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手書,齊國長史金鉉升調京城左都禦史,原齊國戶部侍郎夏允彝兼任齊國長史。”


    “著金鉉即日出發返京,不得有誤……”


    八月的最後一天,在已經十分繁華的西京城內,當金鉉和夏允彝看到這份用鼠毫書寫的紙條手書時,他們二人的第一反應就是……


    “出事了。”


    金鉉收起了紙條,一臉嚴峻。


    他很清楚,齊王殿下不會無緣無故叫自己迴京,既然眼下叫了,那一定是有大事,並且還是燕山派的大事。


    聯合眼下距離齊王當年所說天啟二十三年就藩的消息,金鉉大概猜到了自己這次迴去是被委任分化燕山派。


    “南昆侖監察使司的顏胤紹,估計也要被調走了。”


    金鉉對夏允彝開口,他這一說,夏允彝立馬理解了是什麽意思。


    對此,他有喜有憂。


    喜的是他們把齊國已經建設的很好,而齊王也終於要就藩,來肯定他們的成果了。


    憂的是齊王想要就藩,那就得和燕山派做好一定的妥協,這一個不慎,大明朝或許會遭遇內亂,百姓生靈塗炭。


    隻是,他雖然憂慮,但卻不能表現出來,因為這會讓金鉉分心。


    因此,麵對金鉉的話,他果斷作揖頷首:


    “齊國的事情交給我,我雖然不擅長軍謀,但齊國有楊炳文總兵,僅僅隻是治理的話,我可保齊國無憂。”


    夏允彝不是說笑,他雖然不是燕山派出身,但也是通過恩科的自學學子,並且是天啟十年、十一年、十二年這三年大明最優的十個縣令。


    他或許不擅長打仗,但統籌資源,治理齊國這種事情對於他來說還是綽綽有餘的。


    對於他,金鉉也十分放心,並且他也知道大明那邊事態緊急,自己必須立馬迴去。


    因此,他對門口的官員開口,讓他去自己家幫忙收拾行李。


    夏允彝見狀則是感歎道:“不迴家與妻、子多待一些時間嗎?”


    “我隻是去大明做官,又不是一去不返,晚上有的是時間,眼下我主要還是想和你說說齊國的事情。”


    金鉉苦中作樂,勉強笑道:“走,我們出去說”


    見他要求,夏允彝也沒有拒絕,隨他一起走出了齊王宮的長史衙門。


    二人在走出具有明代江南風格的長史衙門後,便來到了齊國的街道上。


    雖然此地是東城,基本屬於各衙門的辦公區,但街道上還是有不少百姓來來往往。


    他們的生活,可以從他們的身體看出。


    眼下即便是大明,除了秦嶺、長江以南各省以外,其它省份很難看到身材富態的農民,西北百姓更是被大旱折磨得枯瘦如柴。


    可是在這裏,即便是驅趕牛車剛剛從田間勞作迴來的農民,也可以說長得膀大腰圓,活脫脫就是一個五尺有餘的水泥墩子。


    如他這樣體型的人不在少數,而這一切不僅僅是因為糧食夠吃,還因為那充足的肉食。


    在眼下的齊國,由於羊肉、豬肉尚且屬於奢侈品,因此百姓隻能吃魚肉、旅鴿肉、野牛肉。


    隨著大量移民的湧入,齊國已經恢複了一個正常國家的經濟秩序,不再依靠糧票、肉票等票類做交換,而是進入了貨幣時代。


    作為可以開府、並且有鑄幣權的藩國,齊國是可以自己印刷貨幣。


    大明通寶的紙幣已經在四月份開始發行,百姓的接受程度也比較高,齊國國家銀行也接受紙幣換取金銀的行為,所以齊國百姓沒有什麽抗拒的現象。


    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一百文便是齊國的主要紙幣麵額,而一文錢依舊用天啟通寶來流通使用。


