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過去數次北伐之中有人捅了像楊沂中這樣的簍子,言官參他的折子肯定會堆的很高,說不定比他的人還要高。
但是現在卻沒有任何人去參楊沂中。
因為“言者無罪”,但是金人的刀子可不管你是不是言者,有參楊沂中的功夫,還不如好好想一想該怎麽逃命。
朝堂中的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沒有人去考慮怎麽處理楊沂中,而是考慮現在該怎麽辦
臨安的守軍雖然隻有五千,但是所有人知道不要說五千,就算是一萬也是守不住的,現在討論的議題隻有一個,往哪裏逃
“臣認為目前我軍大軍在兩淮,我們可以渡江去和我們的大軍匯合,比如現在張浚正在揚州,有了這些大軍我們必然不會害怕完顏宗弼。”何鑄有些後悔現在的職位了,他不懂軍事,但是幾乎每一次他都要率先發言,過去還能問問韓世忠,現在這個突發情況,他連問誰都不知道。
“伯壽,這不是逃難。”秦檜就說了一句話就否定了何鑄的意見。
因為何鑄的意見幾乎沒有可取之處,他自己都知道,這個方案就是按照逃難設想了。
朝中的眾人都看向了秦檜,因為秦檜最大的政治對手韓世忠不在朝中,現在隻剩下他可以拿主意了。
秦檜是收到情報最早的人,甚至比孫權拿到情報還要早,他早就在府中找幕僚商量好了對策。
“我建議陛下您可以去明州。”秦檜說道。
他的話語剛落,朝堂上的眾人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當年完顏宗弼也打過一次臨安,那一次趙構就南逃至明州。當金軍進攻明州的時候,趙構又乘船入海逃向溫州,金軍尾追不舍。幸賴水軍將領張公裕率部在台州附近海麵阻擊,使趙構得以幸免於難。
這一路當年是經曆過層層驗證的,證明過這一路逃命絕對沒有問題。
而且秦檜已經去信了,讓張公裕準備好他的軍隊,隨時做好接應的準備。
“秦相不愧是秦相,隻有您可以看清楚局勢。”
“陛下,秦相的主意深諳用兵之法,請陛下前往明州,這是為了百姓和大宋的安危。”
在逃命方麵,朝中大部分大臣其實是一樣的,自己的安全第一位,這時候也不管是不是秦檜的人,都紛紛附和秦檜的觀點,在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時候,他們可不分黨派。
孫權也有些意動,而這個意動並不是來自於他孫權的意誌,而是來自趙構的dna。
這個意動也讓他下定了決心,那就是絕對不能按照秦檜的想法進行做事,因為他從趙構的記憶之中學會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趙構在軍事上做出的決定絕大多數都是錯的。
雖然孫權不知道什麽叫做大數據,但是這就是大數據在宋朝的一次應用實踐,既然趙構想要逃,那就證明逃跑這件事情是一個錯誤。
“秦相,請詳細介紹一下現在的情況。”孫權說道。
孫權覺得現在的情況還不是很明朗,送到他手上的情報肯定是精簡過的,他想要知道詳細的情況。
在這方麵,秦檜也做了一定的準備。
“完顏宗弼的兵力在五萬人左右,廬江城的守將鬱寶芳開城投降,帶給他了至少三千水軍。幸好陛下洪福,無為城的守將拒絕投降,現在金人依然被擋在了無為城下,不過那邊並不是張俊防禦的重點,恐怕無為城不能堅持太久。”秦檜介紹說。
“楊沂中的軍隊在哪裏他手上至少還有二萬人。”有人大聲說道,“讓他的軍隊迴防臨安,他的軍隊一個星期就可以跑迴來。”
“不行!”反對的人是秦檜,他隻說了一句話:“像楊沂中這樣急行軍,如果在半路金人襲擊他了怎麽辦完顏宗弼完全有能力幹掉他。沒有了他的軍隊,完顏宗弼更能在江南肆無忌憚了。所以老臣鬥膽,已經去信告訴楊沂中了,請他不必迴援臨安,至少不能匆忙迴援臨安。”
