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不打開盒子不知道貓的生死一樣,沒有收到吳玠的信件之前,朝中的大部分人也不知道吳玠究竟是活著還是死了。
吳玠的生死如同他過去五五開的戰績一樣,是一個迷,雖然對於秦檜或者孫權這樣的人物來說他們很清楚吳玠病重的狀態,但是對於朝中的大部分人來說,他們還是頭一次聽說吳玠的狀態。
“吳晉卿的身體不好,朝廷應該早做打算,更應該派人接替他。”張浚說道。
上一次作為兩淮防禦總使,他的大功並沒有撈到,他被韓世忠和張俊聯手坑了一把,他待在揚州什麽都做不了,自然除了運籌之功他什麽都沒有。
即使是運籌之功都要打上一個折扣,因為在戰後,幾乎所以的參戰的將領都彈劾他。最後如果不是他在朝中的門生故吏用了不少力氣,說不定他連運籌之功都沒有了。
張浚最後的收獲隻有一個樞密院副使,如果不是他的資曆夠老,何鑄的能力夠爛,秦檜又有著惡心何鑄的心思,張浚還拿不到這樣的一個職位。
張浚想要欺負何鑄不懂軍事攬權,他認為樞密院就應該給他這樣上過戰場,懂得治軍,在軍中有人脈有威望的人,而不是一個門外漢。
何鑄雖然早就想將樞密院使這個燙手山芋交出去,但是卻不是用這樣的方法交。一方麵這其中沒有任何的利益交換,單單隻是他單方麵的付出。另外一方麵,如果他這樣軟弱的交出自己手中的權力,那麽每一個人都會認為他是一個可以欺負的人,都想要在他的身上咬下一塊肉出來。
何鑄雖然軍事拉胯,但是在政治鬥爭方麵可是一把好手,如果他在政治鬥爭上不強,他早就死在了秦檜的手上了。
張浚成為樞密院副使之後他所有的手段和倚仗被何鑄一一化解。因為那些實力派的軍頭站在何鑄的身後,韓世忠等人知道,一旦被張浚成功上位,他們的下場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無窮無盡的小鞋。
在眾人的聯手下,可憐的張浚成為了一個工具人,他不停的處理著樞密院的公務,但是所有的功勞都不是他的,隻有黑鍋才是他的。
人挪死,樹挪活,當吳玠的事情被捅到朝廷上的時候,張浚果斷的站了出來。朝廷中他是待不下去了,不願意放棄權力的他想到了一個好地方想那就是川蜀。
在他的眼中過去他在川蜀奮鬥過,指揮過那裏的軍隊,吳家兄弟是他的下屬,至少有一份香火情緣在。
再加上他認為川蜀之地麵臨金人的威脅,又沒有臨安這邊這麽繁華,很少有朝廷中的重臣願意過去,所以也沒有人和他競爭。
“不知道誰願意前往川蜀”孫權問道。
果然如同張浚所預料的一樣,在場的人沒有一個發言的,因為這個位置既不重要又很重要。
說不重要,那就是這個位置遠離朝廷的中樞,在朝廷上對於自己的勢力幫助很小。
說重要是對於整個宋國來說的,這個位置一要製衡吳家的勢力,避免他們將川蜀建立為獨立王國,二要防禦金人,如果掣肘了吳家太狠,在戰場上恐怕會被金人所趁,更是要擔心吳家兄弟重複淮西兵變這一幕。
在這個位置上的活不好幹,幹好了功勞不大,幹差了過錯很大,張浚就深知其中的痛苦。
當年作為整個朝廷二號人物的他權勢甚至在秦檜之上,但是就是在淮西整軍出的事情。
他辛辛苦苦將那些不服從朝廷的軍隊通過打壓、摻沙子、收買等手段讓他們令行禁止,重新迴歸朝廷和文人的指揮下,防止那些軍頭尾大不掉。結果在最後卻出了一些小小的差錯,劉光世所部的統製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人竟然不理解他張浚的苦心,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帶領全軍四萬餘人,並裹脅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