    金鉉和夏允彝在官府就近的菜市口問了問今日的菜價,基本和往日一樣。


    野牛肉三文一斤,旅鴿一文一隻,海魚一文一斤,稻米小麥四文一斤,蔬菜則是更便宜,基本一文兩到三斤。


    齊國的主糧價格算是比較高昂的,因此也就逼著百姓們不得不去吃肉。


    在大明已經漲到快二十五文的牛肉,在這裏是三文,三文一斤的海魚,在這裏則是一文。


    這樣的物價,也難怪齊國百姓會支持齊國的各種政策。


    又發地,物價又低,收入又高,不支持的話,萬一被趕走那就麻煩了。


    “衣食住行,除了糧食還有些捉襟見肘,其它生活所需已經都能盡數滿足了。”


    二人登上了城內最高建築的齊王閣,站在這三十餘丈高的閣樓上,他們眺望著西京城內四周,金鉉也不由感歎自己這九年來的成果。


    “你這次迴大明,也可以好好去工業區看看,瞧瞧我們還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夏允彝交代著金鉉,金鉉自然是不假思索的點頭。


    顯然,他們的心思已經都放在了齊國身上,曾經口頭的“國朝”也成了“大明”。


    不怪他們見異思遷,實際上眼下的齊國還是比不上大明的兩京、蘇杭等地繁華,可對於他們來說,繁華並不是他們想要的。


    他們想要的,是一個清廉的官場,一個隻做事情,不講情麵的官場。


    這個官場,齊國給了他們,因為來到這裏的官員,大部分都是懷揣著激情,力圖做出一番事業的官員。


    在齊國他們的俸祿雖然沒有變化,但由於物價便宜,十五兩的俸祿,從購買力來說比大明的五十兩還管用。


    況且,這裏沒有了大明官場的人情世故,所有人隻需要卯時班值,戌時散班,中間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夠。


    《皇明齊國律》是有規定的,卯時點卯之後,主官安排工作,隻要把手頭的工作做完,其它事情也就與你無關。


    別人不可以幫你,你也不可以幫別人,至於臨時加派工作更是三申五令、嚴令禁止的事情。


    在官員工作這塊,齊國吸取的是秦朝的經驗。


    工作安排是多少就是多少,每個人的份量都是差不多的,到點就下班。


    如果班值時候的工作處理不完,那就需要自己帶迴家處理,總之第二天點卯前必須做完所有工作。


    至於工作的數量,也是以平均值來派發的,不存在超發,故意為難人,讓人迴家加班的情況。


    另外,齊國官場最大的改變便是僅僅保留了作揖和稽首這兩個禮。


    作揖是平日使用,稽首則是隻有在正旦朝會和二月二祭告天地時才會使用,平日裏是嚴禁下跪的。


    可以說,齊國的官場少了許多繁文縟節,主要也是以做事為主。


    事情做不好,拍須溜馬也沒用,因為官員的功績要從平日處理文書內容抽查,並查看完成情況,主官沒有提拔誰的權力。


    這樣的官場,很適合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府學官員們。


    官場的風氣都如此開放,那民間的風氣就更不用說了。


    下跪是堅決不允許的,作揖是日常禮儀,至於路引什麽的也不存在,出遠門隻需要帶好戶籍本就足夠。


    穿衣的各種規矩也被廢除,百姓想穿什麽就穿什麽,除了甲胃、官服依舊屬於禁品,不能穿戴以外,百姓幾乎可以穿自己想穿的所生活衣服。


    開放的風氣,讓齊國的商業發展的十分迅猛。


    隨著移民到來的,還有許許多多的家庭式手工作坊,以及個人成立的手工作坊。


    距離徐霞客他們返迴大明不過才過去了兩年,可齊國的經濟卻已經繁榮的能堪比“蘇杭揚廣益”裏的“益州”成都了。


    “城內人口眼下已經三十萬了,現在迴頭想想,當年西京空巷的場景似乎還曆曆在目,但眼下……”


    夏允彝忍不住感歎齊國的發展,同時心底也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今歲齊國還有待遷移的六十餘萬百姓,以眼下的速度,恐怕還需要一年半載。”金鉉聞言也開口說道:


