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四年三月二十九、伴隨著朱由檢的信件送抵昆明,雲南總兵馬祥麟領兵九千前往麗江府。
他的舉動讓身處元謀的沐昌祚、沐啟元、吾必奎三人緊張不已。
因為在昆明前往麗江的這段路程上,最近一處不過距離元謀百餘裏,於是沐昌祚三人領兵四萬駐守老青山,派出哨騎南下三十裏,隨時觀察馬祥麟三營兵馬的動向。
當馬祥麟的兵馬經過時,兩方之間的氣氛緊張到了極致,但誰都不敢打響第一槍。
本來信心滿滿,認為真打起來能吃下馬祥麟的沐昌祚,在看到馬祥麟中軍的三百門五斤燕山大將軍炮後,也忍不住心裏發虛了起來。
雙方渡過了緊張的一個時辰,這樣的緊張伴隨著馬祥麟兵馬的漸行漸遠而逐漸舒緩。
“馬祥麟這廝看樣子是要去大理和麗江?難不成準備和木增聯手對付我?”
在馬祥麟的兵馬遠去後,大青山頭上的沐昌祚忍不住自問,但他想了想又覺得不可能,因為隨著昆明兵馬的增多,洪承疇和馬祥麟完全可以獨自圍剿他。
一想到不可能是聯手,那麽就隻有雙方爆發矛盾而準備戰爭,或者木增投降接受改土歸流這兩種可能了。
這兩種可能在沐昌祚的腦中一出現,他瞬間心裏一沉。
他了解木增,木增不可能背叛大明,那麽……
“……”一時間,沐昌祚腦中思緒萬千,過了許久後便直接下令收兵。
大軍收兵返迴元謀,而五天後,馬祥麟也提領大軍抵達了麗江城。
麗江城於元末明初修建,洪武十五年、元朝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大明,朱元章設麗江軍民府,而阿甲阿得被朱元章皇帝賜姓“木”並被封為世襲知府。
得到了大明的承認,加上大明對地方上的政策,麗江城開始不斷擴建,而木氏也發展的越來越強,逐漸成為了滇西北霸主。
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對青藏的控製力變弱,因此開始委派麗江木氏監視青藏,而木氏也利用這個權力,施展武力向北與青藏土司爭奪衛藏地區的金礦、鹽礦。
在爭奪礦產的同時,也不忘興修水利,發展農牧業及手工業、商貿業。
到了晚明,木氏更是與蒙化、元江並稱為雲南三大土府之一,富冠諸土司。
在晚明朝廷財政困難的時候,木氏從嘉靖年間開始就積極向朝廷捐餉銀、戰馬,多次派士兵幫助朝廷征戰,成為全省土司之首。
直到清代,由於支持明軍北伐而遭受重創,之後不得已投降清朝後,因為支持明軍北伐的行為而被針對,之後逐漸沒落。
對於木氏,朱由檢是抱有善意的,因此在寫給馬祥麟的書信中,也特別交代禮儀上的事情。
馬祥麟對於朱由檢的交代也做得很好,他在距離麗江城十裏外命令大軍紮營,自己則帶著十二名親隨便策馬來到了麗江南城門處。
當他來到這裏時,麗江土知府、雲南右布政使的木增已經帶著麗江城內的一萬兵馬列陣,自己手持托盤,奉上兵權虎符印信。
“此乃麗江府三萬大軍印信虎符,請馬總兵取走……”
木增將放在托盤上的印信虎符遞出,而馬祥麟也翻身下馬作揖道:
“木布政使放心,末將已經得到了殿下的口諭,即日起木布政使即為西軍都督府左參軍,未來朵甘都司設置布政司的時候,也將由木布政使擔任,金銀礦之事如木布政使信中所說一般照舊。”
“木增,謝萬歲、謝殿下隆恩……”
木增得到了朱由檢準確的承認後,終於鬆了一口氣,而馬祥麟也接過了印信,並且說道:
“麗江府三萬大軍,木布政使需要的可以抽走,殿下親口答應,可以允諾您豢養一千家丁,維持朵甘礦區。”
“大軍之中,想要退出耕種的,我。(本章未完!)
