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點東西也想拉攏我?”


    三月初五,當明軍已經開始對五大土邦進行掃尾的時候,黃龍也拿到梅內塞斯兩人的手書和金幣。


    隻是這兩份手書和金幣讓他瞬間就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


    炎熱的坦焦爾加上這份禮物,直接點燃了黃龍的脾氣。


    那一千枚金幣,不過才三千兩銀子不到的價值。


    對於深受大明“文化”熏陶的黃龍,哪個找他幫忙的商人不是一出手就是上萬,乃至數萬兩銀子?


    眼下梅內塞斯等人想讓自己出手幹政,卻隻給三千兩銀子不到的金幣,這對於黃龍來說還真的是羞辱到了極致。


    要知道他如果敢幹政,那他就成為五軍都督府第一個幹政的都督了。


    這樣具有政治意義的行為,梅內塞斯兩人卻隻給三千兩銀子作為賄賂,屬實有些打臉。


    “把這些東西分給這次帶兵出征的十二位指揮使和三十二位參將。”


    坐在坦焦爾王宮寶座上的黃龍踢了踢身邊的那一箱子金幣,而站在殿上的李旦聞言也作揖迴應。


    “都督,既然如此,這信還要送往京城嗎?”李旦詢問,而黃龍則是不假思索道:


    “自然要送,我們是都督府的人,這個東西屬於內閣和六部來管的事情,不送豈不是想讓人彈劾我涉政?”


    文武分家的政策和規矩,朱由檢早在五軍都督府設立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並且重點強調了。


    黃龍雖然跋扈,卻沒有割據的心思,自然不可能攔下書信。


    更何況,他的跋扈也是對外人的,對五軍都督府的兄弟他還算比較好說話,這點從他願意把價值三千兩銀子的黃金分給手下人就能看出。


    聽到他的話,李旦微微躬身應下,而黃龍也詢問道:


    “五大土邦的田畝數量、人口數量,還有繳獲金銀都弄清楚了嗎?”


    “雖然沒有全部弄清楚,但大概是八九不離十了。”李旦作揖迴應,並說道:


    “五大土邦的人口,按照他們自己的統計是四百二十七萬四千餘人,加上我們解放的一些奴隸,加起來實際上是接近六百萬人。”


    “田畝數量,五大土邦的統計是七百多萬畝,我們查出來的貴族田畝是四百多萬畝,合計一千一百多萬畝田地。”


    “至於金銀,下麵的人已經把許多神廟的金銀都拆下熔煉,雖然還沒有徹底弄完,但最少可以得到六十多萬兩黃金,還有三百多萬兩白銀,五十箱珠寶奇珍。”


    李旦的話說完了,這些數額也基本代表了占據南亞十分之一麵積的五大邦大部分財富。


    “這麽小的地方,居然能搜刮出近千萬兩銀子……”


    黃龍有了興致,當然這興致是建立在他的“功勳”上。


    他已經想到了,一旦自己將這六十多萬兩黃金和五十多箱奇珍異寶交上去,齊王殿下會怎麽嘉賞自己了。


    “白銀留下,其他的走海路運往京城,歐洲人的手書和五大邦的匯總文冊走海路,再轉陸路,八百裏加急,以最快速度送到京城。”


    “再上奏殿下,今歲小西洋所有兵馬的軍餉已經籌齊,隻需要朝廷撥發補貼銀便可。”


    說到這裏,黃龍摸了摸下巴的絡腮胡,然後又詢問道:


    “那個盧象升,他近來在監察使司衙門裏幹什麽?”


    黃龍詢問起了被朱由檢派來小西洋監察使司的盧象升舉動,而對此,李旦愣了愣後作揖道:


    “聽聞他近半個月來都在組建漢人兵馬司和衙役。”


    “兵馬司和衙役?”黃龍頓了頓,臉上露出嫌棄道:


    “他這種年輕文人還是不太適應南邊的規則,在南邊還是得靠拱衛營來軍管,僅靠衙役和兵馬司能起到什麽作用?”


