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景陽鍾鳴!在這個不尋常的祭祖日子響徹京師!
新春佳節萬家歡慶,但在百官心中無不忐忑不安!紫禁城中的動靜如此之大,百官大部分已經知道,此次大朝會非乎尋常!
唿啦啦,午門前百官魚貫而入。長長的甬道上還有血跡尚未清洗幹淨,空氣中還有刺鼻的血腥味。
劉健一馬當先,快步走向奉天殿。閔桂在後麵低聲問:“老劉,這是怎麽迴事?”
“不知道!於喬今天當值,也不知情況如何!”劉健焦躁至極,卻又不能顯露,神情不免恍惚,一個不留神,腳下踩空,身子一栽。旁邊伸過一隻手,穩穩的扶住劉健。
“劉老大人,奉天殿必見分曉,急也沒用!”
劉健一看正是楊廷和,含笑點頭。大風大浪又如何?有了不斷成長起來的後輩,再險惡又能如何?事情終究是由人來辦的!
越往後走,血腥味越濃。戰場主要是在紫禁城的北邊,死傷自然慘烈。
終於進了奉天殿,百官按照排班站好,心中卻是越來越沉重。高高在上的龍椅上空無一人,旁邊朱厚照常坐的椅子已經搬走,隻是在龍椅後擺放著一張屏風。大殿中喜慶的紅色盡數撤下,白色的紙花掛滿帷幕。
怪不得一路走來總覺得缺了什麽,原來宮中的大紅燈籠全都換成了白皮!劉健腦袋嗡的一聲,身子就搖晃起來。麥秀也不管自己包紮之後失儀,一瘸一拐的走到玉階前,大聲宣告:“弘治帝今晨駕崩!皇後娘娘有遺詔宣告!”
哢啦啦,好似一道驚雷,麥秀的公鴨嗓震得百官一時間不知身處何處!
周經頭一個撲地嚎啕:“陛下!陛下!你怎麽就去了!”
百官恍然大悟,這時候不表忠心啥時候表忠心?跟著走沒錯的!奉天殿中頓時成了孝堂,哭聲一片,震得掛著白花的帷幕來迴擺動。
劉健抹去淚水,嘶啞著吼道:“住聲!遺詔何在?”
到底是老臣,關鍵時刻知道什麽才是要害!偏殿中聽動靜的朱和鳴暗暗點頭,劉健雖不是自己人,可國家缺不得這樣的諍臣。繼位之後,此人不可缺啊。
“陛下,帶頭哭喪的是周經。”
朱和鳴點頭,暗自記下一筆小賬。這樣的人,不識大體,就是自己人也絕不可重用!
屏風後張皇後的聲音響起:“遺詔在此,劉大人,劉大人請過來取。哀家一介婦人,不便出麵。”
劉健聲若洪鍾:“事急從權,請娘娘現身。”
張皇後等待片刻,才輕聲說道:“既如此,撤去屏風!”
屏風撤去,張皇後端坐在一張紫檀太師椅上,手中抓著一封卷軸。
劉健卻沒有上前討要遺詔,而是看著麥秀,沉聲問道:“於喬在哪裏?內閣輔政三人,一個都不能少!”
麥秀不知怎麽的,隻覺劉健目光如刀,心中怯懦,不禁退後一步,喏喏的迴答:“劉大人,謝大人安好,我已派人去請。”
正在此時,謝遷渾身是血扶著一個人出現在殿門口。劉健大驚失色,就往謝遷身邊跑,高唿一聲:“於喬,傷到哪裏了?”
謝遷無力的擺一下手,苦笑一聲:“老大人,我沒事!”轉頭看著麥秀:“麥秀麥督公,可否讓禦醫給這位兄弟醫治?”
這裏是朝堂,麥秀哪敢還象剛才一樣肆意妄為?連聲稱是,叫過小太監,就想把人帶走。謝遷搖搖頭:“不成!就在這治!沒他就沒我!”
麥秀瞪大眼睛,隨即苦笑一聲:“謝大人,這裏是朝堂!”
謝遷平靜的點頭:“我知道!可人命大於天!麥秀,你可以一起殺了我,我沒本事救人,但自己的生死還是能決定的。”
麥秀眼中兇光一閃,但還是軟了下來:“好好!謝大人,都聽你的成不成?先宣讀遺詔好不好?”
謝遷訝然:“遺詔?哪裏來的遺詔?陛下呢?太子殿下呢?”
