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都是戲精上身的影帝
模擬人生:皇帝養成計劃 作者:李奉先字孔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之後,劉辯毫不猶豫的做出了鋌而走險的選擇。
劉辯先是命花木蘭與李文忠率領三千鐵騎在轅門外做好接應工作,又命鄧禹率領一千步卒部署在轅門四周,負責看守轅門,以備不測之選,最後又命馮勝率領兩千精兵在轅門至康炯帥帳的途經之處布防,但凡發現形跡可疑欲圖不軌者,無需請示,格殺勿論。
做好一切入營前的準備工作之後,唿延通奉命出營,躬身作請,遂引領著劉辯一行向興州大營走去。
入營之後。
高寵與常遇春率領五百輕騎在前做開路先鋒,宇文成都折衝在側,寸步不離。
望著途經之處十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布置,劉辯滿意的點了點頭,側頭看向宇文成都,道:“成都,徐達等人皆有大將之才,待朕成功接管興州大軍之後,便可帶著父皇的梓宮,前往臨安,屆時,便暫且將父皇安葬在臨安吧。”
宇文成都聞言,隻是默默地點了點頭,卻並沒有搭話,這種事情輪不到他來多嘴,他隻需遵旨辦事即可。
騎馬跟在劉辯另一側的李善長聞言,不禁咧了咧嘴,心道:“名為將太上皇安葬在臨安,實則是率軍逼宮,官家端的好手段啊。”
經此一事過後,李善長對劉辯的為人又有了一番重新的認識,用後世一句比較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又厚又黑啊。
劉辯親率四千精兵在唿延通的引領下,一路暢通無阻的來到帥帳前。
韓世忠早已在此等候多時,見狀連忙上前行禮,臉上帶著一抹難以掩飾的激動與感動,道:“末將韓世忠,拜謝官家信重之恩。”
劉辯能夠在形勢尚不明朗之時,選擇相信韓世忠,單就這份情誼而言,便足以令韓世忠為之感動得五體投地。
劉辯端坐在馬背上,居高臨下的看著匍匐在地的韓世忠,道:“為何隻有你一人在這裏?”
韓世忠聞言,渾身一顫,尷尬的抬起頭,望向麵色肅然的劉辯,道:“康相公此刻正在帳內恭候官家大駕光臨。”
韓世忠話音剛落,不等劉辯開口,便見宇文成都勃然大怒的放聲大吼,道:“放肆。”
“聖駕親臨,康炯理應出營十裏,淨街相迎,如今康炯竟這般不識時務,是為何?欲反乎?”
宇文成都聲若虎吼,驚得韓世忠不禁心中一凜,竟連與之對視的勇氣都沒有。
正在帥帳內閉目待死的康炯,聞言無奈一歎,搖頭苦笑道:“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從前隻當這是一句書本裏的先賢之言,如今才終於對此有所領悟啊。”
康炯說著,緩緩地站了起來,在眾人的臉上掃視了一圈,遂準備帶人出營迎接劉辯一行的到來。
與此同時。
劉辯笑嗬嗬的向宇文成都揮了揮手,道:“九十九步都走了,也不差這最後一步了。”
劉辯說著,翻身下馬,遂側頭向徐達使了一個眼色。
徐達見狀,連忙吩咐麾下軍士將帥帳給團團包圍了起來,又帶人先一步進入帥帳,將帳內眾人全都給控製了起來。
良久之後。
徐達前來向劉辯複命,點了點頭,道:“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劉辯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邁開步子便要向帳內走去。
這時宇文成都卻是皺了皺眉,道:“官家親臨已是屈尊降貴,又怎可...”
宇文成都話說一半,便被劉辯揮手打斷,道:“康炯老於世故,如今隻是想要一個台階而已,朕便給他一個台階又何妨?若能因此而收服興州戎司六萬將士的忠心,這筆買賣才真的是賺大了呢。”
劉辯在曆經過諸多苦難之後,早已將虛無縹緲的麵子給扔到了一邊,他現在就是一個實用主義者,至於後世史書會如何評價自己,他根本就不在乎,他想要的是天下,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位,為了獲得勝利,他可以昧著良心去做一些違心的事情。
宇文成都聞言,默默的與劉辯對視了一眼,見劉辯態度堅決,於是無奈的點了點頭,遂上前一步,親自為劉辯掀開帳簾,亦步亦趨的跟在劉辯的身後,向帳中走去。
待劉辯入帳之後,眾人紛紛將目光移向了劉辯的臉上。
包括康炯在內的許多人都是見過趙桓的,劉辯有句話說的一點毛病都沒有,康炯的官職都是自己封的,他又有什麽資格造自己的反?
