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若翁同與童懷軍視線的轉移。


    現場其餘人的目光,也迅速投放到了一旁的張子昂的身上。


    隨後薑成穀沉吟片刻,對張子昂問道:


    「張院士,不知您對永陵的挖掘方案有什麽建議嗎?」.


    「......「


    張子昂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些什麽,但最終還是換成了比較柔和的苦笑:「薑處長,你這辦公廳來的大人物怎麽也這麽甲方啊......」


    「我這會兒連重力梯度儀的報告都還沒摸過呢,在不了解地宮具體結構的情況下,我怎麽可能拿得出來具體的建議嘛。」


    說著。


    張子昂便歎了口氣。


    薑成穀:「......「


    是哦。


    張子昂這話聽起來好像......挺有道理的?


    一旁剛撿迴假發的馬工程師見狀不知想到了什麽,臉上也露出了一絲深有同感的憐憫。計算機和土木工程,這倆難兄難弟算是最常遇見奇葩甲方的行業了。


    人家玩slg遊戲的都知道修建築要時間呢,那些甲方卻老想著今天立項,明天就能見到實物—還是明晚就能上線的那種。


    過了一會兒。


    張子昂看了眼徐雲手上的報告,思索片刻,對薑成穀說道:「薑處長,要不你看這樣如何。」


    「小徐博士先協助我把重力梯度儀的測量數據導入到我們的係統裏,咱們現場就地分析討論,看看能不能得出一個初步的方案。」


    「反正那兩輛遙感測繪車隨意一輛都具備充作指揮車的能力—這是它們在野外的預設職能之一。」「另外咱們要是在討論過程中遇到什麽問題,還能讓重力梯度儀再飛上天實時檢查一趟,省時也省力。」


    薑成穀沉吟片刻,很快點了點頭:「沒問題。」


    張子昂的施工測量小組今天全員滿勤,設備方麵也準備的很充足,確實具備現場分析的能力。


    同時別看十三陵位置上似乎比較偏遠,周圍山多林密,但畢竟是燕京近郊,信號傳輸方麵完全不用擔心。


    所以真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還可以遠程唿叫設計院那邊的支援。更關鍵的是。


    與車隊出發的淩晨時分不同。


    此時的時間已經臨近了中午,恰好是燕京的高峰節點。


    加之周末的燕京車輛不限號,堵車程度更是工作日的幾倍—剛才薑成穀抽空瞥了眼手機,發現今天的交通指數t已經8.3了。


    薑成穀估摸著現在收隊的話,迴局裏大概能吃上晚飯吧.....因此與其浪費時間在堵車上,不如就地搞個方案討論。


    雖然現場的大部分人不是土木老哥。


    但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保不齊就能想出什麽有用的意見呢?於是在薑成穀的授意下。


    徐雲很快協助張子昂將數據導入了工程院的一個係統中。


    同時現場的一輛遙感車也被拓展開來,充當起了指揮車的作用。十分鍾後。


    數據導入完畢。與此同時。


    一塊顯像板也被放到了空地上—雖然顯像板被衛星拍到泄密的概率很低很低,但張子昂等人還是給它加上了一塊防窺光柵。


    這種防窺光柵可不同於市場上良莠不齊的防窺膜,屬於真正的防窺設備:


    它隻允許正麵和右邊的光線通過,也就是隻有站在顯像板正麵和右邊的人才能看到圖像,其他任何角度看上去都是一片漆黑。


    又過了一會兒。


    張子昂從遙感車走下,拿著一疊文件來到了顯像板右邊,對眾


    人說道:


    「諸位,如你們所見,重力梯度儀的探測結果已經導入完畢了,現在我先來和大家介紹一下永陵的基礎信息吧。」


    眾人連忙做側耳傾聽狀態。


    隨後張子昂深吸一口氣,伸手在顯像板上的俯視圖區域畫了一圈:


