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退兵並非我貪生怕死,也並非將士們不肯用命,而是我實在找不到繼續打下去的理由。”
“笑話,奉詔討賊,還要何理由?”
“關中遭董卓李傕禍害,百姓苦難連天,如今得片刻安穩,若有外敵入侵,必竟激起群起反抗。袁公若要強攻,不僅千人不夠,便是萬人,十萬人,百萬人亦怕是難以寸進。”
“狂妄!”
“大帥府以談判安定為借口,以此爭奪人心,袁公若要使得上下一心,眾誌成城,此非兵威可取,尚需推崇天子,登壇祭天,誓師西征,以此號令四方諸侯,辨忠奸而驅魍魎,賊子之心立破,賊子之勢潰散,而使我大漢重鎮先祖之顯赫。”
劉備的話語雖然委婉,但聰明人稍加思考,便知道,他是在勸誡,或者說“警告”袁紹還政於朝。
“大膽,你這是在質疑袁公挾天子以令諸侯嗎?”
“非也,袁公之忠心,天地可鑒,可是天子年幼,而袁公胸懷大誌,值此之時,若是袁公能禮愈恭,色越近,給諸臣以榜樣,給萬民以典範,豈不更加彰顯袁公之賢德?由此這般,後世之人,當以伊尹周公比擬袁公,凡大漢之天下,必彰顯袁氏之榮光。”
“此朝堂之事,也是你一個敗軍之將可以置言的嗎?本欲饒你分辯幾句,你卻在此高談闊論,大言炎炎,妄加猜測,圖謀不軌,左右,與我推出去斬首。”袁紹大手一揮說道,他已經後悔讓劉備說這麽多了。
劉備的這些話說完,連許攸也不敢為他求情了。
隻是這時候,沮授麵露憂慮的站了起來,當初是他將天子接到鄴城的,若是傳出去袁紹“挾持”天子的名聲,對他可是不小的影響。
“明公,傳言劉備是個仁義君子,但今日一見,不過也是個人雲亦雲,迂腐不及之人,殺他怕是髒了將士們的刀,不如暫時將他囚禁,待日後明公安定天下, 讓他後悔今日是多麽愚蠢。”
沮授說完又近到袁紹身邊,小聲的說道:“劉備提到了天子的事情,此時明公殺了他,怕是要惹人閑話,不如暫時將此事擱置,以證明袁公大公無私,至於劉備的死活,不是一直掌握在袁公手中嗎?”
“來人,把劉備帶下去,待我奏明天子,再治他之罪。”袁紹下令道。
劉備暫時鬆了一口氣,他這一手置之死地而後生,也算是成功了。
眼見著劉備被帶遠之後,袁紹再度開口,“諸位,關中賊子,吸納李傕郭汜之殘餘,引西涼蠻夷之眾,如今在河東弘農虎視眈眈,如今河北有不少從兩地逃脫而來的子弟,但他們的手足兄弟仍在苦難之中,我等雖無衣食之困,可也要顧念袍澤之情,依諸位之意,眼下該如何決斷?”
袁紹提問,眾人很快就議論了起來。
其實剛才劉備的一番話,也符合了許多人的心思。
袁紹麾下最大的勢力,還是沮授田豐這樣的本土世家,他們之所以輔佐袁紹,是因為袁紹占據著河北,他們的根在這裏,不效勞難道舉族搬遷嗎?
而且袁紹四世三公,祖上皆為漢臣,他們名義上輔佐袁紹,實際上還是以漢臣自居,真正希望袁紹改天換地的反而是那些宗族勢力不強的敗來者,他們與袁紹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隻是田豐沮授等人和袁紹的糾結過深,在這個時期,舉主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信號,如果他們拋下袁紹直接去效命天子,莫說天子不信任他們,就是外人看來,他們也是不義之人。
劉備的言行其實爭取到了很大一部分人心,首先,劉備沒有為關中大帥府張目,其次,劉備隻要求袁紹還政,效仿伊尹周公,這對於袁紹來說,可能是賢製,可是對於追隨袁紹的這些人,可是莫大的殊榮,有什麽比見證一位聖人更偉大的呢?