    “這次迴去,若是能把事情了結,那再遷移一些人口,在天啟二十三年的時候,讓齊國人口達到二百多萬應該不是問題。”


    “主要還是擔心殿下就藩以後的事情。”夏允彝也點頭補充道:


    “眼下國朝已經有土民八十二萬餘人,國民一百二十七萬四千人。”


    “我現在擔心的,是你離開後,萬一土民再度內鬥,那有些不好處理。”


    “過去一年土民內鬥死了七八萬人,他們拿了官府發的鐵器就開始肆意內鬥,如此下去雖然能導致其人口銳減,但我們由東向西的鐵路在路上勞力也會缺乏。”


    “瀛洲勞改工們眼下已經將鐵路修抵成山府境內,不過距離成山縣還有兩千裏的距離。”


    “隻是這一段距離基本都是丘陵和山丘,死了不少人。”


    夏允彝麵露擔心,害怕勞改工數量不夠把鐵路修通。


    齊國的鐵路推進速度是很快的,隻要鐵軌足夠,七十萬勞改工加上後續在修建鐵路中改造的一些機器,每年鋪設一千裏並不是問題。


    就是這樣做的代價有些大,勞改工的死傷率大大提高。


    “勞改工不用管,殿下不會責怪的,你隻要抓緊在兩年時間裏把鐵路修到成山縣就足夠。”


    金鉉寬慰了一下夏允彝,並說明了鐵路修到成山縣的好處。


    “隻要將鐵路修抵成山縣,那西京城的物資就能通過成山縣的成水(密蘇裏河)一路南下,抵達齊水(密西西比河),進入大西洋了。”


    “屆時,我們也可以移民前往東海岸三府和南亞墨利加的三府了。”


    “可……”夏允彝皺了皺眉:“可眼下弗朗機人還盤踞在中部,即便可以移民,但一旦使用拖拉機和蒸汽機,他們還是會有所察覺,這違背殿下的意思。”


    “嗯……確實如此。”金鉉點了點頭:


    “眼下歐羅巴戰火燃燒不斷,聽聞暗厄利亞(英國)的國都倫敦爆發民變,一名伯爵被砍了首級,暗厄利亞國王下令鎮壓的暴動的百姓。”


    “雖然眼下暴動被鎮壓下去,但我總感覺這隻是該國內亂的一個開始。”


    “加上歐羅巴本土的弗朗機被弗朗擦(法國)等國圍攻而節節敗退,我估計他們在殖民地的五千兵力還會被抽調離開一部分。”


    “如果他們的兵力抽調離開,那你要及時告知我,我會向殿下上疏,請求收複失地。”


    金鉉嚴肅的交代了關於西班牙殖民地的事情,對此夏允彝自然作揖應下,他沒有拒絕的理由。


    見他應下,金鉉也看向了黃昏下的西京城。


    伴隨著黃昏出現,西京城內挨家挨戶頭上也出現渺渺炊煙,那景象讓金鉉的精神得到極大滿足。


    過了片刻,他和夏允彝下了齊王閣,看樣子已經交代好了該交代的一切。


    當晚,金鉉也迴家和妻子說了要迴大明這件事情,另外他也想將母親接到齊國來常住。


    至於他的弟弟金錝眼下已經是山西總兵,如果金錝不願意,他也沒有辦法強行讓金錝來齊國。


    妻子聞言寬聲安慰金鉉,而得到了家人支持的他,也於第二日登上了返迴大明的蒸汽輪船。


    隻不過就在他啟程後的第三天,路程更遙遠的南昆侖監察使司也收到了來自大明的齊王手書。


    “傳齊王手書,南昆侖知府閻應元升任南昆侖監察使,廣平知縣王翊升任東昆侖知府,昆侖知縣陳子壯升任南昆侖知府。”


    “原南昆侖監察使吳阿衡升任兵部兵馬司侍郎,原東昆侖知府顏胤紹升任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即日出發,不得有誤……”