第兩百三十三章南洋自古以來
也絕不阻攔,願意留下的,則是年俸十五兩。”
“多謝馬總兵。”聽到朱由檢還願意讓自己豢養一千家丁,木增心中更為滿意了。
說實話、在中樞掌握兵權而強勢的時候,手中握有重兵並不是一件好事。
麗江木氏為了維持三萬大軍,每年的支出也是數十萬兩銀子,現在交出了兵權,而保留了礦場,就賺銀子這點來說,木氏並不虧。
一旦日後朵甘設為行省,木氏在朵甘的地位將更上一層樓。
想到這裏、木增也露出了笑容,與馬祥麟互相行禮後,雙方翻身上馬,向麗江城中走去。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馬祥麟白天整編木氏的三萬兵馬,晚上則是和木氏欣賞當地各民族的風土人情。
一個月的時間、馬祥麟將木氏三萬兵馬整編裁撤為七營,共計兩萬一千餘人。
消息傳迴昆明的路上被元謀的哨騎截獲,元謀的沐昌祚得知消息後,第一反應便是不可能,但很快他就振作了起來。
他派人去麗江打探,直到十天後才確定了木增交出兵權,接受改土歸流,並且主動交出麗江等地十餘萬畝軍屯田的消息。
這樣的消息傳迴,讓沐昌祚頓時繃不住了。
算上麗江和雲南八關,昆明等地的朝廷兵馬,西軍都督府在雲南境內的兵力達到了恐怖的六萬七千餘人。
沐昌祚再也忍不下去,隻能主動認慫下場,給朱由檢寫去了一封手書。
也在手書送往京城的同時,雲南各地的土司都知道了麗江木氏交出兵權的消息,一時間整個雲南土司嘩然一片。
畢竟眼下的麗江木氏是實打實的雲南土司之首,既然木氏都表態了,那麽其他土司必然也隻有跟著表態。
由於大明在雲南的羈縻方式主要是維係土司對大明的國家認同和版圖上的歸附,以達到穩定西南邊疆國家疆域的目的。
所以大明對於雲南土司的治理方式是通過軍事管控和羈縻統治,使雲南土司成為大明國家疆域的同時,還令羈縻土司承擔護國捍邊的藩籬重任,以實現大明西南疆域的擴大和穩固。
這就導致了大明對雲南土司實行的羈縻統治十分寬鬆,地方政務上、土司也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至於大明所需的,不過是土司幫助大明抵禦敵國進犯的同時,主動承擔賦稅罷了。
因此、即便大明兩百多年以來一直在改土歸流,但哪怕接受了改土歸流的土司,手中還是掌握著數量不少的兵權。
不過、隨著木氏交出兵權,土司一方的兵馬數量瞬間消失了十分之一乃至五分之一。
不僅如此、木氏土司的兵權交出後不久,滇西北和雲南八關等地小土司相繼交出兵權的消息便不斷傳出。無錯更新@
直至四月二十八,元江以西的二十餘位小土司相繼交出兵權,而馬祥麟也按照朱由檢的指令,上表他們為地方知府,將俸祿提高到八百兩一年。
即便他們卸任知府,其子孫依舊世襲正六品雲騎尉的武勳虛銜,每年領年俸五百兩,待遇維持五代。
這樣的官職品級和俸祿,這些小土司都十分滿意,而馬祥麟也不費吹灰之力的解決了雲南三分之一的土司問題。
這樣的消息傳迴京城的時候,朱由檢個人還是比較高興的。
五月十九,坐在書房椅子上的他拿著馬祥麟和沐昌祚兩人的手書,臉上洋溢著笑意。
如果說馬祥麟的手書代表了大明對雲南改土歸流的初步成功,那麽沐昌祚的手書就代表了大明可以開始全麵的改土歸流了。
“殿下、黔國公希望殿下能把勳臣的世襲提高到五代,萬歲知道後也建議提高,您看……”
當從京城趕來的曹化淳開口,朱由檢也被拉迴到了現實中。
他看了一眼沐昌祚的手書,沐昌祚本人最大的擔心和不滿。(本章未完!)
第兩百三十三章南洋自古以來
還是朱由檢對勳臣待遇太苛刻,因此他在信中也小心翼翼的說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些東西總結下來,無非就是四點。
第一、軍屯田可以交出,但沐氏曾經被曆代先皇授予的賜田不能交出。
第二、兵權可以交出,但他希望自己和沐啟元、以及之後的沐氏子弟可以在西軍都督府有官職。
第三、希望將勳臣的世襲提高到五代,因為三代對於勳臣著實苛刻。
第四、希望朱由檢能同意沐氏保留一定的家丁,並且繼續鎮守雲南。
這四條消息就是沐昌祚需要的一切,而對此、朱由檢自然是有些不高興的。
他給木增一千家丁的定額,是因為木氏確實需要這一千家丁來保護礦場,畢竟眼下大明的兵馬還沒有做好對青藏土司改土歸流的準備。
但是沐昌祚要求家丁就不同了,他又希望能住在昆明,又想要在西軍都督府有官職,繼續鎮守雲南。
這樣的待遇,決定了他完全可以用一千家丁在軍中發展自己的人脈關係,說不定等幾十年後,雲南當地的駐軍隻知道沐府而不知道朝廷了。
所以、沐府需要的家丁要求,朱由檢根本不會同意,除非沐昌祚願意舉家搬遷孟艮府,為大明鎮守邊疆。
“化淳,幫我寫信,迴複沐昌祚,除非沐氏願意舉家遷移至孟艮府或者隴川,為大明防備安南或者緬甸,不然家丁一事不用再議。”
“至於勳臣世襲五代……”
說到這裏、朱由檢頓了頓,過了片刻才歎氣道:
“罷了、伯爵去爵之後,授正五品驍騎尉,年俸一千五百兩。_o_m”
朱由檢追加了一代,以黔國公府的爵位來說,還可以富貴四代人。
“奴婢領命……”曹化淳鬆了一口氣,因為他在京城呆著,所以知道京中的勳臣眼下到底是什麽態度。
可以說、如果不是皇帝護著,他們對朱由檢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
這追加一代雖然不能抵消他們對朱由檢的仇恨,但最少可以緩和一下。
“殿下、西軍都督府和賜田的要求需要駁迴嗎?”
