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多次阻撓,劉武入川
三國風雲:群雄爭霸天下 作者:勤奮的徐三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處理了黃權,劉璋罵道:“真是晦氣,怎麽會有這樣的人呢?”說完,就要出門去做準備。
突然,又有一道聲音傳來,還沒進門就叫道:“主公如果執意要迎接大將軍劉武入川,更是不采納黃公衡的忠言,我們活著也沒什麽意思了,這就死在主公麵前!”再一看,已經有一人跪伏在台階前苦諫。說話的人是建寧俞元人,姓李名恢。
劉璋一甩衣袍,看著李惲問道:“你這尋死覓活的,又是為何?”
李恢叩首道:“屬下曾聽聞說君有諍臣,父有諍子。黃公衡忠義之言,主公一定要聽從。如果容許劉武入川,就好比是迎虎入門,引狼入室。”
劉璋怒道:“劉武乃是我的宗族兄長,此番前來援助我固守西川,平定漢中,又怎麽可能加害於我?你們為何多番阻撓?挑撥我與大將軍之間的關係呢?誰再敢多言挑撥,必定問斬!”說著讓侍從把李恢推了出去,好在並沒有讓亂棍打出,不然,李惲就走上了黃權的後塵。
張鬆也是鬱悶,這一來二去的,阻撓的人越來越多了。想了想說道:“主公,現在蜀中文官都是各顧自己的妻子,不想替主公出謀劃策;武將居功自傲,不聽指揮。如果不迎接大將軍入川,將會麵臨敵人攻於外、百姓攻於內的窘態,這是必敗之道呀!”
劉璋說道:“誰說不是呢?現在一個個的都隻想著自己,隻顧眼前的利益,誰又會像先生那樣,謀劃的都是長遠之計?”
張鬆說道:“他們也是一片忠心,隻是用錯了方向罷了!主公不要與他們一般見識,還是想想該怎麽迎接大將軍入川吧!”
劉璋說道:“我又何嚐不知道呢?如若不然,我早就讓人把他們拖出去殺了!先生也不必鬧心,早些歇息,明天還有其他事情需要先生操勞呢!”
“諾!”張鬆答應一聲,出門去了。劉璋歎了口氣,也是離去。
第二天,劉璋收拾妥當,帶領甲兵出了榆橋門,正意氣風發的走在道上。又有人來報告說到:“啟稟將軍,前麵有從事官王累,用繩索倒吊在城門上,一手拿著諫章,一手執著長劍,在城門上大叫:如果將軍不聽從他們的勸諫,他就自己割斷繩索撞死在門下,還請將軍決斷!”
劉璋怒道:“又是勸諫,勸諫,以死勸諫。我就敢不明白了,難道他們都與大將軍有仇乎?為何這般阻撓呢?來人呀,去把那諫章拿過來,我倒是要看看,他能說出個什麽花來?”
身邊的侍從應了一聲,催馬上前,不一會兒就把那諫章拿了迴來。劉璋打開一看,裏麵大致寫道:“益州從事臣王累泣血懇告:主公作為一州之長,幾十萬人的父母官,肯定聽說過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言論。看古論今,當初楚懷王不聽屈原之言,執意會盟於武關後被秦所困,後悔都來不及了。現在主公如此輕易的離開大郡,親自去涪城迎接大將軍劉武,恐怕也是會有去無迴。大將軍的兵鋒,天下人何人不知,何人不曉?這不易於是與虎謀皮之舉。而這一切,都是張鬆一己之力造成的。我懇求主公馬上斬殺了張鬆,撕毀和劉武的盟約,再以大義驅逐劉武出境,那麽蜀中老幼都是萬幸,主公之基業也是萬幸。益州才能得以保全,還望主公三思而行!”
劉璋看完諫章後大怒道:“我前去和大將軍這種仁義之師相會,就像親近芝蘭,更何況還是宗親兄弟?你們怎麽能三番五次來侮辱我呢?我之前有說過,要是誰再敢阻攔,我必殺之。要死你就去死,死得遠一點,不要髒了我的眼睛!”說完,帶領人馬,直接穿過了城門。
王累見劉璋完全沒有理會自己的意思,就想掙紮著下去阻攔一二,卻忘記了自己手裏還拿著長劍,這一激動不打緊,把那倒掛的繩索割斷了。驚得大叫一聲,手腳亂擺,終是自己把自己給摔死了。
有人急忙報告劉璋,劉璋怒道:“死了好,死了清靜,看後麵還有沒有人趕出來阻撓。不用管他,自會有人迴來收拾。明日實在沒人處理,就把他隨地挖個坑給埋了!”