    昆侖縣的南昆侖監察使司衙門裏,當吳阿衡拿到這份手書,並看到其內容的時候,他就立馬知道國內出事了。


    因此他不由下意識看向了旁邊的閻應元,而此刻的閻應元也緊皺起了眉頭,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見吳阿衡轉頭看向自己,閻應元也當即作揖:


    “監察使請放心,下官雖然不才,但守住朝廷在利未亞的利益還是不成問題的。”


    】


    “我倒不是擔心這個……”聽到閻應元的話,吳阿衡無奈一笑:


    “眼下監察使司有漢民十六餘萬,少民三十二萬,耕地四百餘萬畝,勞改工二百餘萬,軍隊三萬餘人。”


    “這樣的實力,我沒有必要擔心,能威脅到衙門的隻有利未亞的諸藩,但有步槍在手,即便是諸藩聯合也鬥不過衙門。”


    “我擔心的是,齊王若是就藩,那這南昆侖之地還能否保留?朝廷會不會如當年交趾一般,一旦此地遭遇禍事便直接舍棄。”


    吳阿衡的擔心不是無緣無故的,南昆侖監察使司畢竟遠離大明本土,而且最關鍵的是漢人數量並不多。


    眼下南昆侖監察使司內部,除去勞改工,四十八萬百姓裏有三十二萬少民,並且大多來自瀛洲。


    那些瀛洲男子雖然矮小,並且表現的彬彬有禮,但吳阿衡總覺得這群“倭人”不是善茬。


    若是他們日後以下克上,恰好大明主政者對土地渴求度不高,那南昆侖就有些尷尬了。


    雖說宣德年間的交趾和眼下南昆侖的局勢不一樣,但保不齊以後君主昏聵。


    隻不過這種話吳阿衡隻能在心裏想,卻是萬萬不敢說出來的。


    他的身份本就尷尬,是齊王府田嬪妃的舅舅,恰好田秀英又生下了三個郡王,因此他和齊王府的利益自然也就更加綁定了。


    如果這種時候他說出一些大逆不道的話,那很有可能被有心人抓住把柄。


    想到這裏,吳阿衡也隻能對閻應元最後交代道:


    “按照殿下的意思,即便齊國和弗朗機開戰,我們也不要中斷貿易,對牲畜類的貿易,還是依舊照做。”


    “另外,這次我迴京之後,會試試看能不能讓殿下放開舊港以西的輪船使用權。”


    “如果輪船可以用到南昆侖,那南昆侖每年產的幾百萬石糧食也就能運到麓川,走鐵路賣給國內了。”


    吳阿衡說了關於南昆侖監察使司的幾件事,對此閻應元也有要說的:


    “監察使,下官以為,眼下最關鍵的還是歐羅巴的局勢。”


    “弗朗機已經撐不下去了,國朝可以先以這個為要挾對方歸還齊國的國土,然後提供資助,讓歐羅巴繼續打下去。”


    閻應元在南昆侖監察使司除了忙於政務,還常常喜歡看齊王所著的各種軍事類書籍,因此他在清楚歐洲的情況後也大概能了解到齊王對歐洲的態度。


    這地方必須得保持小國林立的狀態,一旦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分別倒下,那蠶食它們屍體的幾個國家就會迅速崛起。


    雖然對於大明來說隻是皮蘚之患,但這皮蘚之患如果能提前杜絕,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因此,眼下大明應該要做的是和西班牙談判,然後從他手裏收複美洲失地的同時,扶持他讓戰爭保持僵局。


    這次的宗教戰爭,隻要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不輸,那在未來還會爆發第二次宗教戰爭,直到一方徹底勝利。


    “這件事情,我會和殿下說的,隻是殿下眼下是否還有心思關注歐羅巴的局勢,這就很值得商榷了。”


    吳阿衡對閻應元的話選擇答應,但他並不覺得朱由檢還有心思去關心歐羅巴的局勢。


    眼下比起歐羅巴的局勢,大明的局勢才更讓人覺得頭疼。


    “府庫所存的金銀有幾何了?”