曹化淳研墨執筆,抬頭問了一言,而朱由檢沉默後也道:
“可授予沐昌祚西軍都督府右參事,至於賜田,如果沐昌祚放棄家丁,則不用開口迴收,如果沐昌祚願意前往隴川和孟艮,齊王府可以出銀七兩一畝購入賜田。”
“是……”曹化淳應下,隨後繼續開始迴信。
不過就在曹化淳迴信的時候,一名錦衣衛卻快步走入了會廳,對書房內的朱由檢作揖行禮道:
“殿下、朝鮮千戶所傳來消息,韃靼部虎兔墩於十日前出兵劫掠科爾沁麾下的豁爾辰部。”
“豁爾辰部虜酋向老奴求援,老奴得知消息後,特命黃台吉於三日前提領建虜、北虜五千餘人,向豁爾辰部開拔而去。”
“豁爾辰部?”朱由檢聽聞消息皺了皺眉,隻因為那個地方太遠了。
豁爾辰部的放牧地在後世興安盟、白城之間,距離明軍最近的駐地也有近千裏。
騎兵奔襲過去倒是可以打殺,但怎麽迴來就成了一個問題。
說是可以放牧牛羊,遊牧著迴來,但如果出動的兵馬太多,恐怕牛羊吃完了都沒迴來。
可如果出動的兵馬太少,又難以重創科爾沁和黃台吉,這倒是有些麻煩……
“這虎兔墩,倒是挑個近的打啊……”
朱由檢有些頭疼,在遼東民力沒有恢複前,遼東明軍可組織不了數萬兵馬的遠征。
建虜可以這麽做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漁獵,而兵馬中又有大量的蒙古人幫忙遊牧,所以才那麽輕鬆,但這一切明軍卻沒有。
且不說大明的鐵騎已經上百年沒有去過科爾沁草原北部,不熟悉當地情況。
。(本章未完!)
第兩百三十三章南洋自古以來
就算是熟悉,誰又能判斷,林丹汗這家夥會不會突然起意來偷襲明軍呢?
這家夥在曆史上的底子可不幹淨,一邊拿歲貢,一邊劫掠邊鎮的事情沒少幹。
“繼續觀察。”
想了想,朱由檢還是不準備出兵,因為遼東的明軍騎兵暫時沒有來迴奔襲近兩千裏的能力。
“叫陸文昭來。”
說了建虜的事情,朱由檢也關心起了遼東的事情,因此特意讓人去傳陸文昭。
最近的陸文昭一直在忙碌西南、西北、南洋各地的情報消息,連貼身跟隨朱由檢都做不到了。
朱由檢倒也理解,因此不怎麽讓人去打擾他。
算起來、兩人已經大半個月沒有見過麵了,這次正好問一些事。
也是隨著朱由檢的吩咐,過了一刻鍾後,陸文昭便火急火燎的趕來了會廳,並在第一時間對朱由檢作揖行禮。
“殿下……”
“說說遼東黃冊的田畝、人口數,再說說西北、西南、南洋的消息。”
朱由檢從書房走出,坐在了會廳的主位,而曹化淳也緊跟著。
陸文昭見到曹化淳,眼神打了一個招唿,隨後才迴應起問題:
“遼東眼下已經有六十四萬六千餘戶,三百二十三萬餘口,湧入難民近二百萬,自去歲到如今,遼東新墾田畝數一百七十九萬四千餘畝,田畝總數七百九十四餘萬畝。”
遼東長城內外總田畝數快要突破八百萬畝了,這是一個不錯的好消息,而人口也更是突破了三百萬。
去年新墾田地近一百八十萬畝,雖然這隻是初步的開墾,需要再等兩年才能耕種,但不得不說這開墾速度確實很快,沒有浪費朱由檢留下的耕牛、挽馬。
按照這個速度下去,兩年後遼東的田畝數應該能突破一千萬,而可以種植糧食的田地會達到八百萬畝。
如果遼東的人口能再多些,那麽開墾田地的數量還將更快,隻不過……
想到人口,朱由檢便跟著想到了遼東兩百萬饑民的吃食問題。
即便袁應泰再怎麽精打細算,兩百萬人每年依舊要吃去一千二百餘萬石糧食。
如果再算上油鹽和其他蔬菜、肉類,每年的開支大概在六百萬兩左右。
大明去年的財政折色後也不過最多三千七百萬兩,這每年六百萬兩的開支確實對於大明來說有些困難。
這還是遼東一地,如果算上琉球府……
“琉球府的情況如何?”朱由檢靠在椅子上詢問,而陸文昭想了想後便道:
