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殿下不拿,我們如何進步
大唐皇子:我有農場係統 作者:大唐鎮國將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府之外,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先前那段時間,哪怕李愔不遠萬裏來到這交州,哪怕李愔是皇子,也是沒人搭理的。
李愔也明白,這種地方,窮山惡水,人們都以宗族作為根基,皇權到了這裏算個屁,能頂吃的,喝的,還是能給我們族人帶來好處?
但今日,門檻外,一大片人,大箱小箱,在門外排著隊張望。
“這位管事,我是桂州之地的地方官,人微言輕,知道殿下千裏迢迢來到交州,身為交州官員,我專門前來拜謁。”
宰相門房,天子內侍,貴人丫鬟,那可都是需要巴結的存在。
這幾日,老黃連日處理各地商人的事情,有些疲憊,但一看到這些人的嘴臉,當即就來了精神。
早些時候幹嘛了?現在想起來了?
當時殿下來的時候,一個個愛搭不理,門可羅雀。
如今殿下雷霆手段,交州商賈如雲,鹽商所過之處,如過江之鯽,你們這時候過來拜謁了?
揚眉吐氣啊,老黃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馬車路過,丁三兩從工坊迴來,風塵仆仆,依舊是一身樸素衣服,依舊是過去那個窮刺史,依舊是先前那個無權無勢沒有半點依仗的外來人。
但這次,所有人的態度,大相徑庭。
丁三兩深吸一口氣,嘴角撇著,脖子已經紅了。
他情緒有些激動,尤其是看到這些曾經橫眉冷對自己的交州本地官的那種諂媚之色之後,他過去十年那一口氣,瞬間釋然了。
這些人啊,哪裏能跟長安來的人相比,他們,不過是草台班子罷了。
丁三兩下馬車之後,幾個官員直接就圍了上來。
“丁刺史,你可得給我們說點好話啊,咱們同僚十年,我可沒有胡來過啊。”
“老丁,你我之間的關係,用不著多說什麽了吧?殿下那邊,還請你美言幾句。”
以前拚了命想要融入的人群,現在根本用不著丁三兩自己動嘴,人家主動就貼了過來。
殿下來之前,你們對我愛搭不理。
如今殿下來了,你們對我丁三兩,高攀不起。
這感覺,真爽。
他感激地看了一眼王府方向,隨後擺擺手。
還沒開口,就感覺自己腰間,袖袋,各種能放東西的地方,一陣沉甸甸的。
“丁刺史,您可不能拒絕啊,這是我們的一片心意,您不拿,我們心裏麵不踏實啊。”
“是啊,您不拿,這殿下怎麽拿,殿下不拿,我們這些人還如何加官進爵啊……”
這一刻,丁三兩剛剛平複的內心,勃然大怒。
交州,怎麽淨是這樣的官,難怪,難怪這麽多年,交州這個地方,貧苦無比,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各地災難橫行。
有這樣的官員,別說交州,就是大唐也禁不住他們消耗啊。
“丟雷樓某!”丁三兩忍不住了,爆了粗口。
下一刻,一個官員諂媚的點點頭。
“丁刺史說的有理,丟,一定要丟,我看啊,咱們這金錠子,就得丟在殿下的庫房裏。”
台階上,老黃看著這一切,笑嗬嗬朝著丁三兩開口。
“丁刺史,殿下還等你呢。”
丁三兩這才抽身離開,這些交州官員,削尖腦袋,那一個個眼裏除了錢,還有什麽?
這地方功績是一樣不幹,這金銀財寶,是一樣不肯少,撈,除了撈,還有啥?
看到丁三兩離去,老黃這才笑盈盈摸了摸下巴,沒有胡子,也摸出了有胡子的氣勢。
殿下已經說過了,這些人,要好好拿捏。
老黃深吸一口氣:“交州之地,大唐福地,諸位都是交州父母官,百姓仰仗之所在,殿下器重之所在,所以,殿下做了個決定,給你們一個機會……”
……
王府書房裏,丁三兩胸膛起伏著。
“殿下,您看看那些人,真狗。”
李愔拍拍手,笑嗬嗬一點也不著急。
“丁三兩,你這人雖然是交州刺史,但本王現在知道為什麽到交州曆練的人是你了。”
“你以為前倨後恭,是他們不行。”
“但本王這麽看來,你也不開竅啊。”
丁三兩一臉不服,若是李愔說他能力不行,辦事不力,他絕無多言,畢竟,李愔提供的那些東西,有些他還真理解不了,得跟工匠一起琢磨。
可說為官,殿下啊殿下,這為官,能一樣嗎。
“怎麽?不服啊?”
