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生擒公孫康
模擬人生:皇帝養成計劃 作者:李奉先字孔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康的底牌已經用完了,接下來就看咱們的表現了。”
劉辯翻身上馬,笑嗬嗬的看向隨扈在側的韓當,道:“義公此番立了大功,待此戰過後,自當論功行賞。”
“承蒙大王不棄,當能夠伴隨在大王左右,已是天大的殊榮,又安敢邀功請賞?”
韓當鄭重的向劉辯拱手行了一禮,旋即翻身上馬,亦步亦趨的護衛在劉辯的身側,縱馬向公孫康的中軍衝殺而去。
與此同時。
穩坐中軍居中指揮的公孫康已經看到了遼東騎兵失利的慘狀,心驚之餘,亦在焦急的思索對策,然而當他聽到身後忽然傳來一陣如奔雷般的轟隆聲時,他的心頓時便沉到了穀底。
公孫康轉身望去,望見大軍的後方忽然卷起陣陣塵煙,當先一人身著金盔金甲,手提一杆散發著耀眼金光的鳳翅鎦金镋,胯下所乘坐騎亦絕非凡品。
大將身後跟著一百輕騎,雖然人數不多,但氣勢十足,聽著遠在兩裏之外的人喊馬嘶之聲,公孫康深感無力的同時,已經心生退意。
迴頭看了眼被打得徐徐後退的步兵方陣,公孫康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他一躍跳下軺車,從親兵手中接過馬韁,扔下正在頑強抵抗的遼東大軍,帶著十幾名親兵徑直向番汗方向奔逃而去。
公孫康率領十餘名親兵,在戰場上繞了一個圈,本想繞過宇文成都,結果,他的確成功的躲過了宇文成都的圍堵,卻沒能躲過尾隨而至的劉辯與韓當。
“義公,留他性命。”劉辯說道。
韓當點了點頭,道:“大王放心,末將省得。”
韓當說罷,當即縱馬衝了出去,結果,萬萬沒想到,他的如意算盤最終卻落了空。
韓當率先麵對的是那十幾名對公孫康忠心耿耿的親兵,韓當被對方攔住了去路,最終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劉辯揮舞馬槊將公孫康一合擊落馬下。
眼看著奪旗斬將之功就這麽與自己失之交臂,韓當懊惱的一拍大腿,道:“早知如此,理當收斂鋒芒才是。”
劉辯將被打暈的公孫康放在馬背上,笑嗬嗬的打馬來到韓當的麵前,出言安慰道:“義公勇武絕倫,日後還有很多立功的機會,莫要因一時得失而懊惱掛懷。”
韓當咧嘴一笑,拱手行禮道:“大王所言極是,當受教了。”
公孫康被擒之後,李儒與長孫無忌當即指揮士卒放聲大喊:“公孫康被俘,遼東軍敗了,大王威武,公孫康被俘,遼東軍敗了。”
仍在負隅頑抗的遼東軍士在聞言之後,大多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各隊軍吏見狀,連忙出言安撫辟謠。
士卒在各自軍吏的指揮安撫之下,迅速調整心態,繼續做著最後的頑抗。
劉辯見狀,當即用馬槊將公孫康高高挑起,道:“公孫康在此,但有負隅頑抗者,殺無赦。”
劉辯挑著昏迷不醒的公孫康,縱馬穿梭於軍陣之間。
遼東軍士見狀,終於相信了公孫康被俘的既定事實,大軍的士氣亦隨之跌到了冰點。
咣鐺一聲。
遼東軍中,不知何人主動扔掉了手中的兵器,接著,軍陣中瞬間響起了連鎖反應,兵器落地的聲音不絕於耳。
良久之後。
望著主動棄械投降的遼東士兵,劉辯終於長舒一口氣,道:“將他們綁了,留下兩百人負責看守俘虜,其餘人等原地休整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兵發遼東,收複失地。”
“諾。”
眾將士齊聲應諾。
“成都。”
劉辯喚來宇文成都,道:“番汗大軍既出,城內必然空虛,你即刻率領輕騎前往番汗,奪下此城,斷絕三韓大軍的後路。”
“諾。”
宇文成都應聲而去。
宇文成都離開後,前往西安平探查虛實的斥候飛馬來報:“三韓大軍勇猛異常,西安平守軍損失慘重,守軍仍在勉力支撐,但恐難以久持。”
“再探。”劉辯說道。
“諾。”
斥候應聲而退。
劉辯在李儒與長孫無忌的臉上掃視了一圈,又與皺眉沉思的楊修對視了一眼,旋即淡淡的開口說道:“待西安平城破之際,便是我軍大展神威之時。”
“善。”
李儒點了點頭,道:“需要把握好進攻的時機,趁城破之後,三韓大軍登城之際,揮師攻其不備,屆時,定能起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李儒話音落後,卻見楊修默默地點了點頭,喃喃道:“三郡複矣。”
眾人聞言,盡皆將目光移向了喃喃自語的楊修。
劉辯笑嗬嗬的向楊修挑了挑眉,打趣道:“看來德祖對此戰頗有信心啊。”
楊修默默的瞥了劉辯一眼,幽幽長歎一聲,道:“大王指揮得當,又有名臣猛將從旁傾力輔佐,其實修是對大王有信心。”
“好啊,借你吉言,待平定三郡之後,再廣納賢士,檢練軍士,屆時,大漢複興必定指日可待。”
劉辯忽然信心大增,道:“待平定三郡之後,朕還需要仰仗諸位愛卿與朕一同勘定國策,對於國策之事,朕心中已有腹稿,待此戰過後,再說與諸位愛卿。”
劉辯說罷,根本不給眾人做出反應的時間,拍拍屁股便站了起來,旋即招唿南霽雲等人集結大軍,準備向西安平進發。
與此同時。
圍繞著西安平城頭進行的攻堅戰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公孫度以劍拄地,大口喘著粗氣,道:“康兒為何遲遲未至?難不成是在半路遭到了敵軍的阻截嗎?”
