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殿試上
農家小子的古代上進日常 作者:冬眠中的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茂平到達承華門時,已經有不少貢士等在了那裏。當然參加殿試的並不都是這科的貢士,還有極少一部分是上科的貢士因為疾病,丁憂等一些無法避免的原因而沒能參加上科的殿試。
王茂平很快就發現了陳方承幾人的身影,連忙湊了過去,眾人也都在和相熟之人竊竊私語著。雖然大家都已經看過榜單,但今天終於是有機會將榜單上的名字和真人對上號了。
“那個人就是會元吳清維,看著很年輕啊,長得也很周正!”
“你看看會試的第二名齊羨離就不會這麽說了!”
“哪個是齊羨離?”
“就是那邊四個人中長得最英俊的那個!”
“喲,真是生的好相貌啊!”
……
“羨離兄,祝你龍標奪歸!”王茂平三人說道,這可是整個天奉書院的驕傲啊,也是最有可能問鼎狀元之人,他們都是真心的希望齊羨離可以拿下魁首。
“多謝,但願可以如你們所說……”
正在此時,一個官轎在承華門附近停了下來,一個身穿緋色官袍補子上繡著孔雀的官員從轎上走下來,所有的貢士都知道禮部侍郎到了,已經全部都安靜了下來。
眾人按照名次羅列好隊形跟著禮部侍郎來到了承華門的門口,等待著金吾衛的搜查。
雖然說不用脫衣檢查,畢竟一群貢士在皇宮門口脫衣服實在是很不雅觀,值守的金吾衛檢查還是十分嚴格,從頭到腳全部搜了一遍後這才放行。
一番折騰下來,終於是進入了承華門,眾人就看到一百多個殿廷衛士正直勾勾的盯著他們,麵無表情,這種壓迫感一般人還真是有些接受不了。
後邊的人,你踩我鞋了,還有前麵的哥們,你順拐了。頂著殿廷衛士熱情的目光,貢士們繼續向前走著,左右兩邊各有四十多間朝房。
除了有王公大臣候朝的朝房以外,還有六科廊,也就是六部的辦事機構。前世都沒有逛過皇宮,沒想到如今卻能到此一遊,要不是必須目不斜視,王茂平真想好好看看四周。
行至午門時,貢士們在這裏按照名次的單雙號分成兩排,單號在左,雙號在右,分別穿過左右兩側的掖門。
又走了一段時間終於來到了奉天殿的丹陛(台階)前,此時的讀卷官、受卷官、執事官已經立於丹陛之上。
殿前的讀卷官,那可都是由內閣大學士、五部(六部中禮部除外)、督察院、通政司、翰林院等部門的堂上官充任,一共十七人。他們這些貢士大部分都沒有機會成為讀卷官中的一員吧,王茂平有些感慨。
向丹陛上的官員參拜後,便分別立在了丹陛的左右,等待著主角也就是孟朝的天子登場。
過了一會兒奏樂鳴鞭聲響起,啟元帝升殿,眾人連忙行跪拜之禮,王茂平也隻是看見一片明黃色的衣角。
皇帝已經進入奉天殿,此時大學士進入殿內於黃案上捧起策題交由殿外的執事官放置於案,再由執事官捧起題案,從左階而下,置於禦道中。
王茂平等人朝著題案五拜三叩首後,由禮部官散給各貢士一張策題卷,王茂平等人是再次跪接叩首,感覺自己這二十多年磕的頭都沒有今天一天多。
終於是領完試卷,眾人入座準備開始答題。當然,雖然是殿試,但也是露天考試,除非遇到雨雪或者大風天氣,才會在奉天殿的東西兩廡進行考試。
雖說殿試的主考官是皇帝,但殿試的題目是由內閣大學士或者翰林院擬定數道呈給皇帝圈定,殿試隻考一道時務策,限一千字以上。而內容基本上是涉及民政、經濟、軍事、吏治等。
答卷第一開的前半頁需要寫上履曆三代,格式都是有規定的,王茂平提筆先將履曆寫了上去。
“應殿試舉人臣王茂平,年二十一歲,係寧江地區東營府上陽縣人。由廩生應丙午科鄉試中式,由舉人應丁未科會試中式,今應殿試。曾祖父王盛山,祖父王守昌,父王廣順……”