    “況且眼下遷移而來的十餘萬百姓中,隻有不到五萬男丁。”


    “他把男丁招募做了兵馬司和衙役,純屬是減少賦稅,增添地方負擔。”


    “倒也不能這麽說……”李旦見黃龍這麽說,隻能為盧象升說好話:


    “錫蘭府雖然歸小西洋監察使司管轄,但它畢竟規模不小,況且朝廷加大了遷移力度後,此地必然要走上正軌,如舊港一樣。”


    “提前弄出兵馬司和衙役,也是為了更早的脫離軍管。”


    “脫離軍管……”黃龍表情有些不好看,不免發了些牢騷道:


    “脫離軍管了,那我海軍都督府又該遷移何處?”


    “海軍理應要為朝廷戍邊,哪怕就藩戰爭結束之後我要迴京述職,海軍也需要軍營。”


    “依我說,錫蘭就應該軍管……”


    “這……都督,這種話還是少說為妙,殿下這麽安排,必然有他的想法。”李旦怕黃龍禍從口出,黃龍卻一擺手,不在意的說道:


    “殿下沒有那麽小氣,更何況事情本來就是這樣。”


    “罷了……讓盧象升胡鬧吧,你去忙事情吧。”


    “是!”李旦作揖應下,隨後緩緩退出宮殿,並在退出宮殿的同時,安排人帶著文冊匯總和歐洲人的書信先乘船前往了巨港府的甲米縣,而他自己則是去安排護衛黃金、珠寶迴京城的艦隊去了。


    自從打下了交趾,並清理了許多叛軍後,明軍的消息傳遞快了一倍。


    如眼下,船隻二十六天抵達巨港度的甲米縣,然後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半天穿越三百裏的道路,從東麵的宋縣港出海,花費六天跨越暹羅灣後,在交趾最南部的占婆縣登陸。


    剩下這近七千裏的道路,以八百裏加急,換馬換人的情況下,隻需要九天的時間,就能將需要送達的東西送到京城。


    整個流程下來,隻需要四十二天就能完成,哪怕路上稍微有些耽擱,也不會超過四十五天。


    算起來,這份手書完全可以在四月上旬抵達京城,被朱由檢看到。


    隻是比起李旦派出的快馬,此刻的萬裏之外,數百艘艦船卻登陸了大阪港,而港口岸上的上百門禮炮也瞬間齊鳴……


    “放!”


    “砰砰砰——”


    六聲禮炮的歡迎,代表了瀛洲的態度,而禮炮結束後,船隊靠岸,其中座艦的船梯被放下,金鉉與十營參將緩緩走下了船梯。


    下了船梯之後,出現在他們的麵前是早就等待許久的顏思齊、盧劍星,以及大明先後派遣的十二營的參將。


    東軍都督府雖然幾次擴軍,但眼下也不過五十二營兵馬,而其中已經有二十二營兵馬調到了瀛洲來。


    如此一來,剔除之前的折損,瀛洲的明軍兵馬,已然達到了六萬六千餘人。


    “下官南島知府金鉉,參見顏經略,盧指揮同知……”


    “誒誒誒……金知府無須多禮,無須多禮……”


    金鉉下了船梯,便率先作揖,而顏思齊見狀,也發揮了自己曾經走私商人的本色,故作驚慌的上前扶起金鉉。


    顏思齊不是傻子,他知道金鉉來瀛洲是來鍍金的。


    或者又說,哪怕金鉉不是來鍍金的,是被惡意針對外調的,那也不是顏思齊可以惹得人。


    金鉉教導了太子小半年時間,又是聞名天下的諫臣,不管怎麽樣,得罪他都不是一件好事。


    不僅如此,顏思齊已經差不多猜到了金鉉的路。


    不出意外的話,金鉉會在自己平定幕府後接任瀛洲布政使的位置,然後再打磨個幾年,等熬到三十幾的時候,便調往京城擔任高官,四十幾便能入閣了。


    這樣的未來閣臣,雖然做不了首輔,但也是一方勢力,顏思齊怎麽可能不討好他呢?