陽儀聞言,無奈的長歎一聲,道:“三韓精銳盡出,就連他們的上大等都在這裏指揮督戰,他們怎麽可能還有人馬去分兵阻截長公子?”
公孫度聞言,心頭一驚,道:“難不成是他?”
公孫度一臉驚愕的與陽儀對視了一眼,見陽儀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他的心頓時便涼了半截。
自知大事不妙的公孫度,直視著陽儀的雙眼,一字一句的顫聲問道:“為今之計,如之奈何?”
陽儀慘然一笑,嗟歎道:“為今之計,唯有堅守待援。”
“援軍在哪裏?”公孫度明知故問道。
“援軍麽”
陽儀將目光移向遙遠的東方,他好像能夠透過層層阻隔,看到正在緩步行軍的劉辯大軍,道:“援軍就快要到了。”
公孫度的眼中充滿了不甘,他右手攥拳,重重的砸向城垛,咬牙切齒道:“那便在此堅守待援吧。”
陽儀聞言,默默地點了點頭,但沒有再輕易開口。
陽儀深知公孫度的為人,那是一個自私狹隘野心勃勃之輩,公孫度自上任遼東太守以來,做出作為可謂是人神共憤,其實陽儀心裏跟明鏡似的,隻有死了的公孫度,才最符合劉辯的利益,因此根本就沒有什麽援軍,或者說,他們根本就等不來援軍。
(本章完)
劉辯翻身上馬,笑嗬嗬的看向隨扈在側的韓當,道:“義公此番立了大功,待此戰過後,自當論功行賞。”
“承蒙大王不棄,當能夠伴隨在大王左右,已是天大的殊榮,又安敢邀功請賞?”
韓當鄭重的向劉辯拱手行了一禮,旋即翻身上馬,亦步亦趨的護衛在劉辯的身側,縱馬向公孫康的中軍衝殺而去。
與此同時。
穩坐中軍居中指揮的公孫康已經看到了遼東騎兵失利的慘狀,心驚之餘,亦在焦急的思索對策,然而當他聽到身後忽然傳來一陣如奔雷般的轟隆聲時,他的心頓時便沉到了穀底。
公孫康轉身望去,望見大軍的後方忽然卷起陣陣塵煙,當先一人身著金盔金甲,手提一杆散發著耀眼金光的鳳翅鎦金镋,胯下所乘坐騎亦絕非凡品。
大將身後跟著一百輕騎,雖然人數不多,但氣勢十足,聽著遠在兩裏之外的人喊馬嘶之聲,公孫康深感無力的同時,已經心生退意。
迴頭看了眼被打得徐徐後退的步兵方陣,公孫康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他一躍跳下軺車,從親兵手中接過馬韁,扔下正在頑強抵抗的遼東大軍,帶著十幾名親兵徑直向番汗方向奔逃而去。
公孫康率領十餘名親兵,在戰場上繞了一個圈,本想繞過宇文成都,結果,他的確成功的躲過了宇文成都的圍堵,卻沒能躲過尾隨而至的劉辯與韓當。
“義公,留他性命。”劉辯說道。
韓當點了點頭,道:“大王放心,末將省得。”
韓當說罷,當即縱馬衝了出去,結果,萬萬沒想到,他的如意算盤最終卻落了空。
韓當率先麵對的是那十幾名對公孫康忠心耿耿的親兵,韓當被對方攔住了去路,最終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劉辯揮舞馬槊將公孫康一合擊落馬下。
眼看著奪旗斬將之功就這麽與自己失之交臂,韓當懊惱的一拍大腿,道:“早知如此,理當收斂鋒芒才是。”
劉辯將被打暈的公孫康放在馬背上,笑嗬嗬的打馬來到韓當的麵前,出言安慰道:“義公勇武絕倫,日後還有很多立功的機會,莫要因一時得失而懊惱掛懷。”
韓當咧嘴一笑,拱手行禮道:“大王所言極是,當受教了。”
公孫康被擒之後,李儒與長孫無忌當即指揮士卒放聲大喊:“公孫康被俘,遼東軍敗了,大王威武,公孫康被俘,遼東軍敗了。”
仍在負隅頑抗的遼東軍士在聞言之後,大多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各隊軍吏見狀,連忙出言安撫辟謠。
士卒在各自軍吏的指揮安撫之下,迅速調整心態,繼續做著最後的頑抗。
劉辯見狀,當即用馬槊將公孫康高高挑起,道:“公孫康在此,但有負隅頑抗者,殺無赦。”
