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球子出去沒一會,就聽見大門口又傳來了寒暄嬉笑聲。


    又過了一會,就見老球子領著兩個人拎著大包小裹進來了。


    來人一見根壯沒等開口先是哈哈一笑。


    “根……周總過年好啊!老哥哥給你拜年來了”


    根壯一愣,緊接著趕忙站起身說道:“馮鄉長過年好,快請坐”


    老球子拉過兩把椅子請馮鄉長以及他的秘書坐下,然後又張張羅羅的泡茶。


    馮鄉長受寵若驚般的一再感謝。


    俗話說:一人成佛雞犬升天。


    馮鄉長知道老球子那是根壯身邊最親近的人,自然是對他也客氣有加。


    再者,老球子跟在根壯身邊混了大半年,無論是穿著打扮還是個人氣質,都像是換了個人似的,一舉一動說話辦事都恰到好處。


    大過年的鄉長居然主動上門拜年,這讓根壯內心裏有些惶恐,想不明白他這樣做是為了什麽。


    倒是現在根壯與市長都稱兄道弟,特別是與胡來走的很近,馮鄉長又是個無孔不入很能鑽營的一個人,想與根壯拉拉關係也倒是有可能的。


    家裏來了客人、而且還不是一般客人,牌自然是不能接著打了。


    楊桃與田寡婦收拾了一下出去了,梁教授已經退休不問世事,打了個招唿也出去了。


    屋裏隻剩四個人,馮鄉長又哈哈一笑說道:“周總,這大半年沒見你,老哥哥我還真是挺想念啊”


    馮鄉長這話說的實在是有些太肉麻了,其實他與根壯隻有幾麵之緣,平時更沒什麽接觸。


    可是人家這樣說了,根壯也隻能是逢場作戲。


    “說的還真對,我這心裏也是常常掛念著馮鄉長,我還正說要過去給你拜個年,沒想到卻讓你給搶先了一步”


    馮鄉長擺擺手很謙遜的說道:“咱哥們兒誰給誰拜年都一樣,其實就是十分想念,想要見一麵說說話”


    根壯掃了一眼馮鄉長他們拎來的禮物說道:“馮鄉長還是跟我見外,來就來還拿東西幹什麽呀?”


    馮鄉長看了一眼門口說道:“就是一點營養品,說實話還真不是給你的,這是我作為晚輩孝敬梁教授的”


    要說馮鄉長這老小子可真是會說話會辦事,一份禮物卻能得到兩份人情,這就叫高情商。


    人家說是孝敬給梁教授的,根壯自然不好再說別的,隻能是欣然接受,同時也欠了人家兩份人情。


    真不得不說在人情世故這方麵,那是被馮鄉長玩的爐火純青。


    馮鄉長與根壯閑扯一會,然後話鋒一轉問道:“根壯,聽說你在市裏的生意幹的挺大呀,建了好多樓房,看來你可是真發 了”


    根壯擺擺手很謙虛的說道:“發什麽呀!我也隻不過是給人打工的”


    馮鄉長半開玩笑的撇撇嘴說道:“兩口子還用得著分那麽清嗎,她的不就是你的,你的不也是她的嗎?”


    很明顯馮鄉長這是知道根壯與趙雅婷的關係。


    既然人家都知道了,根壯也不能再否認什麽,再者,人家說的也是事實。


    其實在大男子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根壯內心裏一直感覺不是個滋味。


    說白了,總感覺自己是在吃軟飯。


    馮鄉長見根壯沒又接話茬兒,於是又開玩笑道:“咋滴?怕老哥哥管你借錢啊?”


    哈哈哈


    根壯也開玩笑道:“鄉長能向我借錢,那可是我這一介草民的榮幸”


    原本根壯這話隻是句玩笑,可沒想到馮鄉長突然臉色一邊皺著眉頭說道:“要說我個人還不至於借錢,但是鄉裏窮啊!眼前很多棘手的事情都擱置了”


    馮鄉長說著歎了口氣,用餘光掃了根壯一眼接著說道:“咱們鄉一共二十來個村屯,可是連個像樣的小學都沒有,還要走老遠到鎮裏,今年雨水大,好幾條鄉道都被淹了,不少經濟作物眼瞅著爛在了地裏……唉!我這個鄉長是幹著急沒辦法呀!\"


    瞬間根壯就全明白了,馮鄉長這肯定是來“化緣”的,而且手裏這個化緣的碗還不小。


    從馮鄉長話麵的意思理解,首先要建一所小學,然後再修路,這真可謂是獅子大開口。


    不過馮鄉長這並不是為了他個人,而是為全鄉的老百姓考慮,可他是否是出於公心那就不好說了。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多讀書學習文化,對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極其重要。


    而建學校修路這兩件事對馮鄉長也是很重要的,對他來講這可是兩項不小的政績。


    根壯雖然清楚馮鄉長要幹什麽,但是人家並沒有明說,根壯也隻能是試探著問道:“馮鄉長,上麵財政每年不是有撥款嗎,這些事還需要你費心嗎?”


    馮鄉長默默的搖了搖頭一臉凝重的說道:“你哪知道這裏的實際情況啊!紙麵上的數額能算數嗎?實際到賬的金額還沒一半,其餘的都被上麵給……”


    說到這裏,馮鄉長不敢再繼續往下說了,但是根壯卻清楚他是什麽意思。


    根壯雖然不在體製內,但是對某些情況還是多少有所了解的。


    各種款項被挪用這都是很正常的,屬於公開的秘密。


    還有就是上麵明明下撥一百萬,但各個環節都要抽出一部分,到最後也就剩不了幾個了。


    但最可氣的是,明明隻收到二十萬,可上麵卻逼著你寫一百萬的收條。


    這在那個年代是很正常的,甚至都形成了習慣。


    馮鄉長剛剛說的話也算是掏心窩子了,不管他的出發點是什麽,但最終一方百姓也是受益者。


    然而建學校也好修路也好,這都是需要錢的,而且還不會是個小數目。


    根壯現在是個商人,商人逐利天經地義,但是幹這兩件事卻是賠本的買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村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煮並收藏村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