    “金知府,你暫時先不要前往南島府,而是留在大阪代老夫處理公務,治理南島、九州、四國三府和移民實邊的政務。”


    顏思齊笑臉盈盈的給金鉉下達了任務,然而金鉉這樣的直臣又怎麽可能察覺不到這是拉攏,因此皺眉拒絕道:


    “這……下官不過一介知府,如何能管承宣布政使司的事情?”


    “誒!話不能這麽說。”顏思齊笑著解釋道:


    “老夫不僅僅是布政使,還是平倭經略呢。”


    “眼下北伐在即,老夫要前往京都城統轄各路大軍,籌備糧草,因此無暇顧及三府政務。”


    “金知府頗有才幹,這點老夫早已聽說,因此需要金知府暫代老夫統籌後方,等平倭結束後,老夫自然會放金知府你返迴南島府處理政務。”


    “更何況,金知府你對瀛洲百姓不了解,留在大阪學習一段時間,對你也有益處。”


    顏思齊不愧是走私商人,他用伐倭的國事來壓金鉉,又用上官的身份來壓金鉉,最後才用個人提升來誘惑金鉉。


    這三重壓製和誘惑下,金鉉不管以什麽身份,都不能拒絕他的請求。


    “既然如此,那下官領命……”金鉉有些不太樂意,但還是作揖應下了。


    “好好好……”顏思齊見他應下,一連說了三個好,隨後看向了金鉉身後的十名參將,上前對他們一個個的噓寒問暖。


    這不噓寒問暖也不行,畢竟他想要擠進大明權力中心,就需要得到朱由檢的青睞。


    迅速平倭,然後按照朱由檢所交代的《平倭事宜》來逐步向北推進,開墾,設立集鎮,才是他能最快擠進權力中心的捷徑。


    隻是他在噓寒問暖的時候,盧劍星卻走上前和金鉉作揖打了招唿,並對金鉉小聲說道:


    “殿下派你來,具體是做什麽,你應該清楚。”


    說著的同時,他隱晦看了一眼顏思齊,而金鉉也微微頜首:


    “盧同知放心,在下懂得……”


    “懂得就行……”見狀,盧劍星也不多說了,轉身便帶著錦衣衛離去。


    倒是金鉉留了下來,因為他還要和顏思齊打好關係,以便於他日後接手瀛洲。


    他們這群高官在碼頭說說笑笑,而其他補給船上的明軍也紛紛下船。


    一門門火炮被小心翼翼的推下船,而比起這十營三萬多人的士兵,與金鉉更相關的是隨軍遷移而來的兩萬多百姓。


    他找到了還在和支援將領們寒暄的顏思齊,作揖便開口道:


    “顏經略,此次朝廷不僅派出了援軍,還從各地招募遷移了十二萬百姓陸續趕來。”


    “第一批趕來的便是還在那邊的百姓們,數量兩千七千餘人,後續還有四批百姓會分別在兩個月內陸續遷移而來。”


    “因此請顏經略準許我翻看布政使司的人口戶籍和田地戶籍,提前安排好百姓們的遷移地……”


    “好好好……”顏思齊笑著擺手,不在意道:


    “這些事情以後不用和我說了,金知府你自己看著辦便是,三日後我帶大軍前往草津城,不日便要發動北伐,這三府之地便交給你了。”


    “經略放心,伯玉必不敢怠慢政務……”金鉉作揖迴禮,而顏思齊也大笑道:


    “好了好了,我已經在大阪城內準備好了酒宴,今夜必然不醉不歸,不醉不歸!”


    顏思齊一邊說,一邊拉著金鉉的手腕前往馬車,並招唿身後的援軍將領們一起前往。


    倒是不得不說,他那套自來熟的商賈方式,拉進了雙方不少距離,倒也顯得沒有那麽生疏了。


    金鉉雖然不願意去,想盡快安置百姓,但卻也不能掃了顏思齊的興致,因此便也隨著他一起去了。


    不過眾人剛剛抵達府邸,顏思齊便詢問起了金鉉一件他很關心的事情:


    “金知府,請問楊、吳二位布政使和兩位小曹守備怎麽不見啊?”