“七日前送來的最新黃冊是戶二十六萬有餘,近一百三十萬口,至今共開墾二百零四萬餘畝。”
“沉副提舉注解,大致明年,約有四十餘萬畝便可以耕種了,不過具體產量應該不會高,因為殿下您說番薯不能種植超過半成。”
“嗯,不管多少,總歸能自己解決一些問題了。”朱由檢鬆了一口氣。
從天啟二年開始,到眼下的天啟四年,琉球府總算有些糧食上的收入了,盡管寥寥勝無,但總歸比沒有好。
四十多萬畝耕地,即便隻能產出二十萬石糧食,也能解決四五十萬人一個月的口糧了。
現在琉球府的市舶司賺取銀子,都把銀子投入到糧食貿易上去了,大量從湖廣、江西采買糧食運往琉球府,每年支出不下三百萬兩銀子,還得禦馬監補貼。
琉球加上遼東,兩地三百多萬百姓,每年需要消耗大明價值近千萬兩銀子的糧食。
這已經讓大明有些捉襟見肘了,可朱由檢沒有時間,他還是需要打河套,隨後遷移陝北上百萬百姓。
這百萬百姓的支出,要比遼東兩百萬百姓的支出還大,因為前往河套隻能走陸路。@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這個時代黃河的流量比後世更少,想要通航是難上加難,尤其是洛陽。(本章未完!)
第兩百三十三章南洋自古以來
以西的段落,想在這一段通航,堪比登天。
因此、不出意外,在陝北百姓遷移後,大明每年將會又多出上千萬石糧食的開支。
不過好消息就是,等明年大戰結束,最少要等到天啟六年才能遷移百萬百姓。
到了天啟六年,遼東的饑民也人手一畝田地了,能為大明減輕不少負擔,而琉球府也是同樣。
朱由檢算過,天啟六年大明應該隻需要支出兩千六七百萬石就足夠維持這三個地方的開墾了。
不過、除了這三個地方,他還需要再發動對南洋的戰事,加大對南洋的百姓遷移和開墾。
所以、他必須在天啟七年以前不斷開辟新財源,盡可能把大明的稅收潛力挖掘出來。
想到這裏、朱由檢沒有著急詢問,而是看向陸文昭,示意道:
“西北、西南,南洋的事情如何了?”
“迴殿下……”陸文昭作揖,隨後說道:
“西北的青海、寧夏、河套三部人口應該在三十餘萬左右,男丁不超過十五萬,可披甲的戰兵不超過五萬。”
“三部都在遊牧地築城、開墾了不少田畝,數量加起來應該不小於五十萬畝。”
“至於西南,緬甸和安南、南掌都在動蕩中,各部伐交頻頻,暹羅國倒是因為每年對我朝上貢木料,因此得以幸免於難。”
“倒是南洋,北鎮撫司打探了大半年,差不多摸索出了各國兵馬數量。”
“大弗朗機人(西班牙)不超過一萬五千人,呂宋之地駐兵不超過三千,戰船不過十餘艘,商船百餘艘。”
“弗朗機人(葡萄牙)在各地不超過兩萬人,駐兵不超過兩千,戰船九艘,商船百餘艘。”
“紅毛夷(荷蘭)在南洋人數最多,足足有三萬餘人,戰船二十餘艘,商船二百餘艘,散落南洋各地的駐兵四千餘人。”
“除此之外還有暗厄利亞(英國),弗朗擦(法國)等各歐羅巴人,不過駐兵多者不過七八百人,戰船商船合計不過數十艘。”
“至於南洋大小數十個部落國家,強者兵馬數萬,弱者兵馬千餘,雜七雜八,全部加之不會超過十五萬兵馬。”
陸文昭的話,大致為朱由檢說明了南洋的局勢,而聽完之後的他也是下意識搓了搓指尖,隨後開口道:
“這麽看來、隻需引乙級艦隊兩支,商船百餘艘,將士萬餘人便可將南洋拿下……”
說到這裏、朱由檢眯了眯眼睛,隨後開口道:
“你讓人去問問黃龍,如果要出動萬餘水兵、萬餘步卒,乙級艦隊兩支,遠征拿下南洋,需要多少錢糧?行軍圖又是如何?”
朱由檢說著說著、反而有些莫名的興奮了起來:
“若是支出不大,孤倒是不介意,在複套之前先收複舊港……”。
第兩百三十三章南洋自古以來
wap.
