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他沒事,道長肯定不會介意的。”吳用也不避著宋江,直接說明了朱仝的特殊之處。
宋江這才知道吳用為什麽會把朱仝安排在自己隔壁了,看來自己日後要多和這位鄰居走動走動了。
朱貴無奈的點了點吳用的方向:“軍師果然算無遺策。”
吳用喝了口茶,認下了朱貴的說法。
等到朱仝迴來後,吳用便帶著他會山上去了,在他收拾完自己的住處後,便第一時間帶他去見了公孫勝。
果然,公孫勝對於朱仝來到山上很是歡迎,甚至問到:“不知雷都頭現在何處,要是他也來了的話,我們也算是真正的團聚了。”
朱仝也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雷橫了:“我也不知道,當時我們兩個分開後,便沒有再聯係上過。”
吳用打圓場:“日後有緣總會相見的,大家也不用覺得遺憾,朱都頭先在我們梁山上適應一下,等你想好了日後到底要做什麽我再給你安排。”吳用還是比較尊重各人的想法的,所以沒有第一時間給朱仝分配職位。
朱仝拱手謝過吳用:“多謝軍師費心。”
之後的日子裏,朱仝便在人的陪同下適應山上的生活,最後選擇了進花榮的寨子,到底還是對於以往的軍隊生活比較適應。
吳用詢問了花榮的一間後,便讓朱仝去了,說到底山上也並不缺朱仝這一份力。
宋江對於這個結果也還算滿意,至少不再軍師麵前晃悠了,自己便也有繼續奮鬥的目標了。
此時時間已進入初冬,大家夥都開始準備過冬的物資了,因為今年比起去年來說,山上的人數增加了不少,所以需要的東西也更多,所以吳用這段時間還是比較忙碌的。
朱貴上山的頻率也增加了不少,此時他又拿著一張單子上來問吳用的意見了。
吳用看過之後,便批準了,同時詢問:“怡老院那邊準備的怎麽樣了?”那裏基本都是老人,更要注意冬季的保暖,要不然這些老人很難熬過一整個冬季。
朱貴:“放心,我把第一批采購的東西就送到了怡老院去了,絕對缺不了他們那邊的。”
吳用還是信任朱貴的:“這段時間盡量讓大夫常駐怡老院吧,有什麽頭疼腦熱的也能及時醫治。”
朱貴點頭,下去安排。
這一天,正好是山上的休息時間,吳用便組織了人手去怡老院看望。
正好孩子們也要去,大家便一起過去了。
宋江和李逵等人也放心不下自家的老父親和老母親,也在隊伍當中。
怡老院一向都是比較慢節奏的,他們過來的時候,老人們才剛剛起床。
孩子們熟門熟路的去幫助老人們洗漱,同時帶著手腳不便的老人到院子裏散散步,雖然外麵風景開始凋零,但有陽光和新鮮的空氣,對老人的身體還是挺好的。
李逵第一時間去了自家老母親的屋子,因為有眼疾的緣故,她是和五婆婆一起生活的,彼此間也能夠照應一下,這次阮小五沒有空下山,便叮囑了李逵幫忙照看一下,有什麽缺的就迴來告訴他,他再讓人送去。
五婆婆和李婆婆笑眯眯的盯著李逵:“今天怎麽有空過來?”