就在有人想要提出,讓天子出來扛大旗,在人心上壓過關中的時候,郭圖先開口了。
“明公何須苦惱,雖然函穀關天險一時不可攻破,可是諸位莫非忘了,這嵩山與我們可是近在咫尺,我們可派兵圍攻嵩山,對方若是要救,那我們可以圍點打援,若是不救,對方好不容易凝聚出來的人心不就散了嗎?”
攻打嵩山和梁縣,這是郭圖提出來的戰略。
袁紹沉思,詢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皆不說話。
袁紹看向田豐,“元皓(田豐字),你覺得如何?”
“我覺得這個方法好啊,放著一群強敵不去管,卻去圍攻一群老弱婦孺,劉備帶著兩千人都寧可正麵一戰,我河北兵精將勇,卻去做這等小人勾當,怕是兵馬還沒到嵩山,天下人就要笑話我等了。”
“田豐,你居然敢嘲笑袁公!”郭圖十分氣憤,手指著田豐,惡狠狠的說道。
“嘲笑明公的不是我,怕是另有其人吧?”田豐不屑的說道。
“兵者,詭道也,以我之長,攻敵之短,上策也。明公麾下縱然猛將如雲,精兵似海,但他們也是肉體凡胎,爹生娘養,難道非要放著好打的地方不去,去挑什麽硬骨頭嗎?田氏子弟眾多,要不讓他們上戰場去?”郭圖辯駁道。
田豐不理會郭圖,對著袁紹問道:“明公覺得關中那位大帥用兵如何?”
“其智平平,不過一兒輩,若非趁著機緣巧合,豈能成為今日這般心腹大患?”袁紹不屑的說道。
“那其身邊之人呢?”田豐再問道。
“不過是一幫烏合之眾罷了,”袁紹說道,想了想,又補充一句,“但也有兩三人,有幾分用兵才略。”
“那明公覺得,他們會把嵩山這麽一個明顯的弱點擺在眼皮子底下嗎?”
“哦,你這是何意啊?”
“在下以為,這強則示之以弱,弱則示之以強,嵩山雖然離河北不遠,可也不是那麽近,這麽大的一個弱點,會不會是一個明晃晃的陷阱呢?”
……
“笑話,奉詔討賊,還要何理由?”
“關中遭董卓李傕禍害,百姓苦難連天,如今得片刻安穩,若有外敵入侵,必竟激起群起反抗。袁公若要強攻,不僅千人不夠,便是萬人,十萬人,百萬人亦怕是難以寸進。”
“狂妄!”
“大帥府以談判安定為借口,以此爭奪人心,袁公若要使得上下一心,眾誌成城,此非兵威可取,尚需推崇天子,登壇祭天,誓師西征,以此號令四方諸侯,辨忠奸而驅魍魎,賊子之心立破,賊子之勢潰散,而使我大漢重鎮先祖之顯赫。”
劉備的話語雖然委婉,但聰明人稍加思考,便知道,他是在勸誡,或者說“警告”袁紹還政於朝。
“大膽,你這是在質疑袁公挾天子以令諸侯嗎?”
“非也,袁公之忠心,天地可鑒,可是天子年幼,而袁公胸懷大誌,值此之時,若是袁公能禮愈恭,色越近,給諸臣以榜樣,給萬民以典範,豈不更加彰顯袁公之賢德?由此這般,後世之人,當以伊尹周公比擬袁公,凡大漢之天下,必彰顯袁氏之榮光。”
“此朝堂之事,也是你一個敗軍之將可以置言的嗎?本欲饒你分辯幾句,你卻在此高談闊論,大言炎炎,妄加猜測,圖謀不軌,左右,與我推出去斬首。”袁紹大手一揮說道,他已經後悔讓劉備說這麽多了。
劉備的這些話說完,連許攸也不敢為他求情了。
隻是這時候,沮授麵露憂慮的站了起來,當初是他將天子接到鄴城的,若是傳出去袁紹“挾持”天子的名聲,對他可是不小的影響。
“明公,傳言劉備是個仁義君子,但今日一見,不過也是個人雲亦雲,迂腐不及之人,殺他怕是髒了將士們的刀,不如暫時將他囚禁,待日後明公安定天下, 讓他後悔今日是多麽愚蠢。”
沮授說完又近到袁紹身邊,小聲的說道:“劉備提到了天子的事情,此時明公殺了他,怕是要惹人閑話,不如暫時將此事擱置,以證明袁公大公無私,至於劉備的死活,不是一直掌握在袁公手中嗎?”