嗡嗡,大殿之中突然嘈雜起來。謝遷一直在宮中值守,居然不知道陛下駕崩?那這所謂遺詔?難道真的是謀逆?
楊廷和第一個開了炮:“麥督公!遺詔無內閣大臣草擬,無畫押,無見證。敢問,何人所書?你不會告訴下官,是病重的陛下手書吧?”
劉大夏也站了出來:“楊大人所言極是,這等三無遺詔,我等絕不奉詔!”
轟!平靜水麵突然炸裂,不斷有人站出來質疑。禦史吳山大聲質問:“麥秀,你等閹人幫著陛下批紅已是極限,莫非還要矯詔不成?”
蔣冕沒那麽激動,言辭卻是鋒利如刀:“陛下中風行動不便,謝大人作為值守大臣,卻不知遺詔的存在?太子殿下太廟祭祖,卻不在這煌煌奉天殿!嗬嗬,須知天日昭昭,舉頭三尺有神靈!”
麥秀滿頭大汗,眼看著壓製不住群臣。張皇後欣慰的點點頭,夫君這些年還是提拔不少國之幹臣,算得上目光如炬。朱和鳴!你能欺天,能欺天下人的眼睛嗎?
偏殿中的朱和鳴氣的暴跳如雷,這個麥秀,成不足敗事有餘!張皇後是幹嘛用的?這時候不用,費這麽大勁幹什麽?
似乎是聽到了朱和鳴的心聲,周經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諸位大人,諸位大人,皇後娘娘還在這裏,聽娘娘怎麽說!”
劉健眼中射出一道寒光,冷冷的說道:“皇後娘娘素來不涉政務,此等大事,將千斤重擔放在娘娘身上,恐有不妥!”
閔桂剛剛也是說了幾句質疑的話,見劉健詰難周經,連忙伸出援手:“劉大人,深夜萬歲病發,謝大人不在身旁,皇後娘娘在身邊也是可能的。凡事社稷為重!劉大人,你說呢?”
劉健無奈,隻好哼了一聲之後,再不說話。
張皇後張張嘴,突然瞟到殿外番子手中的花衣,淚水滾滾而下,哽咽著說道:“陛下,陛下,不適,匆匆留下,留下詔書,就···”
殿中突然安靜下來,周經趾高氣揚顧盼自雄,閔桂帶著懷疑問道:“娘娘,何人書寫遺詔?”
新春佳節萬家歡慶,但在百官心中無不忐忑不安!紫禁城中的動靜如此之大,百官大部分已經知道,此次大朝會非乎尋常!
唿啦啦,午門前百官魚貫而入。長長的甬道上還有血跡尚未清洗幹淨,空氣中還有刺鼻的血腥味。
劉健一馬當先,快步走向奉天殿。閔桂在後麵低聲問:“老劉,這是怎麽迴事?”
“不知道!於喬今天當值,也不知情況如何!”劉健焦躁至極,卻又不能顯露,神情不免恍惚,一個不留神,腳下踩空,身子一栽。旁邊伸過一隻手,穩穩的扶住劉健。
“劉老大人,奉天殿必見分曉,急也沒用!”
劉健一看正是楊廷和,含笑點頭。大風大浪又如何?有了不斷成長起來的後輩,再險惡又能如何?事情終究是由人來辦的!
越往後走,血腥味越濃。戰場主要是在紫禁城的北邊,死傷自然慘烈。
終於進了奉天殿,百官按照排班站好,心中卻是越來越沉重。高高在上的龍椅上空無一人,旁邊朱厚照常坐的椅子已經搬走,隻是在龍椅後擺放著一張屏風。大殿中喜慶的紅色盡數撤下,白色的紙花掛滿帷幕。
怪不得一路走來總覺得缺了什麽,原來宮中的大紅燈籠全都換成了白皮!劉健腦袋嗡的一聲,身子就搖晃起來。麥秀也不管自己包紮之後失儀,一瘸一拐的走到玉階前,大聲宣告:“弘治帝今晨駕崩!皇後娘娘有遺詔宣告!”
哢啦啦,好似一道驚雷,麥秀的公鴨嗓震得百官一時間不知身處何處!
周經頭一個撲地嚎啕:“陛下!陛下!你怎麽就去了!”
百官恍然大悟,這時候不表忠心啥時候表忠心?跟著走沒錯的!奉天殿中頓時成了孝堂,哭聲一片,震得掛著白花的帷幕來迴擺動。
劉健抹去淚水,嘶啞著吼道:“住聲!遺詔何在?”