康炯默默的在劉辯的臉上注視了良久,身子亦隨之緩緩地跪了下去,匍匐著爬到劉辯的麵前,抱著劉辯的雙腿,老淚縱橫道:“官家...官家...您總算迴來了啊。”
有句老話說得好,叫見麵三分情。
在二人尚未見麵之時,康炯滿心想的都是趙桓為了謀奪皇位,置百姓於不顧,擅啟戰端,欲將天下置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畫麵。
但是在二人見麵之後,康炯又想起了趙桓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想到趙桓無辜受累,輾轉北狩多年,曆盡千辛萬苦,終於重歸故土,人家隻是想要拿迴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這又有什麽錯呢?
歸根結底,錯的是趙佶,而非趙桓。
劉辯俯下身子,輕輕地拍了拍康炯不斷顫動的肩膀,望著兩鬢斑白的康炯,道:“惟忠,經年不見,別來無恙乎?”
康炯默默地抬起頭,看著麵前的劉辯,眼含熱淚道:“臣無能,眼睜睜的看著官家在北地受苦,卻不能救官家於水火之中,臣罪該萬死。”
劉辯輕歎一聲,道:“世事無常,任誰也想不到蒸蒸日上的大宋,竟然會突然落得分崩離析的結果,現在再說這些又有什麽意義呢?”
“父皇的梓宮尚在興元府中,朕欲扶靈前往臨安安葬,不知惟忠願同行否?”劉辯問道。
“啊?”
康炯聞言,頓時大吃一驚,道:“太上皇他老人家...他...”
康炯說著,忽然眼前一黑,竟一頭栽倒在地,當場暈死了過去。
康炯對趙佶的感情,大約跟海瑞與嘉靖之間的感情差不多,怨歸怨,罵歸罵,但聽聞君父駕崩的消息時,仍舊感到悲痛莫名,而這便是人臣之禮了。
劉辯見狀,連忙俯下身子,親自幫康炯撫背順氣、按壓人中。
良久之後。
康炯悠悠醒轉,望著周遭眾人關切的目光,最後將目光落在了劉辯的身上,緊緊握著劉辯的手,滿臉悲憤的說道:“請官家與臣一支人馬,臣定要殺盡仇寇,為太上皇報仇。”
劉辯聞言,尷尬的抽迴手,在心中腹誹了一句,道:“若是果真有那份本事,朕與太上皇也不至於會被金人擄了去。”
劉辯微微一笑,輕輕的拍了拍康炯的手背,溫聲說道:“當務之急是先將太上皇的梓宮帶迴臨安安葬,伐金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康炯聞言,默默地點了點頭,拱手向劉辯行禮,道:“臣願聽憑官家差遣,但有所命萬死不辭。”
1秒記住114中文:
劉辯先是命花木蘭與李文忠率領三千鐵騎在轅門外做好接應工作,又命鄧禹率領一千步卒部署在轅門四周,負責看守轅門,以備不測之選,最後又命馮勝率領兩千精兵在轅門至康炯帥帳的途經之處布防,但凡發現形跡可疑欲圖不軌者,無需請示,格殺勿論。
做好一切入營前的準備工作之後,唿延通奉命出營,躬身作請,遂引領著劉辯一行向興州大營走去。
入營之後。
高寵與常遇春率領五百輕騎在前做開路先鋒,宇文成都折衝在側,寸步不離。
望著途經之處十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布置,劉辯滿意的點了點頭,側頭看向宇文成都,道:“成都,徐達等人皆有大將之才,待朕成功接管興州大軍之後,便可帶著父皇的梓宮,前往臨安,屆時,便暫且將父皇安葬在臨安吧。”
宇文成都聞言,隻是默默地點了點頭,卻並沒有搭話,這種事情輪不到他來多嘴,他隻需遵旨辦事即可。
騎馬跟在劉辯另一側的李善長聞言,不禁咧了咧嘴,心道:“名為將太上皇安葬在臨安,實則是率軍逼宮,官家端的好手段啊。”
經此一事過後,李善長對劉辯的為人又有了一番重新的認識,用後世一句比較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又厚又黑啊。
劉辯親率四千精兵在唿延通的引領下,一路暢通無阻的來到帥帳前。
韓世忠早已在此等候多時,見狀連忙上前行禮,臉上帶著一抹難以掩飾的激動與感動,道:“末將韓世忠,拜謝官家信重之恩。”
劉辯能夠在形勢尚不明朗之時,選擇相信韓世忠,單就這份情誼而言,便足以令韓世忠為之感動得五體投地。
劉辯端坐在馬背上,居高臨下的看著匍匐在地的韓世忠,道:“為何隻有你一人在這裏?”
韓世忠聞言,渾身一顫,尷尬的抬起頭,望向麵色肅然的劉辯,道:“康相公此刻正在帳內恭候官家大駕光臨。”
韓世忠話音剛落,不等劉辯開口,便見宇文成都勃然大怒的放聲大吼,道:“放肆。”
“聖駕親臨,康炯理應出營十裏,淨街相迎,如今康炯竟這般不識時務,是為何?欲反乎?”
