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找,又是十餘日,與預想的一樣,沒有結果。
影子顯得有些沒落,畢竟以她心中所想,如果能找到長命燈,便可以得到答案。
隻不過事與願違。
紀源想過放棄,卻不好主動開口,柳青源卻毫無顧忌,一邊翻找一邊抱怨。
直至虎寶轉醒,從李茂那邊主動來找紀源等人。
影子,你是不是不會迴來了?
這是虎寶開口的第一句話,影子愣了一下,搖了搖頭。
誰也不明白答案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也許隻有影子自己懂,也許她自己也不懂。
尋找長命燈一事無果,影子重新迴到紀源背上,再也沒有開口說話。
虎寶也不知如何是好,僅僅待了一會便自顧迴去。
之後的幾個月裏,紀源除了努力尋找寶物之外,沒事就到李茂所在的殿內閑聊,說說外麵的風土人情,聊聊修行上的奇聞異事,請教一番修行路上遇見的問題。
李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很多東西聽到之後與原先設想的偏差頗多,有種恍然大悟之感。而有的東西則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讓機緣覺得尤為新奇。
隻不過話說到頭,無非就一個要求,仙宮重建怕是極為遙遠之事,僅憑紀源與虎寶二人難如登天。如今隻希望二人提升修為,在今後的千百年裏徐徐發展。至於紀源離不離開此地,李茂經過深思熟慮,收迴了原先不得離開的話語,畢竟紀源對仙宮沒有歸屬感,若將他強行禁錮在此,恐怕要適得其反。
紀源聽了這消息自然欣喜,坦言若修行有成定會為仙宮重建出一份微薄之力。且還主動留下那枚令牌,畢竟在仙宮內有點職務才好說服自己去做這看起來吃力不討好的事。
隻不過,任李茂見聞再廣都沒能猜到,紀源竟能以開天筆之內的拘神之法一舉將整個仙宮遺址收入開天筆中,化為一個小黑點,伴在柳河芳園旁邊。
看著一青一黑兩處芥子空間,紀源嘴邊不由泛起絲絲笑意。這麽下去,會不會哪天自己也成一方世界的霸主,爽歪歪。
......
待紀源與柳青源迴到地宮十八層後,巡視了一番,卻未發現晏懿等人的身影,倒是四處留下的打鬥痕跡多少能看出他們與鬼物交過手了。如今剩下的鬼物雖然也不少,卻皆是些低階的,修為最高不過六星巔峰。
紀源想起了什麽,問身後影子餓了不?
影子搖搖頭表示沒有用餐的想法。
柳青源卻笑道真好,餓了還能吃東西,我連餓肚子的機會都沒有。
這話自然招來紀源的鄙夷,影子懶得理會他,趴著不動。
之後兩人順著地宮一層層向上,卻發現每一層都被搜羅一空,想必晏懿等人搜刮完寶物後不見紀源迴來便啟程迴大明了。至於紀源是否殞命,對於他們來說,應該不會太在意,劉蠻除外。
直到野人所居的第十層,紀源卻未停步,徑直向野人王被埋之地而去。
算算時間,野人王已經被困數月之久,紀源本以為再怎麽樣也能脫困出來了,沒曾想待紀源靠近時,卻發現這大家夥已經緩緩沉入地下開始又一輪沉睡。
紀源沒想弄出太大動靜,以秘法悄悄沉入地下,而後揪出野人王體內那股熟悉的靈氣。
沒想到還是驚動了野人王,待其發現體內異常轉醒之時,紀源早到了地宮出口處。唯獨所有的野人部落在野人王的厲吼聲中瑟瑟發抖。
你何時發現他身上有個魂魄的?柳青源追問。
紀源以秘法將新得的墨言魂魄封禁做成掛墜,小心翼翼收起,迴道法袍上的乩蹤禁製有過異動
,我就試著碰碰運氣,沒想到還真在他身上。
柳青源點了點頭恐怕野人一族突然能夠說話也是因為這個吧。
應該是,他們雖然不修道法,但魂魄內蘊含的大量靈氣對於肉體凡胎終究是有裨益的。
說著,慢慢往大明方向前行,無盡荒原之行就此落下帷幕。
這一路走走停停,又是數月時間。紀源在路上拿出開天筆,久違地寫起了山水遊記。
待進了大明寧州地界,紀源神情有些恍惚,近一年的光陰,經曆的事情太多。
之後紀源走了一趟天州,在紫雲樓卻未能見到國師晏懿,隻有安民司一位值守的小吏幫忙遞交了一份書信。
