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諸侯起兵,會集於虎牢關外,各自安營紮寨,接連二百餘裏,聲勢浩大。
也正是諸侯討伐董卓,拉開了天下大亂的真正序幕。
這是一個實力為王,強者為尊的漢末亂世三國。
隻是隨著唐修的到來,他是絕不會允許再出現“亂世三國”的。因為他的任務,乃是大漢天子劉協,以“龍庭氣運”所發布的d級副本任務。
誅殺董賊,複興大漢!
而唐修領取了副本任務後,遊戲係統給他安排的身份,更是讓他有些好笑。
他的任務之先乃是“誅殺董賊”,而後才是“複興大漢。”
而他的身份,竟然是董卓麾下的一個小兵!
說是董卓麾下的兵士,卻又不盡然,因為他是以“古代流民”的身份,被董卓軍抓了壯丁,這才成為董卓軍的一員的。
似他這種臨時抓來的壯丁,在古代的戰場上也就是炮灰的作用。
唐修來到三國遊戲位麵之後,還沒來得及做出什麽打算,就被拉入了虎牢關外的戰役之中。
虎牢關,是洛陽城的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
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董卓軍中,守備虎牢關的大將華雄,之前大勝“十九路諸侯”之一的長沙太守孫堅。
現今,華雄挾大勝之勢,率五千西涼鐵騎,出關來到諸侯聯軍的大營前挑戰。
那虎牢關外的諸侯大營,雖接連二百餘裏,聲勢浩大,但華雄這員西涼猛將,怡然不懼。
西涼騎兵名揚天下,乃世上數一數二的精騎,進可攻,退可走。
更何況,五千西涼鐵騎前方,還有著幾千名炮灰,都是董卓軍臨時抓來的壯丁。
唐修便在這幾千名炮灰之中。
這幾千號炮灰,負責衝鋒在前,抵擋敵人最犀利的攻擊,又或者負責殿後。而且身上連點像樣的裝備都沒有,最好的裝備就是一把生鏽的兵器之類。
唐修正迴憶著史上的這場虎牢關戰役,不論是正史還是野史,虎牢關的這場戰役都有著色彩濃重的一筆。
如關公溫酒斬華雄、威震華夏第一功。
又或是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等等。
看目前大戰的形勢,唐修覺得,三國遊戲位麵似乎的偏向於《三國演義》的曆史劇情?
……
諸侯聯軍大營之中,十九路諸侯得知華雄前來挑戰,一個個亦是義憤填膺。
之前因為大意,敗於華雄之首的長沙太守孫堅,更是臉色漲紅。
“華雄安敢如此放肆!”孫堅怒吼一聲,若非那華雄的武藝與他難分伯仲,他也沒有把握將其斬落馬下,早就出去迎戰去了。
十九路諸侯的盟主,四世三公的袁紹袁本初,平淡問道:“這華雄何許人也,怎敢如此放肆?”
語氣之中,對於華雄頗不以為然。
麵對諸侯聯軍,小小華雄,也敢放肆?
在場的諸侯們也都是如此看法。
他們十九路諸侯往這兒一站,這大半的江山,豈不是已經在他們的腳底下?
數十萬諸侯聯軍,大營延綿二百裏!
就是那董賊見了,也要聞風喪膽罷!?
而剩下那一片江山,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彈指可取!
即便是之前長沙太守孫堅的小小失利,在華雄手下吃了虧,在他們看來也是孫堅太貪功冒進而已,於大局來說無傷大雅。
唯有曹操與幽州上穀郡太守劉歌,並不如此看。
劉歌乃一名遊戲玩家,眼光自然不同。
曹操亦是眼光出色,正色道:“華雄此人,不可小視,他是關西人氏,乃董卓麾下第四員猛將。”
“哦?”袁紹也正了正臉色,問道:“第四?那其他三人都是誰?”
袁紹自然也明白,董卓麾下的呂布,乃天下第一員猛將。
那呂布本是官拜執金吾、領並州刺史的丁原之義子。
董卓進京後,丁原與董卓發生衝突,董卓遣使挑撥誘使呂布將丁原殺害,盡收並州大軍,呂布又認了董卓為義父。
也正因為有呂布與並州大軍投靠,董卓勢力膨脹,竊據龍庭。
隻是不知那第二與第三,又是誰來?
