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園,紫雲樓。
李世民越琢磨越覺得此事不對勁,目光狐疑的看向聰慧的長孫皇後,沉吟道:“觀音婢,你說......這小子又要作什麽妖?”
長孫皇後‘噗嗤’一聲就笑出了聲,輕拍李二的肩膀,嬌嗔道:“陛下,哪有你這樣說一個大功臣的。”
李世民以手扶額,搖頭苦笑:“朕也不想這樣說他,但這小子有功不領,不搞清楚他怎麽想的,朕心中屬實難安......”
程咬金目不斜視,嘿嘿怪笑:“沒準這小子與懋功一樣,是視功名富貴如浮雲的性子?”
李世民雙眼一瞪,抄起鞋底拍了過去,怒罵道:“程混賬!你是在嘲諷朕識人不明?還是罵朕賞罰不公!”
程咬金身體一歪,躲過襲來的臭鞋,梗著脖子抱拳叫道:
“陛下、皇後,老程是個粗人,從來就是有一說一,沒這種拐著彎罵人的花花腸子!”
長孫皇後捂嘴發出串串銀鈴般的輕笑,而後說道:“臣妾看這封請功奏折上,除了高明和蜀王,可還有一大串的名字.....”
李世民聞言,又仔細看了一遍:“確實如你所說。”
“奏折上麵,還有左武衛將軍程處默,六十五位禦醫,潼關刺史鄭仁基及一眾潼關小吏。”
“甚至還有李斯文從災民中選拔出,協助醫師治病的一百小郎,一百小娘的名字。”
程咬金目光閃了閃,經過賽馬一事,現在他已經不敢再將封侯的李斯文當成晚輩了。
而如果按李斯文那心細如發的秉性,來思考這樁怪事,那這奏折上沒有他的名字屬實應該。
找到能治療瘧疾的靈藥,雖是大功一件,但是他昨天才剛被冊封為開國藍田縣侯,即便再立新功,皇帝也不可能接二連三的破格封賞。
尤其是這樁功勞,撈取的還是皇帝最提防的民心、民望。
身為將門子弟,父親李績貴為國公,又在並州手握重兵,兒子李斯文再有這麽大聲望......遲早要被皇帝所忌。
功高蓋主,這是多少賢君良臣極力避免的事。
而與其同眾人爭取功勞,反倒不如順水推舟,將這樁名為功勞,實為隱患的禍事分攤給下麵的人。
有這些人在前邊頂著領賞,他這個主事,也就沒那麽顯眼了。
長孫皇後將燭台遞給一旁的李麗質,又從李世民手中拿過奏折,細細的看了一遍。
這封奏折上,太子李承乾雖然排在蜀王李恪前麵,隻是......緊跟在李恪後麵的,卻是從九品的醫正王璿文。
而官職,品級更高的程處默和鄭仁基,反倒是排在了不如他們的王璿文之後。
長孫皇後先是看了看奏折上的字跡,確定是李斯文獨一無二的柳體才放下心,這樣有形無神的漂亮字,他人屬實是難以冒充。
若這封真是他所寫,那應該就是他使用了作為災民營主官特有的權力,來照功行賞。
而將李承乾陳列在前,其實是在向皇帝表明,並非是高明在災民營建立了什麽功勞,才位居首功,隻是因為他是太子,當領首功。
可這小子不是高明的好友嗎?
長孫皇後心中起疑,蹙著秀眉沉吟半響,這才展顏笑道:“陛下,還是等明日吧,想來高明必定另有奏折呈送。”
李世民微微點頭,心中反而更加狐疑。
他曾經詢問過李斯文,為何在迴魂之後久久不去探視太子。
這小子以師門典籍浩瀚如煙海,需要在藍田苦學為由,迴避了這個問題。
而後皇後命太子入主災民營,雖然有掠奪功勞的嫌疑,但更多的,是想讓太子以實際行動來證明,願與他同生死共甘苦。
以這小子的聰明伶俐,未嚐領悟不到皇後的意思。
但今天這封奏折,卻隱隱有將李承乾與李恪一視同仁的意思,沒有絲毫的偏頗,著實是詭異到了極點。
這究竟是李斯文自己的意思,還是李績在暗中指點他.......
李麗質明眸善睞,借著燭火,將父皇母後沉思的神色盡收眼底。
她不禁訝然問道:“父皇,母後,彪子這封奏折,是有什麽不妥的地方嗎?”