到底是老臣,關鍵時刻知道什麽才是要害!偏殿中聽動靜的朱和鳴暗暗點頭,劉健雖不是自己人,可國家缺不得這樣的諍臣。繼位之後,此人不可缺啊。
“陛下,帶頭哭喪的是周經。”
朱和鳴點頭,暗自記下一筆小賬。這樣的人,不識大體,就是自己人也絕不可重用!
屏風後張皇後的聲音響起:“遺詔在此,劉大人,劉大人請過來取。哀家一介婦人,不便出麵。”
劉健聲若洪鍾:“事急從權,請娘娘現身。”
張皇後等待片刻,才輕聲說道:“既如此,撤去屏風!”
屏風撤去,張皇後端坐在一張紫檀太師椅上,手中抓著一封卷軸。
劉健卻沒有上前討要遺詔,而是看著麥秀,沉聲問道:“於喬在哪裏?內閣輔政三人,一個都不能少!”
麥秀不知怎麽的,隻覺劉健目光如刀,心中怯懦,不禁退後一步,喏喏的迴答:“劉大人,謝大人安好,我已派人去請。”
正在此時,謝遷渾身是血扶著一個人出現在殿門口。劉健大驚失色,就往謝遷身邊跑,高唿一聲:“於喬,傷到哪裏了?”
謝遷無力的擺一下手,苦笑一聲:“老大人,我沒事!”轉頭看著麥秀:“麥秀麥督公,可否讓禦醫給這位兄弟醫治?”
這裏是朝堂,麥秀哪敢還象剛才一樣肆意妄為?連聲稱是,叫過小太監,就想把人帶走。謝遷搖搖頭:“不成!就在這治!沒他就沒我!”
麥秀瞪大眼睛,隨即苦笑一聲:“謝大人,這裏是朝堂!”
謝遷平靜的點頭:“我知道!可人命大於天!麥秀,你可以一起殺了我,我沒本事救人,但自己的生死還是能決定的。”
麥秀眼中兇光一閃,但還是軟了下來:“好好!謝大人,都聽你的成不成?先宣讀遺詔好不好?”
謝遷訝然:“遺詔?哪裏來的遺詔?陛下呢?太子殿下呢?”
嗡嗡,大殿之中突然嘈雜起來。謝遷一直在宮中值守,居然不知道陛下駕崩?那這所謂遺詔?難道真的是謀逆?
楊廷和第一個開了炮:“麥督公!遺詔無內閣大臣草擬,無畫押,無見證。敢問,何人所書?你不會告訴下官,是病重的陛下手書吧?”
劉大夏也站了出來:“楊大人所言極是,這等三無遺詔,我等絕不奉詔!”
轟!平靜水麵突然炸裂,不斷有人站出來質疑。禦史吳山大聲質問:“麥秀,你等閹人幫著陛下批紅已是極限,莫非還要矯詔不成?”
蔣冕沒那麽激動,言辭卻是鋒利如刀:“陛下中風行動不便,謝大人作為值守大臣,卻不知遺詔的存在?太子殿下太廟祭祖,卻不在這煌煌奉天殿!嗬嗬,須知天日昭昭,舉頭三尺有神靈!”
麥秀滿頭大汗,眼看著壓製不住群臣。張皇後欣慰的點點頭,夫君這些年還是提拔不少國之幹臣,算得上目光如炬。朱和鳴!你能欺天,能欺天下人的眼睛嗎?
偏殿中的朱和鳴氣的暴跳如雷,這個麥秀,成不足敗事有餘!張皇後是幹嘛用的?這時候不用,費這麽大勁幹什麽?
似乎是聽到了朱和鳴的心聲,周經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諸位大人,諸位大人,皇後娘娘還在這裏,聽娘娘怎麽說!”
劉健眼中射出一道寒光,冷冷的說道:“皇後娘娘素來不涉政務,此等大事,將千斤重擔放在娘娘身上,恐有不妥!”
閔桂剛剛也是說了幾句質疑的話,見劉健詰難周經,連忙伸出援手:“劉大人,深夜萬歲病發,謝大人不在身旁,皇後娘娘在身邊也是可能的。凡事社稷為重!劉大人,你說呢?”
劉健無奈,隻好哼了一聲之後,再不說話。
張皇後張張嘴,突然瞟到殿外番子手中的花衣,淚水滾滾而下,哽咽著說道:“陛下,陛下,不適,匆匆留下,留下詔書,就···”
殿中突然安靜下來,周經趾高氣揚顧盼自雄,閔桂帶著懷疑問道:“娘娘,何人書寫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