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
任務係統:終極一班開始 作者:兜裏有糖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68章
徐庶來到京都之後,便被林陽給軟禁了起來。
徐庶畢竟跟了劉備有一段的時間,如果想要對方投降於自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讓對方好好想想。
所謂的軟禁,並不是限製了徐庶的出行,隻要是在林陽領地之內,去哪裏都行。
隻是說不管去哪裏,一路上都會有林陽的人跟著防止對方逃跑。
經過五年時間的發展,淮南的水軍已經訓練出來了,總共60萬大軍。
除此之外,林陽所轄之地在研發部的幫助以及他自己有意的提點和推進下,成功的步入了初階的工業革命,成功研發出了蒸汽機。
科技取得了重大的進步,林陽也沒有吝嗇,在小世界的圖書館裏把有關近代工業革命的一些相關書籍拷貝了下來。
以供研發部的人觀摩和學習。
五年的時間,林陽的領地煥然一新,到處都是工廠,和蒸汽催動的機械。
百姓再也不用利用黃牛來耕田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些通過燒炭燒木頭,煮沸水產生蒸汽,通過蒸汽轉換的能源催動齒輪機器的鐵製器械。
利用這些器械耕田不僅省時省力,且在林陽有意的普及下,成本都十分的低廉,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也承受的起一架耕田機的所需費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蒸汽火車也被研發了出來,曆時三年時間,成功的修建出了第一條鐵路。
始發地是幽州的京都,終點站在淮南的汝南,途徑冀,青,徐三州的最大郡城,又從徐州轉道向豫,兗,司隸三地,最終抵達揚州的汝南。
全程近2000公裏,貫穿了林陽所轄之地的南北,為軍隊,百姓的出行提供了大大的便利性。
一般來說,從京都到汝南,路程大概1000多公裏,普通人想要去,駕馬不眠不休都是半個月的時間,算上休息和馬的體力問題,至少也得兩月時間。
但現在有了蒸汽火車,隻需5日,便可從京都趕到汝南,且期間還要繞道去青州和徐州轉一圈,不然最多2日便可到達。
工業的發展,也讓林陽的軍事實力得到了質的飛升。
原本研發出來的燧火槍直接被摒棄,取而代之的則是在此基礎上新研發的燧發槍。
這大大的縮短了槍械上彈的時間,且在槍的前段配備上長戟,直接就取代了現有冷兵器上戰場的資格。
林陽手底下的謀士武將,在第一次觀看燧發槍的實驗時,見射出的子彈連影子都沒看見,隻聽見一聲巨響,不遠處的物品就碎了。
都是感慨有如此神兵利器,何愁天下不歸啊。
就連傻帽張飛也是被震驚到了,在看之前對方還不覺得有什麽,說什麽這燧發槍和箭矢沒啥區別,他隻手便能擋住。
直到親眼目睹了燧發槍的威力,張飛是驚的目光瞪大,驚歎如此之大的聲音這是天雷降世嗎?
事後林陽還調侃說,三弟不是說隻手便能擋住嘛,去試試唄。
嚇得張飛連連搖頭,這連子彈軌跡都看不見,他擋的住個屁啊,怕是還沒反應過來,他就被子彈打成篩子了。
除了燧發槍之外,林陽還拿出了火炮的研發圖紙。
在這個時代,隻是射程高達1500米以上的步兵炮,就是滅世一般的存在,無論是在野外對壘,還是攻城都是大殺器。
領先了1000多年的發展,如果把火炮裝在船上,那麽接下來在進攻江東的時候,將不費吹灰之力。
現階段遠程攻擊,還隻能用弓弩,射程最多200米。
想象一下,江東的水軍還沒有靠近,就被一公裏外的林陽水軍轟的沉沒,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而且這還隻是射程隻有1500米的步兵炮,如果是那種能打3 4000米的加農炮呢。
怕是江東水軍剛看見林陽他們的艦船身影,迎麵而來的就會是炮彈了。
時至第五年,林陽軍幾乎全員都裝備上了燧發槍,步兵炮也產出了500門。
這裏可能就有疑問了,那就是短短五年的時間,先是修工廠,又是製造生產各種蒸汽機械,燧發槍以及步兵炮。
這麽多的鋼鐵和煤是哪裏來的。
沒錯,就以大漢現有的鐵礦和煤礦,根本沒辦法支持這麽龐大的供需。
但不要忘了,林陽所研發的艦船已經是能在海上航行的。
早在剛拿下袁術之後不久,林陽就命張遼為主帥,龐統為軍師率10萬大軍以及30艘艦船遠赴海外。
依照林陽給的地圖,先後抵達了東南亞,印度,以及埃及非洲等地,全程大概9000公裏,往返時間用了一年多。
至於說為什麽龐統會是軍師,其實吧,早在收複甘寧的時候,龐統就自薦來投了,當時就是對方獻計,才收複的甘寧。
不然就以甘寧那當水賊的脾氣,怕是脖子一橫寧死都不會降。
除印度和埃及之外,東南亞以及非洲各地還沒有形成文明,基本都是一些原始部落。
這些原始部落在張遼帶領的帝國軍的長戟之下毫無抵抗能力,很快就在林陽提前的指示下拿下了一片地盤。
待張遼他們第一次遠赴海外迴來的時候,林陽下達了下一步的命令,就是奴役那些原始部落的原住民,讓其幫忙開采當地的鐵和煤礦。
隨後派遣了上百艘艦船,來迴運送這些挖掘到的礦石。
此後,林陽更是鼓勵百姓遠赴海外貿易,前往印度,埃及,巴比倫等地,采購當地的特殊物品,以及鐵煤等資源迴來。
林陽他們的鐵與煤等資源可謂求不應供,所以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建設和製造那麽多的器械。