長孫皇後看了一眼李世民,搖頭笑道:“並非不妥,而是太正確了,麵麵俱到,堪稱老奸巨猾!”
......
直到天色微明,大營之中卻仍舊昏暗,依稀可見人影。
此時的李斯文等人,已經是整裝待發,隻待天色稍稍明朗。
陡然間,災民營中傳來連綿踢踏的腳步聲,聲音越來越響,越來越大,越來越近。
人影重重,足足數萬,從災民營各處聚攏而來,直逼營門。
值守的左武衛將士見狀,還以為又要暴亂,橫刀警戒,一聲厲喝:“退後,不許靠近營門。”
程處默早已披甲按刀,站在大營門口。
隻揮手間,麾下全副武裝的武卒便射出一支支火箭,點燃了早已堆積在大營門口兩側的篝火。
篝火熊熊間,照亮了一張張焦灼的人臉,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黃蠟臉上卻有堅定之意。
“啟稟將軍!”
一位為首的老者上前一步,叉手道:
“吾等並非是要衝擊營門,趁亂逃竄。隻是偶然聽聞,藍田縣候準備今晨離營,去玉山尋找解救病民疾苦的靈藥,特來相送。”
五個衣衫破舊的漢子互相攙扶著,從人群中走上前來,高聲喊道:
“吾等五人,乃是侯爺昨夜相救的病患。而今雖然身體依然虛弱,但已經不再有打擺子發高熱的症狀了。”
“侯爺曾斷言,說吾等休養幾日,又是一條好漢。趁夜前來,隻是為了拜謝侯爺的救命之恩!”
“我等老幼婦孺,前來拜謝侯爺活命之恩!”三萬多災民齊聲呐喊,聲音震天動地。
所有的災民都清楚,自從被左武衛圈禁在這座災民營,就等於是踏進了鬼門關,生死不由他。
如果不能及時找到能夠治愈瘟疫的良藥,等待他們的,就是死路一條。
是藍田縣候心懷大義,冒著被瘟疫感染的風險,進營診斷出災民所患瘟疫,乃是瘧疾。
又在短短幾日之間找到了治愈瘧疾的靈藥。並且以實際療效證明了,瘧疾是可以治愈的。
給此地的三萬多災民,一個生的希望。
李世民越琢磨越覺得此事不對勁,目光狐疑的看向聰慧的長孫皇後,沉吟道:“觀音婢,你說......這小子又要作什麽妖?”
長孫皇後‘噗嗤’一聲就笑出了聲,輕拍李二的肩膀,嬌嗔道:“陛下,哪有你這樣說一個大功臣的。”
李世民以手扶額,搖頭苦笑:“朕也不想這樣說他,但這小子有功不領,不搞清楚他怎麽想的,朕心中屬實難安......”
程咬金目不斜視,嘿嘿怪笑:“沒準這小子與懋功一樣,是視功名富貴如浮雲的性子?”
李世民雙眼一瞪,抄起鞋底拍了過去,怒罵道:“程混賬!你是在嘲諷朕識人不明?還是罵朕賞罰不公!”
程咬金身體一歪,躲過襲來的臭鞋,梗著脖子抱拳叫道:
“陛下、皇後,老程是個粗人,從來就是有一說一,沒這種拐著彎罵人的花花腸子!”
長孫皇後捂嘴發出串串銀鈴般的輕笑,而後說道:“臣妾看這封請功奏折上,除了高明和蜀王,可還有一大串的名字.....”
