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倫再次抬頭仰望,發現屋頂上還矗立著避雷針,這無疑為這棟樓又增添了一道安全保障。他心中暗讚,這裏的防範措施真是細致入微,連避雷這種細節都考慮到了。


    他的目光又移向了排水管,直徑竟然達到了110毫米,遠超過一般的50毫米,甚至超過了常規較大的75毫米直徑。這樣的設計,無疑能更快速地排水,減少因積水帶來的各種隱患。


    當他低下頭時,又發現了大門外還加裝了防洪板卡槽。這個設計再次讓他感到驚喜,這意味著在極端天氣下,這棟樓不僅能防雷避雷,還能有效防洪。


    張雨倫不禁對這裏的安全設計感到由衷的敬佩。從防盜、防爆,到防雷、防洪,這裏的每一項設計都顯得那麽精心和周到。


    張雨倫的細致觀察力讓他再次發現了這棟樓安全設計的又一精妙之處。他注意到,不僅大門跨接了黃綠軟銅線,就連不鏽鋼外開窗也進行了跨接處理。這樣的設計,顯然是為了防範球形閃電放電,防止其燒紅鉸鏈導致熔焊或變形,從而確保門窗在極端天氣下的正常運作。


    更讓他驚訝的是,門框也裝有接地線。這一舉措無疑將防雷措施做得更加完備,可以有效避免雷電對建築物和人身安全造成的潛在威脅。


    在王海桃家享用完午飯後,張雨倫便再次踏上了旅程。他驅車前往兩河,從那裏上了高速,選擇了炕炱高速公路,計劃在天炱下高速。


    一路上,他看到了台風肆虐後留下的痕跡:山體被劃破,大量的泥石滾落在山穀之中,一片狼藉。這些景象讓他不禁感歎大自然的威力,同時也更加珍惜生命的安全與平穩。


    經過一段艱難的行駛,張雨倫終於到達了收費站。然而,眼前的景象卻讓他感到一陣驚愕——收費站的頂棚已經不見了蹤影。顯然是被台風摧毀,如今隻剩下光禿禿的支架,顯得異常淒涼。


    他停下車,打量著周圍的環境。雖然收費站失去了頂棚的庇護,但工作人員仍在堅守崗位,認真地為過往的車輛提供服務。張雨倫心中湧起一股敬意,為這些在困難時期仍堅守職責的人們點讚。


    終於,張雨倫踏上了久違的老家土地。他放眼四望,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緒。這片他熟悉的盆地區域,雖然天炱使得風力在這裏稍顯溫和,但台風西馬侖肆虐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目光所及,大量樹木枝幹彎曲、枝葉淩亂,像是經曆過一場殘酷的戰鬥,無聲地訴說著那夜的驚心動魄。不少樹木甚至被強風折斷,淒涼地橫臥在地。


    張雨倫的心情愈發沉重,他的視線轉向了村莊的房屋。那些曾經溫馨的小屋,如今已是大半垮塌,殘垣斷壁間流露出無盡的滄桑與哀傷。他仿佛能聽到那些房屋在台風中的呻吟與唿救,感受到它們無法承受風力而崩塌時的絕望。


    他皺了皺眉,耳邊似乎又響起了村民們的議論聲。他們講述著台風來臨前,聽說下遊形成了堰塞湖,整個村莊都陷入了恐慌。村民們匆匆忙忙地轉移到高處,生怕堰塞湖突然崩塌,危及生命。那種緊迫與恐懼,仿佛還縈繞在張雨倫的心頭。


    時間迴溯到大前天晚上,燕塞湖終於不堪重負,湖水如猛獸般洶湧而下。張雨倫想象著那驚心動魄的場景,心中不禁一緊。那一刻,無數房屋在洪水的衝擊下化為烏有,村民們的心血與記憶也隨之消逝。如今,洪水已經退去,留下的隻有滿目的瘡痍和村民們心中的傷痕。


    進村之後,張雨倫急切地奔向自家的老房子,然而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心中一沉。那棟承載著無數童年記憶的老屋,如今已被衝毀得麵目全非。斷壁殘垣間,仿佛還能聽到往日裏的歡聲笑語,但現實卻是如此的殘酷。


    幸好,重要的物件都已在台風來臨前搬到了林英的家中。想到這裏,張雨倫心中湧起一股暖意,對林英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轉身向自己家未完工的新房走去,那是他們新的希望與寄托。


    走進新房,張雨倫瞥見對門的鄰居家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建設。他們家的房子雖然也受到了台風的侵襲,但顯然他們並沒有被困境打倒,而是選擇了重建家園。這種堅韌與不屈的精神讓張雨倫感到由衷的敬佩。


    他迴頭仔細打量自己的新家,發現二樓的牆壁上留下了許多泥巴的痕跡,水印高達1.9米。這些痕跡無聲地訴說著洪水曾經肆虐的痕跡,也見證了他們與自然災害抗爭的曆程。


    張雨倫的目光又轉向了不遠處的明星家。由於他們家的地勢較高,圍牆成功地抵擋了洪水的侵襲。


    林英看著張雨倫,臉上露出擔憂的神色,說道:“果然,你家距離始豐江太近了,在雨季的時候就容易受災。”她的聲音裏透露出無奈與關切。


    張雨倫苦笑著點頭,迴應道:“是啊,這裏的地理位置確實容易受到水患的影響。所以我們當初設計時,特意把一樓做成了架空層,以防萬一。”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隻是沒想到,這次二樓居然也受了這麽大的影響。”他的語氣中帶著些許遺憾和驚訝。


    兩人站在新房前,目光都落在了二樓那高達1.9米的水印上。張雨倫歎了口氣,繼續說道:“看來以後還得加強防範措施。二樓樓梯門需要考慮防水。”


    林英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別擔心,隻要人沒事就好。房子可以慢慢修複,重要的是我們都還在一起。”


    張爸站在新房的廢墟前,目光堅定地說:“我們的房子還要繼續建設,還是三層半。”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不屈不撓的決心,仿佛這場災難隻是暫時的挫折,無法阻擋他們重建家園的步伐。


    張雨倫環顧四周,發現附近的京嵐線也即將開工。這條重要的交通線路的恢複,意味著生活的秩序將逐漸恢複,未來充滿了希望。


    就在這時,項目經理打來了電話,他的聲音充滿了幹勁:“估計一星期電力就恢複了,到時候我們工地又要開工了。”這個消息如同一縷春風,吹散了眾人心頭的陰霾。電力恢複,意味著生活將重迴正軌,工地的重新開工也象征著他們與災難抗爭的勝利。


    由於新房尚未建設完畢,張雨倫一家隻得暫時寄居在林英位於鹿城翁坪村的家中。這一次,他們選擇沿著原路返迴,一路上,張雨倫的心中充滿了感慨。看著窗外熟悉的風景,他的思緒不禁飄迴了過去,那些與林英一家共度的歡樂時光曆曆在目。


    到了傍晚時分,他們終於抵達了林英的家。此刻,正好是晚飯時間,林英的家人已經準備好了豐盛的晚餐,熱情地迎接他們的到來。餐桌上,大家圍坐在一起,享受著這難得的團聚時光。雖然老屋被衝毀讓他們心情沉重,但此刻的溫馨氛圍卻讓他們暫時忘卻了煩惱。


    晚餐過後,張雨倫與林英一家坐在院子裏,聊起了未來的打算。他們深知,重建家園的路還很長,但他們覺得,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在這個寧靜的夜晚,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希望與期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和女友在末世相互帶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魏海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魏海倫並收藏我和女友在末世相互帶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