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在決定稱帝之後,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在宮廷的一間密室裏,燭光搖曳,武則天身著華麗的服飾,坐在首位,目光堅定而威嚴,幾位心腹大臣則恭敬地站在下方。


    武則天目光灼灼,聲音沉穩地說道:“朕稱帝之事,關乎大唐的未來,務必確保萬無一失。這是開天辟地之大事,容不得半點差錯。”


    大臣甲拱手彎腰,神色恭敬地說道:“陛下,禮儀、典章等各項準備工作已在有序推進,但仍有一些細節需要陛下定奪。比如登基大典的服飾、儀仗,都需您親自把關,方能彰顯陛下的無上尊貴。”


    武則天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思索,說道:“你且說來,朕要仔細斟酌。”


    大臣甲接著說道:“陛下,關於登基大典的流程,臣等擬定了幾套方案。其一,大典從清晨開始,陛下先在宗廟祭祀,然後在皇宮正門接受百官朝拜,最後登上皇位,昭告天下;其二,大典在正午舉行,陛下先在天壇祭天,以表受命於天,再迴宮接受朝拜;其三,大典於黃昏時分開啟,陛下在宮中設盛大宴席,邀請各方賓客,而後在眾人的擁戴下登基。不知陛下傾向於何種規格?”


    武則天手托下巴,沉思片刻後說道:“這幾套方案各有千秋。朕以為,登基大典當在清晨開始,先祭祀宗廟,以顯朕對祖宗的敬重,而後接受百官朝拜,登上皇位,讓天下人在第一縷陽光中見證朕的榮耀。既要彰顯朕的威嚴,同時也要讓天下人看到大唐的新氣象,切不可失了莊重與大氣。”


    大臣乙上前一步,說道:“陛下,還有國號、年號的選定,也需您來決策。這關乎新朝的正名與運勢,萬不可輕率。”


    武則天眼中閃過一絲光芒,語氣堅定地說道:“國號、年號之事,需慎重考慮,既要體現新朝的氣象,又要傳承大唐的根基。朕要好好思量一番,你們也可多提些建議。”


    這時,大臣丙上前一步,神色略顯憂慮地說道:“陛下,輿論方麵也需引導,如今民間對您稱帝仍有一些爭議。百姓們受傳統觀念影響,對女子稱帝心存疑慮,我們當如何應對?”


    武則天冷笑一聲,眼神中透露出不屑:“那些無知愚民,目光短淺,不必理會。但也要通過一些手段,讓他們明白朕稱帝是順應天命。可多宣揚朕的功績,讓百姓知曉在朕的治理下,國家將更加昌盛繁榮。”


    在後宮的花園中,武則天與太平公主並肩漫步。


    太平公主麵露擔憂,說道:“母後,稱帝之路必定艱難,您可要小心應對。各方勢力暗中窺視,恐怕不會輕易讓您如願。”


    武則天握住太平公主的手,目光堅定地說:“吾兒放心,為母自有分寸。這麽多年來,風風雨雨,為母什麽沒經曆過?這一次,也定然不會失敗。”


    太平公主又道:“母後,兒臣願為您分憂,不知兒臣能做些什麽?”


    武則天微笑著說:“吾兒隻需在旁協助,穩定宮廷內部即可。多與後宮嬪妃交好,確保後宮安寧,莫讓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借機生事。”


    太平公主點頭應道:“母後放心,兒臣定不辱使命。定會用心周旋,不讓母後分心。”


    在朝堂上,武則天再次召集大臣。她端坐在龍椅上,俯視著下方的群臣,氣勢威嚴。


    武則天說道:“諸位愛卿,朕稱帝之事乃是大勢所趨,爾等當全力輔佐。這是大唐的變革之機,也是朕對天下的承諾。”


    大臣們齊聲高唿:“臣等定當盡心竭力,輔佐陛下成就大業。願新朝昌盛,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滿意地說道:“甚好。朕要讓這新朝煥發出勃勃生機,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朕會推行一係列的改革政策,造福於民,讓大唐更加強盛。”


    大臣丁站出來,拱手說道:“陛下,如今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尤其是一些地方諸侯和舊朝勢力,他們對您稱帝心懷不滿,我們是否要采取一些強硬手段?”


    武則天目光一凜,聲音冷冽地說道:“對於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絕不姑息。但也要注意手段,不可引起太大的動蕩。先以安撫為主,若其不知悔改,再以雷霆手段鎮壓。”


    在一次私下的談話中,武則天與一位親信宦官在寢宮的角落交談。


    宦官小心翼翼地說:“陛下,聽聞有些地方官員對您稱帝頗有微詞。他們在地方上暗中聯絡,似乎有所圖謀。”


    武則天哼了一聲,臉色陰沉地說道:“派人密切監視,若有異動,立刻稟報。朕絕不允許任何人破壞朕的稱帝大計。”


    宦官連忙應道:“是,陛下。小的一定安排妥當,確保不會放過任何風吹草動。”


    武則天接著說:“朕的稱帝之路不容阻擋,任何阻礙都將被朕鏟除。朕要讓天下人知道,女子亦可君臨天下,治理出一個盛世大唐。”


    經過一係列的籌備和謀劃,武則天的稱帝準備工作逐漸完善,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和安排。隻待時機成熟,便可登上皇位,開創屬於她的新時代,書寫曆史的新篇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瞾之謎:一代女皇的成長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夜於燈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夜於燈下並收藏武瞾之謎:一代女皇的成長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