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第二條,開始”
鏡頭拉近,呂言的臉上見了點笑容,但笑的又不幹脆,像是摻了沙子,皺巴巴的,因此說出的話也幹幹的,仿佛在肚子轉了好多圈,憋不住了,不得已,才慢慢擠出來的:“我倒是,總想讓木蘭住在姚家的”。
趙微立刻就接過話來,她此刻的心境極是符合姚木蘭應該表現的,說話的時候眉眼彎成漂亮的弧度,活波中不是溫婉:“他特別喜歡姚家的那個庭院,還記得小時候爬後院那棵樹,結果摔下來,現在想起來,還挺有趣的呢”,這麽說著,她笑著瞥了一眼呂言。
呂言的嘴角扯了下,不大好意思地顧左盼右,雖還未曾經曆過這樣的場合,但想來,新女婿頭一迴上門見嶽父嶽母,應該是這樣的,因為心虛,他和自己名氣上的妻子也不敢有太多的眼神交流。
趙葵娥心下訝然,呂言在細節的處理比起女人還要細心幾分,說話的時候不急不緩,對明天的話劇更加期待起來,走到近前,嘴上卻不忘道:“蓀亞,你腿上還留著一塊疤吧?”
“哎呀,媽,你就別揭蓀亞傷疤啦”,看了看左右,道:“莫愁呢?”
“在她自己屋裏生氣呢”
“那我去找她”說完了這句,趙微轉身出了房間。
趙葵娥見趙微出去了,道:“蓀亞,來,坐”
一直坐著的陳保國這時也道:“來來來”。
近來呂言得了空閑,就要看上兩集《大宅門》,與幾年前論,他的眼界開闊了許多,看到的東西也就不再局限於當初狹隘的視野,陳保國的表演方式很奇特,劉佩琦、斯秦高娃甚至其中出場不多的李雪建和杜玉露都有著各自鮮明的特點,別人的特點都在臉上,在眼裏,在台詞中,唯獨陳保國,他的戲在身上任何一個角落,就像剛剛三個“來”字,他的臉上和眼裏溢著好似真的見到上了門的女婿的溫和,特意挪了挪身子,騰出了一隻手,指了指旁邊的一把椅子。
暗自叫了聲精彩,呂言微微彎了彎腰,嘴上應者,道:“哎,媽,您也坐。”
趙葵娥下巴微頷,笑看著呂言坐了,又抬了起來,用不至於太高而失了名門望族夫人身份的,不至於太低以至外麵的下人聽不清的圓潤嗓音喊道:“錦兒,上茶”。
“過”
坐在場邊的潘紅一臉好笑又是無可奈何的模樣,搖著頭道:“嗬,這一家三口,讓人看著都累的喘不過氣來。”
張永深眯著眼,手指有意無意地敲打著膝蓋,一如他筆下民國時期老在戲園子聽戲的閑人,聽了這話,睜開了眼,問道:“一家三口?”
潘紅道:“可不是嗎,呂言是陳保國的開山大弟子,幾十年就收這麽一個徒弟,八成也是最後一個,現在這年月,年輕人都是大院校出身,想要收個滿意的徒弟不容易,倒是讓他撿了個便宜。”
“喝,沒成想還有這麽一層關係,話又說迴來,這呂言和陳老師的不像啊”,他說的是表演的方式上,陳保國演什麽是什麽,猶如黑夜裏的一顆明珠,耀眼異常,而呂言恰好相反,如果不留心,總是很下意識的將他忽略掉。
潘紅經曆了華語影視的從無到有、由微至盛的整個曆程,浮浮沉沉幾十年,自是清楚呂言走的什麽路子,道:“沒覺得眼熟嗎?”
張永深想了想,道:“瞧著有點,像是在哪見過。”
“那我給你說倆人,李名啟、張紹華,想起來了吧?”