徐庶來到京都之後,便被林陽給軟禁了起來。
徐庶畢竟跟了劉備有一段的時間,如果想要對方投降於自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讓對方好好想想。
所謂的軟禁,並不是限製了徐庶的出行,隻要是在林陽領地之內,去哪裏都行。
隻是說不管去哪裏,一路上都會有林陽的人跟著防止對方逃跑。
經過五年時間的發展,淮南的水軍已經訓練出來了,總共60萬大軍。
除此之外,林陽所轄之地在研發部的幫助以及他自己有意的提點和推進下,成功的步入了初階的工業革命,成功研發出了蒸汽機。
科技取得了重大的進步,林陽也沒有吝嗇,在小世界的圖書館裏把有關近代工業革命的一些相關書籍拷貝了下來。
以供研發部的人觀摩和學習。
五年的時間,林陽的領地煥然一新,到處都是工廠,和蒸汽催動的機械。
百姓再也不用利用黃牛來耕田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些通過燒炭燒木頭,煮沸水產生蒸汽,通過蒸汽轉換的能源催動齒輪機器的鐵製器械。
利用這些器械耕田不僅省時省力,且在林陽有意的普及下,成本都十分的低廉,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也承受的起一架耕田機的所需費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蒸汽火車也被研發了出來,曆時三年時間,成功的修建出了第一條鐵路。
始發地是幽州的京都,終點站在淮南的汝南,途徑冀,青,徐三州的最大郡城,又從徐州轉道向豫,兗,司隸三地,最終抵達揚州的汝南。
全程近2000公裏,貫穿了林陽所轄之地的南北,為軍隊,百姓的出行提供了大大的便利性。
一般來說,從京都到汝南,路程大概1000多公裏,普通人想要去,駕馬不眠不休都是半個月的時間,算上休息和馬的體力問題,至少也得兩月時間。
但現在有了蒸汽火車,隻需5日,便可從京都趕到汝南,且期間還要繞道去青州和徐州轉一圈,不然最多2日便可到達。
工業的發展,也讓林陽的軍事實力得到了質的飛升。
原本研發出來的燧火槍直接被摒棄,取而代之的則是在此基礎上新研發的燧發槍。
這大大的縮短了槍械上彈的時間,且在槍的前段配備上長戟,直接就取代了現有冷兵器上戰場的資格。
林陽手底下的謀士武將,在第一次觀看燧發槍的實驗時,見射出的子彈連影子都沒看見,隻聽見一聲巨響,不遠處的物品就碎了。
都是感慨有如此神兵利器,何愁天下不歸啊。
就連傻帽張飛也是被震驚到了,在看之前對方還不覺得有什麽,說什麽這燧發槍和箭矢沒啥區別,他隻手便能擋住。
直到親眼目睹了燧發槍的威力,張飛是驚的目光瞪大,驚歎如此之大的聲音這是天雷降世嗎?
事後林陽還調侃說,三弟不是說隻手便能擋住嘛,去試試唄。
嚇得張飛連連搖頭,這連子彈軌跡都看不見,他擋的住個屁啊,怕是還沒反應過來,他就被子彈打成篩子了。
除了燧發槍之外,林陽還拿出了火炮的研發圖紙。
在這個時代,隻是射程高達1500米以上的步兵炮,就是滅世一般的存在,無論是在野外對壘,還是攻城都是大殺器。
領先了1000多年的發展,如果把火炮裝在船上,那麽接下來在進攻江東的時候,將不費吹灰之力。
現階段遠程攻擊,還隻能用弓弩,射程最多200米。
想象一下,江東的水軍還沒有靠近,就被一公裏外的林陽水軍轟的沉沒,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而且這還隻是射程隻有1500米的步兵炮,如果是那種能打3 4000米的加農炮呢。
怕是江東水軍剛看見林陽他們的艦船身影,迎麵而來的就會是炮彈了。
時至第五年,林陽軍幾乎全員都裝備上了燧發槍,步兵炮也產出了500門。
這裏可能就有疑問了,那就是短短五年的時間,先是修工廠,又是製造生產各種蒸汽機械,燧發槍以及步兵炮。
這麽多的鋼鐵和煤是哪裏來的。
沒錯,就以大漢現有的鐵礦和煤礦,根本沒辦法支持這麽龐大的供需。
但不要忘了,林陽所研發的艦船已經是能在海上航行的。
早在剛拿下袁術之後不久,林陽就命張遼為主帥,龐統為軍師率10萬大軍以及30艘艦船遠赴海外。
依照林陽給的地圖,先後抵達了東南亞,印度,以及埃及非洲等地,全程大概9000公裏,往返時間用了一年多。
至於說為什麽龐統會是軍師,其實吧,早在收複甘寧的時候,龐統就自薦來投了,當時就是對方獻計,才收複的甘寧。
不然就以甘寧那當水賊的脾氣,怕是脖子一橫寧死都不會降。
除印度和埃及之外,東南亞以及非洲各地還沒有形成文明,基本都是一些原始部落。
這些原始部落在張遼帶領的帝國軍的長戟之下毫無抵抗能力,很快就在林陽提前的指示下拿下了一片地盤。
待張遼他們第一次遠赴海外迴來的時候,林陽下達了下一步的命令,就是奴役那些原始部落的原住民,讓其幫忙開采當地的鐵和煤礦。
隨後派遣了上百艘艦船,來迴運送這些挖掘到的礦石。
此後,林陽更是鼓勵百姓遠赴海外貿易,前往印度,埃及,巴比倫等地,采購當地的特殊物品,以及鐵煤等資源迴來。
林陽他們的鐵與煤等資源可謂求不應供,所以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建設和製造那麽多的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