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台大人啊敢怠慢,畢竟朱常禧可是皇親國戚,他們皇家的事,別人可不想摻和。
所以撫台大人趕緊表態,說自己壓根兒就不知道這一迴事,剛剛上任,對金陵的人脈還把握得不準。
既然不準,那要他這個撫台大人幹什麽?
朱常禧聽了這話就感覺很生氣。
唉,怎麽說呢,朱常禧也知道撫台大人是特地來負荊請罪的,而且撫台大人還是朝廷的人,是皇上欽點的官員,朱常禧可不能得罪啊。
朱常禧隻好微笑相對。
撫台大人接著說,金陵城最近治安不太好,而且有很多的盜賊出沒,還盼望著朱將軍能多加注意。
朱常禧雖然知道撫台大人是皇上的人,可是出現了這種事情,畢竟不好容忍的吧?
而且朱常禧也不是那種能夠容忍的人,所以當即反駁道:“我金陵兵營的人是負責打仗的,而且對於沿海那些地方,倭寇和海盜時不時就會出沒。你要我用金陵兵營的人來守城?還是用他們來懲治小偷小摸的?”
用上了戰場的士兵來懲治小偷小摸的人,豈不是大材小用了嗎?
撫台大人聽著這話也感覺紮耳朵,可是沒有辦法啊。
不得不說,撫台大人在金陵城的權力實在是小。
對於顧紫重來說,這一次的經曆實在是太可怕了。
她仿佛還能迴憶起那個時候強盜提刀的場景。
真的是讓她腦門冒汗。
顧紫重指著撫台大人,像是發了瘋一般,道:“你要是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就向皇上反應,看你管不管。”
這一下子可把撫台大人給說懵了。
雖然說現在皇上和金陵朱家的關係不是很好,可是保不準呢?
萬一將來哪一天,他們再和好如初了,那現在撫台大人在金陵城裏做了點什麽事,將來可能就會被翻出來,然後作為他的罪證。
他可不願意去趟這一趟的渾水。
說白了,撫台大人官再高,終究還是一個外人。
而小皇帝和金陵朱家的關係再怎麽不好,畢竟人家還是一家人呢,都姓朱嘛。
所以還是一句話,撫台大人兩邊都不得罪。
撫台大人趕緊表態,他一定會召集人手,去募來幾個身強體壯的,用來維持治安。
好說歹說,顧紫重這才消了氣。
不過說實在的話,顧紫重真是退一萬步也沒有想到城裏會有盜賊。
那段經曆真的是她內心的夢魘。
她也是聽了兩天的戲,才把心裏的陰霾給除掉的。
朱常禧這兩天一直在家裏陪伴著顧紫重,哪裏也不想去了。
顧紫重就躺在床上。
朱常禧時常握緊了她的手,把她的手背貼在自己的臉頰上,感覺好溫暖。
怎麽整得跟生離死別一樣?
顧紫重感覺沒有這個必要吧?
朱常禧卻堅持道:“先皇生下的十幾個孩子,還沒過兩年呢,已經夭折了一大半,能存活下來的又有幾個人呢?所以人生不易,我能在這裏守候著紫重,已經是我這一輩子最大的幸事了。”
說白了,我能討一個好老婆,然後能有一個好家庭,就已經足夠了,
什麽血戰疆場,什麽建功立業,什麽揚名立萬,都是扯淡。
最後家裏的人好好的,不比什麽強嗎?
朱常禧也開始在這裏大發感慨。
顧紫重覺得子善哥有點囉裏囉嗦的。
她不太喜歡多話的男人。
她還是喜歡那個手持長劍,肅穆而立的子善哥。
她的這個念頭被崔姨娘知道了以後,崔姨娘忍不住要吐槽她:“少夫人,要我來說啊,您現在這個樣子就是活該。您的這個脾氣也是自找罪受的。”
顧紫重聽著這話,心裏就不高興。雖然他沒有在臉上表現出來而已。
崔姨娘歎息道:“朱世子他能懂得家庭的重要性,放下了兵營裏的繁重事務而迴來看你。這對你來說不就是天大的寵愛嗎?你怎麽得了便宜還賣乖呢?”