寫完履曆,王茂平才看向時務策的題目
“製策曰:昔列聖之相繼大統而馭宇,禮樂昭名。何自弗寧,內騷華夏,外戍八荒……今欲罷乘機,絕遠戍,垂衣而治,又恐蠻貊生齒之繁……諸士子博古通今,其詳陳之,朕將親覽焉。”
這篇策問題王茂平粗略的估計了一下,能有將近二百字,這是一篇邊防軍事時務策。開篇先提了一下古代聖王統一之後的治世理想。
緊接著就提到了邊境的戰事對於百姓和孟朝的影響,如何保持邊境安全及國家發展之間的平衡,通過何種對策來解決邊境的威脅等。
此時的眾人都已經陷入了思考,這是殿試,此刻當今的聖上就坐在奉天殿中,每個人都是慎之又慎。
王茂平也開始思考了起來,要想提出邊防對策,就需要對如今的邊境形式有所了解。如今北部邊境,主要有兩個對手,韃靼、土蠻。
三十年前,在和韃靼進行過大規模的戰爭後,對方的實力被削弱了很多,如今孟朝邊境大體上還算安定。
不過近年來其勢力已經有所恢複,不斷的滋擾著北方的邊境,他們的野心依然是存在的。而如今的北部的邊防策略大體上是積極防禦,建立衛所,戍邊屯田。
思考完當下的形勢,那麽接下來就是思考對策了。
大的方麵還是軍事和發展兩手都要抓,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經濟支撐,軍事無法壯大。而沒有軍事的保證,發展又從何談起。
在王茂平看來如今屯兵戍田是十分正確的,但屯田的土地要嚴防貴戚大族所占。既然是邊防問題那接下來側重點就應該來到軍事方麵。
軍隊自身方麵,爵賞、刑罰、選將、練兵,王茂平考慮從這四個方麵入手,來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對策。
獎勵有功之臣與士兵,才可以大大的提振士氣,對於爵賞相關的對象、標準、程序都需要有明確的規定的,完善相關的監督體係,避免貪墨的發生。
王茂平很快就發現了陳方承幾人的身影,連忙湊了過去,眾人也都在和相熟之人竊竊私語著。雖然大家都已經看過榜單,但今天終於是有機會將榜單上的名字和真人對上號了。
“那個人就是會元吳清維,看著很年輕啊,長得也很周正!”
“你看看會試的第二名齊羨離就不會這麽說了!”
“哪個是齊羨離?”
“就是那邊四個人中長得最英俊的那個!”
“喲,真是生的好相貌啊!”
……
“羨離兄,祝你龍標奪歸!”王茂平三人說道,這可是整個天奉書院的驕傲啊,也是最有可能問鼎狀元之人,他們都是真心的希望齊羨離可以拿下魁首。
“多謝,但願可以如你們所說……”
正在此時,一個官轎在承華門附近停了下來,一個身穿緋色官袍補子上繡著孔雀的官員從轎上走下來,所有的貢士都知道禮部侍郎到了,已經全部都安靜了下來。
眾人按照名次羅列好隊形跟著禮部侍郎來到了承華門的門口,等待著金吾衛的搜查。
雖然說不用脫衣檢查,畢竟一群貢士在皇宮門口脫衣服實在是很不雅觀,值守的金吾衛檢查還是十分嚴格,從頭到腳全部搜了一遍後這才放行。
一番折騰下來,終於是進入了承華門,眾人就看到一百多個殿廷衛士正直勾勾的盯著他們,麵無表情,這種壓迫感一般人還真是有些接受不了。
後邊的人,你踩我鞋了,還有前麵的哥們,你順拐了。頂著殿廷衛士熱情的目光,貢士們繼續向前走著,左右兩邊各有四十多間朝房。
除了有王公大臣候朝的朝房以外,還有六科廊,也就是六部的辦事機構。前世都沒有逛過皇宮,沒想到如今卻能到此一遊,要不是必須目不斜視,王茂平真想好好看看四周。