“哦,你這麽一說還確實有點像,嗬嗬,徒弟不像自己,估計陳保國也夠嗆”
喊了停,張梓恩忍不住道:“看你們的戲,真是享受,又是煎熬”,好幾次,他都暗暗捏了把汗,唯恐幾人裏誰出了差錯,有時候某些經典的鏡頭,即使重來也不見的保持原汁原味。
張梓恩是個愛戲的人,不然也不能從那麽艱苦的年代裏熬過來,不熱愛,他不會在花甲之年接下這個沉重的擔子,他看呂言不順眼,是覺著他會毀了《京華煙雲》,壞了自己辛苦幾十年打下來的聲名。
他是愛戲的人,愛屋及烏,這時候他突然發覺陳保國這個徒弟身上還是有不少圈點之處的,同時,對楊善樸發布會上的話,也約摸信了大半,但他不好說呂言演的好,因此就事論事,說戲好看。
趙微走了進來,見幾個人對著迴訪指指點點,有些莫名其妙,她剛剛出去了,不知道在過去的片刻功夫裏發生了什麽,再迴過頭來,發覺周圍不少演員的表情卻怪怪的,宛若吃了黃蓮,麵色發苦。
她有點受不住這樣的氣氛,開口道:“我剛出去一會兒,你們怎麽了,剛剛那條不是過了嗎?”
“對了,導演,我剛剛才想起來,大家的小姐要配兩個丫鬟的,我怎麽能隻有一個,我覺得吧,之前給我化妝的那個小姑娘就挺合適的,你讓她也給我當丫鬟吧,一個叫暗香,那她就叫.....叫暗瘡,你看行不行?”
呂言微不可察地挑了挑眉頭,能給她化妝的“小姑娘”八成是陳紅玲,趙微這次真是禍從口出了,暗瘡,也得虧她想了出來,陳紅玲想來不喜這個稱唿的,惹了化妝組的老大,以後在劇組的日子怕是不好過。
張梓恩也知道她在開玩笑,但他又不知道趙微說的是哪個,就笑道:“按規矩,暗香是陪嫁過去當通房丫頭的,一個暗香曾蓀亞就該知足了,再加上一個,你就該失寵嘍。”
“哈哈”不少人哈哈大笑,第一天的拍攝,不急著趕進度,再加上趙微的插科打諢,氣氛很輕鬆。
了然張梓恩是玩笑話,呂言也不以為意,轉而又覺得有些古怪,張梓恩對他的態度向來不冷不熱,公事公辦的,現在這話聽在耳裏,雖說是在開趙微的玩笑,卻多少含著向他釋放善意的成分。
腦子裏想著事情,呂言腳下走向場邊,將自己和陳保國和趙葵娥的衣服抱了過來,道:“老師,師娘,趕緊把衣服穿上吧。”
師者有事,弟子服其勞是傳承了千百年的傳統,他不是忘恩負義的人,無論是陳保國還是趙葵娥,兩人對他都不無二話。
三人接下來一時都沒戲,這幾天的拍攝更多的還是為了讓演員和演員、演員和劇組之間盡快熟悉,待磨合程度差不多了,有了默契,才會緊鑼密鼓的趕日程。
陳保國穿著衣服,對呂言道:“還不錯,就是掌控的力度上欠缺了些,要記住該緊的時候緊,該鬆的時候鬆,有機會的話.....你可以多向李寶田、李雪建和王學芹多學習學習,到了你現在的地步,從他們幾個身上能比從我這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搞藝術,就得博采眾長,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
呂言苦笑幾聲,道:“您說的倒是輕鬆,人家兩個大滿貫,一個比一個腕大,我上哪認識去啊。”
陳保國一臉的恨鐵不成鋼地道:“你腦子就不能轉轉彎啊,先看看他們的戲,是怎麽表現的,以後總有機會的。”
“額,好吧”呂言本以為陳保國會大包大攬的為他介紹,卻沒料到他根本沒說這話的意思,也隻能作罷。
陳保國話說到這個地步已然到了極限,他好麵子,讓弟子向其他人學習,已經是很違心了,因此那番博采眾長之類的話,與其說是給呂言聽,更多是自我安慰。
他能教的對於呂言來說現在學了也並無太大的實際意義,對他的發展不見的有益,相反,他說的幾個人和呂言走的風格很相似,對他現在的好處是極大的。
一天零零散散的拍攝之後,呂言滿腦子疑問地迴到了酒店,連著喝了幾杯熱開水,嗓子有些發幹,是感冒的前兆。
