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後,撲麵而來的是又一層血腥味,顯然,投降派和反抗派在之前,已經經過了一場血雨腥風。
邊柳招唿諸葛亮和龐統,“你二人以學子的身份挨家挨戶詢問一番,看看具體發生了什麽,都有哪些人,各自做了哪些事。”
諸葛亮和龐統對視一眼,攤了攤手,誰讓他們年輕呢,隻能幹這種累活。
接著,邊柳又招唿賈詡,“文和,入城之後,本帥首先該做什麽?”
“掌握城防,清點府庫。緊接著就是張貼安民告示。”
邊柳環顧了左右,有許多城內百姓躲在窗戶後麵,正在偷看他們的一舉一動,縫隙間隱隱還有白霧冒出。
“或許現在一家發十斤木炭比張貼告示有用?”
“大帥英明。”
“李侯!”
“末將在。”
“五人一小隊,從之前逃出城的百姓中征集民工,將屯放在外麵的物資運送進城,每家每戶送五十斤柴火,十斤木炭。告訴他們,後續的物資會源源不斷從城外麵送過來。”
“喏。”
說著,邊柳還用讚許的眼神看了眼賈詡,正因為他之前不惜高價,所以保證了他們在城外不用忍受饑寒,還有現在,仍有大量的柴火運送進城。
“隻是糧食——”
“大帥放心,鄴城是袁紹的老巢,不說有十年的存糧,至少半年是沒問題的。
戰爭之時,之所以糧價會大幅度提高,許多時候不是因為糧食短缺,而是人們不知道戰爭要持續多久,所以都習慣囤積糧食,而又不舍得食用。每個人買的多了,糧食就顯得少了。等到他們見到糧食富裕的時候,自然就會把存糧拿出來了。”
“希望如此吧!”邊柳一邊說著,一邊翻閱著,審配一開始送上的糧草戶籍簿冊,漸漸皺上了眉頭。
邊柳一行入住了新翻建的司空府,將其作為辦公處。
第一時間,邊柳便召集了歸降的舊臣。
“偌大的鄴城,怎麽府庫隻有這點存糧?”邊柳將賬簿擺放在桌案上,具體的信息,邊柳已經派軍士去檢查了,比賬簿記載的隻少不多。
“隻因戰事頻繁,所有的糧食都被運往了前線,鄴城本來就沒有多少糧食。”有人小心迴複道。
袁紹退的過急,迴程確實燒毀了不少糧食軍械,邊柳繳獲了十之一二,也讓進入上黨的軍隊不用缺乏過冬之糧。
“胡說,鄴城是袁紹的大本營,就算大部分的糧食都送往了上黨,難道城內連過冬的糧食都沒有嗎?”
“大帥容稟,這城內本來是有大半年的糧食的。可是大帥的兵馬一來,百姓爭相哄搶糧食,糧食消耗變得巨大。”
“就算是這樣,糧食也不至於就剩這點。”
“當然,到了後麵,城內混亂,有人在哄搶,有人幹脆放火,用糧食來取暖,我們救完火之後,就剩這麽點糧食了。”
邊柳默然,若不是城內到了山窮水盡,他們也不會這麽容易進城。
“是啊大帥,我們隻是城裏的小吏,這糧食一事,不歸我們管啊!”
邊柳承認,雖然他城外那一番話說的深入人心,不過能說動的終究還是小吏偏多。
“好了,本帥隻是了解一下城裏的情況,既然此事與你們無關,那本帥就不會怪罪於你們。你們把各自之前的工作內容,負責區域都交代一下,本帥會安排你們軍士跟著你們,去安撫城內百姓。從現在起,你們就是大帥府的官吏。”
“喏,我等願為大帥分憂。”
具體的事情,邊柳讓賈詡去安排他們。
不久後,諸葛亮和龐統也返迴,情況和這些小吏說的大差不差。
“城裏的主要物資,大部分由河北的幾大家族掌控,除了百姓哄搶和被火燒完,有人懷疑剩下的被轉移走了,目的大概是等接下來高價售賣。”
龐統列舉了一下,比如中山的甄家,巨鹿的田家,魏郡的審家,這些都是袁紹的主要支持者,龐統在鄴城待了一段時間,這些事情反而知道的比諸葛亮打探的還要清楚。
邊柳冷哼了一聲,“糧食的事情,他們可以推到百姓身上,也可以用一把火掩蓋過去。但是錢呢?市麵上的出售的糧食物資,幾乎都是冀州官府的資產,百姓花了高價買的糧食木炭,總不能最後把鑄錢的銅也給吃下去了吧?這玩意就算被火燒了也能留下一塊疙瘩。”
“大帥說的是,糧食可以被消耗掉,錢不會,隻要我們順著蛛絲網跡,總能把這些戶蠹害蟲,趁亂發財的人給找出來。”龐統說道。
邊柳也有這個想法。
之前不想大開殺戒,是因為邊柳不想讓自己的大業蒙上血腥,否則,審配就是氣節可敬,可忠心袁紹與他何幹?