那些武將治軍不嚴,自己不進行反思,不懂得感恩,竟然還來彈劾他張浚。結果當時朝中的奸佞小人太多,他張浚吃了一個大虧。
張浚相信,他的前車之鑒肯定讓很多人對於巴蜀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哪裏跌倒的就從哪裏爬起來,他打算在整軍上再努力一把,替朝廷收攏巴蜀的勢力。
“舉賢不避親,我認為巴蜀之地需要一個和吳家兄弟有舊的人。”張浚說道,“雖然我現在是樞密院副使,但是為了我們大宋,我願意去巴蜀之地。”
張浚的話語讓秦檜和何鑄都沒有立刻進行反駁,畢竟吳玠這件事情提的太突然,當年張浚的教訓可是曆曆在目。吳家兄弟在川蜀的威望可比淮西的那些人強上太多,這也是多年以來朝廷很寬容對待吳家兄弟的原因。
他們手上沒有合適的人選,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想擔這個責任,都希望對方擔這個責任。
孫權知道張浚不是一個合適的人選,因為他打心底就看不起那些將領,即使在過去權力最高峰的時候,他都沒有和那些將領打好關係,這一次淮南保衛戰,就連韓世忠和張俊這兩個死對頭都能聯手對付他。雖然吳家兄弟的忠誠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孫權生怕張浚又去搞插手軍權,文重武輕這一套,將吳家兄弟特別是吳璘逼到對麵去。
孫權用看了一眼秦檜,秦檜自然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對於張浚的自薦,孫權不能自己否定,不然這就變為了打消大臣積極性了。他必須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台階。
看到了孫權的示意,盡管秦檜有些不情願,他發言道:“此事不妥,德遠身居樞密院副使,不可輕動。”
秦檜的發言像一聲發令槍,朝廷上的人紛紛稱讚張浚,認為張浚是國之重臣,似乎離開了他整個大宋都要滅亡,朝廷都運轉不了了。
“不知道秦相認為誰更合適”何鑄突然開口了,這個問題讓秦檜很難迴答。
吳玠的生死如同他過去五五開的戰績一樣,是一個迷,雖然對於秦檜或者孫權這樣的人物來說他們很清楚吳玠病重的狀態,但是對於朝中的大部分人來說,他們還是頭一次聽說吳玠的狀態。
“吳晉卿的身體不好,朝廷應該早做打算,更應該派人接替他。”張浚說道。
上一次作為兩淮防禦總使,他的大功並沒有撈到,他被韓世忠和張俊聯手坑了一把,他待在揚州什麽都做不了,自然除了運籌之功他什麽都沒有。
即使是運籌之功都要打上一個折扣,因為在戰後,幾乎所以的參戰的將領都彈劾他。最後如果不是他在朝中的門生故吏用了不少力氣,說不定他連運籌之功都沒有了。
張浚最後的收獲隻有一個樞密院副使,如果不是他的資曆夠老,何鑄的能力夠爛,秦檜又有著惡心何鑄的心思,張浚還拿不到這樣的一個職位。
張浚想要欺負何鑄不懂軍事攬權,他認為樞密院就應該給他這樣上過戰場,懂得治軍,在軍中有人脈有威望的人,而不是一個門外漢。
何鑄雖然早就想將樞密院使這個燙手山芋交出去,但是卻不是用這樣的方法交。一方麵這其中沒有任何的利益交換,單單隻是他單方麵的付出。另外一方麵,如果他這樣軟弱的交出自己手中的權力,那麽每一個人都會認為他是一個可以欺負的人,都想要在他的身上咬下一塊肉出來。
何鑄雖然軍事拉胯,但是在政治鬥爭方麵可是一把好手,如果他在政治鬥爭上不強,他早就死在了秦檜的手上了。
張浚成為樞密院副使之後他所有的手段和倚仗被何鑄一一化解。因為那些實力派的軍頭站在何鑄的身後,韓世忠等人知道,一旦被張浚成功上位,他們的下場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無窮無盡的小鞋。