後期配音他隻做過一次,就是《永樂英雄兒女》,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如同做胃鏡一般,一輩子一次就夠了,有時候一句話不能與嘴型同步,需要幾十上百遍的重複。
天氣冷的問題暫時解決了,至少在室內拍攝的時候不會凍的臉上的肌肉都僵硬,室外的拍攝怎麽解決誰也沒相處什麽太好的辦法,隻能先走一步看一步。
在今天之前,他從未深思過表演風格和道路選擇的問題的,演技的提升直到今天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沒有有意去學習哪一種流派。
他知道兩種不同的流派,無數條道路,就如陳保國,他是華語影視體驗派的分支之一,方法派的集大成者,可以說他本人就代表了方法派理論應用的巔峰,作為一個演員,這是足以自傲的成就。
但他是半路出家的,遇到陳保國的時候他已經在無意中選擇了自己的道路,雖然很雜,但整體上去蕪存菁後,是絕對歸屬於表現派的,很多技巧都成了肢體的本能,想要改換迴去基本上絕無可能。
到了如今的地步,他不能不想了,陳保國雖然未曾明言,但經過今天的拍攝,他對自身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他已經邁過了一個檻,接下來的就是不斷的積累,這個過程經曆的時間可能要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但至少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不會再像之前那樣無頭蒼蠅般。
而怎麽積累,學習什麽,向誰學,原本都是未知的,如果沒有陳保國,他還是會向以往一樣,各家都學,最後在有意無意中選擇能為自己所用的,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方法對他自身的積累是不無壞處的,但同時,也會浪費更多時間和精力,他一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決定木桶能盛多少水的,不是最長的那塊木板有多長,而是最短的木板有多短。
呂言從未覺得自己是天才,他用了四年的時間練台詞,三年的實踐和學習,補充自己大學時的空白區,才堪堪有了今天的成就,一路走來,頗為不易。
有些滑稽的是,此前他一直把葛尤、陳道名當作自己學習、模仿的對象,如今迴過頭看看,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他走上和他們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
求推薦,求收藏啊!
鏡頭拉近,呂言的臉上見了點笑容,但笑的又不幹脆,像是摻了沙子,皺巴巴的,因此說出的話也幹幹的,仿佛在肚子轉了好多圈,憋不住了,不得已,才慢慢擠出來的:“我倒是,總想讓木蘭住在姚家的”。
趙微立刻就接過話來,她此刻的心境極是符合姚木蘭應該表現的,說話的時候眉眼彎成漂亮的弧度,活波中不是溫婉:“他特別喜歡姚家的那個庭院,還記得小時候爬後院那棵樹,結果摔下來,現在想起來,還挺有趣的呢”,這麽說著,她笑著瞥了一眼呂言。
呂言的嘴角扯了下,不大好意思地顧左盼右,雖還未曾經曆過這樣的場合,但想來,新女婿頭一迴上門見嶽父嶽母,應該是這樣的,因為心虛,他和自己名氣上的妻子也不敢有太多的眼神交流。
趙葵娥心下訝然,呂言在細節的處理比起女人還要細心幾分,說話的時候不急不緩,對明天的話劇更加期待起來,走到近前,嘴上卻不忘道:“蓀亞,你腿上還留著一塊疤吧?”
“哎呀,媽,你就別揭蓀亞傷疤啦”,看了看左右,道:“莫愁呢?”
