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文頗為懷念的說起前世:“某現在才活了多少年,在夢裏可是實打實的度過了幾十年的光景,心性當然會發生改變。”
李承乾默然點頭。
是啊,人人都在羨慕曹國公次子李斯文,曾於夢中拜得仙師學了一身通天本領。
但任誰也不敢想,起早貪黑學習二十年,是個什麽樣的體驗。
當初下元節以後,經王敬直的整理,蕭銳等人的肯定,虎彪於夢中追隨仙師學習二十年光景的事實,已經廣傳天下。
幾乎所有大唐人都知道,如今的長安城裏住著一位從仙界學有所成,選擇重返人間的謫仙人。
李承乾莫名感慨一聲:“哎,斯文看似光鮮亮麗,讓世人羨慕的背後,其實也暗藏不為人知的辛勞,這一點,某與你感同身受!”
“誒,咱倆可不一樣。”在李承乾的一臉愕然下,李斯文很是暢快的笑了幾聲:
“某算是徹底脫離曾經的苦海了,但高明你可不一樣,你還在苦海裏沉浮等待著重見天日的那一天,而某...就在岸邊笑眯眯的看著你渡河。”
李承乾啞然失笑。
旋即有些羨慕,更是佩服的點了點頭。
李斯文如今的一切殊榮,都與夢中的那二十年辛勞脫不了幹係。
有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前,他對自己還要繼續韜光養晦二十年這件事,也多添了幾分信心。
李斯文可以,他也未嚐不行!
李斯文見太子臉上鬱氣全消,心裏滿滿的都是自豪,這下把話說開了,他就不信這家夥還能像曆史那般,舉兵逼宮。
“好了,不說笑了,咱們繼續說。”
李承乾點點頭,深唿一口氣,神情再次變得肅然。
李斯文伸出一根手指:“咱們說完了陛下的第一層問題,現在再來說說這第二點要如何針對。”
“陛下因為曾經的親身經曆,導致他異常看重手中權勢,那咱們接下來要做的也就明了了。”
“那就是向陛下證明,自己這個做太子的,對皇位絕對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麽垂涎,而後用自己的行為證明這一點,逐漸讓陛下放下日漸增高的戒備。”
“如此一來,陛下縱容越王壯大己身的行為,才會慢慢停止。”
李承乾沉吟片刻,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而後問:“話是如此,但某應該如何做?”
李斯文笑眯眯的說道:“說起來也很簡單——自汙名聲。”
“自汙?名聲!”
李承乾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眼神死死盯著李斯文,試圖從中看出一絲玩笑之意。
但令他心情愈發低沉的是,雖然他臉上帶笑,但神情卻是格外的認真,不像是在說笑。
“斯文,你莫不是在與某開玩笑,就憑某如今的名聲又該如何自汙...哎,不提也罷。”
說起傷心事,李承乾隻能迴以苦笑。
‘望不似人君’、‘婦人之仁,不似人君’...種種關乎他的風聞早已傳遍了天下,而其中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極其類似,‘不似人君’。
有時候李承乾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無意間得罪了什麽人,這才讓他不留餘力的抹黑自己。
“高明沒聽錯,就是自汙名聲。”
李斯文拍了拍手,將太子的心神從低沉情緒中拉迴來,在他的不解中緩緩而道:
“因為魏晉時司馬懿的洛水之誓,導致世人對於誓言有了天然的不信任,道德水平更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但在這樣的背景下,世人對於名聲的看重卻也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烈。”
“別的不說,就韋家興盛的源頭——隋朝有名的隱士韋敻,他就是因為名望過高才被朝廷追封為了逍遙公,有了韋家近幾十年的輝煌。”
“而高明你現在的名聲...本來就不怎麽樣。”
在李承乾捂住心口,一臉受傷的情況下,李斯文頗不自在的幹笑兩聲,趕緊說道:
“既然高明你的名聲都到這種地步了,不妨再將僅剩的一點關於‘尊榮華貴’的好名聲,也一同敗壞了。”
“而這樣一來,別說是英明神武的陛下了,就是如今擁護在太子左右,給你出謀劃策的朝臣們也不會再相信,高明你有威脅到陛下地位的可能。”
“等一等。”
李承乾突然出聲打斷:“斯文你要明白一件事,某不是想要放棄太子之位,隻是想在不引起父皇忌憚的前提下,逐漸積蓄自己的勢力。”
“關於這點,某希望能及時講清楚。”
李承乾是真怕自己聽從了他的建議,徹底敗壞了名聲,也順帶著將自己登上大寶的可能也一起斷送。
“某當然知道高明不想放棄太子之位啊,不然某說這麽多幹嘛?”
