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兩當然不像是一位別駕的名字,事實上百歲城別駕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他叫王慈安。
出生便在商賈世家,幼年富貴,隻可惜後來中途家道中落,而且還是那種跌落崖底的敗落,萬貫家財一朝散盡,父母親人全都過世,當時的王慈安隻有十一歲。
為了能有幾口體麵的棺材埋葬父母親人,王慈安就去求了曾經的幾家故交,隻是由於王家做生意重利心黑,欺行霸市,這些年早已經將人都給得罪光了,百歲城的百姓們看到王家破落全都是暗地裏叫好,慶賀著惡有惡報。
他就連買棺材的銀子都沒有,小家夥上街賣藝,磕頭,把能想到的都做了一遍,甚至還主動跑去酒樓幫忙打雜,隻是一天下來不僅一文錢都掙不到,就連一頓飽飯都沒有。
剛開始,街坊們都在冷眼看著,覺得這就是王家的報應。
可幾天過去也就心生不忍,畢竟王慈安是清白的,這個小家夥的確沒做過什麽錯事,於是念叨著人死為大,街坊們最終還是出錢幫王慈安安葬了親人,並且給他留下了三兩銀子安身立命。
錢不多,好歹也是一份心意。
王慈安承情了,用這安身立命的三兩銀子,再加上街坊們不動聲色的幫忙下走到了今天,成為了百歲城的別駕,可以說要是沒有李若空降下來的話,王慈安毫無疑問會是百歲城的知府。
他是個念舊的人,將街坊們的幫助記在心裏,成為別駕之後事必躬親,要是沒有這破廟鬧鬼之事,百歲城已經平靜幸福很久時間了。
他記得當初三兩銀子的恩情,百姓們也覺得他是個知恩圖報的好人,於是王三兩這個有些不太好聽的稱號慢慢的也就跟隨在了王慈安的身上。
李子冀看他第一眼的時候心裏就想到了這些事情,在出發來到百歲城之前他已經將王慈安的經曆全都看了一遍,或許從某種角度去看,李子冀還要比王慈安自己更加了解他。
看著破廟裏的屍體,王慈安眉頭緊鎖:“果然是邪修。”
說完,他衝著李子冀行了一禮:“下官百歲城別駕王慈安,見過李縣侯。”
瞧見李子冀安然無恙,王慈安心裏也是鬆了一口氣,畢竟且不談李子冀是京城派過來的,單單就是其本身三千院弟子,汝南縣侯的身份若是死在這裏,那也不是小事。
李子冀看了一眼外麵的十幾人,都是官衙的官差,修為普遍在初境二境,隻有為首兩人是三境修士,這樣的陣容在百歲這樣的小城裏已經算是不錯了。
“這是你第一次看見?”
李子冀將目光放到了王慈安的身上,這位別駕今年才三十歲不到的年紀,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五十歲之前大概可以進天西郡,順利的話未來進入京城也不是沒可能。
王慈安沒有穿官服,一身常服,看樣子應該是得到消息之後立刻就帶人趕來了,所以來不及換衣服。
“李縣侯是說這邪修?”
李子冀點了點頭。
王慈安慚愧道:“這幾個月以來,我一直都懷疑是有邪修作祟,隻是實在沒有將其揪出來的能力,隻能等天西郡來人。”
百歲城隸屬天西郡,按理來說這件事應該由天西郡來人處理,怎麽也不該從長安派人,何況來的還是李子冀。
在一開始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王慈安心裏也有過猜測,隻是宦海浮沉讓他深切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該自己知道的就絕對不要知道。
破廟就是邪修作祟,李子冀來這裏就是為了抓邪修。
王慈安隻要牢記這一點就足夠了。
說著,王慈安示意身後官差進去破廟將屍體帶迴去,身份肯定是查不出來的,但有了這具屍體最起碼可以暫時給百歲城百姓一個交代。
也算是官府這數月以來取得的建樹。
“王大人,李縣侯,看腳印方向,另外一名邪修應該是朝著高樹林方向去的,不知為何,似乎是故意留下的痕跡,一點都沒打算遮掩。”
一位官差檢查了破廟裏的戰鬥痕跡,然後順著另外一位刺客逃跑的方向查探了一會兒後迴來稟報。
這些官差雖然境界不算特別高,但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經驗還是不容小覷的,從蛛絲馬跡中就能推斷出很多東西。
按照先前李子冀的說法,兩名刺客都是第三境的修道者,這種境界已經算得上是不弱了,即便倉皇逃離也不可能沿途留下痕跡,現在痕跡清晰可見,唯一的解釋就是對方故意留下的。
“李縣侯,此處天涼,不若我們先迴官衙見過知府大人後再說此事。”
王慈安看著李子冀,似乎是話裏有話,但當李子冀看過去的時候,他的麵色又十分平靜,好像並沒有什麽特殊用意。
李子冀點了點頭,隨著眾人一同走下荒山。
“王大人,高樹林是什麽地方?”