李世民聞言,又仔細看了一遍:“確實如你所說。”
“奏折上麵,還有左武衛將軍程處默,六十五位禦醫,潼關刺史鄭仁基及一眾潼關小吏。”
“甚至還有李斯文從災民中選拔出,協助醫師治病的一百小郎,一百小娘的名字。”
程咬金目光閃了閃,經過賽馬一事,現在他已經不敢再將封侯的李斯文當成晚輩了。
而如果按李斯文那心細如發的秉性,來思考這樁怪事,那這奏折上沒有他的名字屬實應該。
找到能治療瘧疾的靈藥,雖是大功一件,但是他昨天才剛被冊封為開國藍田縣侯,即便再立新功,皇帝也不可能接二連三的破格封賞。
尤其是這樁功勞,撈取的還是皇帝最提防的民心、民望。
身為將門子弟,父親李績貴為國公,又在並州手握重兵,兒子李斯文再有這麽大聲望......遲早要被皇帝所忌。
功高蓋主,這是多少賢君良臣極力避免的事。
而與其同眾人爭取功勞,反倒不如順水推舟,將這樁名為功勞,實為隱患的禍事分攤給下麵的人。
有這些人在前邊頂著領賞,他這個主事,也就沒那麽顯眼了。
長孫皇後將燭台遞給一旁的李麗質,又從李世民手中拿過奏折,細細的看了一遍。
這封奏折上,太子李承乾雖然排在蜀王李恪前麵,隻是......緊跟在李恪後麵的,卻是從九品的醫正王璿文。
而官職,品級更高的程處默和鄭仁基,反倒是排在了不如他們的王璿文之後。
長孫皇後先是看了看奏折上的字跡,確定是李斯文獨一無二的柳體才放下心,這樣有形無神的漂亮字,他人屬實是難以冒充。
若這封真是他所寫,那應該就是他使用了作為災民營主官特有的權力,來照功行賞。
而將李承乾陳列在前,其實是在向皇帝表明,並非是高明在災民營建立了什麽功勞,才位居首功,隻是因為他是太子,當領首功。
可這小子不是高明的好友嗎?
長孫皇後心中起疑,蹙著秀眉沉吟半響,這才展顏笑道:“陛下,還是等明日吧,想來高明必定另有奏折呈送。”
李世民微微點頭,心中反而更加狐疑。
他曾經詢問過李斯文,為何在迴魂之後久久不去探視太子。
這小子以師門典籍浩瀚如煙海,需要在藍田苦學為由,迴避了這個問題。
而後皇後命太子入主災民營,雖然有掠奪功勞的嫌疑,但更多的,是想讓太子以實際行動來證明,願與他同生死共甘苦。
以這小子的聰明伶俐,未嚐領悟不到皇後的意思。
但今天這封奏折,卻隱隱有將李承乾與李恪一視同仁的意思,沒有絲毫的偏頗,著實是詭異到了極點。
這究竟是李斯文自己的意思,還是李績在暗中指點他.......
李麗質明眸善睞,借著燭火,將父皇母後沉思的神色盡收眼底。
她不禁訝然問道:“父皇,母後,彪子這封奏折,是有什麽不妥的地方嗎?”
長孫皇後看了一眼李世民,搖頭笑道:“並非不妥,而是太正確了,麵麵俱到,堪稱老奸巨猾!”
......
直到天色微明,大營之中卻仍舊昏暗,依稀可見人影。
此時的李斯文等人,已經是整裝待發,隻待天色稍稍明朗。
陡然間,災民營中傳來連綿踢踏的腳步聲,聲音越來越響,越來越大,越來越近。
人影重重,足足數萬,從災民營各處聚攏而來,直逼營門。
值守的左武衛將士見狀,還以為又要暴亂,橫刀警戒,一聲厲喝:“退後,不許靠近營門。”
程處默早已披甲按刀,站在大營門口。
隻揮手間,麾下全副武裝的武卒便射出一支支火箭,點燃了早已堆積在大營門口兩側的篝火。
篝火熊熊間,照亮了一張張焦灼的人臉,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黃蠟臉上卻有堅定之意。
“啟稟將軍!”
一位為首的老者上前一步,叉手道:
“吾等並非是要衝擊營門,趁亂逃竄。隻是偶然聽聞,藍田縣候準備今晨離營,去玉山尋找解救病民疾苦的靈藥,特來相送。”
五個衣衫破舊的漢子互相攙扶著,從人群中走上前來,高聲喊道:
“吾等五人,乃是侯爺昨夜相救的病患。而今雖然身體依然虛弱,但已經不再有打擺子發高熱的症狀了。”
“侯爺曾斷言,說吾等休養幾日,又是一條好漢。趁夜前來,隻是為了拜謝侯爺的救命之恩!”
“我等老幼婦孺,前來拜謝侯爺活命之恩!”三萬多災民齊聲呐喊,聲音震天動地。
所有的災民都清楚,自從被左武衛圈禁在這座災民營,就等於是踏進了鬼門關,生死不由他。
如果不能及時找到能夠治愈瘟疫的良藥,等待他們的,就是死路一條。
是藍田縣候心懷大義,冒著被瘟疫感染的風險,進營診斷出災民所患瘟疫,乃是瘧疾。
又在短短幾日之間找到了治愈瘧疾的靈藥。並且以實際療效證明了,瘧疾是可以治愈的。
給此地的三萬多災民,一個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