    「首先經過我們的詳細測量,永陵地表的寶城準確寬度為237.5米,比記載中的81丈略短一些,應該是風化、洪澇導致的破損。」


    「不過寶城的地基依舊非常牢固,夯土地基麵積高達4萬平方米,也就是大致200x200的規格,深入底層的砂石平均厚度為2.31米。」


    「夯土地基下方則有著1米左右的硬質基槽,以及大量的天然礫石。」


    聽聞此言。


    薑成穀、翁同以及童懷軍三位考古方麵的官員與專家,下意識便齊齊點了點頭。眾所周知。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華夏的建築曆史受中華文化影響,可謂同樣縱貫古今,流播域外。幾乎每個建築的每個環節,都有大量複雜的規矩與流程。


    比如說房梁。比如說簷柱。又比如說.....地基。


    華夏古代建築的地基之複雜,甚至能專門開出一門課程用以講學。


    比如家宅的地基叫做宅基,其中涉及到永陵這種建築的地基,則叫做「台基」。


    台基的四麵一般全部為磚石砌築,裏麵大多填土,表麵也鋪滿磚石,堅固結實,形體大多比較方正。越是等級高的建築,台基也越為顯著、高大。


    當然了。


    有些小門小戶也喜歡使用台基。


    不過普通家庭的台基大多是用泥土所製,用以擴充門楣,也就是所謂的當地聲望值+10。所以這種泥台上的楣木呢,也被稱之為基泥台楣。


    像永陵這類的皇陵地基則要正式很多,具體的基地如何修築都是有專門的要求的。


    比如說宋代編纂有《營造法式》,清代編纂有《工程做法則例》,其中都很詳細的介紹了皇陵的台基構造。


    一般情況下。


    皇陵的台基會設有一級一級的不規則階石。稱為「踏跺」。「踏跺」的下方則是夯築基礎。


    這類基礎的選材一般是粘性或砂性土,夯築基礎與「踏跺」組成了所謂的砌築結構。砌築結構的再下方,便是天然石基礎。


    也就是使用自然岩石作為基槽擴充建築的承載效果,技術力上相對要高出很多,同時也是台基最關鍵的位置。


    眼下從永陵的構造上來看。


    永陵的這部分設計倒是比較完整的沿襲了明朝的祖製,沒有慘遭嘉靖的「毒手'。隨後翁同想了想,輕輕「欸」了一聲,對張子昂道:


    「老張,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當初洗硯池晉墓的台基結構,似乎也是這種分布吧?」


    張子昂點了點頭:


    「沒錯。」


    或許是考慮到現場還有幾位外行人的緣故。


    張子昂在迴答完翁同的問題後,又對潘院士與徐雲等人介紹道:


    「潘院士,老翁所說的洗硯池晉墓,是指ly洗硯池街王羲之故居地下發現的兩座晉代大墓。」「其中二號墓史上曾被盜掘,出土文物較少。」


    「不過一號墓保存完整,2003年的時候出土隨葬品250多件,其中有七件國家一級文物。」「王羲之?」


    聽張子昂這麽一說,徐雲眉頭一掀,帶著些許不確定問道:


    「張院士,你說的這個墓穴,就是那個墓主人高度疑似司馬覲的晉墓嗎?」張子昂微微一笑,肯定道:


    「對,就是那座墓。」徐雲這才心下了然。


    雖然他不是曆史方麵的專家,但記憶力還是不錯的。


    16年那會兒有關洗硯池晉墓墓主人的檢測結果曾經上過熱搜,還引發過一次關於所謂華夏'正統'的爭論。


    所以這事兒徐雲倒是確實有點印象。整件事的前因後果是這樣的:


    當時考古隊在兩座洗硯池晉墓中一共發現了五具屍體,其中一號墓的三位墓主人均為未成年人,二號墓則有著一男一女兩具骸骨。


    其中男性成年人的檢測結果,公布在了2016年的考古報告《ly洗硯池晉墓》中:


    此人可能是琅琊武王司馬伸的長子司馬覲,經過dna檢測,染色體屬於c3南支—f3880+f948+。所以當時有關父係染色體的事兒還鬧上過熱搜,一群人吵得不可開交。


    比如說姬周貴族的y染色體單倍群n北支,殷商是c係南支等等.....


