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醫正張了張嘴卻沒敢出聲,隻要涉及到皇後和公主,陛下就會變得不可理喻!
長孫皇後最為眼尖,注意到醫正臉上的不對勁,柔聲問道:“王卿家可是有事稟奏?”
王醫正謹慎道:“還請陛下迴想一下,李斯文給翼國公治病的時候,就在耳朵上夾上過名叫聽診器的寶貝。
通過翼國公胸前身後傾聽肺音,從而判斷出膿血並沒有侵入翼國公的肺部。從始至終,他都沒診脈,即便需要也是讓臣代勞!”
李世民仔細一想,還真是,訝然道:“這是為何!”
“昨天晚上臣和陪同小公爺,一夜未眠,親眼見他每隔半個時辰,就要用一根琉璃棍測量翼國公體溫,還用聽診器聽心肺。
天亮之後,小公爺就很肯定的告訴臣,翼國公已經渡過了危險期,迴家靜養一段時間就行了。”
王醫正斟酌著詞匯:“所以......以臣猜測,小公爺可能因為學醫時間尚短,對診脈並不精通。
診脈一事需要大量的經驗,才能從細微的脈象中診斷出病情。
因此他才取長舍短,以聽診之法代替診脈來判斷病情。”
“臣妾是絕對不會讓李斯文,用這種辦法診病的。”長孫皇後斬釘截鐵。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觀音婢,這種時候無需顧忌什麽名節,保命要緊!”
長孫皇後斷然搖頭,泣聲道:“陛下,臣妾就剩這點名聲了!”
李世民一時之間淚眼模糊,他知道皇後在說什麽,當年兵變奪取玄武門之後,自己和眾將麵對太極宮誰也不敢闖進去。
是皇後手持三尺劍親自帶著近衛闖進宮去,天明之後從宮中拉出的屍體就十幾車。
哪怕如今已經時過境遷,天下皆尊觀音婢為賢後,但這件事始終讓她耿耿在心。
李世民哭道:“但朕也不能失去觀音婢啊!”
李麗質也聽的心酸,失聲道:“父皇,母後,你們讓女兒把話說完行不行!”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訝然扭頭。
“彪子已經答應女兒,在不辱及母後名節的情況下,想出診斷的辦法!”
李麗質首先給父皇母後吃了一顆定心丸,這才繼續道:“他說這種病在師門傳承中有記載,不屬於絕症卻會長伴終身,但舒緩病情延長壽命卻能做到。”
“此言當真!”李世民震驚追問。
李麗質肯定點頭,隨即俏臉通紅,咬牙道:“但是,他說這種病從沒親自治療過。因此,第一次治療那些犯忌諱的手段必須先在女兒身上實驗,才能確保母後的安全。”
“他安敢如此,你可是嫡長公主,他這不是治病是褻瀆!”李世民暴怒咆哮。
李麗質俏臉更紅,頭低的快要接觸到案幾,悲鳴一聲,道:“他也是被女兒逼的沒了辦法才咬牙答應的......父皇,女兒這樣做,也是為了母後跟兕子啊!”
長孫皇後瞪了她一眼,道:“長樂,李斯文為何要聽你的話,甘冒這樣大的風險也要給母後治病?”
這件事不僅她懷疑,就連李世民都懷疑。
李君羨趕緊低頭掩蓋住抽搐的嘴角,心中不斷腹議,如果你們見到長樂公主跟李斯文撒潑打滾,肯定歎為觀止!
但這件事,他已經被長樂公主逼著發了毒誓,是寧死也不能說的。
李麗質扭頭看向李君羨和王醫正,肅然道:“請伯父和叔叔去殿門口等候!”
李君羨和王醫正心知肚明,一言不發的躬身而退。
李麗質這才鼓足勇氣,低頭道:“彪子說,褻瀆之處不僅僅如此,還需要用類似給秦伯伯輸血的東西,在......在臀上用藥!
這也是他不顧一切出宮遠走的原因。
用藥之法他答應傳給女兒,讓女兒幫母後用藥。但這種藥物彌足珍貴,不能浪費一點。隻能由女兒先行體驗,幫母後試藥。”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聽的麵麵相覷,皇室用藥是有很多忌諱的,即便是太醫署煮藥,也是一式兩份,一份太醫當麵喝下,無事,另一份皇後才能用。
更何況李斯文的藥來自於宮外,怎敢亂用。
但一想起李斯文給秦瓊治病時各種匪夷所思的手段,不由的也相信了幾分。
長孫皇後喘氣道:“長樂的孝心可嘉,母後深感欣慰,但是你還沒迴答母後的話!”
