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以北,舊趙長城之上。


    “大帥賜我名劍,名為展驥,孔明以為如何?”


    龐統向諸葛亮展示新獲得的寶劍。


    “士元道號鳳雛,又獲得展驥,看來是有大展身手的機會了。”


    “大帥說,我之前的事跡不好公諸,先跟在他身邊一段時間,等迴到關中,就先擔任長安令。”


    “哦,讓你龐士元擔任縣令,豈不是大材小用了?”諸葛亮笑著說道。


    “孔明好大的口氣,那可是長安縣的縣令,豈是一般?”龐統甚是得意,長安令隻是他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那看來士元是滿意大帥的安排了?”


    “雷霆雨露,具是君恩,哪有什麽滿意不滿意。而且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還得學習如何當好一個縣令。”龐統看似謙虛,實則內心十分自得,接著又問道:“不知道孔明的佩劍喚作何名,何時拿出來也與我看看?”


    “說來慚愧,我一直跟在大帥身邊,卻未能立下功勳,不曾賜下佩劍。”大帥府中的官吏,數他二人最為年輕,龐統雖然年長幾歲,可哪裏比的諸葛一家都在大帥府效力,其叔父,兄長,皆擔任要職,諸葛亮的姐夫更是大帥府數一數二的人物。兩人相熟,學識相仿,所以龐統處處存了和諸葛亮比試的想法。


    龐統聽聞諸葛亮沒有得劍,這比自己得了劍還要高興,裝模作樣摸索的說道:“我龐統何德何能啊,若不能再建功勳,怕是難以報答大帥的厚恩啊!”


    諸葛亮嘴角露出狡黠,隨即又收起,一臉鄭重的說道:“其實吧,士元這句話說的很對。”


    龐統一僵,我隻是謙虛一點,你這麽說什麽意思?看不起人嗎?


    “士元知道這劍可代表了什麽?”


    “代表了什麽?”


    “大帥府一共鑄劍三十六,士元手中的是第十五把,士元應該明白這個意思,雖然這劍比不上君王的符節,可是也與之相差不多。”諸葛亮一直跟在大帥身邊,自然知道每一把劍的去處,以武將為主,非軍功無以得之,而文臣就更難了,目前隻有私人,分別說郭嘉,徐庶,衛茲、楊阜。前三人自然不用言語,第四人楊阜有幫助收服涼州的大功,而且也是在邊柳離開關中,托以政事時才贈的劍,其劍名白虎,為鎮守西方神獸,有殺伐之權。


    龐統聽聞,不止諸葛亮,而是他們一家都沒有獲得增劍,這才明白這劍的重量。


    “孔明覺得我兩次的功勞,配得大帥增劍嗎?”龐統問道。


    第一次,龐統說動董承,串插天子奪權,這拖延了袁紹對關中用兵的時間;


    第二次,就是帶來了這次的消息。


    “士元出生入死,深入虎穴,不避名聲,不避斧鉞,單單這份勇氣,便是值得的。”諸葛亮說道。


    “那也就是說,從功勞來講,並不相配?”龐統是聰明人,諸葛亮話語裏的意思他一下子就聽出來了。


    “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大帥增劍,自然是認為士元值得,士元何必多想呢?”


    “孔明,我問你,若是沒有我此番報信,將會怎樣?”


    “或許有些措手不及,但也不會有太大的變數。嵩山那邊,大帥早有考量,適當的退讓可以暫比河南荊州的鋒芒,至於涼州那邊,馬超裹挾烏合之眾,並不比抱團對付蹋頓的那些人強到哪裏去。大帥最擔心的反而是河東。”


    “河東,太原王氏那個不到三十歲的太守?”


    諸葛亮點了點頭。


    “既然大帥擔心,何不把他換了呢?”


    “這自然是大帥聰明,臨時換郡守,其後果甚至比戰前換將更嚴重,糧草籌集,兵員運送都會受到影響,而且更會寒了人心。”


    “那如果王淩,我曾聽說過,袁紹曾幾次派人招攬,而且也有不少王氏子弟在山東為官。”


    “大帥的安排自然巧妙,從來是一環扣著一環,王淩身負郡守之責,先前處理土地之事也招募了不少人為他效力,不過這些人雖有短兵,卻無甲胄。河東南麵有我姐夫,北麵是大帥親自帶著的重兵,大帥愛將馬如風也一直駐守在河東重鎮。


    王氏若是背叛,能不能放袁紹進來暫且不說,王淩這一主脈一定活不了。”


    龐統一想,確是如此。“原以為大帥賜我展驥,是誇耀我立下大功,現在想來,大帥之意,是要我厚積薄發,鳳凰展翼,再建新功。”


    “士元一定會有一日,立下足以配得上第十五把名劍的功勳。”諸葛亮恭維道。


    “孔明也一定會有大帥賜劍的一天。”龐統也拱了拱手,但諸葛亮總覺得他有揶揄之意。


    接著,龐統看向了北方,“想必大帥賜下的第一把名劍一定是張遼將軍的。”


    “你說的沒錯,不過張將軍謙讓,接受了第二把。”


    大帥府手下的軍隊主要有四股勢力。


    第一,自然是李旦的舊部,其中又以馬如風為主,李元霸,李侯為輔,還有狄青雖然不是這個勢力的人員,但外人眼中,因為他來自上郡,所以也被劃入了這一類;


    第二,自然是黃巾舊部,以程咬金(斧頭)、徐晃為主,前期數量不顯,後來程咬金暴露舊名,去往各處招攬舊部。又有緱伯這種緱氏本地人,雖然不是黃巾,因為與程咬金交好,也被劃入其中;徐晃則是另一支黃巾白波的舊部,兩者並不是一體,但外人常常把他們相提並論。


    第三,就是兗州舊部,以典韋為主,其實這並不能算作一股子勢力,而且大帥府遷入關中後,這股勢力弱了許多。不過典韋作戰勇敢,屢屢得到提拔,所以也不能忽視,這一支力量偏弱,經常與山東各地的勢力抱團。


    第四,是涼州新軍,以閻行和張繡為主,雖然屬於後來者,可是涼州苦寒之地,民風剽悍,又天賜牧場,兵馬齊備,所以不容小視。


    而張遼幾乎掌管訓練了大帥軍一半以上的騎兵,雖然張遼不介入其中任一勢力,可李旦是其好友,第一股勢力天然與其親近。緱伯一直在張遼麾下為將,第二股勢力也與之交好。


    加上張遼的種種功績,其餘地方的兵馬也素來稱服張遼。


    也就是後來的第四者,有著與張遼一較高下的想法。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