    而就在徐雲迴憶這件事的時候,潘院士考慮的顯然要更實際一些,隻見他對張子昂問道:「既然如此.....張院士,這是不是代表著永陵地基的挖掘工作其實是有案例可以參考的?」


    「洗硯池晉墓的挖掘時間在2003年,當時的技術手段都能順利挖開地基,咱們現在應該更容易才是吧?」


    張子昂略微點了點頭,不過臉上的表情卻依舊很凝重:


    「如果單純從地基...也就是地麵下方三到四米的區間來說,挖掘經驗確實有先例可循。」「也就是我們有能力在不對寶城進行大規模破壞的情況下,打通上層的這塊區域,但是......」張子昂說完沉默片刻,再次伸手在顯像板的區域上一劃:


    「但是根據重力梯度儀的探測結果,地基之下通往地宮的墓道....此時已經全部垮塌了。」


    潘院士頓時一愣:


    「什麽?墓道塌了?」


    張子昂臉色沉重的點了點頭,歎息道:


    「通過梯度陰影差的解析結果判斷,應該是因為土層鬆動加上洪澇時期湧入了過量的水,導致整個墓道超限坍塌。」


    「這是我們未曾預料到的情況,畢竟在此之前我們對下層銅殿的存在毫無了解,整個土層的預設計都是按照定陵地宮進行模擬的。」


    張子昂的這番話還真不是推脫。


    即便是徐雲這個知道永陵內存放著《永樂大典》的人,在重力梯度儀出結果之前都猜不到會是眼下這麽個局麵:


    嘉靖先挖了個坑把「盒子」埋了下去,然後再填土修出了九殿地宮。誠然。


    下層銅殿的占地麵積很小,除了後殿之外,上層九殿地宮有相當部分區域的上方土層是沒被挖掘過的。


    但問題是......


    根據明代禮製,墓道所在的區域必須在後殿的右側。


    也就是無論墓道怎麽彎曲,它勢必都會經過...最起碼是靠近動土過的區域。或許一開始的時候,那部分區域土層對墓道的影響確實不大。


    但當時間跨度來到460年這個長度之後,那些微弱的影響就不可同日而語了。加之洪澇水流的衝擊,因此在無人知曉的某年某月....


    整個墓道就這樣轟然垮塌了。如此一來。


    張子昂等人的麵前便出現了一個問題:


    哪怕是九殿地宮距離地麵都有27米之深,墓道的布局還是蜿蜓曲折狀的,實際長度甚至可能破百—定陵墓道的長度就是103米。


    因此想要破開如此長的垮塌墓道,難度上恐怕會很高很高。


    作為專業的考古從業者,張子昂和翁同等人顯然很清楚這一點。因此


    在張子昂介紹完情況後,


    現場氣氛頓時變得有些沉重了起來。唯獨.....


    徐雲除外。


    隻見這個對土木一無所知的局外人眨了眨眼,有些懵逼的舉起了手:「那個...張院士,我有個問題啊......」


    「為什麽咱們挖地宮,一定要沿著墓道走下去呢?」


    張子昂看了他一眼,想都沒想就答道:


    「當然是為了鎖定地宮入口了,隻有確定了地宮入口,我們才能確定地宮主體和方位—之前所有的挖掘工作都是這樣做的。」


    「畢竟遙感探測的精度有限,測繪出來的隻是一個比較粗略的地形圖,除非地宮和秦始皇陵一樣能檢測到大量的汞元素,通過汞元素進行準確的方位判斷。」


    「畢竟現在講究的是保護性挖.....誒,等等!」結果最後一個掘字沒說完。


    張子昂忽然意識到了什麽。


    隻見他猛然轉過頭看了眼顯像板,隨後用力的一拍自己的額頭:「臥槽,我怎麽忘了,這次我們用的t是重力梯度儀啊!」「有這玩意兒在,咱們直接往下鑽洞不就行了?」


    .......


    注:


    老師出殯了,明天迴老家所以請假一天,然後....繼續日萬爆更,大概還是爆五到六天,然後保底更新幾天,接著月末繼續日萬。


    馬甲保衛戰,衝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進不科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手釣魚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釣魚人並收藏走進不科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