“來來來,本王給你好好講講。”
李愔指了指香蕉,翠兒就輕巧的拿起香蕉,用小刀在案上切成一片一片的,再澆上櫻桃汁。
李愔坐在躺椅上,閉目開口。
“這為官地方,你若是沒有自己的心腹,那指定是不行的。”
“當然,你可以說,聖上就沒有給你派心腹,但在本王看來,這就是找借口。”
“不管是貪官,清官,隻要辦事,你就給好處,當自己心腹,先用了再說。”
“他日若是出了事情,拉出去一刀砍了,還能平息民怨,地方政績也有改善,何樂不為?”
“你這個人,就是死腦筋。”
丁三兩頭一迴聽到這樣的言論,當然,或許他以前也想過,但第一次從一個十幾歲的年輕人口中說出來,哪怕這個人是陛下的兒子,當今大唐皇子。
他也有點接受不了。
“殿下,這虎狼之詞啊,貪官如何用,為官不為民,不堪大用啊。”
“你急個啥啊,用不用,殺不殺,怎麽處置,你是交州刺史,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情。”李愔起身,“現在,本王需要你把他們都一個個用起來,本王希望,交州這個地方,自上而下,消息靈通,鐵板一塊,都是本王的人。”
丁三兩不理解,但本能的點頭。
“殿下,工坊又征召了一批民夫,三千人出頭,其中還有一些山中的土人,我拿不定主意。”
李愔嚴肅看著丁三兩:“土人怎麽了,交州地界,那都是咱大唐子民啊,語言不通,你就去教,這可是教化之功,千年以後,你丁三兩也名垂青史的。”
一瞬間,丁三兩來了興致。
這種人,你說給他多少錢,多大權利,他是沒有太多的興致。
但你說,名垂青史。
丁三兩當即虎軀一顫:我願意!
先前那段時間,哪怕李愔不遠萬裏來到這交州,哪怕李愔是皇子,也是沒人搭理的。
李愔也明白,這種地方,窮山惡水,人們都以宗族作為根基,皇權到了這裏算個屁,能頂吃的,喝的,還是能給我們族人帶來好處?
但今日,門檻外,一大片人,大箱小箱,在門外排著隊張望。
“這位管事,我是桂州之地的地方官,人微言輕,知道殿下千裏迢迢來到交州,身為交州官員,我專門前來拜謁。”
宰相門房,天子內侍,貴人丫鬟,那可都是需要巴結的存在。
這幾日,老黃連日處理各地商人的事情,有些疲憊,但一看到這些人的嘴臉,當即就來了精神。
早些時候幹嘛了?現在想起來了?
當時殿下來的時候,一個個愛搭不理,門可羅雀。
如今殿下雷霆手段,交州商賈如雲,鹽商所過之處,如過江之鯽,你們這時候過來拜謁了?