王慈安笑著解釋道:“李縣侯有所不知,在這些邪修沒有出現之前,高樹林則是荒山上唯一不可去的地方,在這百歲城幾十年的時間裏,就算是膽子再大的人也不敢進高樹林。”
李子冀似是有些興趣,好奇詢問:“這是為何?”
王慈安解釋道:“因為高樹林是一片死地,很奇怪,在四十年前高樹林還沒發生意外,但這四十年裏忽然變得寸草不生,而且就連數百棵高十幾丈的紫雲樹也全都枯死了,離得近的小動物也莫名其妙的死了個幹淨,城裏人人都說那裏是不祥之地。”
李子冀接著問道:“你就沒想過查清楚原因?”
這四十年時間裏,如果朝廷想要查清楚緣由的話,應該並不困難。
王慈安搖了搖頭:“百歲本就是一座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城,這裏發生的事情沒太多人關注,也並不算多麽重要,何況類似於高樹林這樣的事情每時每刻在聖朝各地隻怕都有發生。”
這話倒是真的,各種奇怪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朝廷也沒那麽多精力每件事全都查個清楚,所以隻要不發生什麽大規模災難,像這樣的高樹林,枯了也就枯了。
出生便在商賈世家,幼年富貴,隻可惜後來中途家道中落,而且還是那種跌落崖底的敗落,萬貫家財一朝散盡,父母親人全都過世,當時的王慈安隻有十一歲。
為了能有幾口體麵的棺材埋葬父母親人,王慈安就去求了曾經的幾家故交,隻是由於王家做生意重利心黑,欺行霸市,這些年早已經將人都給得罪光了,百歲城的百姓們看到王家破落全都是暗地裏叫好,慶賀著惡有惡報。
他就連買棺材的銀子都沒有,小家夥上街賣藝,磕頭,把能想到的都做了一遍,甚至還主動跑去酒樓幫忙打雜,隻是一天下來不僅一文錢都掙不到,就連一頓飽飯都沒有。
剛開始,街坊們都在冷眼看著,覺得這就是王家的報應。
可幾天過去也就心生不忍,畢竟王慈安是清白的,這個小家夥的確沒做過什麽錯事,於是念叨著人死為大,街坊們最終還是出錢幫王慈安安葬了親人,並且給他留下了三兩銀子安身立命。
錢不多,好歹也是一份心意。
王慈安承情了,用這安身立命的三兩銀子,再加上街坊們不動聲色的幫忙下走到了今天,成為了百歲城的別駕,可以說要是沒有李若空降下來的話,王慈安毫無疑問會是百歲城的知府。
他是個念舊的人,將街坊們的幫助記在心裏,成為別駕之後事必躬親,要是沒有這破廟鬧鬼之事,百歲城已經平靜幸福很久時間了。
他記得當初三兩銀子的恩情,百姓們也覺得他是個知恩圖報的好人,於是王三兩這個有些不太好聽的稱號慢慢的也就跟隨在了王慈安的身上。
李子冀看他第一眼的時候心裏就想到了這些事情,在出發來到百歲城之前他已經將王慈安的經曆全都看了一遍,或許從某種角度去看,李子冀還要比王慈安自己更加了解他。
看著破廟裏的屍體,王慈安眉頭緊鎖:“果然是邪修。”
說完,他衝著李子冀行了一禮:“下官百歲城別駕王慈安,見過李縣侯。”
瞧見李子冀安然無恙,王慈安心裏也是鬆了一口氣,畢竟且不談李子冀是京城派過來的,單單就是其本身三千院弟子,汝南縣侯的身份若是死在這裏,那也不是小事。
李子冀看了一眼外麵的十幾人,都是官衙的官差,修為普遍在初境二境,隻有為首兩人是三境修士,這樣的陣容在百歲這樣的小城裏已經算是不錯了。
“這是你第一次看見?”