    楊文嶽、吳阿衡、曹變蛟和曹鼎蛟,這四人是朱由檢派來幫顏思齊打贏平倭戰爭的。


    先前金鉉以為前二者還沒到,後二者在隊伍中。


    卻不想走了一路,多方打聽之後才知道這四人都還沒有到瀛洲。


    得到了答桉,這可就急壞了顏思齊,如果沒有楊文嶽和吳阿衡的幫忙,他一個人雖說打贏德川家光和德川秀忠不是問題,但賬麵的折損就有些不好看了。


    不過好在他的擔憂也沒有太久,便被金鉉解釋安撫道:


    “兩位小曹守備和第二批移民一同前來,至於吳布政使和楊布政使則是各自帶著湖廣、江西的難民而來。”


    “難民?湖廣和江西都有難民了?”顏思齊愣了愣,他沒想到湖廣和江西這樣的富碩之地也會有難民。


    “嗯……”金鉉心情有些沉重的點頭,並解釋道:


    “入春以來,雖說北方下了幾場甘霖,但四川、湖廣、南直隸、江西等地卻出現了一些旱情。”


    “部分地區大地幹旱而裂,根本無法耕種。”


    “也是因此,朝廷才遷移了十二萬人前來瀛洲安置。”


    天啟九年的旱情確實沒有天啟八年和天啟七年強烈了,但波及範圍卻更廣了一些。


    每個省都有一些缺水的地方,因此大旱降臨之下,這些地方便無法耕種,隻能由官府牽頭來遷移了。


    “國朝內部的旱情都如此嚴重了?”


    顏思齊沒想到大明內部的旱情居然波及如此,畢竟在他得到的消息看來,大明眼下的國力還是蒸蒸日上。


    隻是眼下據他所知的,便有十省遭遇旱情,著實有些恐怖了。


    “倒是沒有去歲嚴重,隻是波及的範圍有些廣罷了。”


    金鉉搖了搖頭,給顏思齊說了一下眼下旱情的規模。


    總體來說,河西東部依舊大旱,陝西的陝北,河套、漢中也在大旱,隻有關中地區沒有遭受波及。


    山西太原以南的旱情減退,部分地區開始迎來甘霖,但太原府和大同府依舊大旱。


    北直隸地區雖然也有旱情,但基本減退到了京城以南,北麵的順天府、永平府有燕山積雪融化的河流作為供給,並沒有爆發什麽大旱。


    隻是四川近半府縣遭遇大旱,湖廣北部淪陷,南直隸的安慶、廬州、和州和揚州也遭遇了不小的旱情。


    南邊,廣東全省大旱,廣西東部的平樂府,梧州府也遭遇大旱,而福建的旱情倒是稍微減退,僅有漳州府和泉州府遭遇旱情。


    如此,便是金鉉目前所掌握到的基本旱情情況。


    “這麽一說,國朝今年,恐怕會有些缺糧啊……”


    顏思齊倍感唏噓的同時,似乎也察覺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在金鉉的口中,大明十省之地裏,零零散散五十餘府,十餘州遭遇旱情,雖然不如前兩年嚴重,不至於絕收,但糧食必然也產不出太多。


    這五十餘府,十餘州,恐怕牽扯到了上千、乃至數千萬張嘴。


    朝廷今歲必然缺糧,而這麽一來,“風調雨順”的瀛洲可不就是糧食供給地嗎?這可是自己的好機會啊……


    顏思齊眼睛一轉,隨後便假裝悲戚道:


    “國朝大旱如此,必然有許多百姓忍饑受餓,也不知道朝廷有沒有那麽多錢糧救濟災民,隻可惜我等身為百姓父母官,居然……唉……”


    “唉……”顏思齊的歎息,讓金鉉也忍不住歎氣了起來。


    見金鉉歎氣,顏思齊便開口表示道:


    “金知府,實不相瞞,眼下瀛洲維持大軍北伐,實際上隻需要百餘萬石就足夠,而瀛洲在朝廷手中又有近六百萬畝自留耕地。”


    “這六百萬畝自留耕地,每歲經過佃戶耕作,都能上交數百萬石,加上田賦,每歲能收得田賦六百餘萬石稻米。”


    “你說,我們是否要為國朝出一份力?”