李斯文詫異的看向李承乾,你要是不想當太子就早說啊,文哥有的是辦法,把你從奪嫡之戰裏撈出來。
哪怕是效仿漢光武帝劉秀之子劉疆的事跡,在沒有過失的前提下主動請求辭去太子之位,在請求前往封地,隻要後來的皇帝還想有一點好名聲,就絕對不敢虧待了他。
“那斯文你為何要讓某自廢前程,沒了名聲某怎麽可能還當得了太子!”李承乾苦笑道。
李斯文攤開手,很是坦然的開玩笑:“誰說敗壞了名聲就不能當皇帝了,司馬師、司馬衷不都是皇帝嘛!”
“誒!”李承乾趕緊打斷了李斯文的發言:“斯文,算了算了,咱們犯不著。”
你也不看看後人對司馬師,司馬衷都是什麽評價。
一個父親死了都不掉眼淚,被評價為‘為臣不忠,為子不孝’,遺臭千年。
另一個則是被笑話了好幾百年的傻子,‘何不食肉糜’的話一出,就算是在如今逐漸繁盛的大唐看來,這也是個不知民間疾苦的狗皇帝才能說出的話。
他就想百年以後,後人能給他追封個好諡號,這要求很高麽?
“難不成高明還想拯救一下自己的名聲?”
李斯文嗤笑一聲,正所謂破壞總比創造難,修身養性成為名士千難萬難,自汙名聲競選類人群星閃耀時,還不是一個念頭的事。
“如果可以,某覺得某還是可以爭取一下的。”
這下輪到李承乾不自在了,他也清楚自己的名聲在民間已經爛到了什麽地步,這麽要求有些難人所難。
這還不簡單,李斯文心中輕笑,隻需把自己剛才的想法換個說法的事,他本就打算幫助太子另起爐灶,建立一個新的形象。
現在應他的要求,把計劃稍微改改就差不多。
“這樣啊...倒也行!”在李承乾一臉的難以置信下,李斯文搓著下巴點了點頭。
“斯文請講!”太子焦急催促。
“正所謂‘不破其舊,無以立新’。”
“高明你那‘瘸腿望不似人君’的風聞,某暫時也沒有辦法。”在李承乾一臉灰敗下,李斯文故意拉長口音,讓他急一急。
“不過...某倒是有辦法讓你拋掉所有無用的標簽,隻留下一個最有用的,然後再以這個標簽重新建立高明在百姓眼中的形象。”
“標簽?隻留一個?重新建立?”李承乾越聽越糊塗,趕緊問道:“斯文,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李斯文大手一揮:“意思是去他娘的名聲,咱不要了!”
“隻要高明你將‘自己愛民如子’的形象,一步步融入到天下百姓心中,等事成那天起,你便再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認可了!”
“等到那時,也就不是大唐認不認可你的太子之位了,而是大唐需要你這位皇親貴胄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一番話說的李承乾是熱血沸騰,激動的難以自持:“斯文此話何意?”
“什麽意思?某要讓高明你做到——朕從人民中來,朕迴到人民中去!”
“你要將百姓此刻的苦牢牢記在心裏,要讓他們過上夢寐以求的好日子,讓他們從此挺直站起,再也不用顧忌任何人,從此驕傲的活下去!”
“如此以來,務實而滿懷感恩的百姓,自然會將你這位賢君聖王高高舉起,以悠悠民意助你登上大寶!”
當然,李斯文也清楚,在如今這個工業水平低下的古代社會裏,壓根就沒有紅色主義的生存土壤,就是資本主義萌芽,也得到了明中後期才會出現。
但這也絲毫不妨礙,他將‘人民’的概念死死打入李承乾的心中,人民當家作主是不太可能實現了,但打造出一位能替人民作主的大家長...應該不難吧?
畢竟皇帝的前身,就是部落的大族長,他要做的隻是將時代更迭中,被夏桀‘私天下’行為中舍棄的責任再次拾起來,按到皇帝的頭上。
好,理論依據成立,實踐開始!
念及至此,李斯文注視著太子,語重心長的說道:“某說了這麽多,就是想告訴高明你一件事。”
李承乾鄭重點頭:“斯文請說,孤一定銘記於心!”