“在她自己屋裏生氣呢”
“那我去找她”說完了這句,趙微轉身出了房間。
趙葵娥見趙微出去了,道:“蓀亞,來,坐”
一直坐著的陳保國這時也道:“來來來”。
近來呂言得了空閑,就要看上兩集《大宅門》,與幾年前論,他的眼界開闊了許多,看到的東西也就不再局限於當初狹隘的視野,陳保國的表演方式很奇特,劉佩琦、斯秦高娃甚至其中出場不多的李雪建和杜玉露都有著各自鮮明的特點,別人的特點都在臉上,在眼裏,在台詞中,唯獨陳保國,他的戲在身上任何一個角落,就像剛剛三個“來”字,他的臉上和眼裏溢著好似真的見到上了門的女婿的溫和,特意挪了挪身子,騰出了一隻手,指了指旁邊的一把椅子。
暗自叫了聲精彩,呂言微微彎了彎腰,嘴上應者,道:“哎,媽,您也坐。”
趙葵娥下巴微頷,笑看著呂言坐了,又抬了起來,用不至於太高而失了名門望族夫人身份的,不至於太低以至外麵的下人聽不清的圓潤嗓音喊道:“錦兒,上茶”。
“過”
坐在場邊的潘紅一臉好笑又是無可奈何的模樣,搖著頭道:“嗬,這一家三口,讓人看著都累的喘不過氣來。”
張永深眯著眼,手指有意無意地敲打著膝蓋,一如他筆下民國時期老在戲園子聽戲的閑人,聽了這話,睜開了眼,問道:“一家三口?”
潘紅道:“可不是嗎,呂言是陳保國的開山大弟子,幾十年就收這麽一個徒弟,八成也是最後一個,現在這年月,年輕人都是大院校出身,想要收個滿意的徒弟不容易,倒是讓他撿了個便宜。”
“喝,沒成想還有這麽一層關係,話又說迴來,這呂言和陳老師的不像啊”,他說的是表演的方式上,陳保國演什麽是什麽,猶如黑夜裏的一顆明珠,耀眼異常,而呂言恰好相反,如果不留心,總是很下意識的將他忽略掉。
潘紅經曆了華語影視的從無到有、由微至盛的整個曆程,浮浮沉沉幾十年,自是清楚呂言走的什麽路子,道:“沒覺得眼熟嗎?”
張永深想了想,道:“瞧著有點,像是在哪見過。”
“那我給你說倆人,李名啟、張紹華,想起來了吧?”
“哦,你這麽一說還確實有點像,嗬嗬,徒弟不像自己,估計陳保國也夠嗆”
喊了停,張梓恩忍不住道:“看你們的戲,真是享受,又是煎熬”,好幾次,他都暗暗捏了把汗,唯恐幾人裏誰出了差錯,有時候某些經典的鏡頭,即使重來也不見的保持原汁原味。
張梓恩是個愛戲的人,不然也不能從那麽艱苦的年代裏熬過來,不熱愛,他不會在花甲之年接下這個沉重的擔子,他看呂言不順眼,是覺著他會毀了《京華煙雲》,壞了自己辛苦幾十年打下來的聲名。
他是愛戲的人,愛屋及烏,這時候他突然發覺陳保國這個徒弟身上還是有不少圈點之處的,同時,對楊善樸發布會上的話,也約摸信了大半,但他不好說呂言演的好,因此就事論事,說戲好看。
趙微走了進來,見幾個人對著迴訪指指點點,有些莫名其妙,她剛剛出去了,不知道在過去的片刻功夫裏發生了什麽,再迴過頭來,發覺周圍不少演員的表情卻怪怪的,宛若吃了黃蓮,麵色發苦。
她有點受不住這樣的氣氛,開口道:“我剛出去一會兒,你們怎麽了,剛剛那條不是過了嗎?”
“對了,導演,我剛剛才想起來,大家的小姐要配兩個丫鬟的,我怎麽能隻有一個,我覺得吧,之前給我化妝的那個小姑娘就挺合適的,你讓她也給我當丫鬟吧,一個叫暗香,那她就叫.....叫暗瘡,你看行不行?”