秦檜的剛才的話語讓朝中有些人對他怒視,因為那些人認為楊沂中的軍隊丟了就丟了,又不是大不了的事情,那些士兵死了就死了,隻要他們不死就好了,大不了之後再招募。
而秦檜卻沒有這麽做,反而讓那些武夫待在安全的地方。
“秦相這件事情做的非常不錯。”但是孫權卻對秦檜做出了讚許,秦檜的能力的確有獨到的地方。
秦檜聽到孫權的稱讚很是高興,因為他知道他賭對了,如果是過去的趙構,秦檜肯定會嚴令楊沂中迴援,但是現在的趙構不一樣,他知道怎麽樣做才是最為正確的。
“金人還沒有攻破無為城能確認嗎”孫權再一次問道。
“可以,張俊給我來信說,他試圖增援無為,但是幾次都被金人擊退了,無為城依然在我們手上,隻是他們堅持的時間不長了。”秦檜迴答說。
“金人沒有拿下無為,那麽他們還沒有能夠渡過長江,我們依然可以在長江上堵住金人。”孫權說道。“隻要在長江上堵住金人,那麽淮南西路的張俊和手上依然有大量戰兵的楊沂中,金人的攻勢勢必不能這麽持久。”
“陛下,我有一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堵住金人”秦檜點出了現在宋人的死穴,手上缺乏力量。
“在陸地上絕對不可能,但是在水上我們可以一試,我在玄武湖練有三千水軍,這一次我將用這三千水軍抵擋住金人。”孫權說道。
“陛下,您身係著大宋的安危,不可輕出。”秦檜很少會忤逆趙構的意思,特別是死諫根本就不可能發生,但是這一次秦檜還是勸阻了孫權。
像這樣“信賴”他的陛下這個世上可少有。
“在水上沒有人是我的對手。”孫權自豪的說,他來到這個世界仔細看過過去宋人打的水戰,我對於那些打水戰的人隻有一個評價,那就是和曹操一樣。外行。
“這就是我最後的決定,作為一個大宋的皇帝,我要親自保衛大宋。”孫權的話語為朝議畫上了一個句號,可憐的張浚他的文書眾人都已經選擇性忘記了。
但是現在卻沒有任何人去參楊沂中。
因為“言者無罪”,但是金人的刀子可不管你是不是言者,有參楊沂中的功夫,還不如好好想一想該怎麽逃命。
朝堂中的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沒有人去考慮怎麽處理楊沂中,而是考慮現在該怎麽辦
臨安的守軍雖然隻有五千,但是所有人知道不要說五千,就算是一萬也是守不住的,現在討論的議題隻有一個,往哪裏逃
“臣認為目前我軍大軍在兩淮,我們可以渡江去和我們的大軍匯合,比如現在張浚正在揚州,有了這些大軍我們必然不會害怕完顏宗弼。”何鑄有些後悔現在的職位了,他不懂軍事,但是幾乎每一次他都要率先發言,過去還能問問韓世忠,現在這個突發情況,他連問誰都不知道。
“伯壽,這不是逃難。”秦檜就說了一句話就否定了何鑄的意見。
因為何鑄的意見幾乎沒有可取之處,他自己都知道,這個方案就是按照逃難設想了。
朝中的眾人都看向了秦檜,因為秦檜最大的政治對手韓世忠不在朝中,現在隻剩下他可以拿主意了。
秦檜是收到情報最早的人,甚至比孫權拿到情報還要早,他早就在府中找幕僚商量好了對策。
“我建議陛下您可以去明州。”秦檜說道。
他的話語剛落,朝堂上的眾人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當年完顏宗弼也打過一次臨安,那一次趙構就南逃至明州。當金軍進攻明州的時候,趙構又乘船入海逃向溫州,金軍尾追不舍。幸賴水軍將領張公裕率部在台州附近海麵阻擊,使趙構得以幸免於難。
這一路當年是經曆過層層驗證的,證明過這一路逃命絕對沒有問題。
而且秦檜已經去信了,讓張公裕準備好他的軍隊,隨時做好接應的準備。
“秦相不愧是秦相,隻有您可以看清楚局勢。”