那報告的人身子一抖,看見劉璋果然發怒,而且還是雷霆之怒,不敢多言。答應一聲,去傳達此事去了。
劉璋不再多管,歎了口氣,帶領自己本部三萬人馬晃晃悠悠的往涪城趕去。為了表示自己對劉武的誠意,劉璋也是拚了,在後麵裝載銀錢糧草等輜重就有一千多輛車。那些,都相當於西川兩個年頭的稅收了。當然,得益於西川的特殊地形,雖然劉璋沒有什麽突出的表現,但在手下各司其職的治理下,每年的收入也不少。又由於沒有什麽兵戈和大的工程,所以年年都有剩餘,攢出來這些,也是無傷大雅。要不怎麽會說蜀中是天府之國呢?自給自足,還能有富餘,就是西川的真實寫照。隻不過比起冀州等地要差上一些罷了。但位於蠻夷地區的交界上,也是很不錯的了。
卻說劉武的前軍此時已經到了墊江,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糾其原因:一是西川這邊劉璋很會來事,糧草等輜重都供應充足,劉武軍自身也是帶足了幹糧,不用為食物擔憂;二是劉武軍軍紀向來嚴明,講究的就是絕不擾民,更不準碰老百姓的一針一線,一磚一瓦,否則必定受到軍法處置。即使是莽張飛,糟典韋,憨虎癡也不敢不從。
這一路走來,老百姓們扶老攜幼觀望,見是大將軍劉武麾下的將士到來,都焚香禮拜,簞食壺漿。對於大將軍的軍兵,果然如傳聞中的一樣,愛民如子,體察民情。等劉武到來時,更是受到老百姓們的夾道歡迎,劉武調下坐騎,都用好言好語撫慰,與他們問候,說著家常,似乎來到了自己的領地。
而另一邊,看著與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的劉武,法正很是感概。大將軍果然沒讓他們失望,剛來到西川,就有了很高的威望。所行之事,也是他們最願意看見的,心裏很是高興。對身邊的龐統說道:“近日來張鬆有密信送到,說連日裏都有人來勸阻劉璋阻撓大將軍入川,為了以免夜長夢多,張鬆說等劉璋到達涪城相會時便可圖謀,這樣的時機不容有失。”
龐統說道:“這話我們先不要提起,相信老師自有定論,我們要做的,就是查缺補漏罷了。再則,我們等到他們相見後再乘機圖謀不遲。如果現在不慎走泄了消息,恐怕其中有變,耽誤了老師的大事!”
法正聽完,點了點頭,覺得龐統說的在理,於是秘而不言,隻是看著穿插在人群中的劉武,似乎與天上的太陽一樣溫暖,給人以希望。
突然,又有一道聲音傳來,還沒進門就叫道:“主公如果執意要迎接大將軍劉武入川,更是不采納黃公衡的忠言,我們活著也沒什麽意思了,這就死在主公麵前!”再一看,已經有一人跪伏在台階前苦諫。說話的人是建寧俞元人,姓李名恢。
劉璋一甩衣袍,看著李惲問道:“你這尋死覓活的,又是為何?”
李恢叩首道:“屬下曾聽聞說君有諍臣,父有諍子。黃公衡忠義之言,主公一定要聽從。如果容許劉武入川,就好比是迎虎入門,引狼入室。”
劉璋怒道:“劉武乃是我的宗族兄長,此番前來援助我固守西川,平定漢中,又怎麽可能加害於我?你們為何多番阻撓?挑撥我與大將軍之間的關係呢?誰再敢多言挑撥,必定問斬!”說著讓侍從把李恢推了出去,好在並沒有讓亂棍打出,不然,李惲就走上了黃權的後塵。
張鬆也是鬱悶,這一來二去的,阻撓的人越來越多了。想了想說道:“主公,現在蜀中文官都是各顧自己的妻子,不想替主公出謀劃策;武將居功自傲,不聽指揮。如果不迎接大將軍入川,將會麵臨敵人攻於外、百姓攻於內的窘態,這是必敗之道呀!”
劉璋說道:“誰說不是呢?現在一個個的都隻想著自己,隻顧眼前的利益,誰又會像先生那樣,謀劃的都是長遠之計?”
張鬆說道:“他們也是一片忠心,隻是用錯了方向罷了!主公不要與他們一般見識,還是想想該怎麽迎接大將軍入川吧!”
劉璋說道:“我又何嚐不知道呢?如若不然,我早就讓人把他們拖出去殺了!先生也不必鬧心,早些歇息,明天還有其他事情需要先生操勞呢!”
“諾!”張鬆答應一聲,出門去了。劉璋歎了口氣,也是離去。
第二天,劉璋收拾妥當,帶領甲兵出了榆橋門,正意氣風發的走在道上。又有人來報告說到:“啟稟將軍,前麵有從事官王累,用繩索倒吊在城門上,一手拿著諫章,一手執著長劍,在城門上大叫:如果將軍不聽從他們的勸諫,他就自己割斷繩索撞死在門下,還請將軍決斷!”