揚眉吐氣啊,老黃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馬車路過,丁三兩從工坊迴來,風塵仆仆,依舊是一身樸素衣服,依舊是過去那個窮刺史,依舊是先前那個無權無勢沒有半點依仗的外來人。
但這次,所有人的態度,大相徑庭。
丁三兩深吸一口氣,嘴角撇著,脖子已經紅了。
他情緒有些激動,尤其是看到這些曾經橫眉冷對自己的交州本地官的那種諂媚之色之後,他過去十年那一口氣,瞬間釋然了。
這些人啊,哪裏能跟長安來的人相比,他們,不過是草台班子罷了。
丁三兩下馬車之後,幾個官員直接就圍了上來。
“丁刺史,你可得給我們說點好話啊,咱們同僚十年,我可沒有胡來過啊。”
“老丁,你我之間的關係,用不著多說什麽了吧?殿下那邊,還請你美言幾句。”
以前拚了命想要融入的人群,現在根本用不著丁三兩自己動嘴,人家主動就貼了過來。
殿下來之前,你們對我愛搭不理。
如今殿下來了,你們對我丁三兩,高攀不起。
這感覺,真爽。
他感激地看了一眼王府方向,隨後擺擺手。
還沒開口,就感覺自己腰間,袖袋,各種能放東西的地方,一陣沉甸甸的。
“丁刺史,您可不能拒絕啊,這是我們的一片心意,您不拿,我們心裏麵不踏實啊。”
“是啊,您不拿,這殿下怎麽拿,殿下不拿,我們這些人還如何加官進爵啊……”
這一刻,丁三兩剛剛平複的內心,勃然大怒。
交州,怎麽淨是這樣的官,難怪,難怪這麽多年,交州這個地方,貧苦無比,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各地災難橫行。
有這樣的官員,別說交州,就是大唐也禁不住他們消耗啊。
“丟雷樓某!”丁三兩忍不住了,爆了粗口。
下一刻,一個官員諂媚的點點頭。
“丁刺史說的有理,丟,一定要丟,我看啊,咱們這金錠子,就得丟在殿下的庫房裏。”
台階上,老黃看著這一切,笑嗬嗬朝著丁三兩開口。
“丁刺史,殿下還等你呢。”
丁三兩這才抽身離開,這些交州官員,削尖腦袋,那一個個眼裏除了錢,還有什麽?
這地方功績是一樣不幹,這金銀財寶,是一樣不肯少,撈,除了撈,還有啥?
看到丁三兩離去,老黃這才笑盈盈摸了摸下巴,沒有胡子,也摸出了有胡子的氣勢。
殿下已經說過了,這些人,要好好拿捏。
老黃深吸一口氣:“交州之地,大唐福地,諸位都是交州父母官,百姓仰仗之所在,殿下器重之所在,所以,殿下做了個決定,給你們一個機會……”
……
王府書房裏,丁三兩胸膛起伏著。
“殿下,您看看那些人,真狗。”
李愔拍拍手,笑嗬嗬一點也不著急。
“丁三兩,你這人雖然是交州刺史,但本王現在知道為什麽到交州曆練的人是你了。”
“你以為前倨後恭,是他們不行。”
“但本王這麽看來,你也不開竅啊。”
丁三兩一臉不服,若是李愔說他能力不行,辦事不力,他絕無多言,畢竟,李愔提供的那些東西,有些他還真理解不了,得跟工匠一起琢磨。
可說為官,殿下啊殿下,這為官,能一樣嗎。
“怎麽?不服啊?”
“來來來,本王給你好好講講。”
李愔指了指香蕉,翠兒就輕巧的拿起香蕉,用小刀在案上切成一片一片的,再澆上櫻桃汁。
李愔坐在躺椅上,閉目開口。
“這為官地方,你若是沒有自己的心腹,那指定是不行的。”
“當然,你可以說,聖上就沒有給你派心腹,但在本王看來,這就是找借口。”
“不管是貪官,清官,隻要辦事,你就給好處,當自己心腹,先用了再說。”
“他日若是出了事情,拉出去一刀砍了,還能平息民怨,地方政績也有改善,何樂不為?”
“你這個人,就是死腦筋。”
丁三兩頭一迴聽到這樣的言論,當然,或許他以前也想過,但第一次從一個十幾歲的年輕人口中說出來,哪怕這個人是陛下的兒子,當今大唐皇子。
他也有點接受不了。
“殿下,這虎狼之詞啊,貪官如何用,為官不為民,不堪大用啊。”
“你急個啥啊,用不用,殺不殺,怎麽處置,你是交州刺史,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情。”李愔起身,“現在,本王需要你把他們都一個個用起來,本王希望,交州這個地方,自上而下,消息靈通,鐵板一塊,都是本王的人。”
丁三兩不理解,但本能的點頭。
“殿下,工坊又征召了一批民夫,三千人出頭,其中還有一些山中的土人,我拿不定主意。”
李愔嚴肅看著丁三兩:“土人怎麽了,交州地界,那都是咱大唐子民啊,語言不通,你就去教,這可是教化之功,千年以後,你丁三兩也名垂青史的。”
一瞬間,丁三兩來了興致。
這種人,你說給他多少錢,多大權利,他是沒有太多的興致。
但你說,名垂青史。
丁三兩當即虎軀一顫: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