敵人隻有被掛在牆壁上的時候,才是可敬的。
但現在,糧食和錢,已經涉及到他接下來的安民。邊柳不可能占領一個地方,還大規模的投入,更別說,當下的天氣也運不來那麽多東西。
周邊的百姓也是售賣柴火來換取糧食,偶爾出售點野味換點粗糧,他們可不是什麽都用,要不然,也不用大雪天,穿著單衣,挑擔十幾裏賺那點錢了。
賈詡的高價買物解得了一時之急,但路上帶的黃金總是有限的,現在已經有些入不敷出了。
入鄴城後,邊柳想著,想彌補一下虧空,沒想到, 等著他的是一個大窟窿。
“大帥,查明真相並不難。如今的鄴城,內外都在大帥軍的掌控下,但如果此時大動幹戈,怕是引得城內人人自危。”諸葛亮提醒道。
“難道按照孔明的意思,我們就什麽都不做?”龐統反駁道。
“臣的意思是,這些事情,由我們來做,有些招人耳目。這些人之所以頂著巨大的危險貪汙錢糧,是因為人性本貪,而讓他們肆無忌憚的原因,是因為參與此事的人足夠多,他們每個人都抱著僥幸心理,又或者說,覺得法不責眾。”
“既是這樣,不是更應該給他們一點教訓?袁紹治政不明,失於縱弛,所以鄴城內,世家貪婪,富人不知勤儉,唯有底層百姓遭難。大帥既為萬民謀福祉,就不該和光同塵,而是一劍掃陰霾。”
……
邊柳招唿諸葛亮和龐統,“你二人以學子的身份挨家挨戶詢問一番,看看具體發生了什麽,都有哪些人,各自做了哪些事。”
諸葛亮和龐統對視一眼,攤了攤手,誰讓他們年輕呢,隻能幹這種累活。
接著,邊柳又招唿賈詡,“文和,入城之後,本帥首先該做什麽?”
“掌握城防,清點府庫。緊接著就是張貼安民告示。”
邊柳環顧了左右,有許多城內百姓躲在窗戶後麵,正在偷看他們的一舉一動,縫隙間隱隱還有白霧冒出。
“或許現在一家發十斤木炭比張貼告示有用?”
“大帥英明。”
“李侯!”
“末將在。”
“五人一小隊,從之前逃出城的百姓中征集民工,將屯放在外麵的物資運送進城,每家每戶送五十斤柴火,十斤木炭。告訴他們,後續的物資會源源不斷從城外麵送過來。”
“喏。”
說著,邊柳還用讚許的眼神看了眼賈詡,正因為他之前不惜高價,所以保證了他們在城外不用忍受饑寒,還有現在,仍有大量的柴火運送進城。
“隻是糧食——”
“大帥放心,鄴城是袁紹的老巢,不說有十年的存糧,至少半年是沒問題的。
戰爭之時,之所以糧價會大幅度提高,許多時候不是因為糧食短缺,而是人們不知道戰爭要持續多久,所以都習慣囤積糧食,而又不舍得食用。每個人買的多了,糧食就顯得少了。等到他們見到糧食富裕的時候,自然就會把存糧拿出來了。”
“希望如此吧!”邊柳一邊說著,一邊翻閱著,審配一開始送上的糧草戶籍簿冊,漸漸皺上了眉頭。
邊柳一行入住了新翻建的司空府,將其作為辦公處。
第一時間,邊柳便召集了歸降的舊臣。
“偌大的鄴城,怎麽府庫隻有這點存糧?”邊柳將賬簿擺放在桌案上,具體的信息,邊柳已經派軍士去檢查了,比賬簿記載的隻少不多。
“隻因戰事頻繁,所有的糧食都被運往了前線,鄴城本來就沒有多少糧食。”有人小心迴複道。
袁紹退的過急,迴程確實燒毀了不少糧食軍械,邊柳繳獲了十之一二,也讓進入上黨的軍隊不用缺乏過冬之糧。
“胡說,鄴城是袁紹的大本營,就算大部分的糧食都送往了上黨,難道城內連過冬的糧食都沒有嗎?”