“須知,自古不是得天下者得民心,而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承乾心中生出幾分明悟。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自然是懂得,可這要如何做到,卻是千難萬難。
不過,他相信李斯文既然敢放出這話,就一定有他的底氣。
李承乾默然點頭。
是啊,人人都在羨慕曹國公次子李斯文,曾於夢中拜得仙師學了一身通天本領。
但任誰也不敢想,起早貪黑學習二十年,是個什麽樣的體驗。
當初下元節以後,經王敬直的整理,蕭銳等人的肯定,虎彪於夢中追隨仙師學習二十年光景的事實,已經廣傳天下。
幾乎所有大唐人都知道,如今的長安城裏住著一位從仙界學有所成,選擇重返人間的謫仙人。
李承乾莫名感慨一聲:“哎,斯文看似光鮮亮麗,讓世人羨慕的背後,其實也暗藏不為人知的辛勞,這一點,某與你感同身受!”
“誒,咱倆可不一樣。”在李承乾的一臉愕然下,李斯文很是暢快的笑了幾聲:
“某算是徹底脫離曾經的苦海了,但高明你可不一樣,你還在苦海裏沉浮等待著重見天日的那一天,而某...就在岸邊笑眯眯的看著你渡河。”
李承乾啞然失笑。
旋即有些羨慕,更是佩服的點了點頭。
李斯文如今的一切殊榮,都與夢中的那二十年辛勞脫不了幹係。
有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前,他對自己還要繼續韜光養晦二十年這件事,也多添了幾分信心。
李斯文可以,他也未嚐不行!
李斯文見太子臉上鬱氣全消,心裏滿滿的都是自豪,這下把話說開了,他就不信這家夥還能像曆史那般,舉兵逼宮。
“好了,不說笑了,咱們繼續說。”
李承乾點點頭,深唿一口氣,神情再次變得肅然。
李斯文伸出一根手指:“咱們說完了陛下的第一層問題,現在再來說說這第二點要如何針對。”
“陛下因為曾經的親身經曆,導致他異常看重手中權勢,那咱們接下來要做的也就明了了。”
“那就是向陛下證明,自己這個做太子的,對皇位絕對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麽垂涎,而後用自己的行為證明這一點,逐漸讓陛下放下日漸增高的戒備。”
“如此一來,陛下縱容越王壯大己身的行為,才會慢慢停止。”
李承乾沉吟片刻,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而後問:“話是如此,但某應該如何做?”
李斯文笑眯眯的說道:“說起來也很簡單——自汙名聲。”
“自汙?名聲!”
李承乾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眼神死死盯著李斯文,試圖從中看出一絲玩笑之意。
但令他心情愈發低沉的是,雖然他臉上帶笑,但神情卻是格外的認真,不像是在說笑。
“斯文,你莫不是在與某開玩笑,就憑某如今的名聲又該如何自汙...哎,不提也罷。”
說起傷心事,李承乾隻能迴以苦笑。
‘望不似人君’、‘婦人之仁,不似人君’...種種關乎他的風聞早已傳遍了天下,而其中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極其類似,‘不似人君’。
有時候李承乾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無意間得罪了什麽人,這才讓他不留餘力的抹黑自己。
“高明沒聽錯,就是自汙名聲。”
李斯文拍了拍手,將太子的心神從低沉情緒中拉迴來,在他的不解中緩緩而道:
“因為魏晉時司馬懿的洛水之誓,導致世人對於誓言有了天然的不信任,道德水平更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但在這樣的背景下,世人對於名聲的看重卻也變得前所未有的強烈。”
“別的不說,就韋家興盛的源頭——隋朝有名的隱士韋敻,他就是因為名望過高才被朝廷追封為了逍遙公,有了韋家近幾十年的輝煌。”
“而高明你現在的名聲...本來就不怎麽樣。”
在李承乾捂住心口,一臉受傷的情況下,李斯文頗不自在的幹笑兩聲,趕緊說道:
“既然高明你的名聲都到這種地步了,不妨再將僅剩的一點關於‘尊榮華貴’的好名聲,也一同敗壞了。”
“而這樣一來,別說是英明神武的陛下了,就是如今擁護在太子左右,給你出謀劃策的朝臣們也不會再相信,高明你有威脅到陛下地位的可能。”
“等一等。”
李承乾突然出聲打斷:“斯文你要明白一件事,某不是想要放棄太子之位,隻是想在不引起父皇忌憚的前提下,逐漸積蓄自己的勢力。”
“關於這點,某希望能及時講清楚。”
李承乾是真怕自己聽從了他的建議,徹底敗壞了名聲,也順帶著將自己登上大寶的可能也一起斷送。
“某當然知道高明不想放棄太子之位啊,不然某說這麽多幹嘛?”