呂言微不可察地挑了挑眉頭,能給她化妝的“小姑娘”八成是陳紅玲,趙微這次真是禍從口出了,暗瘡,也得虧她想了出來,陳紅玲想來不喜這個稱唿的,惹了化妝組的老大,以後在劇組的日子怕是不好過。
張梓恩也知道她在開玩笑,但他又不知道趙微說的是哪個,就笑道:“按規矩,暗香是陪嫁過去當通房丫頭的,一個暗香曾蓀亞就該知足了,再加上一個,你就該失寵嘍。”
“哈哈”不少人哈哈大笑,第一天的拍攝,不急著趕進度,再加上趙微的插科打諢,氣氛很輕鬆。
了然張梓恩是玩笑話,呂言也不以為意,轉而又覺得有些古怪,張梓恩對他的態度向來不冷不熱,公事公辦的,現在這話聽在耳裏,雖說是在開趙微的玩笑,卻多少含著向他釋放善意的成分。
腦子裏想著事情,呂言腳下走向場邊,將自己和陳保國和趙葵娥的衣服抱了過來,道:“老師,師娘,趕緊把衣服穿上吧。”
師者有事,弟子服其勞是傳承了千百年的傳統,他不是忘恩負義的人,無論是陳保國還是趙葵娥,兩人對他都不無二話。
三人接下來一時都沒戲,這幾天的拍攝更多的還是為了讓演員和演員、演員和劇組之間盡快熟悉,待磨合程度差不多了,有了默契,才會緊鑼密鼓的趕日程。
陳保國穿著衣服,對呂言道:“還不錯,就是掌控的力度上欠缺了些,要記住該緊的時候緊,該鬆的時候鬆,有機會的話.....你可以多向李寶田、李雪建和王學芹多學習學習,到了你現在的地步,從他們幾個身上能比從我這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搞藝術,就得博采眾長,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
呂言苦笑幾聲,道:“您說的倒是輕鬆,人家兩個大滿貫,一個比一個腕大,我上哪認識去啊。”
陳保國一臉的恨鐵不成鋼地道:“你腦子就不能轉轉彎啊,先看看他們的戲,是怎麽表現的,以後總有機會的。”
“額,好吧”呂言本以為陳保國會大包大攬的為他介紹,卻沒料到他根本沒說這話的意思,也隻能作罷。
陳保國話說到這個地步已然到了極限,他好麵子,讓弟子向其他人學習,已經是很違心了,因此那番博采眾長之類的話,與其說是給呂言聽,更多是自我安慰。
他能教的對於呂言來說現在學了也並無太大的實際意義,對他的發展不見的有益,相反,他說的幾個人和呂言走的風格很相似,對他現在的好處是極大的。
一天零零散散的拍攝之後,呂言滿腦子疑問地迴到了酒店,連著喝了幾杯熱開水,嗓子有些發幹,是感冒的前兆。
後期配音他隻做過一次,就是《永樂英雄兒女》,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如同做胃鏡一般,一輩子一次就夠了,有時候一句話不能與嘴型同步,需要幾十上百遍的重複。
天氣冷的問題暫時解決了,至少在室內拍攝的時候不會凍的臉上的肌肉都僵硬,室外的拍攝怎麽解決誰也沒相處什麽太好的辦法,隻能先走一步看一步。
在今天之前,他從未深思過表演風格和道路選擇的問題的,演技的提升直到今天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沒有有意去學習哪一種流派。
他知道兩種不同的流派,無數條道路,就如陳保國,他是華語影視體驗派的分支之一,方法派的集大成者,可以說他本人就代表了方法派理論應用的巔峰,作為一個演員,這是足以自傲的成就。
但他是半路出家的,遇到陳保國的時候他已經在無意中選擇了自己的道路,雖然很雜,但整體上去蕪存菁後,是絕對歸屬於表現派的,很多技巧都成了肢體的本能,想要改換迴去基本上絕無可能。
到了如今的地步,他不能不想了,陳保國雖然未曾明言,但經過今天的拍攝,他對自身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他已經邁過了一個檻,接下來的就是不斷的積累,這個過程經曆的時間可能要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但至少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不會再像之前那樣無頭蒼蠅般。
而怎麽積累,學習什麽,向誰學,原本都是未知的,如果沒有陳保國,他還是會向以往一樣,各家都學,最後在有意無意中選擇能為自己所用的,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方法對他自身的積累是不無壞處的,但同時,也會浪費更多時間和精力,他一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決定木桶能盛多少水的,不是最長的那塊木板有多長,而是最短的木板有多短。
呂言從未覺得自己是天才,他用了四年的時間練台詞,三年的實踐和學習,補充自己大學時的空白區,才堪堪有了今天的成就,一路走來,頗為不易。
有些滑稽的是,此前他一直把葛尤、陳道名當作自己學習、模仿的對象,如今迴過頭看看,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他走上和他們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
求推薦,求收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