    顏思齊害怕自己的小心思被朱由檢看透,因此準備用金鉉做擋箭牌來表功,順帶分一份功勞給金鉉,做個順水人情。


    金鉉性子直,加上顏思齊表演的聲情並茂,他一時間也沒有多想,隻是以為顏思齊真的關心朝廷和百姓,因此便寬言道:


    “若是布政使願意,那朝廷自然願意接受,不過還需要保留足夠移民食用的糧食。”


    “這是自然。”顏思齊連連點頭,並假裝算賬,最後高興道:


    “按照皇店讓布政使司準備的糧秣,布政使司最少還能拿出四百萬石稻米輸送朝廷。”


    “四百萬石米,若是按照工部賑災的標準,最少能讓上百萬災民舒服的活到明年。”


    顏思齊算賬一流,而金鉉也被他所打動,對他好感直線上升的同時也主動開口道:


    “如此的話,我可以手書一份給殿下,請示殿下過後,將稻米送往災區賑災。”


    “那就勞煩金知府了……”顏思齊“紅”著眼眶作揖表示感謝,而金鉉也倍覺臉紅的迴禮。


    他本以為顏思齊是貪財,貪功之人,眼下看來,對方也是個“厚道人”。


    雖然這期間,金鉉感覺有些不對,但一想到顏思齊居然將可以截留的稻米都運迴大明,他便不再猜疑。


    至於顏思齊,看戲份差不多了,也旁敲側擊道:


    “不知道遷移瀛洲的災民何時能抵達大阪?”


    “三月十五,二十,二十五,分別三批運抵。”金鉉沒有多想,因為這些事情稍微打聽一下就能知道。


    “這樣啊……”顏思齊一聽,差不多寬了寬心。


    他最害怕楊文嶽四人要拖幾個月才來,那他今年就別想再建功了,隻有老老實實的等他們來再出兵。


    現在一聽,算起來也就和糧草運往前線的時間差不多。


    四人隻要抵達大阪,便能前往前線。


    屆時他隻需要交出兵權,掛個頭銜,甚至連前線都不用去,楊文嶽和吳阿衡就能幫他把幕府平定。


    顏思齊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楊文嶽和吳阿衡資曆老,遲早都要進六部,說不定還能進內閣。


    他雖然打下了三分之一的瀛洲,但比起這兩人的功績和資曆還是差的太遠了。


    因此朱由檢也沒有下令旨,在明麵調楊文嶽和吳阿衡歸顏思齊節製,而是說三人統籌。


    說的是三人統籌,但如果顏思齊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臉大,那恐怕他要就被楊文嶽和吳阿衡打臉了。


    乖乖掛個名,戰後分功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如果不是劉香和鄭芝龍兩人打不出出彩的戰果,他也不至於求助朱由檢來拉低自己在朱由檢心中的印象。


    好在現在楊文嶽和吳阿衡即將到來,平倭也不過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想到這裏,顏思齊就有些飄飄然,他眼下最想的還是戰後朝廷調他迴京城,讓他做一個閑散的高官,而不是讓他在邊境刀頭舔血。


    以眼下的進度來看,這個夢想似乎就快實現了。


    想到這裏,顏思齊舉起酒杯,強壓內心的激動,表現得有一些傷感道:


    “前線守城,後方糧草統籌,還需要諸位協助,老夫先敬諸位一杯了……”


    “經略高義……”


    眾人見狀,紛紛舉起酒杯迴應,隨後與顏思齊一起,一飲而盡。


    如此一來,平倭戰事似乎隻需要等楊文嶽和吳阿衡四人抵達,便能打響決戰了……


    /129/129715/31718774.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兄朱由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