李斯文詫異的看向李承乾,你要是不想當太子就早說啊,文哥有的是辦法,把你從奪嫡之戰裏撈出來。
哪怕是效仿漢光武帝劉秀之子劉疆的事跡,在沒有過失的前提下主動請求辭去太子之位,在請求前往封地,隻要後來的皇帝還想有一點好名聲,就絕對不敢虧待了他。
“那斯文你為何要讓某自廢前程,沒了名聲某怎麽可能還當得了太子!”李承乾苦笑道。
李斯文攤開手,很是坦然的開玩笑:“誰說敗壞了名聲就不能當皇帝了,司馬師、司馬衷不都是皇帝嘛!”
“誒!”李承乾趕緊打斷了李斯文的發言:“斯文,算了算了,咱們犯不著。”
你也不看看後人對司馬師,司馬衷都是什麽評價。
一個父親死了都不掉眼淚,被評價為‘為臣不忠,為子不孝’,遺臭千年。
另一個則是被笑話了好幾百年的傻子,‘何不食肉糜’的話一出,就算是在如今逐漸繁盛的大唐看來,這也是個不知民間疾苦的狗皇帝才能說出的話。
他就想百年以後,後人能給他追封個好諡號,這要求很高麽?
“難不成高明還想拯救一下自己的名聲?”
李斯文嗤笑一聲,正所謂破壞總比創造難,修身養性成為名士千難萬難,自汙名聲競選類人群星閃耀時,還不是一個念頭的事。
“如果可以,某覺得某還是可以爭取一下的。”
這下輪到李承乾不自在了,他也清楚自己的名聲在民間已經爛到了什麽地步,這麽要求有些難人所難。
這還不簡單,李斯文心中輕笑,隻需把自己剛才的想法換個說法的事,他本就打算幫助太子另起爐灶,建立一個新的形象。
現在應他的要求,把計劃稍微改改就差不多。
“這樣啊...倒也行!”在李承乾一臉的難以置信下,李斯文搓著下巴點了點頭。
“斯文請講!”太子焦急催促。
“正所謂‘不破其舊,無以立新’。”
“高明你那‘瘸腿望不似人君’的風聞,某暫時也沒有辦法。”在李承乾一臉灰敗下,李斯文故意拉長口音,讓他急一急。
“不過...某倒是有辦法讓你拋掉所有無用的標簽,隻留下一個最有用的,然後再以這個標簽重新建立高明在百姓眼中的形象。”
“標簽?隻留一個?重新建立?”李承乾越聽越糊塗,趕緊問道:“斯文,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李斯文大手一揮:“意思是去他娘的名聲,咱不要了!”
“隻要高明你將‘自己愛民如子’的形象,一步步融入到天下百姓心中,等事成那天起,你便再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認可了!”
“等到那時,也就不是大唐認不認可你的太子之位了,而是大唐需要你這位皇親貴胄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一番話說的李承乾是熱血沸騰,激動的難以自持:“斯文此話何意?”
“什麽意思?某要讓高明你做到——朕從人民中來,朕迴到人民中去!”
“你要將百姓此刻的苦牢牢記在心裏,要讓他們過上夢寐以求的好日子,讓他們從此挺直站起,再也不用顧忌任何人,從此驕傲的活下去!”
“如此以來,務實而滿懷感恩的百姓,自然會將你這位賢君聖王高高舉起,以悠悠民意助你登上大寶!”
當然,李斯文也清楚,在如今這個工業水平低下的古代社會裏,壓根就沒有紅色主義的生存土壤,就是資本主義萌芽,也得到了明中後期才會出現。
但這也絲毫不妨礙,他將‘人民’的概念死死打入李承乾的心中,人民當家作主是不太可能實現了,但打造出一位能替人民作主的大家長...應該不難吧?
畢竟皇帝的前身,就是部落的大族長,他要做的隻是將時代更迭中,被夏桀‘私天下’行為中舍棄的責任再次拾起來,按到皇帝的頭上。
好,理論依據成立,實踐開始!
念及至此,李斯文注視著太子,語重心長的說道:“某說了這麽多,就是想告訴高明你一件事。”
李承乾鄭重點頭:“斯文請說,孤一定銘記於心!”
“須知,自古不是得天下者得民心,而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承乾心中生出幾分明悟。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自然是懂得,可這要如何做到,卻是千難萬難。
不過,他相信李斯文既然敢放出這話,就一定有他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