劉辯挑著昏迷不醒的公孫康,縱馬穿梭於軍陣之間。
遼東軍士見狀,終於相信了公孫康被俘的既定事實,大軍的士氣亦隨之跌到了冰點。
咣鐺一聲。
遼東軍中,不知何人主動扔掉了手中的兵器,接著,軍陣中瞬間響起了連鎖反應,兵器落地的聲音不絕於耳。
良久之後。
望著主動棄械投降的遼東士兵,劉辯終於長舒一口氣,道:“將他們綁了,留下兩百人負責看守俘虜,其餘人等原地休整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兵發遼東,收複失地。”
“諾。”
眾將士齊聲應諾。
“成都。”
劉辯喚來宇文成都,道:“番汗大軍既出,城內必然空虛,你即刻率領輕騎前往番汗,奪下此城,斷絕三韓大軍的後路。”
“諾。”
宇文成都應聲而去。
宇文成都離開後,前往西安平探查虛實的斥候飛馬來報:“三韓大軍勇猛異常,西安平守軍損失慘重,守軍仍在勉力支撐,但恐難以久持。”
“再探。”劉辯說道。
“諾。”
斥候應聲而退。
劉辯在李儒與長孫無忌的臉上掃視了一圈,又與皺眉沉思的楊修對視了一眼,旋即淡淡的開口說道:“待西安平城破之際,便是我軍大展神威之時。”
“善。”
李儒點了點頭,道:“需要把握好進攻的時機,趁城破之後,三韓大軍登城之際,揮師攻其不備,屆時,定能起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李儒話音落後,卻見楊修默默地點了點頭,喃喃道:“三郡複矣。”
眾人聞言,盡皆將目光移向了喃喃自語的楊修。
劉辯笑嗬嗬的向楊修挑了挑眉,打趣道:“看來德祖對此戰頗有信心啊。”
楊修默默的瞥了劉辯一眼,幽幽長歎一聲,道:“大王指揮得當,又有名臣猛將從旁傾力輔佐,其實修是對大王有信心。”
“好啊,借你吉言,待平定三郡之後,再廣納賢士,檢練軍士,屆時,大漢複興必定指日可待。”
劉辯忽然信心大增,道:“待平定三郡之後,朕還需要仰仗諸位愛卿與朕一同勘定國策,對於國策之事,朕心中已有腹稿,待此戰過後,再說與諸位愛卿。”
劉辯說罷,根本不給眾人做出反應的時間,拍拍屁股便站了起來,旋即招唿南霽雲等人集結大軍,準備向西安平進發。
與此同時。
圍繞著西安平城頭進行的攻堅戰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公孫度以劍拄地,大口喘著粗氣,道:“康兒為何遲遲未至?難不成是在半路遭到了敵軍的阻截嗎?”
陽儀聞言,無奈的長歎一聲,道:“三韓精銳盡出,就連他們的上大等都在這裏指揮督戰,他們怎麽可能還有人馬去分兵阻截長公子?”
公孫度聞言,心頭一驚,道:“難不成是他?”
公孫度一臉驚愕的與陽儀對視了一眼,見陽儀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他的心頓時便涼了半截。
自知大事不妙的公孫度,直視著陽儀的雙眼,一字一句的顫聲問道:“為今之計,如之奈何?”
陽儀慘然一笑,嗟歎道:“為今之計,唯有堅守待援。”
“援軍在哪裏?”公孫度明知故問道。
“援軍麽”
陽儀將目光移向遙遠的東方,他好像能夠透過層層阻隔,看到正在緩步行軍的劉辯大軍,道:“援軍就快要到了。”
公孫度的眼中充滿了不甘,他右手攥拳,重重的砸向城垛,咬牙切齒道:“那便在此堅守待援吧。”
陽儀聞言,默默地點了點頭,但沒有再輕易開口。
陽儀深知公孫度的為人,那是一個自私狹隘野心勃勃之輩,公孫度自上任遼東太守以來,做出作為可謂是人神共憤,其實陽儀心裏跟明鏡似的,隻有死了的公孫度,才最符合劉辯的利益,因此根本就沒有什麽援軍,或者說,他們根本就等不來援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