行至午門時,貢士們在這裏按照名次的單雙號分成兩排,單號在左,雙號在右,分別穿過左右兩側的掖門。
又走了一段時間終於來到了奉天殿的丹陛(台階)前,此時的讀卷官、受卷官、執事官已經立於丹陛之上。
殿前的讀卷官,那可都是由內閣大學士、五部(六部中禮部除外)、督察院、通政司、翰林院等部門的堂上官充任,一共十七人。他們這些貢士大部分都沒有機會成為讀卷官中的一員吧,王茂平有些感慨。
向丹陛上的官員參拜後,便分別立在了丹陛的左右,等待著主角也就是孟朝的天子登場。
過了一會兒奏樂鳴鞭聲響起,啟元帝升殿,眾人連忙行跪拜之禮,王茂平也隻是看見一片明黃色的衣角。
皇帝已經進入奉天殿,此時大學士進入殿內於黃案上捧起策題交由殿外的執事官放置於案,再由執事官捧起題案,從左階而下,置於禦道中。
王茂平等人朝著題案五拜三叩首後,由禮部官散給各貢士一張策題卷,王茂平等人是再次跪接叩首,感覺自己這二十多年磕的頭都沒有今天一天多。
終於是領完試卷,眾人入座準備開始答題。當然,雖然是殿試,但也是露天考試,除非遇到雨雪或者大風天氣,才會在奉天殿的東西兩廡進行考試。
雖說殿試的主考官是皇帝,但殿試的題目是由內閣大學士或者翰林院擬定數道呈給皇帝圈定,殿試隻考一道時務策,限一千字以上。而內容基本上是涉及民政、經濟、軍事、吏治等。
答卷第一開的前半頁需要寫上履曆三代,格式都是有規定的,王茂平提筆先將履曆寫了上去。
“應殿試舉人臣王茂平,年二十一歲,係寧江地區東營府上陽縣人。由廩生應丙午科鄉試中式,由舉人應丁未科會試中式,今應殿試。曾祖父王盛山,祖父王守昌,父王廣順……”
寫完履曆,王茂平才看向時務策的題目
“製策曰:昔列聖之相繼大統而馭宇,禮樂昭名。何自弗寧,內騷華夏,外戍八荒……今欲罷乘機,絕遠戍,垂衣而治,又恐蠻貊生齒之繁……諸士子博古通今,其詳陳之,朕將親覽焉。”
這篇策問題王茂平粗略的估計了一下,能有將近二百字,這是一篇邊防軍事時務策。開篇先提了一下古代聖王統一之後的治世理想。
緊接著就提到了邊境的戰事對於百姓和孟朝的影響,如何保持邊境安全及國家發展之間的平衡,通過何種對策來解決邊境的威脅等。
此時的眾人都已經陷入了思考,這是殿試,此刻當今的聖上就坐在奉天殿中,每個人都是慎之又慎。
王茂平也開始思考了起來,要想提出邊防對策,就需要對如今的邊境形式有所了解。如今北部邊境,主要有兩個對手,韃靼、土蠻。
三十年前,在和韃靼進行過大規模的戰爭後,對方的實力被削弱了很多,如今孟朝邊境大體上還算安定。
不過近年來其勢力已經有所恢複,不斷的滋擾著北方的邊境,他們的野心依然是存在的。而如今的北部的邊防策略大體上是積極防禦,建立衛所,戍邊屯田。
思考完當下的形勢,那麽接下來就是思考對策了。
大的方麵還是軍事和發展兩手都要抓,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經濟支撐,軍事無法壯大。而沒有軍事的保證,發展又從何談起。
在王茂平看來如今屯兵戍田是十分正確的,但屯田的土地要嚴防貴戚大族所占。既然是邊防問題那接下來側重點就應該來到軍事方麵。
軍隊自身方麵,爵賞、刑罰、選將、練兵,王茂平考慮從這四個方麵入手,來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和對策。
獎勵有功之臣與士兵,才可以大大的提振士氣,對於爵賞相關的對象、標準、程序都需要有明確的規定的,完善相關的監督體係,避免貪墨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