紀源本想轉頭去劉府找崔潺和劉蠻,在看了信件之後卻停下了腳步。
信中寫道仙國來人,召集我等北上,恐有大事發生。紀小友若能歸來,且隱瞞行蹤迴大泉,收押仙國使者一事老夫可幫你瞞下,但若仙國那幫老家夥出手,我不敢保證能瞞得住。
信很短,內容很勁爆,紀源沒有多做停留,從安民司所掌管的牢獄之中直接將雲山與陸宓收進開天筆,而後也不管大明都城內是否存在禁空律令,開天筆化作飛舟大小,全速向東而去,唯獨留下身後無數安民司的修士追趕。
從大明天州到大泉鯉州,自西向東千萬裏,紀源先是到藍燁所在的小廟之中看了這位新晉山君一眼,而後取了一件得自於衍幻仙宮的法寶碎片交與藍燁,那件寶物之上陰氣甚是濃厚,對於藍燁這位鬼物出身的山君可以算上一件重寶。
而後又修書一封寄往大泉溪州金穀郡城隍廟,隻言雲山陸宓二人已經收押,其餘江豪門眾需要帶迴銅陵郡親自審問,並於信內附上蘇詩明的信物。金穀郡城隍老爺蘇晉仕見了信件,沒有過多考慮便將江豪門數十位門人交與金穀郡的郡守大人送往鯉州銅陵郡。
春去秋來,細算之下,紀源再次踏上銅陵郡地界時已然過了兩年光景。
期間,紀源走了一趟銅陵郡城隍廟與城隍蘇詩明打了個照麵,隻將此番大明一行的見聞挑挑揀揀說了個大概,而後向他打聽是否有關於仙國的傳言。
蘇詩明隻是大泉一方城隍,自然沒有得到任何消息,這與紀源的預想不謀而合。看來仙國所召集的人大多是早年到仙國求道的那些,隻不過無法理解的是,包括崔潺、古山川與劉蠻這等武夫為何也被帶走了。更讓紀源懷疑的是,他們是自願去的還是遭人脅迫的。
思慮至此,紀源又想起晏懿給他留的那封信恐有大事發生、隱瞞行蹤迴大泉等字眼,令其不寒而栗。
之後,紀源沒有與銅陵郡中相熟之人見麵,直接從郡城之中禦風向離山而去。
在城隍蘇詩明口中得知,這兩年裏,離山之內的格局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當離山立派之後,以其強大的實力或打壓或結盟,將離山之中包括九山十六峰在內的諸多妖修勢力重新整合。最終,九山之中一山帶頭反抗,被仙芷柒帶著一種高手將山頭連根拔起,山中諸多妖獸死的死降的降。自此,當離山成了離山之中新的九山之一。
而其餘八山,在翻龍山的穿山君率先結盟交好之後,立馬有三個山頭主動投誠,分別是獸王山的陸獨行、蒼穹山的飛滿天與玄武山的萬年青。這四人恰好是紀源初入斷鴻界時最先遇見的四位山主,皆是九星巔峰的實力,若以上界的修行境界劃分,恐怕皆是蘊靈與脫胎兩境趨近圓滿的存在。
離山之中,但凡修為稍高的山主或峰主皆知,這四人向來交好,並共同研習了一套合擊陣法,威力極大,鮮有同境界的妖獸願與他們交手。當然,能將修為提升到這等程度的妖獸靈智自然也不會太低,見當離山勢大
,剩下的四山立馬結為聯盟,名曰離山盟,並將十六峰之內的七峰收入麾下,其餘九峰自然歸當離山所有,至於為何不是與當離山聯盟,自然是因為實力不足。
自那之後,當離山為首的幾方勢力與離山盟多番交手,各有得失,不過大多是當離山這邊占點便宜。
之後,因為雙方交手太過頻繁,擾亂一方天象,對離山周邊的凡人多有影響,銅陵郡城隍蘇詩明便親自前往離山當了和事老。據蘇詩明所言,他本打算就紀源與當離山的關係.打.打感情牌,若是在不成,隻好請動鯉州城隍那邊前來助陣,沒曾想仙芷柒卻滿口答應下來,並主動與離山盟那邊和談,這不由讓蘇詩明覺得臉上有光。
自此,雙方偃旗息鼓,再無戰事。
而這之後,經當離山與銅陵郡城隍廟協商,交銅陵郡守曲陽風著人於柳河灣至當離山門處開辟了一條大道,以利上山訪仙者登山之便。這番操作下來,其效立竿見影,短短數月時間當離山收了包括散修與身懷修行資質的凡人在內十數位新的門人。
以紀源如今的修為,駕馭開天筆飛遁之速極快,從銅陵郡城到當離山門僅用了半個時辰。
遠遠望去,一條新路如登天長龍盤踞在離山之上,路的盡頭,高樓林立,宮闕巍峨。
山門處,數百門人比肩接踵,以仙芷柒為首,仰頭向天,衝著紀源所來之向,高聲齊唿。
恭迎山主歸山!