宇文成都聲若虎吼,驚得韓世忠不禁心中一凜,竟連與之對視的勇氣都沒有。
正在帥帳內閉目待死的康炯,聞言無奈一歎,搖頭苦笑道:“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從前隻當這是一句書本裏的先賢之言,如今才終於對此有所領悟啊。”
康炯說著,緩緩地站了起來,在眾人的臉上掃視了一圈,遂準備帶人出營迎接劉辯一行的到來。
與此同時。
劉辯笑嗬嗬的向宇文成都揮了揮手,道:“九十九步都走了,也不差這最後一步了。”
劉辯說著,翻身下馬,遂側頭向徐達使了一個眼色。
徐達見狀,連忙吩咐麾下軍士將帥帳給團團包圍了起來,又帶人先一步進入帥帳,將帳內眾人全都給控製了起來。
良久之後。
徐達前來向劉辯複命,點了點頭,道:“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劉辯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邁開步子便要向帳內走去。
這時宇文成都卻是皺了皺眉,道:“官家親臨已是屈尊降貴,又怎可...”
宇文成都話說一半,便被劉辯揮手打斷,道:“康炯老於世故,如今隻是想要一個台階而已,朕便給他一個台階又何妨?若能因此而收服興州戎司六萬將士的忠心,這筆買賣才真的是賺大了呢。”
劉辯在曆經過諸多苦難之後,早已將虛無縹緲的麵子給扔到了一邊,他現在就是一個實用主義者,至於後世史書會如何評價自己,他根本就不在乎,他想要的是天下,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位,為了獲得勝利,他可以昧著良心去做一些違心的事情。
宇文成都聞言,默默的與劉辯對視了一眼,見劉辯態度堅決,於是無奈的點了點頭,遂上前一步,親自為劉辯掀開帳簾,亦步亦趨的跟在劉辯的身後,向帳中走去。
待劉辯入帳之後,眾人紛紛將目光移向了劉辯的臉上。
包括康炯在內的許多人都是見過趙桓的,劉辯有句話說的一點毛病都沒有,康炯的官職都是自己封的,他又有什麽資格造自己的反?
康炯默默的在劉辯的臉上注視了良久,身子亦隨之緩緩地跪了下去,匍匐著爬到劉辯的麵前,抱著劉辯的雙腿,老淚縱橫道:“官家...官家...您總算迴來了啊。”
有句老話說得好,叫見麵三分情。
在二人尚未見麵之時,康炯滿心想的都是趙桓為了謀奪皇位,置百姓於不顧,擅啟戰端,欲將天下置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畫麵。
但是在二人見麵之後,康炯又想起了趙桓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想到趙桓無辜受累,輾轉北狩多年,曆盡千辛萬苦,終於重歸故土,人家隻是想要拿迴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這又有什麽錯呢?
歸根結底,錯的是趙佶,而非趙桓。
劉辯俯下身子,輕輕地拍了拍康炯不斷顫動的肩膀,望著兩鬢斑白的康炯,道:“惟忠,經年不見,別來無恙乎?”
康炯默默地抬起頭,看著麵前的劉辯,眼含熱淚道:“臣無能,眼睜睜的看著官家在北地受苦,卻不能救官家於水火之中,臣罪該萬死。”
劉辯輕歎一聲,道:“世事無常,任誰也想不到蒸蒸日上的大宋,竟然會突然落得分崩離析的結果,現在再說這些又有什麽意義呢?”
“父皇的梓宮尚在興元府中,朕欲扶靈前往臨安安葬,不知惟忠願同行否?”劉辯問道。
“啊?”
康炯聞言,頓時大吃一驚,道:“太上皇他老人家...他...”
康炯說著,忽然眼前一黑,竟一頭栽倒在地,當場暈死了過去。
康炯對趙佶的感情,大約跟海瑞與嘉靖之間的感情差不多,怨歸怨,罵歸罵,但聽聞君父駕崩的消息時,仍舊感到悲痛莫名,而這便是人臣之禮了。
劉辯見狀,連忙俯下身子,親自幫康炯撫背順氣、按壓人中。
良久之後。
康炯悠悠醒轉,望著周遭眾人關切的目光,最後將目光落在了劉辯的身上,緊緊握著劉辯的手,滿臉悲憤的說道:“請官家與臣一支人馬,臣定要殺盡仇寇,為太上皇報仇。”
劉辯聞言,尷尬的抽迴手,在心中腹誹了一句,道:“若是果真有那份本事,朕與太上皇也不至於會被金人擄了去。”
劉辯微微一笑,輕輕的拍了拍康炯的手背,溫聲說道:“當務之急是先將太上皇的梓宮帶迴臨安安葬,伐金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康炯聞言,默默地點了點頭,拱手向劉辯行禮,道:“臣願聽憑官家差遣,但有所命萬死不辭。”
1秒記住114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