在眾人的聯手下,可憐的張浚成為了一個工具人,他不停的處理著樞密院的公務,但是所有的功勞都不是他的,隻有黑鍋才是他的。
人挪死,樹挪活,當吳玠的事情被捅到朝廷上的時候,張浚果斷的站了出來。朝廷中他是待不下去了,不願意放棄權力的他想到了一個好地方想那就是川蜀。
在他的眼中過去他在川蜀奮鬥過,指揮過那裏的軍隊,吳家兄弟是他的下屬,至少有一份香火情緣在。
再加上他認為川蜀之地麵臨金人的威脅,又沒有臨安這邊這麽繁華,很少有朝廷中的重臣願意過去,所以也沒有人和他競爭。
“不知道誰願意前往川蜀”孫權問道。
果然如同張浚所預料的一樣,在場的人沒有一個發言的,因為這個位置既不重要又很重要。
說不重要,那就是這個位置遠離朝廷的中樞,在朝廷上對於自己的勢力幫助很小。
說重要是對於整個宋國來說的,這個位置一要製衡吳家的勢力,避免他們將川蜀建立為獨立王國,二要防禦金人,如果掣肘了吳家太狠,在戰場上恐怕會被金人所趁,更是要擔心吳家兄弟重複淮西兵變這一幕。
在這個位置上的活不好幹,幹好了功勞不大,幹差了過錯很大,張浚就深知其中的痛苦。
當年作為整個朝廷二號人物的他權勢甚至在秦檜之上,但是就是在淮西整軍出的事情。
他辛辛苦苦將那些不服從朝廷的軍隊通過打壓、摻沙子、收買等手段讓他們令行禁止,重新迴歸朝廷和文人的指揮下,防止那些軍頭尾大不掉。結果在最後卻出了一些小小的差錯,劉光世所部的統製官酈瓊、王世忠、靳賽等人竟然不理解他張浚的苦心,發動叛亂,殺死監軍官呂祉等人,帶領全軍四萬餘人,並裹脅百姓十餘萬投降金人傀儡偽齊劉豫。
那些武將治軍不嚴,自己不進行反思,不懂得感恩,竟然還來彈劾他張浚。結果當時朝中的奸佞小人太多,他張浚吃了一個大虧。
張浚相信,他的前車之鑒肯定讓很多人對於巴蜀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哪裏跌倒的就從哪裏爬起來,他打算在整軍上再努力一把,替朝廷收攏巴蜀的勢力。
“舉賢不避親,我認為巴蜀之地需要一個和吳家兄弟有舊的人。”張浚說道,“雖然我現在是樞密院副使,但是為了我們大宋,我願意去巴蜀之地。”
張浚的話語讓秦檜和何鑄都沒有立刻進行反駁,畢竟吳玠這件事情提的太突然,當年張浚的教訓可是曆曆在目。吳家兄弟在川蜀的威望可比淮西的那些人強上太多,這也是多年以來朝廷很寬容對待吳家兄弟的原因。
他們手上沒有合適的人選,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想擔這個責任,都希望對方擔這個責任。
孫權知道張浚不是一個合適的人選,因為他打心底就看不起那些將領,即使在過去權力最高峰的時候,他都沒有和那些將領打好關係,這一次淮南保衛戰,就連韓世忠和張俊這兩個死對頭都能聯手對付他。雖然吳家兄弟的忠誠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孫權生怕張浚又去搞插手軍權,文重武輕這一套,將吳家兄弟特別是吳璘逼到對麵去。
孫權用看了一眼秦檜,秦檜自然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對於張浚的自薦,孫權不能自己否定,不然這就變為了打消大臣積極性了。他必須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台階。
看到了孫權的示意,盡管秦檜有些不情願,他發言道:“此事不妥,德遠身居樞密院副使,不可輕動。”
秦檜的發言像一聲發令槍,朝廷上的人紛紛稱讚張浚,認為張浚是國之重臣,似乎離開了他整個大宋都要滅亡,朝廷都運轉不了了。
“不知道秦相認為誰更合適”何鑄突然開口了,這個問題讓秦檜很難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