    吳阿衡既然要走,那自然要帶走南昆侖監察使司的金銀迴去交差,畢竟南昆侖監察使司自從存在以來,還未向大明繳納過賦稅。


    眼下他這第一任監察使要迴京,自然要帶去足夠的金銀作為功績。


    “府庫有黃金七十二萬兩,白銀六百三十七萬餘兩,銅錠三十萬斤。”


    閻應元如實交代了監察司府庫的金銀數量,聞言的吳阿衡也開口:


    “我得帶走所有黃金、銅錠,白銀我隻帶走五百萬兩,剩餘留給你。”


    “南昆侖眼下雖然走上正軌,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尤其是移民的問題。”


    “我這次迴去,正好可以招募一些移民,若是南昆侖能有百萬移民,那這裏也就穩固了。”


    說著,吳阿衡歎了一口氣,卻又想起利未亞諸藩的事情。


    “我這次剛從前線歸來,還沒好好了解諸藩的事情,你且告訴我,他們有什麽變化。”


    “是……”閻應元整理了一下頭緒,緊接著才作揖說道:


    “眼下,利未亞強藩還是以唐、淮、吉、鄭、瑞、桂、益、岷的八國順序排序。”


    “唐國眼下移民六萬餘人,去歲末唐王朱器墭抵達唐國,帶來了不少工匠,唐國眼下也有數十萬勞改工,具體數量不清楚。”


    “此外,他們的歲入應該不低於三十萬兩,因為去歲單糧食,他們便買走了六十餘萬石。”


    “耕地情況,他們上奏的是田畝數七十四萬畝,兵馬依舊是五營一萬五千餘人。”


    “唐世子朱聿鍵眼下還在京城,不過國朝局勢如此,恐怕他會想辦法脫身。”


    “至於除了唐國之外的其它七國,田畝多者不過六十餘萬畝,寡者二十餘萬畝。”


    “兵馬多者不過四營,寡者不過兩營。”


    “歲入多者不過二十餘萬兩,寡者十一二萬兩。”


    “八國聯手,歲入恐怕在一百三十萬兩左右,兵馬數量合計二十六營,近八萬人。”


    “其田畝上奏合計三百七十六萬餘畝,產出五百餘萬石,其移民三十四萬餘人,勞改工數量不明,恐怕不少於四百萬。”


    利未亞八藩的實力被閻應元三言兩語抖了出來,不得不說就這樣的國力,丟到歐洲戰場也能直接成為區域強國。


    不過,對於南昆侖監察使司來說,最大的好消息就是他們分部利未亞各地沿海,想要整合他們的力量十分困難。


    “八藩的發展有些迅猛,主要還是得了金銀礦的便宜。”


    吳阿衡很清楚為什麽八藩發展的那麽迅猛,說白了就是他們產出的金銀足夠移民,比較隻能通過糧食貿易和從皇店收稅的小西洋諸藩來說有了礦產這個天然優勢。


    不過八藩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他們都不約而同的缺糧。


    糧食的短缺,讓他們隻能靠南昆侖監察使司和小西洋監察使司的糧食來維持國內情況,不然養不活那麽多勞改工。


    “你將這些匯總成冊,三日後我帶迴去給殿下。”


    “是!”


    吳阿衡最後交代了一聲,便也對閻應元送客了。


    也如他交代的一般,在與東昆侖府的顏胤紹發去信鴿後,吳阿衡在三日後便乘船離開了這個他久居近十年的地方。


    諸多監察使的換人,自然也讓各地諸藩察覺到了不對。


    他們沒有錦衣衛那樣的機構,但也有自己的情報來源,因此在這段時間,無數信鴿不停往來大明與各地。


    不止是大明內部關注這場風波,其外諸藩也在關注。


    他們想知道向來強硬的朱由檢,麵對這次風波會做出怎樣的妥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兄朱由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