李子冀將目光放到了王慈安的身上,這位別駕今年才三十歲不到的年紀,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五十歲之前大概可以進天西郡,順利的話未來進入京城也不是沒可能。
王慈安沒有穿官服,一身常服,看樣子應該是得到消息之後立刻就帶人趕來了,所以來不及換衣服。
“李縣侯是說這邪修?”
李子冀點了點頭。
王慈安慚愧道:“這幾個月以來,我一直都懷疑是有邪修作祟,隻是實在沒有將其揪出來的能力,隻能等天西郡來人。”
百歲城隸屬天西郡,按理來說這件事應該由天西郡來人處理,怎麽也不該從長安派人,何況來的還是李子冀。
在一開始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王慈安心裏也有過猜測,隻是宦海浮沉讓他深切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該自己知道的就絕對不要知道。
破廟就是邪修作祟,李子冀來這裏就是為了抓邪修。
王慈安隻要牢記這一點就足夠了。
說著,王慈安示意身後官差進去破廟將屍體帶迴去,身份肯定是查不出來的,但有了這具屍體最起碼可以暫時給百歲城百姓一個交代。
也算是官府這數月以來取得的建樹。
“王大人,李縣侯,看腳印方向,另外一名邪修應該是朝著高樹林方向去的,不知為何,似乎是故意留下的痕跡,一點都沒打算遮掩。”
一位官差檢查了破廟裏的戰鬥痕跡,然後順著另外一位刺客逃跑的方向查探了一會兒後迴來稟報。
這些官差雖然境界不算特別高,但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經驗還是不容小覷的,從蛛絲馬跡中就能推斷出很多東西。
按照先前李子冀的說法,兩名刺客都是第三境的修道者,這種境界已經算得上是不弱了,即便倉皇逃離也不可能沿途留下痕跡,現在痕跡清晰可見,唯一的解釋就是對方故意留下的。
“李縣侯,此處天涼,不若我們先迴官衙見過知府大人後再說此事。”
王慈安看著李子冀,似乎是話裏有話,但當李子冀看過去的時候,他的麵色又十分平靜,好像並沒有什麽特殊用意。
李子冀點了點頭,隨著眾人一同走下荒山。
“王大人,高樹林是什麽地方?”
王慈安笑著解釋道:“李縣侯有所不知,在這些邪修沒有出現之前,高樹林則是荒山上唯一不可去的地方,在這百歲城幾十年的時間裏,就算是膽子再大的人也不敢進高樹林。”
李子冀似是有些興趣,好奇詢問:“這是為何?”
王慈安解釋道:“因為高樹林是一片死地,很奇怪,在四十年前高樹林還沒發生意外,但這四十年裏忽然變得寸草不生,而且就連數百棵高十幾丈的紫雲樹也全都枯死了,離得近的小動物也莫名其妙的死了個幹淨,城裏人人都說那裏是不祥之地。”
李子冀接著問道:“你就沒想過查清楚原因?”
這四十年時間裏,如果朝廷想要查清楚緣由的話,應該並不困難。
王慈安搖了搖頭:“百歲本就是一座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城,這裏發生的事情沒太多人關注,也並不算多麽重要,何況類似於高樹林這樣的事情每時每刻在聖朝各地隻怕都有發生。”
這話倒是真的,各種奇怪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朝廷也沒那麽多精力每件事全都查個清楚,所以隻要不發生什麽大規模災難,像這樣的高樹林,枯了也就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