李逵:“是軍師帶我們過來的,說是擔心你們冬天過不好,讓我們自己來看看你們,娘,五婆婆,我帶你們出去坐坐,有什麽缺的你們就和我說,我今天一天都在這裏,肯定能幫你們置辦好。”李逵難得有機會來見自家母親一次,自然是想要多盡孝的,順帶的照料好五婆婆也沒有什麽問題,至於銀兩,到時候再和阮小五說就是了。
五婆婆和李婆婆倒是沒拒絕李逵的幫忙,兩人帶上自己往日的消遣,坐在暖洋洋的日光當中,看著滿院活潑的孩子們,深深覺得他們自家兒子是到了一處好去處了。
李逵親自去廚房給兩位老人端了熱騰騰的早飯來,然後就在一邊詢問情況。
從兩位兩人的口中,李逵還是知道了軍師考慮的很是周到,連熱炕都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他唯一能做的居然是去給兩位老人買零嘴,這還是因為怡老院限製老人們多吃甜食的緣故,生怕她們得病,隻是人老了還是會饞的,李逵去問了吳用。
吳用正好在和大夫商量老人們冬季養身的事情,便直接示意大夫和李逵解釋一下。
這位老大夫受聘於這家怡老院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也深知這裏的人的周到之處,此時便詳細給李逵解釋了為什麽不能給老人多吃糖的緣故。
老大夫:“要是實在是饞了,就盡量去買好一點的點心給她們,同時要限製好量。”價高的點心用的糖相對來說也比較好,少量吃一點人體也消耗得了。
李逵受教的點點頭,便親自進程采購去了。
其他人也在給老人們幹完了該幹的事情後,來和老大夫請教類似的問題,吳用在一邊考慮著要不要給老人們專門請一個點心師傅,這樣至少他們能夠自己控製原材料。
一整天下來,老人們都很是滿意,紛紛叮囑自家的孩子:“在山上要好好表現,你們有這樣好的上司也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連我們都跟著受益。”
這些老人的孩子自然是點頭表示他們會好好表現的,畢竟他們自己也很珍惜這種機會。
吳用在山上人心中刷了一波好感度之後,便繼續操心著山上的發展,又是該去店鋪和莊子裏查賬的時候了,年前過去的話,正好也能夠和他們拉近一下感情。
因為去年吳用也是這個時候出去的,山上人倒是不怎麽意外,隻叮囑吳用:“不要像上次一樣到年底才迴來。”
吳用不敢保證:“我盡量早點迴來,隻是有時候天氣也不是我能夠控製的。”
吳用還是帶上了甲一,同時帶上了兩個有意在日後執掌經濟的孩子,出行的時候,便還是準備了馬車和馬,吳用依舊騎馬,讓甲一帶著兩個孩子坐馬車。
宋江這才知道吳用為什麽會把朱仝安排在自己隔壁了,看來自己日後要多和這位鄰居走動走動了。
朱貴無奈的點了點吳用的方向:“軍師果然算無遺策。”
吳用喝了口茶,認下了朱貴的說法。
等到朱仝迴來後,吳用便帶著他會山上去了,在他收拾完自己的住處後,便第一時間帶他去見了公孫勝。
果然,公孫勝對於朱仝來到山上很是歡迎,甚至問到:“不知雷都頭現在何處,要是他也來了的話,我們也算是真正的團聚了。”
朱仝也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雷橫了:“我也不知道,當時我們兩個分開後,便沒有再聯係上過。”
吳用打圓場:“日後有緣總會相見的,大家也不用覺得遺憾,朱都頭先在我們梁山上適應一下,等你想好了日後到底要做什麽我再給你安排。”吳用還是比較尊重各人的想法的,所以沒有第一時間給朱仝分配職位。
朱仝拱手謝過吳用:“多謝軍師費心。”
之後的日子裏,朱仝便在人的陪同下適應山上的生活,最後選擇了進花榮的寨子,到底還是對於以往的軍隊生活比較適應。
吳用詢問了花榮的一間後,便讓朱仝去了,說到底山上也並不缺朱仝這一份力。
宋江對於這個結果也還算滿意,至少不再軍師麵前晃悠了,自己便也有繼續奮鬥的目標了。
此時時間已進入初冬,大家夥都開始準備過冬的物資了,因為今年比起去年來說,山上的人數增加了不少,所以需要的東西也更多,所以吳用這段時間還是比較忙碌的。