李麗質以手扶額,遮住燥紅的臉蛋。
這番話是她在迴長安的路上反複斟酌好的,本來就是真假摻半,先以孝心為重,然後坐實李斯文褻瀆了自己的事實。
到時候父皇指婚你敢拒絕?二話不說直接砍了你!
這樣母後治好了病,李斯文保住了命,自己也如願以償,可謂一箭三雕。但女兒已經轉移話題了好不好,母後你怎麽還要追問啊!
長孫皇後輕聲道:“如果你不說,母後絕不答應讓他幫你治病的。畢竟這件事這關係到了你的名節!”
“......哭!”咬牙從朱唇蹦出個字眼,長樂羞憤的恨不得撞柱而亡!
“哭?”李世民和長孫皇後聽到答案隻覺的匪夷所思,不由麵麵相覷。
李麗質咬牙抬頭,猶豫半天才紅著臉道:“彪子聽女兒的話,是因為女兒曾經遠走麟遊,請來了袁仙師幫他招魂,雖然他不說但這份恩情卻一直記在心中。
因此,不管女兒叫他做什麽,隻要他能做到的就會答應。隻有給母後治病這件事犯忌諱,他才咬死不鬆口。女兒實在拿他沒辦法,就隻能,哭.......”
“撒潑啊!”李世民以手掩麵,一時間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怒。
“父皇!”李麗質頓時惱了,嬌嗔叫道。
“怪不得!”長孫皇後呢喃自語。
即便沒親眼目睹,但她一想就把事情推斷的八九不離十。
李斯文知道給皇室治病有很多忌諱,而他的治病的手段又太過辱人名節。
偏偏人又聰明絕頂,擔心皇帝見了他治療秦瓊的手段,會生出讓他幫皇後治病的心思。
這才連護送秦瓊迴府都等不及,天剛亮就逃出宮去。
長孫皇後最為眼尖,注意到醫正臉上的不對勁,柔聲問道:“王卿家可是有事稟奏?”
王醫正謹慎道:“還請陛下迴想一下,李斯文給翼國公治病的時候,就在耳朵上夾上過名叫聽診器的寶貝。
通過翼國公胸前身後傾聽肺音,從而判斷出膿血並沒有侵入翼國公的肺部。從始至終,他都沒診脈,即便需要也是讓臣代勞!”
李世民仔細一想,還真是,訝然道:“這是為何!”
“昨天晚上臣和陪同小公爺,一夜未眠,親眼見他每隔半個時辰,就要用一根琉璃棍測量翼國公體溫,還用聽診器聽心肺。
天亮之後,小公爺就很肯定的告訴臣,翼國公已經渡過了危險期,迴家靜養一段時間就行了。”
王醫正斟酌著詞匯:“所以......以臣猜測,小公爺可能因為學醫時間尚短,對診脈並不精通。
診脈一事需要大量的經驗,才能從細微的脈象中診斷出病情。
因此他才取長舍短,以聽診之法代替診脈來判斷病情。”
“臣妾是絕對不會讓李斯文,用這種辦法診病的。”長孫皇後斬釘截鐵。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觀音婢,這種時候無需顧忌什麽名節,保命要緊!”
長孫皇後斷然搖頭,泣聲道:“陛下,臣妾就剩這點名聲了!”
李世民一時之間淚眼模糊,他知道皇後在說什麽,當年兵變奪取玄武門之後,自己和眾將麵對太極宮誰也不敢闖進去。
是皇後手持三尺劍親自帶著近衛闖進宮去,天明之後從宮中拉出的屍體就十幾車。
哪怕如今已經時過境遷,天下皆尊觀音婢為賢後,但這件事始終讓她耿耿在心。
李世民哭道:“但朕也不能失去觀音婢啊!”
李麗質也聽的心酸,失聲道:“父皇,母後,你們讓女兒把話說完行不行!”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訝然扭頭。
“彪子已經答應女兒,在不辱及母後名節的情況下,想出診斷的辦法!”
