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關中有使者來了。”關羽說道。


    “哦,快快有請。”劉備這幾日雖沒有下令猛攻,卻也在南北尋找小道,可謂是累得焦頭爛額。


    “劉叔父!”來人一見劉備就恭敬的行大禮。


    “啊,竟然是陶賢侄,快快起來,快快起來!”劉備見是陶商,也大感意外,但既然是故人之子,連忙上前攙扶,“賢侄何以在此,又做了來使?”


    “啊,說來也是話長。當初父親離世,有感於嵩山馳援的大恩大德,便讓我帶著一些謝禮,前往大帥府,後來兗州發生戰亂,小侄便在梁縣定居下來。再後來,承蒙大帥府征辟,做了小吏,隨行到了關中,今日聽聞來的是劉叔父,便主動擔任了使者之事,特地趕來見叔父。”


    當初陶謙不放心死後的事,便讓一子前往嵩山,以部分積蓄換取後代平安,不過陶商雖然不才,卻也懂得委婉陳詞,隻說是因為戰事的原因,困在梁縣。


    “唉,陶使君托我以徐州重任,沒想到我既保護不了徐州,也庇護不得其子,劉備真是該死啊!”劉備歎息,說罷便朝一旁倒去。


    陶商連忙將之扶住,說道:“徐州之事,皆是呂布不義,與叔父無關,至於小侄,如今也安然無恙,如何怪的了叔父?”


    “公子無恙便好,如今我有兵馬數千,為報陶使君相讓徐州之恩,願為公子驅使,公子也不必再寄人籬下了。”


    “也談不上寄人籬下,如今我已在關中安家,官雖然不大,卻也自在,而且妻子新為我誕生一子,也算是安穩。小侄沒有叔父這般大誌,小家小業也就夠了。”


    劉備拍了拍陶商的肩膀,沒有多說,“那你此來?”


    “哦,我是好奇叔父乃仁德之人,為何要向關中用兵呢?莫非是聽了小人讒言,對大帥有所誤會?”


    “我此來是奉了朝廷旨意的,並非是小人讒言。”劉備正緊的說道。


    “哦,叔父見到了皇帝陛下?”陶商略作驚奇的問道。


    “並沒有,陛下出行狩獵偶感風寒,身體抱恙,不見外臣,但天子詔書印璽做不得假。”


    “原來如此,此中之事,怕是叔父比小侄更清楚,小侄也就不多言了,這裏有大帥親筆所寫書信一封,還請叔父閱覽後告訴小侄,有無書信帶迴。”


    劉備接過一看,這裏麵的信息寫的也比較簡單,隻說希望劉備不要被別人利用,要他盡快退兵。還有,如果劉備能見到袁紹,希望劉備能夠勸他罷兵,然後匯集天下英雄,在洛陽附近舉行和談,共同匡扶大漢。


    “你們大帥現在身在何處?”


    陶商猶豫了一下, 還是說道,“就在陝縣。”


    “既然如此,不如請他前來一見。”


    “大帥不日就要北上,恐怕是不會來了。對了,大帥還說了,若是叔父還在此盤旋,那這事就不是誤會了,而是叔父依附了袁紹,有意為外人謀害自家人。函穀關內的上萬精騎三日後就會殺出,到時候刀兵無眼,叔父怕是很難走脫。”


    “函穀關內有上萬精騎?”劉備大吃一驚。


    “當然,當初在梁縣時,大帥就先後收集了戰馬三千匹,進入關中後,又兼並了李傕郭汜,降服了張濟段煨,得到戰馬五千餘,一年前又在涼州招募騎士,即便是扣除戰損,老邁,騎兵也超過了萬人,如今大帥親自出動,自然有大軍隨行。”陶商一一計算道。


    聽到陶商這麽說,劉備羨慕不已。


    他從黃巾之初,集結家鄉健兒,到投奔公孫瓚,又馳援陶謙,兵強馬壯時,也曾有上萬人追隨,隻是如今又離開徐州,投奔朝廷,跟隨的又變成了兩千多人。


    事實上,一個人最核心的班底也就是兩三千人。


    比如李傕郭汜,他們真正效死的也就是身邊的數千騎兵,呂布敗逃出長安的時候,就剩下幾百人,邊柳在嵩山最初發展,也就是從幾百人的隊伍開始的。


    當軍隊人數過少,隻會被視作流寇,人人喊打;


    人數在五百到兩千左右,地方勢力已經不敢招惹,這樣的數量行動限製也比較少,錢糧也不需要太多,即便是轉移,從沿途富家獲取一點補給也不困難。


    而當人數超過五千,乃至上萬的時候,就必須要有個大本營了,沒有一個穩定產出的大後方,這樣的軍隊是無法持久的,即便是劫持富豪,恐怕也沒有那麽多大戶可供選擇。


    劉備發展的限製也就是在這裏,他身邊沒有治理郡縣的人才,哪怕是在徐州,也隻是在糜竺的幫助下,和幾戶世家簽訂了協議,由他們出錢出人,幫助劉備供養軍隊,治理地方,劉備要走,這些東西自然就被留下來了。


    ……


    “叔父可有迴信?若是沒有,小侄這就告辭了。”陶商雖然一口一句叔父,可是很明顯的,他不願意在此多停留。


    “迴信的事情,容我再想想,限製遠道而來,此處雖非我的地盤,可是也總得讓我一盡地主之宜,賢侄若是不急,不過過一日再迴去?”


    “這——”陶商有些猶豫。


    “就這麽定了!”


    劉備隨即讓人準備了酒宴,又讓關羽張飛輪流勸酒,張飛好酒的事情,陶商是清楚的,這要是不喝敬酒,恐怕就要喝罰酒了。


    借著酒醉,劉備又詢問起那位大帥的為人與生平。


    陶商支支吾吾的,倒不是喝醉了,而是他真的不清楚,他本事平平,其實也隻是在鄭縣的縣衙下負責抄錄公文。這一次,其實是聽說劉備,所以邊柳才帶著他的。


    “他要我勸袁紹在洛陽會晤,準備商議些什麽事情呢?”


    “小侄不太清楚,大帥來時說,若叔父真是誌在興複大漢,肯定可以明白他信裏的意思。大帥也說了,叔父算得上是一位英雄,但如果叔父執意不退兵,這青史之中,也不乏英雄殺英雄的事情。”


    如果劉備沒聽說函穀關內有萬餘精騎,隻會嗬斥一聲“好膽”!


    但是萬餘精騎擺在麵前,對方真要下手,他可是連逃都逃不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