曹操正色道:“第一是呂布,第二是李傕,第三是郭汜,第四員便是這個華雄!”
袁紹點了點頭,環視諸侯一眼,問道:“列位將軍,我等再次聚義,西涼軍竟敢前來挑戰,必須斬了華雄,以壯我盟軍天威!”
此話一出,在場諸侯紛紛意動。
這可是軍功啊!
更是牽動整個天下的大戰役,足以使人一戰成名,名動天下!
位於北平太守公孫瓚身後,有三位相貌奇異者。
乃劉備、關羽、張飛等劉關張三兄弟,三人跟隨公孫瓚前來,正是要建立功勳的。
對於如此名動天下的好機會,站在劉備身旁的關羽首先意動,想要請戰,卻被劉備輕輕伸手,搖了搖頭,攔了下來。
此等功勳,自然是諸侯們去爭取,還輪不到他們三兄弟。
各路諸侯還等著打敗董賊,迎了天子,然後論功行賞呢!當然是誰立功立得多,最後誰的封賞就比較多!
更何況還可以名揚天下!
南陽太守袁術最先按耐不住,給身後一名將領使了個眼神,這名將領立即站了出來,向袁盟主行禮道:“末將請求出戰!十合之內定斬下華雄狗頭!”
袁術笑道:“這是我的上將軍俞涉,有萬夫不當之勇!”
眾人一見袁術出麵,礙於袁家四世三公的威名,卻也不好與他去搶這個功勳。
盟主袁紹與袁術更是一家的兄弟,雖然關係不睦,卻也不能眾目睽睽之下駁迴這個請戰,以免顯得他袁紹太過小氣。
袁紹笑道:“好!取酒來,為俞將軍壯行!”
俞涉飲了杯酒,去戰華雄。
諸侯目光閃爍,不知俞涉能否斬了華雄?
唯有遊戲玩家劉歌,麵露笑意,心說與三國演義差不多,第一個給華雄送人頭的,不正是這俞涉?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也正是諸侯討伐董卓,拉開了天下大亂的真正序幕。
這是一個實力為王,強者為尊的漢末亂世三國。
隻是隨著唐修的到來,他是絕不會允許再出現“亂世三國”的。因為他的任務,乃是大漢天子劉協,以“龍庭氣運”所發布的d級副本任務。
誅殺董賊,複興大漢!
而唐修領取了副本任務後,遊戲係統給他安排的身份,更是讓他有些好笑。
他的任務之先乃是“誅殺董賊”,而後才是“複興大漢。”
而他的身份,竟然是董卓麾下的一個小兵!
說是董卓麾下的兵士,卻又不盡然,因為他是以“古代流民”的身份,被董卓軍抓了壯丁,這才成為董卓軍的一員的。
似他這種臨時抓來的壯丁,在古代的戰場上也就是炮灰的作用。
唐修來到三國遊戲位麵之後,還沒來得及做出什麽打算,就被拉入了虎牢關外的戰役之中。
虎牢關,是洛陽城的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
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董卓軍中,守備虎牢關的大將華雄,之前大勝“十九路諸侯”之一的長沙太守孫堅。
現今,華雄挾大勝之勢,率五千西涼鐵騎,出關來到諸侯聯軍的大營前挑戰。
那虎牢關外的諸侯大營,雖接連二百餘裏,聲勢浩大,但華雄這員西涼猛將,怡然不懼。
西涼騎兵名揚天下,乃世上數一數二的精騎,進可攻,退可走。
更何況,五千西涼鐵騎前方,還有著幾千名炮灰,都是董卓軍臨時抓來的壯丁。
唐修便在這幾千名炮灰之中。
這幾千號炮灰,負責衝鋒在前,抵擋敵人最犀利的攻擊,又或者負責殿後。而且身上連點像樣的裝備都沒有,最好的裝備就是一把生鏽的兵器之類。
唐修正迴憶著史上的這場虎牢關戰役,不論是正史還是野史,虎牢關的這場戰役都有著色彩濃重的一筆。
如關公溫酒斬華雄、威震華夏第一功。
又或是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等等。
看目前大戰的形勢,唐修覺得,三國遊戲位麵似乎的偏向於《三國演義》的曆史劇情?
