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大帥軍主力攻打涼州的時候,徘徊於河東的匈奴人開始進攻夏陽,準備進入關中。


    他們打著為左賢王報仇的名義,同時又拿住朝廷意欲收服關中的文書,後者顯然是袁紹的手筆。


    隻不過袁紹本人此時忙於內鬥,並無暇派兵,而唿廚泉雖然名為單於,卻也隻能控製匈奴中的一小部分,他們還集結了白波賊中韓暹李樂的一部分人,共同發起進攻。


    邊柳讓郭嘉留守關中,顯然早有準備外敵進犯的事情,戰事發生前,郭嘉就從探子口中知曉河東進軍的事情,直接趕到河西。這裏的河西是指與河東郡相對的地區,黃河關中以北呈“幾”字型結構,所以東西兩端各有一個河西。東邊的河西曾經是戰國時期秦魏反複爭奪的地區;而西邊的河西則是指河西走廊,是大漢王朝和匈奴反複爭奪的地區。


    此時的關中兵力不足,所以隻能做防守。


    郭嘉帶著左賢王進行勸降,試圖瓦解匈奴人的士氣。當初在河西抓捕左賢王去卑,邊柳便將其帶入了關中,除非限製其自由外,待遇方麵給予了他左賢王該有的尊重。


    去卑自己的嫡係部隊此時還被分散在關中各地種地,自然不敢違背大帥府的決定,由此,也打消了一部分匈奴人的戰意。


    而唿廚泉搬出朝廷的大義,逼迫郭嘉投降。在雙方進行兵力言語爭論對峙的時候,一支來自太原的隊伍襲擊了唿廚泉的後方,郭嘉得以大勝。


    就在不久前,王淩和他兄長王晨進行了一番詳談。


    這兩人是司徒王允的侄子,李傕郭汜殺害王允時,兩人翻牆逃迴了太原。


    邊柳進入關中後,第一時間為王允等忠義之士祭祀修墳,同時派人到太原進行安撫,對王氏族人進行招攬。


    鑒於此,王淩決定帶領族人為大帥府效力。


    不過王晨當時卻提出了疑問,因為劉協在抵達冀州後,也對王允進行了褒獎追封,並且澤被其後人,冀州那邊也給了他們封侯的待遇。


    如果考慮王允擁護的天子,他們更應該去投奔劉協。


    王淩對此另有看法,他說,“劉辯”的身份雖然存疑,但從實力上是絕對的君主,而劉協那邊,雖然公卿俱全,卻是袁紹的傀儡。內部的爭權奪利比外部的戰爭更危險,所以投奔西邊更有希望活下來。


    王淩又詢問兄長大帥府和袁紹的實力誰更強一些。


    王晨說道,雖然大帥府奪得了關中,可是如今的關中顯然比不上冀州,沒有三五年的恢複,還是袁紹更強。


    但王淩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他指出大帥府從籌謀到用兵,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就拿下了涼州,而袁紹單單對付一個公孫瓚就花了好幾年的時間。


    王晨苦思冥想,他說道,袁紹手中主要的謀士有兩撥人,一部分來自潁川南陽等地區,而另一部分是冀州本地人,袁紹之所以拿不下公孫瓚,並不是公孫瓚厲害,而是幽州的世族不接受袁紹派出的流官,不願意被外來人所領導。


    這一次大帥軍能這麽快攻打並占據涼州,並不是大帥軍實力強大,也不是那位大帥用兵如神,而是關中人才凋敝,那位大帥大肆在涼州選拔人才,表麵上是那位大帥打入了涼州,但實際上,卻是關中的利益被涼州人給占領了。


    王淩聽了哈哈大笑,他說,這正是他選擇大帥府的原因。那位大帥趁著天子東歸搶占關中,目的是獲得一個穩定的基地,可是這個地方的人才幾乎全跑光了,這本來是一件壞事,可也是一件好事。


    袁紹本來就有四世三公的名望,如今加上天子去了鄴城,天下士子投奔河北的數不勝數,他們即便去了,怕也排不上什麽位置,反而會因為叔父(王允)的名聲引得袁紹忌憚。可此時投奔大帥府不僅是雪中送炭,更可以成為大帥府的頂梁柱,成為其中數一數二的人物。


    單從這個方麵去思考,王晨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弟弟比自己有遠見的多。隻是,他也提出了顧慮,那就是當初叔父對那位大帥的態度並不友好,尤其是那位大帥曾經派一個道士勸叔父對涼州人手下留情的事情發生之後。而河北那邊,有司馬家的人在朝廷中為官,而王淩與司馬郎可是至交好友,說不得有個照應。


    王淩搖了搖頭,他說,那位大帥連當初射他一箭的賈詡都可以接納,他叔父不過言語上的冒犯又算的什麽?而且那位大帥的行事種種,非常明顯的梟雄本色,隻要對大業有利,絕不會在意過去的任何事情。


    至於他和司馬朗的關係,他就更應該投奔大帥府了,到時候無論大帥府和袁紹的戰爭誰贏了,都能給彼此留一個退路。


    王晨本就覺得自己的弟弟比自己更優秀,既然王淩已經決定,他也接受了下來。


    但王淩卻給了一個更加充分的理由,那就是袁紹為了對付公孫瓚,和鮮卑首領蹋頓交好。


    對於中原腹心之處的人來講,這並沒有什麽影響,袁紹又沒有割地給對方,不過是借用對方的兵力罷了。但是對於靠近邊境的地方,與異族人的仇恨可謂更多。單單一個匈奴已經分去了並州不少百姓的利益,蹋頓在北方橫行無忌,時常冒犯郡縣,並州百姓無不恨之入骨,苦於中原內戰,才沒有出兵對付蹋頓,但這仇恨可不是輕易能放下的。


    從這點上,王淩王晨兄弟倆都更傾向於大帥府。


    接接著,王淩又給兄長分析起了大帥府的人員構成。


    除了為首的幾位謀士出自河南,大帥府的掌兵之人幾乎來自於上郡,騎兵以張遼為主,步卒以馬如風為主,這兩位可都是並州人士。


    王允作為讀書人,雖然和關東人交往更密切,可太原這邊的習性實際上和涼州那邊更相似。


    若不然,為何董卓更相信王允,並把朝廷上事情托付給他呢?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