/90/90246/19788243.html
他的舉動讓身處元謀的沐昌祚、沐啟元、吾必奎三人緊張不已。
因為在昆明前往麗江的這段路程上,最近一處不過距離元謀百餘裏,於是沐昌祚三人領兵四萬駐守老青山,派出哨騎南下三十裏,隨時觀察馬祥麟三營兵馬的動向。
當馬祥麟的兵馬經過時,兩方之間的氣氛緊張到了極致,但誰都不敢打響第一槍。
本來信心滿滿,認為真打起來能吃下馬祥麟的沐昌祚,在看到馬祥麟中軍的三百門五斤燕山大將軍炮後,也忍不住心裏發虛了起來。
雙方渡過了緊張的一個時辰,這樣的緊張伴隨著馬祥麟兵馬的漸行漸遠而逐漸舒緩。
“馬祥麟這廝看樣子是要去大理和麗江?難不成準備和木增聯手對付我?”
在馬祥麟的兵馬遠去後,大青山頭上的沐昌祚忍不住自問,但他想了想又覺得不可能,因為隨著昆明兵馬的增多,洪承疇和馬祥麟完全可以獨自圍剿他。
一想到不可能是聯手,那麽就隻有雙方爆發矛盾而準備戰爭,或者木增投降接受改土歸流這兩種可能了。
這兩種可能在沐昌祚的腦中一出現,他瞬間心裏一沉。
他了解木增,木增不可能背叛大明,那麽……
“……”一時間,沐昌祚腦中思緒萬千,過了許久後便直接下令收兵。
大軍收兵返迴元謀,而五天後,馬祥麟也提領大軍抵達了麗江城。
麗江城於元末明初修建,洪武十五年、元朝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大明,朱元章設麗江軍民府,而阿甲阿得被朱元章皇帝賜姓“木”並被封為世襲知府。
得到了大明的承認,加上大明對地方上的政策,麗江城開始不斷擴建,而木氏也發展的越來越強,逐漸成為了滇西北霸主。
土木堡之變後,大明對青藏的控製力變弱,因此開始委派麗江木氏監視青藏,而木氏也利用這個權力,施展武力向北與青藏土司爭奪衛藏地區的金礦、鹽礦。
在爭奪礦產的同時,也不忘興修水利,發展農牧業及手工業、商貿業。
到了晚明,木氏更是與蒙化、元江並稱為雲南三大土府之一,富冠諸土司。
在晚明朝廷財政困難的時候,木氏從嘉靖年間開始就積極向朝廷捐餉銀、戰馬,多次派士兵幫助朝廷征戰,成為全省土司之首。
直到清代,由於支持明軍北伐而遭受重創,之後不得已投降清朝後,因為支持明軍北伐的行為而被針對,之後逐漸沒落。
對於木氏,朱由檢是抱有善意的,因此在寫給馬祥麟的書信中,也特別交代禮儀上的事情。
馬祥麟對於朱由檢的交代也做得很好,他在距離麗江城十裏外命令大軍紮營,自己則帶著十二名親隨便策馬來到了麗江南城門處。
當他來到這裏時,麗江土知府、雲南右布政使的木增已經帶著麗江城內的一萬兵馬列陣,自己手持托盤,奉上兵權虎符印信。
“此乃麗江府三萬大軍印信虎符,請馬總兵取走……”
木增將放在托盤上的印信虎符遞出,而馬祥麟也翻身下馬作揖道:
“木布政使放心,末將已經得到了殿下的口諭,即日起木布政使即為西軍都督府左參軍,未來朵甘都司設置布政司的時候,也將由木布政使擔任,金銀礦之事如木布政使信中所說一般照舊。”
“木增,謝萬歲、謝殿下隆恩……”
木增得到了朱由檢準確的承認後,終於鬆了一口氣,而馬祥麟也接過了印信,並且說道:
“麗江府三萬大軍,木布政使需要的可以抽走,殿下親口答應,可以允諾您豢養一千家丁,維持朵甘礦區。”
“大軍之中,想要退出耕種的,我。(本章未完!)