這話說得沒錯。
可是顧紫重卻不愛聽。
她就是不喜歡男人那一副磨磨唧唧的樣子。
她向崔姨娘嘮叨:“昨天子善哥趴在我的床頭哭了一天你知道嗎?感覺我和子善哥就是生離死別一樣。”
崔姨娘隻是微笑。
朱常禧不在家的時候吧,顧紫重嫌他不照顧她,不想她;朱常禧在家的時候吧,顧紫重又覺得他不幹正經事!
朱常禧一心想著建功立業的時候吧,顧紫重覺得他這個人好沒人情味,不夠體貼女人;朱常禧在顧紫重旁邊照顧她,向她吐露心聲吧,她又覺得他太磨磨唧唧!
唉,怎麽說呢,反正朱常禧怎麽都不對了。
崔姨娘隻是說了一句:“少夫人,朱世子在家,您就珍惜吧。”
說白了,你就是吃飽了撐的!
顧紫重覺得這個話題不能再進行下去了。
她又休息了幾天,讓清兒和弟弟每天在她的床頭講諸子百家。
她感覺清兒念叨的這些文章,比她之前看過的都多。
真是長見識了,她的兒子們各個都是飽讀詩書,最好再有點紅名。
清兒長大了去參加科舉,以後保準能考個功名迴來。
如此說來,顧紫重的兒子也成了文人墨客了。
一提起這個,她想起了自己的哥哥。
她有多長時間沒有見到哥哥了?
她打心眼裏還是想念哥哥的。
她和顧家的關係很微妙,不知道是什麽原因,怎麽現在顧家也有一種敵人的感覺。
顧家可是她的家啊!
唉,嫁出去的女兒,可是她卻不願意做那潑出去的水。
她還想在家裏繼續待下去,做她母親的好女兒,做她哥哥的好妹妹。
可是她不知道還能不能迴到過去。
顧家好像對朱家的態度一直在改變,總之一句話,那就是顧家和朱家已經不是一條心了。
顧紫重覺得顧家現在仿佛是小皇帝安插在朱家旁邊的一個眼線了。
最大的眼線了。
她不敢迴家,生怕見到自己的父母。
她會和父母坦誠相待的。
她又怕父母會把朱家的情況上報給朝廷。
唉,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敵人又多少,而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成了敵人。
所以撫台大人趕緊表態,說自己壓根兒就不知道這一迴事,剛剛上任,對金陵的人脈還把握得不準。
既然不準,那要他這個撫台大人幹什麽?
朱常禧聽了這話就感覺很生氣。
唉,怎麽說呢,朱常禧也知道撫台大人是特地來負荊請罪的,而且撫台大人還是朝廷的人,是皇上欽點的官員,朱常禧可不能得罪啊。
朱常禧隻好微笑相對。
撫台大人接著說,金陵城最近治安不太好,而且有很多的盜賊出沒,還盼望著朱將軍能多加注意。
朱常禧雖然知道撫台大人是皇上的人,可是出現了這種事情,畢竟不好容忍的吧?
而且朱常禧也不是那種能夠容忍的人,所以當即反駁道:“我金陵兵營的人是負責打仗的,而且對於沿海那些地方,倭寇和海盜時不時就會出沒。你要我用金陵兵營的人來守城?還是用他們來懲治小偷小摸的?”
用上了戰場的士兵來懲治小偷小摸的人,豈不是大材小用了嗎?
撫台大人聽著這話也感覺紮耳朵,可是沒有辦法啊。
不得不說,撫台大人在金陵城的權力實在是小。
對於顧紫重來說,這一次的經曆實在是太可怕了。
她仿佛還能迴憶起那個時候強盜提刀的場景。
真的是讓她腦門冒汗。
顧紫重指著撫台大人,像是發了瘋一般,道:“你要是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就向皇上反應,看你管不管。”
這一下子可把撫台大人給說懵了。
雖然說現在皇上和金陵朱家的關係不是很好,可是保不準呢?