“陛下,秦相的主意深諳用兵之法,請陛下前往明州,這是為了百姓和大宋的安危。”
在逃命方麵,朝中大部分大臣其實是一樣的,自己的安全第一位,這時候也不管是不是秦檜的人,都紛紛附和秦檜的觀點,在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時候,他們可不分黨派。
孫權也有些意動,而這個意動並不是來自於他孫權的意誌,而是來自趙構的dna。
這個意動也讓他下定了決心,那就是絕對不能按照秦檜的想法進行做事,因為他從趙構的記憶之中學會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趙構在軍事上做出的決定絕大多數都是錯的。
雖然孫權不知道什麽叫做大數據,但是這就是大數據在宋朝的一次應用實踐,既然趙構想要逃,那就證明逃跑這件事情是一個錯誤。
“秦相,請詳細介紹一下現在的情況。”孫權說道。
孫權覺得現在的情況還不是很明朗,送到他手上的情報肯定是精簡過的,他想要知道詳細的情況。
在這方麵,秦檜也做了一定的準備。
“完顏宗弼的兵力在五萬人左右,廬江城的守將鬱寶芳開城投降,帶給他了至少三千水軍。幸好陛下洪福,無為城的守將拒絕投降,現在金人依然被擋在了無為城下,不過那邊並不是張俊防禦的重點,恐怕無為城不能堅持太久。”秦檜介紹說。
“楊沂中的軍隊在哪裏他手上至少還有二萬人。”有人大聲說道,“讓他的軍隊迴防臨安,他的軍隊一個星期就可以跑迴來。”
“不行!”反對的人是秦檜,他隻說了一句話:“像楊沂中這樣急行軍,如果在半路金人襲擊他了怎麽辦完顏宗弼完全有能力幹掉他。沒有了他的軍隊,完顏宗弼更能在江南肆無忌憚了。所以老臣鬥膽,已經去信告訴楊沂中了,請他不必迴援臨安,至少不能匆忙迴援臨安。”
秦檜的剛才的話語讓朝中有些人對他怒視,因為那些人認為楊沂中的軍隊丟了就丟了,又不是大不了的事情,那些士兵死了就死了,隻要他們不死就好了,大不了之後再招募。
而秦檜卻沒有這麽做,反而讓那些武夫待在安全的地方。
“秦相這件事情做的非常不錯。”但是孫權卻對秦檜做出了讚許,秦檜的能力的確有獨到的地方。
秦檜聽到孫權的稱讚很是高興,因為他知道他賭對了,如果是過去的趙構,秦檜肯定會嚴令楊沂中迴援,但是現在的趙構不一樣,他知道怎麽樣做才是最為正確的。
“金人還沒有攻破無為城能確認嗎”孫權再一次問道。
“可以,張俊給我來信說,他試圖增援無為,但是幾次都被金人擊退了,無為城依然在我們手上,隻是他們堅持的時間不長了。”秦檜迴答說。
“金人沒有拿下無為,那麽他們還沒有能夠渡過長江,我們依然可以在長江上堵住金人。”孫權說道。“隻要在長江上堵住金人,那麽淮南西路的張俊和手上依然有大量戰兵的楊沂中,金人的攻勢勢必不能這麽持久。”
“陛下,我有一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堵住金人”秦檜點出了現在宋人的死穴,手上缺乏力量。
“在陸地上絕對不可能,但是在水上我們可以一試,我在玄武湖練有三千水軍,這一次我將用這三千水軍抵擋住金人。”孫權說道。
“陛下,您身係著大宋的安危,不可輕出。”秦檜很少會忤逆趙構的意思,特別是死諫根本就不可能發生,但是這一次秦檜還是勸阻了孫權。
像這樣“信賴”他的陛下這個世上可少有。
“在水上沒有人是我的對手。”孫權自豪的說,他來到這個世界仔細看過過去宋人打的水戰,我對於那些打水戰的人隻有一個評價,那就是和曹操一樣。外行。
“這就是我最後的決定,作為一個大宋的皇帝,我要親自保衛大宋。”孫權的話語為朝議畫上了一個句號,可憐的張浚他的文書眾人都已經選擇性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