影子顯得有些沒落,畢竟以她心中所想,如果能找到長命燈,便可以得到答案。
隻不過事與願違。
紀源想過放棄,卻不好主動開口,柳青源卻毫無顧忌,一邊翻找一邊抱怨。
直至虎寶轉醒,從李茂那邊主動來找紀源等人。
影子,你是不是不會迴來了?
這是虎寶開口的第一句話,影子愣了一下,搖了搖頭。
誰也不明白答案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也許隻有影子自己懂,也許她自己也不懂。
尋找長命燈一事無果,影子重新迴到紀源背上,再也沒有開口說話。
虎寶也不知如何是好,僅僅待了一會便自顧迴去。
之後的幾個月裏,紀源除了努力尋找寶物之外,沒事就到李茂所在的殿內閑聊,說說外麵的風土人情,聊聊修行上的奇聞異事,請教一番修行路上遇見的問題。
李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很多東西聽到之後與原先設想的偏差頗多,有種恍然大悟之感。而有的東西則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讓機緣覺得尤為新奇。
隻不過話說到頭,無非就一個要求,仙宮重建怕是極為遙遠之事,僅憑紀源與虎寶二人難如登天。如今隻希望二人提升修為,在今後的千百年裏徐徐發展。至於紀源離不離開此地,李茂經過深思熟慮,收迴了原先不得離開的話語,畢竟紀源對仙宮沒有歸屬感,若將他強行禁錮在此,恐怕要適得其反。
紀源聽了這消息自然欣喜,坦言若修行有成定會為仙宮重建出一份微薄之力。且還主動留下那枚令牌,畢竟在仙宮內有點職務才好說服自己去做這看起來吃力不討好的事。
隻不過,任李茂見聞再廣都沒能猜到,紀源竟能以開天筆之內的拘神之法一舉將整個仙宮遺址收入開天筆中,化為一個小黑點,伴在柳河芳園旁邊。
看著一青一黑兩處芥子空間,紀源嘴邊不由泛起絲絲笑意。這麽下去,會不會哪天自己也成一方世界的霸主,爽歪歪。
......
待紀源與柳青源迴到地宮十八層後,巡視了一番,卻未發現晏懿等人的身影,倒是四處留下的打鬥痕跡多少能看出他們與鬼物交過手了。如今剩下的鬼物雖然也不少,卻皆是些低階的,修為最高不過六星巔峰。
紀源想起了什麽,問身後影子餓了不?
影子搖搖頭表示沒有用餐的想法。
柳青源卻笑道真好,餓了還能吃東西,我連餓肚子的機會都沒有。
這話自然招來紀源的鄙夷,影子懶得理會他,趴著不動。
之後兩人順著地宮一層層向上,卻發現每一層都被搜羅一空,想必晏懿等人搜刮完寶物後不見紀源迴來便啟程迴大明了。至於紀源是否殞命,對於他們來說,應該不會太在意,劉蠻除外。
直到野人所居的第十層,紀源卻未停步,徑直向野人王被埋之地而去。
算算時間,野人王已經被困數月之久,紀源本以為再怎麽樣也能脫困出來了,沒曾想待紀源靠近時,卻發現這大家夥已經緩緩沉入地下開始又一輪沉睡。
紀源沒想弄出太大動靜,以秘法悄悄沉入地下,而後揪出野人王體內那股熟悉的靈氣。
沒想到還是驚動了野人王,待其發現體內異常轉醒之時,紀源早到了地宮出口處。唯獨所有的野人部落在野人王的厲吼聲中瑟瑟發抖。
你何時發現他身上有個魂魄的?柳青源追問。
紀源以秘法將新得的墨言魂魄封禁做成掛墜,小心翼翼收起,迴道法袍上的乩蹤禁製有過異動
,我就試著碰碰運氣,沒想到還真在他身上。
柳青源點了點頭恐怕野人一族突然能夠說話也是因為這個吧。
應該是,他們雖然不修道法,但魂魄內蘊含的大量靈氣對於肉體凡胎終究是有裨益的。
說著,慢慢往大明方向前行,無盡荒原之行就此落下帷幕。
這一路走走停停,又是數月時間。紀源在路上拿出開天筆,久違地寫起了山水遊記。
待進了大明寧州地界,紀源神情有些恍惚,近一年的光陰,經曆的事情太多。
之後紀源走了一趟天州,在紫雲樓卻未能見到國師晏懿,隻有安民司一位值守的小吏幫忙遞交了一份書信。
紀源本想轉頭去劉府找崔潺和劉蠻,在看了信件之後卻停下了腳步。