……
諸侯聯軍大營之中,十九路諸侯得知華雄前來挑戰,一個個亦是義憤填膺。
之前因為大意,敗於華雄之首的長沙太守孫堅,更是臉色漲紅。
“華雄安敢如此放肆!”孫堅怒吼一聲,若非那華雄的武藝與他難分伯仲,他也沒有把握將其斬落馬下,早就出去迎戰去了。
十九路諸侯的盟主,四世三公的袁紹袁本初,平淡問道:“這華雄何許人也,怎敢如此放肆?”
語氣之中,對於華雄頗不以為然。
麵對諸侯聯軍,小小華雄,也敢放肆?
在場的諸侯們也都是如此看法。
他們十九路諸侯往這兒一站,這大半的江山,豈不是已經在他們的腳底下?
數十萬諸侯聯軍,大營延綿二百裏!
就是那董賊見了,也要聞風喪膽罷!?
而剩下那一片江山,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彈指可取!
即便是之前長沙太守孫堅的小小失利,在華雄手下吃了虧,在他們看來也是孫堅太貪功冒進而已,於大局來說無傷大雅。
唯有曹操與幽州上穀郡太守劉歌,並不如此看。
劉歌乃一名遊戲玩家,眼光自然不同。
曹操亦是眼光出色,正色道:“華雄此人,不可小視,他是關西人氏,乃董卓麾下第四員猛將。”
“哦?”袁紹也正了正臉色,問道:“第四?那其他三人都是誰?”
袁紹自然也明白,董卓麾下的呂布,乃天下第一員猛將。
那呂布本是官拜執金吾、領並州刺史的丁原之義子。
董卓進京後,丁原與董卓發生衝突,董卓遣使挑撥誘使呂布將丁原殺害,盡收並州大軍,呂布又認了董卓為義父。
也正因為有呂布與並州大軍投靠,董卓勢力膨脹,竊據龍庭。
隻是不知那第二與第三,又是誰來?
曹操正色道:“第一是呂布,第二是李傕,第三是郭汜,第四員便是這個華雄!”
袁紹點了點頭,環視諸侯一眼,問道:“列位將軍,我等再次聚義,西涼軍竟敢前來挑戰,必須斬了華雄,以壯我盟軍天威!”
此話一出,在場諸侯紛紛意動。
這可是軍功啊!
更是牽動整個天下的大戰役,足以使人一戰成名,名動天下!
位於北平太守公孫瓚身後,有三位相貌奇異者。
乃劉備、關羽、張飛等劉關張三兄弟,三人跟隨公孫瓚前來,正是要建立功勳的。
對於如此名動天下的好機會,站在劉備身旁的關羽首先意動,想要請戰,卻被劉備輕輕伸手,搖了搖頭,攔了下來。
此等功勳,自然是諸侯們去爭取,還輪不到他們三兄弟。
各路諸侯還等著打敗董賊,迎了天子,然後論功行賞呢!當然是誰立功立得多,最後誰的封賞就比較多!
更何況還可以名揚天下!
南陽太守袁術最先按耐不住,給身後一名將領使了個眼神,這名將領立即站了出來,向袁盟主行禮道:“末將請求出戰!十合之內定斬下華雄狗頭!”
袁術笑道:“這是我的上將軍俞涉,有萬夫不當之勇!”
眾人一見袁術出麵,礙於袁家四世三公的威名,卻也不好與他去搶這個功勳。
盟主袁紹與袁術更是一家的兄弟,雖然關係不睦,卻也不能眾目睽睽之下駁迴這個請戰,以免顯得他袁紹太過小氣。
袁紹笑道:“好!取酒來,為俞將軍壯行!”
俞涉飲了杯酒,去戰華雄。
諸侯目光閃爍,不知俞涉能否斬了華雄?
唯有遊戲玩家劉歌,麵露笑意,心說與三國演義差不多,第一個給華雄送人頭的,不正是這俞涉?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