第兩百三十三章南洋自古以來
也絕不阻攔,願意留下的,則是年俸十五兩。”
“多謝馬總兵。”聽到朱由檢還願意讓自己豢養一千家丁,木增心中更為滿意了。
說實話、在中樞掌握兵權而強勢的時候,手中握有重兵並不是一件好事。
麗江木氏為了維持三萬大軍,每年的支出也是數十萬兩銀子,現在交出了兵權,而保留了礦場,就賺銀子這點來說,木氏並不虧。
一旦日後朵甘設為行省,木氏在朵甘的地位將更上一層樓。
想到這裏、木增也露出了笑容,與馬祥麟互相行禮後,雙方翻身上馬,向麗江城中走去。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馬祥麟白天整編木氏的三萬兵馬,晚上則是和木氏欣賞當地各民族的風土人情。
一個月的時間、馬祥麟將木氏三萬兵馬整編裁撤為七營,共計兩萬一千餘人。
消息傳迴昆明的路上被元謀的哨騎截獲,元謀的沐昌祚得知消息後,第一反應便是不可能,但很快他就振作了起來。
他派人去麗江打探,直到十天後才確定了木增交出兵權,接受改土歸流,並且主動交出麗江等地十餘萬畝軍屯田的消息。
這樣的消息傳迴,讓沐昌祚頓時繃不住了。
算上麗江和雲南八關,昆明等地的朝廷兵馬,西軍都督府在雲南境內的兵力達到了恐怖的六萬七千餘人。
沐昌祚再也忍不下去,隻能主動認慫下場,給朱由檢寫去了一封手書。
也在手書送往京城的同時,雲南各地的土司都知道了麗江木氏交出兵權的消息,一時間整個雲南土司嘩然一片。
畢竟眼下的麗江木氏是實打實的雲南土司之首,既然木氏都表態了,那麽其他土司必然也隻有跟著表態。
由於大明在雲南的羈縻方式主要是維係土司對大明的國家認同和版圖上的歸附,以達到穩定西南邊疆國家疆域的目的。
所以大明對於雲南土司的治理方式是通過軍事管控和羈縻統治,使雲南土司成為大明國家疆域的同時,還令羈縻土司承擔護國捍邊的藩籬重任,以實現大明西南疆域的擴大和穩固。
這就導致了大明對雲南土司實行的羈縻統治十分寬鬆,地方政務上、土司也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至於大明所需的,不過是土司幫助大明抵禦敵國進犯的同時,主動承擔賦稅罷了。
因此、即便大明兩百多年以來一直在改土歸流,但哪怕接受了改土歸流的土司,手中還是掌握著數量不少的兵權。
不過、隨著木氏交出兵權,土司一方的兵馬數量瞬間消失了十分之一乃至五分之一。
不僅如此、木氏土司的兵權交出後不久,滇西北和雲南八關等地小土司相繼交出兵權的消息便不斷傳出。無錯更新@
直至四月二十八,元江以西的二十餘位小土司相繼交出兵權,而馬祥麟也按照朱由檢的指令,上表他們為地方知府,將俸祿提高到八百兩一年。
即便他們卸任知府,其子孫依舊世襲正六品雲騎尉的武勳虛銜,每年領年俸五百兩,待遇維持五代。
這樣的官職品級和俸祿,這些小土司都十分滿意,而馬祥麟也不費吹灰之力的解決了雲南三分之一的土司問題。
這樣的消息傳迴京城的時候,朱由檢個人還是比較高興的。
五月十九,坐在書房椅子上的他拿著馬祥麟和沐昌祚兩人的手書,臉上洋溢著笑意。
如果說馬祥麟的手書代表了大明對雲南改土歸流的初步成功,那麽沐昌祚的手書就代表了大明可以開始全麵的改土歸流了。
“殿下、黔國公希望殿下能把勳臣的世襲提高到五代,萬歲知道後也建議提高,您看……”
當從京城趕來的曹化淳開口,朱由檢也被拉迴到了現實中。
他看了一眼沐昌祚的手書,沐昌祚本人最大的擔心和不滿。(本章未完!)
第兩百三十三章南洋自古以來
還是朱由檢對勳臣待遇太苛刻,因此他在信中也小心翼翼的說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些東西總結下來,無非就是四點。
第一、軍屯田可以交出,但沐氏曾經被曆代先皇授予的賜田不能交出。
第二、兵權可以交出,但他希望自己和沐啟元、以及之後的沐氏子弟可以在西軍都督府有官職。
第三、希望將勳臣的世襲提高到五代,因為三代對於勳臣著實苛刻。
第四、希望朱由檢能同意沐氏保留一定的家丁,並且繼續鎮守雲南。
這四條消息就是沐昌祚需要的一切,而對此、朱由檢自然是有些不高興的。
他給木增一千家丁的定額,是因為木氏確實需要這一千家丁來保護礦場,畢竟眼下大明的兵馬還沒有做好對青藏土司改土歸流的準備。
但是沐昌祚要求家丁就不同了,他又希望能住在昆明,又想要在西軍都督府有官職,繼續鎮守雲南。
這樣的待遇,決定了他完全可以用一千家丁在軍中發展自己的人脈關係,說不定等幾十年後,雲南當地的駐軍隻知道沐府而不知道朝廷了。
所以、沐府需要的家丁要求,朱由檢根本不會同意,除非沐昌祚願意舉家搬遷孟艮府,為大明鎮守邊疆。
“化淳,幫我寫信,迴複沐昌祚,除非沐氏願意舉家遷移至孟艮府或者隴川,為大明防備安南或者緬甸,不然家丁一事不用再議。”
“至於勳臣世襲五代……”
說到這裏、朱由檢頓了頓,過了片刻才歎氣道:
“罷了、伯爵去爵之後,授正五品驍騎尉,年俸一千五百兩。_o_m”
朱由檢追加了一代,以黔國公府的爵位來說,還可以富貴四代人。
“奴婢領命……”曹化淳鬆了一口氣,因為他在京城呆著,所以知道京中的勳臣眼下到底是什麽態度。
可以說、如果不是皇帝護著,他們對朱由檢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
這追加一代雖然不能抵消他們對朱由檢的仇恨,但最少可以緩和一下。
“殿下、西軍都督府和賜田的要求需要駁迴嗎?”