朱貴上山的頻率也增加了不少,此時他又拿著一張單子上來問吳用的意見了。
吳用看過之後,便批準了,同時詢問:“怡老院那邊準備的怎麽樣了?”那裏基本都是老人,更要注意冬季的保暖,要不然這些老人很難熬過一整個冬季。
朱貴:“放心,我把第一批采購的東西就送到了怡老院去了,絕對缺不了他們那邊的。”
吳用還是信任朱貴的:“這段時間盡量讓大夫常駐怡老院吧,有什麽頭疼腦熱的也能及時醫治。”
朱貴點頭,下去安排。
這一天,正好是山上的休息時間,吳用便組織了人手去怡老院看望。
正好孩子們也要去,大家便一起過去了。
宋江和李逵等人也放心不下自家的老父親和老母親,也在隊伍當中。
怡老院一向都是比較慢節奏的,他們過來的時候,老人們才剛剛起床。
孩子們熟門熟路的去幫助老人們洗漱,同時帶著手腳不便的老人到院子裏散散步,雖然外麵風景開始凋零,但有陽光和新鮮的空氣,對老人的身體還是挺好的。
李逵第一時間去了自家老母親的屋子,因為有眼疾的緣故,她是和五婆婆一起生活的,彼此間也能夠照應一下,這次阮小五沒有空下山,便叮囑了李逵幫忙照看一下,有什麽缺的就迴來告訴他,他再讓人送去。
五婆婆和李婆婆笑眯眯的盯著李逵:“今天怎麽有空過來?”
李逵:“是軍師帶我們過來的,說是擔心你們冬天過不好,讓我們自己來看看你們,娘,五婆婆,我帶你們出去坐坐,有什麽缺的你們就和我說,我今天一天都在這裏,肯定能幫你們置辦好。”李逵難得有機會來見自家母親一次,自然是想要多盡孝的,順帶的照料好五婆婆也沒有什麽問題,至於銀兩,到時候再和阮小五說就是了。
五婆婆和李婆婆倒是沒拒絕李逵的幫忙,兩人帶上自己往日的消遣,坐在暖洋洋的日光當中,看著滿院活潑的孩子們,深深覺得他們自家兒子是到了一處好去處了。
李逵親自去廚房給兩位老人端了熱騰騰的早飯來,然後就在一邊詢問情況。
從兩位兩人的口中,李逵還是知道了軍師考慮的很是周到,連熱炕都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他唯一能做的居然是去給兩位老人買零嘴,這還是因為怡老院限製老人們多吃甜食的緣故,生怕她們得病,隻是人老了還是會饞的,李逵去問了吳用。
吳用正好在和大夫商量老人們冬季養身的事情,便直接示意大夫和李逵解釋一下。
這位老大夫受聘於這家怡老院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也深知這裏的人的周到之處,此時便詳細給李逵解釋了為什麽不能給老人多吃糖的緣故。
老大夫:“要是實在是饞了,就盡量去買好一點的點心給她們,同時要限製好量。”價高的點心用的糖相對來說也比較好,少量吃一點人體也消耗得了。
李逵受教的點點頭,便親自進程采購去了。
其他人也在給老人們幹完了該幹的事情後,來和老大夫請教類似的問題,吳用在一邊考慮著要不要給老人們專門請一個點心師傅,這樣至少他們能夠自己控製原材料。
一整天下來,老人們都很是滿意,紛紛叮囑自家的孩子:“在山上要好好表現,你們有這樣好的上司也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連我們都跟著受益。”
這些老人的孩子自然是點頭表示他們會好好表現的,畢竟他們自己也很珍惜這種機會。
吳用在山上人心中刷了一波好感度之後,便繼續操心著山上的發展,又是該去店鋪和莊子裏查賬的時候了,年前過去的話,正好也能夠和他們拉近一下感情。
因為去年吳用也是這個時候出去的,山上人倒是不怎麽意外,隻叮囑吳用:“不要像上次一樣到年底才迴來。”
吳用不敢保證:“我盡量早點迴來,隻是有時候天氣也不是我能夠控製的。”
吳用還是帶上了甲一,同時帶上了兩個有意在日後執掌經濟的孩子,出行的時候,便還是準備了馬車和馬,吳用依舊騎馬,讓甲一帶著兩個孩子坐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