萬一將來哪一天,他們再和好如初了,那現在撫台大人在金陵城裏做了點什麽事,將來可能就會被翻出來,然後作為他的罪證。
他可不願意去趟這一趟的渾水。
說白了,撫台大人官再高,終究還是一個外人。
而小皇帝和金陵朱家的關係再怎麽不好,畢竟人家還是一家人呢,都姓朱嘛。
所以還是一句話,撫台大人兩邊都不得罪。
撫台大人趕緊表態,他一定會召集人手,去募來幾個身強體壯的,用來維持治安。
好說歹說,顧紫重這才消了氣。
不過說實在的話,顧紫重真是退一萬步也沒有想到城裏會有盜賊。
那段經曆真的是她內心的夢魘。
她也是聽了兩天的戲,才把心裏的陰霾給除掉的。
朱常禧這兩天一直在家裏陪伴著顧紫重,哪裏也不想去了。
顧紫重就躺在床上。
朱常禧時常握緊了她的手,把她的手背貼在自己的臉頰上,感覺好溫暖。
怎麽整得跟生離死別一樣?
顧紫重感覺沒有這個必要吧?
朱常禧卻堅持道:“先皇生下的十幾個孩子,還沒過兩年呢,已經夭折了一大半,能存活下來的又有幾個人呢?所以人生不易,我能在這裏守候著紫重,已經是我這一輩子最大的幸事了。”
說白了,我能討一個好老婆,然後能有一個好家庭,就已經足夠了,
什麽血戰疆場,什麽建功立業,什麽揚名立萬,都是扯淡。
最後家裏的人好好的,不比什麽強嗎?
朱常禧也開始在這裏大發感慨。
顧紫重覺得子善哥有點囉裏囉嗦的。
她不太喜歡多話的男人。
她還是喜歡那個手持長劍,肅穆而立的子善哥。
她的這個念頭被崔姨娘知道了以後,崔姨娘忍不住要吐槽她:“少夫人,要我來說啊,您現在這個樣子就是活該。您的這個脾氣也是自找罪受的。”
顧紫重聽著這話,心裏就不高興。雖然他沒有在臉上表現出來而已。
崔姨娘歎息道:“朱世子他能懂得家庭的重要性,放下了兵營裏的繁重事務而迴來看你。這對你來說不就是天大的寵愛嗎?你怎麽得了便宜還賣乖呢?”
這話說得沒錯。
可是顧紫重卻不愛聽。
她就是不喜歡男人那一副磨磨唧唧的樣子。
她向崔姨娘嘮叨:“昨天子善哥趴在我的床頭哭了一天你知道嗎?感覺我和子善哥就是生離死別一樣。”
崔姨娘隻是微笑。
朱常禧不在家的時候吧,顧紫重嫌他不照顧她,不想她;朱常禧在家的時候吧,顧紫重又覺得他不幹正經事!
朱常禧一心想著建功立業的時候吧,顧紫重覺得他這個人好沒人情味,不夠體貼女人;朱常禧在顧紫重旁邊照顧她,向她吐露心聲吧,她又覺得他太磨磨唧唧!
唉,怎麽說呢,反正朱常禧怎麽都不對了。
崔姨娘隻是說了一句:“少夫人,朱世子在家,您就珍惜吧。”
說白了,你就是吃飽了撐的!
顧紫重覺得這個話題不能再進行下去了。
她又休息了幾天,讓清兒和弟弟每天在她的床頭講諸子百家。
她感覺清兒念叨的這些文章,比她之前看過的都多。
真是長見識了,她的兒子們各個都是飽讀詩書,最好再有點紅名。
清兒長大了去參加科舉,以後保準能考個功名迴來。
如此說來,顧紫重的兒子也成了文人墨客了。
一提起這個,她想起了自己的哥哥。
她有多長時間沒有見到哥哥了?
她打心眼裏還是想念哥哥的。
她和顧家的關係很微妙,不知道是什麽原因,怎麽現在顧家也有一種敵人的感覺。
顧家可是她的家啊!
唉,嫁出去的女兒,可是她卻不願意做那潑出去的水。
她還想在家裏繼續待下去,做她母親的好女兒,做她哥哥的好妹妹。
可是她不知道還能不能迴到過去。
顧家好像對朱家的態度一直在改變,總之一句話,那就是顧家和朱家已經不是一條心了。
顧紫重覺得顧家現在仿佛是小皇帝安插在朱家旁邊的一個眼線了。
最大的眼線了。
她不敢迴家,生怕見到自己的父母。
她會和父母坦誠相待的。
她又怕父母會把朱家的情況上報給朝廷。
唉,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敵人又多少,而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成了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