曹化淳研墨執筆,抬頭問了一言,而朱由檢沉默後也道:
“可授予沐昌祚西軍都督府右參事,至於賜田,如果沐昌祚放棄家丁,則不用開口迴收,如果沐昌祚願意前往隴川和孟艮,齊王府可以出銀七兩一畝購入賜田。”
“是……”曹化淳應下,隨後繼續開始迴信。
不過就在曹化淳迴信的時候,一名錦衣衛卻快步走入了會廳,對書房內的朱由檢作揖行禮道:
“殿下、朝鮮千戶所傳來消息,韃靼部虎兔墩於十日前出兵劫掠科爾沁麾下的豁爾辰部。”
“豁爾辰部虜酋向老奴求援,老奴得知消息後,特命黃台吉於三日前提領建虜、北虜五千餘人,向豁爾辰部開拔而去。”
“豁爾辰部?”朱由檢聽聞消息皺了皺眉,隻因為那個地方太遠了。
豁爾辰部的放牧地在後世興安盟、白城之間,距離明軍最近的駐地也有近千裏。
騎兵奔襲過去倒是可以打殺,但怎麽迴來就成了一個問題。
說是可以放牧牛羊,遊牧著迴來,但如果出動的兵馬太多,恐怕牛羊吃完了都沒迴來。
可如果出動的兵馬太少,又難以重創科爾沁和黃台吉,這倒是有些麻煩……
“這虎兔墩,倒是挑個近的打啊……”
朱由檢有些頭疼,在遼東民力沒有恢複前,遼東明軍可組織不了數萬兵馬的遠征。
建虜可以這麽做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漁獵,而兵馬中又有大量的蒙古人幫忙遊牧,所以才那麽輕鬆,但這一切明軍卻沒有。
且不說大明的鐵騎已經上百年沒有去過科爾沁草原北部,不熟悉當地情況。
。(本章未完!)
第兩百三十三章南洋自古以來
就算是熟悉,誰又能判斷,林丹汗這家夥會不會突然起意來偷襲明軍呢?
這家夥在曆史上的底子可不幹淨,一邊拿歲貢,一邊劫掠邊鎮的事情沒少幹。
“繼續觀察。”
想了想,朱由檢還是不準備出兵,因為遼東的明軍騎兵暫時沒有來迴奔襲近兩千裏的能力。
“叫陸文昭來。”
說了建虜的事情,朱由檢也關心起了遼東的事情,因此特意讓人去傳陸文昭。
最近的陸文昭一直在忙碌西南、西北、南洋各地的情報消息,連貼身跟隨朱由檢都做不到了。
朱由檢倒也理解,因此不怎麽讓人去打擾他。
算起來、兩人已經大半個月沒有見過麵了,這次正好問一些事。
也是隨著朱由檢的吩咐,過了一刻鍾後,陸文昭便火急火燎的趕來了會廳,並在第一時間對朱由檢作揖行禮。
“殿下……”
“說說遼東黃冊的田畝、人口數,再說說西北、西南、南洋的消息。”
朱由檢從書房走出,坐在了會廳的主位,而曹化淳也緊跟著。
陸文昭見到曹化淳,眼神打了一個招唿,隨後才迴應起問題:
“遼東眼下已經有六十四萬六千餘戶,三百二十三萬餘口,湧入難民近二百萬,自去歲到如今,遼東新墾田畝數一百七十九萬四千餘畝,田畝總數七百九十四餘萬畝。”
遼東長城內外總田畝數快要突破八百萬畝了,這是一個不錯的好消息,而人口也更是突破了三百萬。
去年新墾田地近一百八十萬畝,雖然這隻是初步的開墾,需要再等兩年才能耕種,但不得不說這開墾速度確實很快,沒有浪費朱由檢留下的耕牛、挽馬。
按照這個速度下去,兩年後遼東的田畝數應該能突破一千萬,而可以種植糧食的田地會達到八百萬畝。
如果遼東的人口能再多些,那麽開墾田地的數量還將更快,隻不過……
想到人口,朱由檢便跟著想到了遼東兩百萬饑民的吃食問題。
即便袁應泰再怎麽精打細算,兩百萬人每年依舊要吃去一千二百餘萬石糧食。
如果再算上油鹽和其他蔬菜、肉類,每年的開支大概在六百萬兩左右。
大明去年的財政折色後也不過最多三千七百萬兩,這每年六百萬兩的開支確實對於大明來說有些困難。
這還是遼東一地,如果算上琉球府……
“琉球府的情況如何?”朱由檢靠在椅子上詢問,而陸文昭想了想後便道:
“七日前送來的最新黃冊是戶二十六萬有餘,近一百三十萬口,至今共開墾二百零四萬餘畝。”