李麗質首先給父皇母後吃了一顆定心丸,這才繼續道:“他說這種病在師門傳承中有記載,不屬於絕症卻會長伴終身,但舒緩病情延長壽命卻能做到。”
“此言當真!”李世民震驚追問。
李麗質肯定點頭,隨即俏臉通紅,咬牙道:“但是,他說這種病從沒親自治療過。因此,第一次治療那些犯忌諱的手段必須先在女兒身上實驗,才能確保母後的安全。”
“他安敢如此,你可是嫡長公主,他這不是治病是褻瀆!”李世民暴怒咆哮。
李麗質俏臉更紅,頭低的快要接觸到案幾,悲鳴一聲,道:“他也是被女兒逼的沒了辦法才咬牙答應的......父皇,女兒這樣做,也是為了母後跟兕子啊!”
長孫皇後瞪了她一眼,道:“長樂,李斯文為何要聽你的話,甘冒這樣大的風險也要給母後治病?”
這件事不僅她懷疑,就連李世民都懷疑。
李君羨趕緊低頭掩蓋住抽搐的嘴角,心中不斷腹議,如果你們見到長樂公主跟李斯文撒潑打滾,肯定歎為觀止!
但這件事,他已經被長樂公主逼著發了毒誓,是寧死也不能說的。
李麗質扭頭看向李君羨和王醫正,肅然道:“請伯父和叔叔去殿門口等候!”
李君羨和王醫正心知肚明,一言不發的躬身而退。
李麗質這才鼓足勇氣,低頭道:“彪子說,褻瀆之處不僅僅如此,還需要用類似給秦伯伯輸血的東西,在......在臀上用藥!
這也是他不顧一切出宮遠走的原因。
用藥之法他答應傳給女兒,讓女兒幫母後用藥。但這種藥物彌足珍貴,不能浪費一點。隻能由女兒先行體驗,幫母後試藥。”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聽的麵麵相覷,皇室用藥是有很多忌諱的,即便是太醫署煮藥,也是一式兩份,一份太醫當麵喝下,無事,另一份皇後才能用。
更何況李斯文的藥來自於宮外,怎敢亂用。
但一想起李斯文給秦瓊治病時各種匪夷所思的手段,不由的也相信了幾分。
長孫皇後喘氣道:“長樂的孝心可嘉,母後深感欣慰,但是你還沒迴答母後的話!”
李麗質以手扶額,遮住燥紅的臉蛋。
這番話是她在迴長安的路上反複斟酌好的,本來就是真假摻半,先以孝心為重,然後坐實李斯文褻瀆了自己的事實。
到時候父皇指婚你敢拒絕?二話不說直接砍了你!
這樣母後治好了病,李斯文保住了命,自己也如願以償,可謂一箭三雕。但女兒已經轉移話題了好不好,母後你怎麽還要追問啊!
長孫皇後輕聲道:“如果你不說,母後絕不答應讓他幫你治病的。畢竟這件事這關係到了你的名節!”
“......哭!”咬牙從朱唇蹦出個字眼,長樂羞憤的恨不得撞柱而亡!
“哭?”李世民和長孫皇後聽到答案隻覺的匪夷所思,不由麵麵相覷。
李麗質咬牙抬頭,猶豫半天才紅著臉道:“彪子聽女兒的話,是因為女兒曾經遠走麟遊,請來了袁仙師幫他招魂,雖然他不說但這份恩情卻一直記在心中。
因此,不管女兒叫他做什麽,隻要他能做到的就會答應。隻有給母後治病這件事犯忌諱,他才咬死不鬆口。女兒實在拿他沒辦法,就隻能,哭.......”
“撒潑啊!”李世民以手掩麵,一時間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怒。
“父皇!”李麗質頓時惱了,嬌嗔叫道。
“怪不得!”長孫皇後呢喃自語。
即便沒親眼目睹,但她一想就把事情推斷的八九不離十。
李斯文知道給皇室治病有很多忌諱,而他的治病的手段又太過辱人名節。
偏偏人又聰明絕頂,擔心皇帝見了他治療秦瓊的手段,會生出讓他幫皇後治病的心思。
這才連護送秦瓊迴府都等不及,天剛亮就逃出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