“來人,把劉備帶下去,待我奏明天子,再治他之罪。”袁紹下令道。
劉備暫時鬆了一口氣,他這一手置之死地而後生,也算是成功了。
眼見著劉備被帶遠之後,袁紹再度開口,“諸位,關中賊子,吸納李傕郭汜之殘餘,引西涼蠻夷之眾,如今在河東弘農虎視眈眈,如今河北有不少從兩地逃脫而來的子弟,但他們的手足兄弟仍在苦難之中,我等雖無衣食之困,可也要顧念袍澤之情,依諸位之意,眼下該如何決斷?”
袁紹提問,眾人很快就議論了起來。
其實剛才劉備的一番話,也符合了許多人的心思。
袁紹麾下最大的勢力,還是沮授田豐這樣的本土世家,他們之所以輔佐袁紹,是因為袁紹占據著河北,他們的根在這裏,不效勞難道舉族搬遷嗎?
而且袁紹四世三公,祖上皆為漢臣,他們名義上輔佐袁紹,實際上還是以漢臣自居,真正希望袁紹改天換地的反而是那些宗族勢力不強的敗來者,他們與袁紹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隻是田豐沮授等人和袁紹的糾結過深,在這個時期,舉主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信號,如果他們拋下袁紹直接去效命天子,莫說天子不信任他們,就是外人看來,他們也是不義之人。
劉備的言行其實爭取到了很大一部分人心,首先,劉備沒有為關中大帥府張目,其次,劉備隻要求袁紹還政,效仿伊尹周公,這對於袁紹來說,可能是賢製,可是對於追隨袁紹的這些人,可是莫大的殊榮,有什麽比見證一位聖人更偉大的呢?
就在有人想要提出,讓天子出來扛大旗,在人心上壓過關中的時候,郭圖先開口了。
“明公何須苦惱,雖然函穀關天險一時不可攻破,可是諸位莫非忘了,這嵩山與我們可是近在咫尺,我們可派兵圍攻嵩山,對方若是要救,那我們可以圍點打援,若是不救,對方好不容易凝聚出來的人心不就散了嗎?”
攻打嵩山和梁縣,這是郭圖提出來的戰略。
袁紹沉思,詢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皆不說話。
袁紹看向田豐,“元皓(田豐字),你覺得如何?”
“我覺得這個方法好啊,放著一群強敵不去管,卻去圍攻一群老弱婦孺,劉備帶著兩千人都寧可正麵一戰,我河北兵精將勇,卻去做這等小人勾當,怕是兵馬還沒到嵩山,天下人就要笑話我等了。”
“田豐,你居然敢嘲笑袁公!”郭圖十分氣憤,手指著田豐,惡狠狠的說道。
“嘲笑明公的不是我,怕是另有其人吧?”田豐不屑的說道。
“兵者,詭道也,以我之長,攻敵之短,上策也。明公麾下縱然猛將如雲,精兵似海,但他們也是肉體凡胎,爹生娘養,難道非要放著好打的地方不去,去挑什麽硬骨頭嗎?田氏子弟眾多,要不讓他們上戰場去?”郭圖辯駁道。
田豐不理會郭圖,對著袁紹問道:“明公覺得關中那位大帥用兵如何?”
“其智平平,不過一兒輩,若非趁著機緣巧合,豈能成為今日這般心腹大患?”袁紹不屑的說道。
“那其身邊之人呢?”田豐再問道。
“不過是一幫烏合之眾罷了,”袁紹說道,想了想,又補充一句,“但也有兩三人,有幾分用兵才略。”
“那明公覺得,他們會把嵩山這麽一個明顯的弱點擺在眼皮子底下嗎?”
“哦,你這是何意啊?”
“在下以為,這強則示之以弱,弱則示之以強,嵩山雖然離河北不遠,可也不是那麽近,這麽大的一個弱點,會不會是一個明晃晃的陷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