信中寫道仙國來人,召集我等北上,恐有大事發生。紀小友若能歸來,且隱瞞行蹤迴大泉,收押仙國使者一事老夫可幫你瞞下,但若仙國那幫老家夥出手,我不敢保證能瞞得住。
信很短,內容很勁爆,紀源沒有多做停留,從安民司所掌管的牢獄之中直接將雲山與陸宓收進開天筆,而後也不管大明都城內是否存在禁空律令,開天筆化作飛舟大小,全速向東而去,唯獨留下身後無數安民司的修士追趕。
從大明天州到大泉鯉州,自西向東千萬裏,紀源先是到藍燁所在的小廟之中看了這位新晉山君一眼,而後取了一件得自於衍幻仙宮的法寶碎片交與藍燁,那件寶物之上陰氣甚是濃厚,對於藍燁這位鬼物出身的山君可以算上一件重寶。
而後又修書一封寄往大泉溪州金穀郡城隍廟,隻言雲山陸宓二人已經收押,其餘江豪門眾需要帶迴銅陵郡親自審問,並於信內附上蘇詩明的信物。金穀郡城隍老爺蘇晉仕見了信件,沒有過多考慮便將江豪門數十位門人交與金穀郡的郡守大人送往鯉州銅陵郡。
春去秋來,細算之下,紀源再次踏上銅陵郡地界時已然過了兩年光景。
期間,紀源走了一趟銅陵郡城隍廟與城隍蘇詩明打了個照麵,隻將此番大明一行的見聞挑挑揀揀說了個大概,而後向他打聽是否有關於仙國的傳言。
蘇詩明隻是大泉一方城隍,自然沒有得到任何消息,這與紀源的預想不謀而合。看來仙國所召集的人大多是早年到仙國求道的那些,隻不過無法理解的是,包括崔潺、古山川與劉蠻這等武夫為何也被帶走了。更讓紀源懷疑的是,他們是自願去的還是遭人脅迫的。
思慮至此,紀源又想起晏懿給他留的那封信恐有大事發生、隱瞞行蹤迴大泉等字眼,令其不寒而栗。
之後,紀源沒有與銅陵郡中相熟之人見麵,直接從郡城之中禦風向離山而去。
在城隍蘇詩明口中得知,這兩年裏,離山之內的格局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當離山立派之後,以其強大的實力或打壓或結盟,將離山之中包括九山十六峰在內的諸多妖修勢力重新整合。最終,九山之中一山帶頭反抗,被仙芷柒帶著一種高手將山頭連根拔起,山中諸多妖獸死的死降的降。自此,當離山成了離山之中新的九山之一。
而其餘八山,在翻龍山的穿山君率先結盟交好之後,立馬有三個山頭主動投誠,分別是獸王山的陸獨行、蒼穹山的飛滿天與玄武山的萬年青。這四人恰好是紀源初入斷鴻界時最先遇見的四位山主,皆是九星巔峰的實力,若以上界的修行境界劃分,恐怕皆是蘊靈與脫胎兩境趨近圓滿的存在。
離山之中,但凡修為稍高的山主或峰主皆知,這四人向來交好,並共同研習了一套合擊陣法,威力極大,鮮有同境界的妖獸願與他們交手。當然,能將修為提升到這等程度的妖獸靈智自然也不會太低,見當離山勢大
,剩下的四山立馬結為聯盟,名曰離山盟,並將十六峰之內的七峰收入麾下,其餘九峰自然歸當離山所有,至於為何不是與當離山聯盟,自然是因為實力不足。
自那之後,當離山為首的幾方勢力與離山盟多番交手,各有得失,不過大多是當離山這邊占點便宜。
之後,因為雙方交手太過頻繁,擾亂一方天象,對離山周邊的凡人多有影響,銅陵郡城隍蘇詩明便親自前往離山當了和事老。據蘇詩明所言,他本打算就紀源與當離山的關係.打.打感情牌,若是在不成,隻好請動鯉州城隍那邊前來助陣,沒曾想仙芷柒卻滿口答應下來,並主動與離山盟那邊和談,這不由讓蘇詩明覺得臉上有光。
自此,雙方偃旗息鼓,再無戰事。
而這之後,經當離山與銅陵郡城隍廟協商,交銅陵郡守曲陽風著人於柳河灣至當離山門處開辟了一條大道,以利上山訪仙者登山之便。這番操作下來,其效立竿見影,短短數月時間當離山收了包括散修與身懷修行資質的凡人在內十數位新的門人。
以紀源如今的修為,駕馭開天筆飛遁之速極快,從銅陵郡城到當離山門僅用了半個時辰。
遠遠望去,一條新路如登天長龍盤踞在離山之上,路的盡頭,高樓林立,宮闕巍峨。
山門處,數百門人比肩接踵,以仙芷柒為首,仰頭向天,衝著紀源所來之向,高聲齊唿。
恭迎山主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