“沉副提舉注解,大致明年,約有四十餘萬畝便可以耕種了,不過具體產量應該不會高,因為殿下您說番薯不能種植超過半成。”
“嗯,不管多少,總歸能自己解決一些問題了。”朱由檢鬆了一口氣。
從天啟二年開始,到眼下的天啟四年,琉球府總算有些糧食上的收入了,盡管寥寥勝無,但總歸比沒有好。
四十多萬畝耕地,即便隻能產出二十萬石糧食,也能解決四五十萬人一個月的口糧了。
現在琉球府的市舶司賺取銀子,都把銀子投入到糧食貿易上去了,大量從湖廣、江西采買糧食運往琉球府,每年支出不下三百萬兩銀子,還得禦馬監補貼。
琉球加上遼東,兩地三百多萬百姓,每年需要消耗大明價值近千萬兩銀子的糧食。
這已經讓大明有些捉襟見肘了,可朱由檢沒有時間,他還是需要打河套,隨後遷移陝北上百萬百姓。
這百萬百姓的支出,要比遼東兩百萬百姓的支出還大,因為前往河套隻能走陸路。@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這個時代黃河的流量比後世更少,想要通航是難上加難,尤其是洛陽。(本章未完!)
第兩百三十三章南洋自古以來
以西的段落,想在這一段通航,堪比登天。
因此、不出意外,在陝北百姓遷移後,大明每年將會又多出上千萬石糧食的開支。
不過好消息就是,等明年大戰結束,最少要等到天啟六年才能遷移百萬百姓。
到了天啟六年,遼東的饑民也人手一畝田地了,能為大明減輕不少負擔,而琉球府也是同樣。
朱由檢算過,天啟六年大明應該隻需要支出兩千六七百萬石就足夠維持這三個地方的開墾了。
不過、除了這三個地方,他還需要再發動對南洋的戰事,加大對南洋的百姓遷移和開墾。
所以、他必須在天啟七年以前不斷開辟新財源,盡可能把大明的稅收潛力挖掘出來。
想到這裏、朱由檢沒有著急詢問,而是看向陸文昭,示意道:
“西北、西南,南洋的事情如何了?”
“迴殿下……”陸文昭作揖,隨後說道:
“西北的青海、寧夏、河套三部人口應該在三十餘萬左右,男丁不超過十五萬,可披甲的戰兵不超過五萬。”
“三部都在遊牧地築城、開墾了不少田畝,數量加起來應該不小於五十萬畝。”
“至於西南,緬甸和安南、南掌都在動蕩中,各部伐交頻頻,暹羅國倒是因為每年對我朝上貢木料,因此得以幸免於難。”
“倒是南洋,北鎮撫司打探了大半年,差不多摸索出了各國兵馬數量。”
“大弗朗機人(西班牙)不超過一萬五千人,呂宋之地駐兵不超過三千,戰船不過十餘艘,商船百餘艘。”
“弗朗機人(葡萄牙)在各地不超過兩萬人,駐兵不超過兩千,戰船九艘,商船百餘艘。”
“紅毛夷(荷蘭)在南洋人數最多,足足有三萬餘人,戰船二十餘艘,商船二百餘艘,散落南洋各地的駐兵四千餘人。”
“除此之外還有暗厄利亞(英國),弗朗擦(法國)等各歐羅巴人,不過駐兵多者不過七八百人,戰船商船合計不過數十艘。”
“至於南洋大小數十個部落國家,強者兵馬數萬,弱者兵馬千餘,雜七雜八,全部加之不會超過十五萬兵馬。”
陸文昭的話,大致為朱由檢說明了南洋的局勢,而聽完之後的他也是下意識搓了搓指尖,隨後開口道:
“這麽看來、隻需引乙級艦隊兩支,商船百餘艘,將士萬餘人便可將南洋拿下……”
說到這裏、朱由檢眯了眯眼睛,隨後開口道:
“你讓人去問問黃龍,如果要出動萬餘水兵、萬餘步卒,乙級艦隊兩支,遠征拿下南洋,需要多少錢糧?行軍圖又是如何?”
朱由檢說著說著、反而有些莫名的興奮了起來:
“若是支出不大,孤倒是不介意,在複套之前先收複舊港……”。
第兩百三十三章南洋自古以來
wap.
/90/90246/1978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