劉璋怒道:“又是勸諫,勸諫,以死勸諫。我就敢不明白了,難道他們都與大將軍有仇乎?為何這般阻撓呢?來人呀,去把那諫章拿過來,我倒是要看看,他能說出個什麽花來?”
身邊的侍從應了一聲,催馬上前,不一會兒就把那諫章拿了迴來。劉璋打開一看,裏麵大致寫道:“益州從事臣王累泣血懇告:主公作為一州之長,幾十萬人的父母官,肯定聽說過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言論。看古論今,當初楚懷王不聽屈原之言,執意會盟於武關後被秦所困,後悔都來不及了。現在主公如此輕易的離開大郡,親自去涪城迎接大將軍劉武,恐怕也是會有去無迴。大將軍的兵鋒,天下人何人不知,何人不曉?這不易於是與虎謀皮之舉。而這一切,都是張鬆一己之力造成的。我懇求主公馬上斬殺了張鬆,撕毀和劉武的盟約,再以大義驅逐劉武出境,那麽蜀中老幼都是萬幸,主公之基業也是萬幸。益州才能得以保全,還望主公三思而行!”
劉璋看完諫章後大怒道:“我前去和大將軍這種仁義之師相會,就像親近芝蘭,更何況還是宗親兄弟?你們怎麽能三番五次來侮辱我呢?我之前有說過,要是誰再敢阻攔,我必殺之。要死你就去死,死得遠一點,不要髒了我的眼睛!”說完,帶領人馬,直接穿過了城門。
王累見劉璋完全沒有理會自己的意思,就想掙紮著下去阻攔一二,卻忘記了自己手裏還拿著長劍,這一激動不打緊,把那倒掛的繩索割斷了。驚得大叫一聲,手腳亂擺,終是自己把自己給摔死了。
有人急忙報告劉璋,劉璋怒道:“死了好,死了清靜,看後麵還有沒有人趕出來阻撓。不用管他,自會有人迴來收拾。明日實在沒人處理,就把他隨地挖個坑給埋了!”
那報告的人身子一抖,看見劉璋果然發怒,而且還是雷霆之怒,不敢多言。答應一聲,去傳達此事去了。
劉璋不再多管,歎了口氣,帶領自己本部三萬人馬晃晃悠悠的往涪城趕去。為了表示自己對劉武的誠意,劉璋也是拚了,在後麵裝載銀錢糧草等輜重就有一千多輛車。那些,都相當於西川兩個年頭的稅收了。當然,得益於西川的特殊地形,雖然劉璋沒有什麽突出的表現,但在手下各司其職的治理下,每年的收入也不少。又由於沒有什麽兵戈和大的工程,所以年年都有剩餘,攢出來這些,也是無傷大雅。要不怎麽會說蜀中是天府之國呢?自給自足,還能有富餘,就是西川的真實寫照。隻不過比起冀州等地要差上一些罷了。但位於蠻夷地區的交界上,也是很不錯的了。
卻說劉武的前軍此時已經到了墊江,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糾其原因:一是西川這邊劉璋很會來事,糧草等輜重都供應充足,劉武軍自身也是帶足了幹糧,不用為食物擔憂;二是劉武軍軍紀向來嚴明,講究的就是絕不擾民,更不準碰老百姓的一針一線,一磚一瓦,否則必定受到軍法處置。即使是莽張飛,糟典韋,憨虎癡也不敢不從。
這一路走來,老百姓們扶老攜幼觀望,見是大將軍劉武麾下的將士到來,都焚香禮拜,簞食壺漿。對於大將軍的軍兵,果然如傳聞中的一樣,愛民如子,體察民情。等劉武到來時,更是受到老百姓們的夾道歡迎,劉武調下坐騎,都用好言好語撫慰,與他們問候,說著家常,似乎來到了自己的領地。
而另一邊,看著與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的劉武,法正很是感概。大將軍果然沒讓他們失望,剛來到西川,就有了很高的威望。所行之事,也是他們最願意看見的,心裏很是高興。對身邊的龐統說道:“近日來張鬆有密信送到,說連日裏都有人來勸阻劉璋阻撓大將軍入川,為了以免夜長夢多,張鬆說等劉璋到達涪城相會時便可圖謀,這樣的時機不容有失。”
龐統說道:“這話我們先不要提起,相信老師自有定論,我們要做的,就是查缺補漏罷了。再則,我們等到他們相見後再乘機圖謀不遲。如果現在不慎走泄了消息,恐怕其中有變,耽誤了老師的大事!”
法正聽完,點了點頭,覺得龐統說的在理,於是秘而不言,隻是看著穿插在人群中的劉武,似乎與天上的太陽一樣溫暖,給人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