“大帥容稟,這城內本來是有大半年的糧食的。可是大帥的兵馬一來,百姓爭相哄搶糧食,糧食消耗變得巨大。”
“就算是這樣,糧食也不至於就剩這點。”
“當然,到了後麵,城內混亂,有人在哄搶,有人幹脆放火,用糧食來取暖,我們救完火之後,就剩這麽點糧食了。”
邊柳默然,若不是城內到了山窮水盡,他們也不會這麽容易進城。
“是啊大帥,我們隻是城裏的小吏,這糧食一事,不歸我們管啊!”
邊柳承認,雖然他城外那一番話說的深入人心,不過能說動的終究還是小吏偏多。
“好了,本帥隻是了解一下城裏的情況,既然此事與你們無關,那本帥就不會怪罪於你們。你們把各自之前的工作內容,負責區域都交代一下,本帥會安排你們軍士跟著你們,去安撫城內百姓。從現在起,你們就是大帥府的官吏。”
“喏,我等願為大帥分憂。”
具體的事情,邊柳讓賈詡去安排他們。
不久後,諸葛亮和龐統也返迴,情況和這些小吏說的大差不差。
“城裏的主要物資,大部分由河北的幾大家族掌控,除了百姓哄搶和被火燒完,有人懷疑剩下的被轉移走了,目的大概是等接下來高價售賣。”
龐統列舉了一下,比如中山的甄家,巨鹿的田家,魏郡的審家,這些都是袁紹的主要支持者,龐統在鄴城待了一段時間,這些事情反而知道的比諸葛亮打探的還要清楚。
邊柳冷哼了一聲,“糧食的事情,他們可以推到百姓身上,也可以用一把火掩蓋過去。但是錢呢?市麵上的出售的糧食物資,幾乎都是冀州官府的資產,百姓花了高價買的糧食木炭,總不能最後把鑄錢的銅也給吃下去了吧?這玩意就算被火燒了也能留下一塊疙瘩。”
“大帥說的是,糧食可以被消耗掉,錢不會,隻要我們順著蛛絲網跡,總能把這些戶蠹害蟲,趁亂發財的人給找出來。”龐統說道。
邊柳也有這個想法。
之前不想大開殺戒,是因為邊柳不想讓自己的大業蒙上血腥,否則,審配就是氣節可敬,可忠心袁紹與他何幹?
敵人隻有被掛在牆壁上的時候,才是可敬的。
但現在,糧食和錢,已經涉及到他接下來的安民。邊柳不可能占領一個地方,還大規模的投入,更別說,當下的天氣也運不來那麽多東西。
周邊的百姓也是售賣柴火來換取糧食,偶爾出售點野味換點粗糧,他們可不是什麽都用,要不然,也不用大雪天,穿著單衣,挑擔十幾裏賺那點錢了。
賈詡的高價買物解得了一時之急,但路上帶的黃金總是有限的,現在已經有些入不敷出了。
入鄴城後,邊柳想著,想彌補一下虧空,沒想到, 等著他的是一個大窟窿。
“大帥,查明真相並不難。如今的鄴城,內外都在大帥軍的掌控下,但如果此時大動幹戈,怕是引得城內人人自危。”諸葛亮提醒道。
“難道按照孔明的意思,我們就什麽都不做?”龐統反駁道。
“臣的意思是,這些事情,由我們來做,有些招人耳目。這些人之所以頂著巨大的危險貪汙錢糧,是因為人性本貪,而讓他們肆無忌憚的原因,是因為參與此事的人足夠多,他們每個人都抱著僥幸心理,又或者說,覺得法不責眾。”
“既是這樣,不是更應該給他們一點教訓?袁紹治政不明,失於縱弛,所以鄴城內,世家貪婪,富人不知勤儉,唯有底層百姓遭難。大帥既為萬民謀福祉,就不該和光同塵,而是一劍掃陰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