心?”
“董賊勢大,朝廷上下兵馬已經盡其掌握,我等若隻是存了玉碎之心,恐怕終難瓦全。唯有臥薪嚐膽學勾踐,胯下忍辱思韓信,使董賊之心日益驕固,大漢方有一線生機。”
“所以慈明今日朝堂之言?”
“今日之事,我隻是怕董卓一氣之下,殺了文先(楊彪,字文先)、子琰(黃琬,字子琰)二人。”
“可是,慈明就不怕當上媚賊之名嗎?”
“我已經過了耳順之年,子師若是罵我兩句,我就當沒聽見罷了。”荀爽淡然說道。
“唉!”王允有些後悔剛才的無禮,連忙扶著荀爽坐下。
“所以此時慈明來告訴我這些?”
荀爽畢竟上了年紀,抱著一述心中陰鬱之心說了這麽多,此時和老友解開心結,鬆弛之下,終於忍不住咳嗽了起來。
“我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若是再長途跋涉前往長安,恐怕沒多久好活了。除賊興漢的重任恐怕就要落到子師身上了。”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王允剛和荀爽解開誤會,就聽到對方說這些,一時莫名難受。
“慈明——”
荀爽擺了擺手,“我算是幸運的了,不用再為接下來的事擔心,隻是苦了子師啊!文先和子琰那裏,我會暗中派人告訴他們一些訊息,讓他們不要公開再和董賊作對。隻是他們先前的言論把董賊得罪恨了,董賊必然會派人盯著他們。所以真正能承當討賊興漢大任的隻有子師了。”
“我有中興漢室之意,亦願受屈膝嚐膽之辱,隻怕勢單力孤,辜負了慈明的重托啊!”
荀爽搖了搖頭,對著王允說道:“大漢養士四百年,忠義之士從不斷絕,隻待子明發現耳。”
隨即,荀爽又舉起手指給王允列舉道:
“我雖不久於人世,但族中仍有忠義之人。族孫荀攸外愚內智,外怯內勇,此番賊子董卓定會將其一同召迴長安,我有書信一封,子師他日如需臂助,隻需出示此信,他定當投之以信,效之以死。”
荀爽的意思,是甘願將族中子弟當成死士,一想到這,王允且喜且悲,隻覺重任如山,眼含熱淚,接過好友的書信,言語道:“我必護其性命無虞!”
“還有,董賊雖有籠絡故舊頑愚之心,卻無宰割天下(為天下人分配利益)之力,其下西涼軍與洛陽原有守軍,還有呂布的並州軍,矛盾重重,便是其西涼軍內部,也並非鐵打一片,待董賊遁入長安高枕無憂之時,定是內部矛盾爆發之始。”
王允聞言,當即說道:“慈明之言,讓我茅塞頓開,我與那呂布同是並州人士,當可設法以間之。”
“不可!”荀爽連忙說道,“那呂布絕非聰慧隱忍之人,若是子師貿然接觸,恐為董賊察覺。我觀那董卓非有容人之量,此時兩人恩猶父子,他日必生嫌隙。等到二人生出嫌隙,子師方可曉以大義,誘以大利,再結以同鄉之情,此事必成。”
王允對著荀爽拱手一禮,對荀爽的安排感到心悅誠服。接著又問了一句:“慈明何不提關東群雄?”
荀爽警惕的說道:“子師萬萬要小心,關東諸人,劉表劉岱等宗親恐怕隻有割據自保之意,袁紹袁術等人更是有了新立朝廷之心。子師隻可借他們之勢,萬萬不可信之任之,他日除賊之後,也不用急著遷都迴洛陽,而是要設法將關東群雄的兵權一一去除幹淨再可行事。”
王允點了點頭,又問道,這忠義之心,委屈之心之後,第三心又是什麽?
“其三便是寬容之心。”
“何解?”
“孝靈皇帝為了一己之私,挑動內外之爭,宦官與外臣爭鬥不休,你我也深受其害,底層百姓亦是深受其苦;如今董賊專權,西涼軍伐與關東士子矛盾重重,如有不慎,頃刻便會血染皇城。天下這張弓,已經張的太滿太久了,如果子師真能除賊複漢,成不世之功,到時一定大權在握,群臣拜服,還望子師體恤百姓之苦,免無謂之紛爭。”
“慈明諄諄教誨,允敢不遵從。”
“子師,一切就都托付給你了!”
“允定不辱使命!”
蠟炬成灰
除賊!
興漢!
……
ps:求支持!
為了方便大家閱讀,做了張漢末時間軸,太長了插入不了正文,我試試發評論區,以後寫到後麵會繼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