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邊柳的應求下,蔡邕答應了替寫檄文一事,這事對於蔡邕來說不過是水到渠成,不過老人家比較重視自己的名聲,表示要好好遣詞造句一番。


    見此,邊柳也就放心了,然後,又像是閑話一般,問起了一些往事,“先生對董卓怎麽看?”


    蔡邕隻是性子直拗,書生氣多了一些,並不傻,他在緱氏可是見過這位的言辭犀利的,雖然對方現在表現出一番無所謂的樣子,不過蔡邕可不相信對方是隨口說的。


    “難不成大帥還會把董卓定成忠的?”年紀越大, 也就無所謂隱藏自己的個性。


    “聽先生的語氣,倒像是有些怨懟啊!”邊柳說道。


    “怨懟倒是不敢,隻不過大帥假借董卓之事,恐怕意有所指吧,當初楚王詢問九鼎,而意在天下,今日大帥又想問什麽呢?”


    “先生先迴答我的問題才是。”邊柳好歹也上位久矣,自然不會被蔡邕的書生氣勢給壓倒。


    “董卓嗎?戕害少帝,搜刮洛陽,禍亂關中,落得今日這般下場,也算是罪有應得了。”蔡邕像是歎息著說道。


    這老東西,當著自己的麵,說董卓戕害少帝,不還是不想承認自己的身份嗎?


    邊柳沒與他計較。


    “我聽說董卓剛進洛陽的時候,大肆收買人心,還率眾為陳蕃翻案,受他恩惠的人很多。受他征辟為官的人中,有人反對他;有人名裏順從,暗裏反對;也有人視董卓為恩主,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大帥說的沒錯,大帥所說的第三種,這最不要臉的就是老朽了。”蔡邕像是自嘲,又有些硬氣的說道。


    “那你還覺得他罪有應得,莫非是緱氏迴來後,他將你下了大獄?”


    “並非如此,老朽雖然見識短薄,卻也知道公私分明,於公,董卓所謂確實危害了社稷,於私,才是他對我的提拔之恩。若是董卓還活著,老朽或許還會替他求條活路,不過如今人死如燈滅,董氏一族盡皆被誅,老朽又怎麽會為了他的名聲,而使人心動蕩呢?”


    “也算是有幾分道理。”邊柳想到原本曆史上蔡邕的所作所為,倒也與他此時所言不假。


    “本帥再問你,昔日董卓在涼州之時,也被人稱作涼州豪傑,為何入京之後,卻變得殘暴不仁,專橫跋扈呢?”


    “因為權力會腐蝕人心。”蔡邕說道,“當初董卓靠著與人合作,才入了洛陽,晉得高位,可是身居高位之後,他卻想把與他合作之人統統踩在腳下,做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此,距離毀滅也就不遠了。”


    邊柳沒有從蔡邕口中得到想要的答案,而且聽蔡邕的話,似乎又勸自己放下權力的意思,於是便也沒有接著問下去。


    事實上,蔡邕是陳留人,山東士子之一,也是為數不多接受了董卓的,所以邊柳很想問問對於關隴山東隔閡的看法,不過如今想來,怕是也得不到想要的,於是便告辭了。


    邊柳告辭後,蔡文姬重新迴到室內,詢問其父親發生了何事。


    蔡邕感歎一聲說道:“此人不露鋒芒,占據關中,卻不自傲,哪怕是朝廷那邊,也禮待有加,為人交談,無喜無怒,怕是要養成天子之氣了。”


    “父親甚言,他可本就是以真龍自居的。”蔡文姬提醒道。


    “昭姬啊,他剛才出門的時候,沒和你說什麽吧?”


    “啊?他與我一個婦道人家有什麽好說的?”蔡文姬十分疑惑的說道。


    “沒有就好啊!”蔡邕像是放心了下來。


    “父親,他好歹救過我們的命,對我們也算周到,也沒強求我們做什麽,你可別想什麽說什麽,到時候再惹火上身。”蔡文姬提醒道。


    “哎!”蔡邕歎了一口氣,“也是,父親盡量吧,你幫為父把這幾篇稿子再檢查一下,這留於青史的,可不能有半個字差錯。”


    ……


    與蔡邕一番洽談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邊柳便專心幹起了眼下的事。


    眼下,關東那邊,曹操正在奉命攻打袁術,而袁術因為稱帝,眾叛親離,所以形勢急轉直下。


    邊柳也知道必須盡快解決涼州之事,為了穩固地方,邊柳帶著典韋曹昂在渭河兩岸開始了巡視。


    大帥府的事務交給了郭嘉,所以沒有帶他隨行,而是選擇了剛剛投靠了過來的弘農人董遇。


    董遇四十餘歲,留著短須,衣著十分的樸素。


    邊柳詢問其段煨治理華陰的事情,董遇總是對答如流。


    “季直先生真是大才,以你來看,大帥府治下,可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臣近日正在學習大帥府的規章典範,每每研讀,都為大帥之韜晦所震撼,正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深,膜拜尚且不足,豈敢談改進?”


    邊柳一笑,“莫要這般謹慎小心,先秦有雲,內務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齊威王一介王侯,也懂得察納雅言,本帥乃——乃太祖後裔,嫡係子孫,難道也虛心受薦都做不到嗎?


    本帥長於道人之家,起居於宮牆之內,後置戰亂,以兵戈立足,至於民間庶務,實在是一知半懂。


    集直先生年高德韶,精通庶務,正是本帥苦求的人才,今日雖本帥走訪地方,巡查農事,正該暢所欲言。”


    聽到大帥這麽說,董遇也知道自己不能藏著掖著了。


    “那臣就直言了,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帥指正。”董遇和邊柳同坐在馬車上,便隻拱手說道。


    邊柳點了點頭。


    “臣以為,中原之地和北方草原,雙方最大的問題便在於耕作方式上,我們追求精耕細作,極盡地利;而草原之地種植粗狂,以放牧為主。


    李傕郭汜掌權之時,以牧民姿態對待關中百姓,故而水利不興,天降幹旱,糧食不足,百姓流離。段公在華陰之時,因地製宜,與當地百姓相處融洽,故而弘農得寶安康。


    大帥進入關中後,一改李傕郭汜粗狂殘暴之作風,組織生產兵團,打造耕作器械,發放糧種,輕徭薄稅,此皆為仁義之政,百姓所津津樂道者也。”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