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要正當防衛,必須要加強管理,不能給那些士兵一點的懈怠心裏。
不是顧紫重看不起朱常禧,他這個人就是在關鍵的時候優柔寡斷,還總是有憐憫之心。
不過他的那種憐憫之心,卻是能夠害慘了大多數的人。
顧紫重知道子善哥說不出狠心的話來,她便替子善哥說了。
朱常禧也就默認了。
顧紫重向兵營的將領說這些狠話的時候,就連一旁的吳一城都被顧紫重啐了一口。
她就是說話太過激動了,吐沫星子滿天飛。
這次可是當真了,顧紫重把將領們也給得罪了。
說實在話,顧紫重真不想當這個罪人。
什麽好事,什麽好人模樣都是朱常禧來做。一旦到了得罪人的事,就是顧紫重來做了。
她也認命,誰讓她喜歡子善哥呢。
把兵營的事交待了,顧紫重還派人去兵營裏,盯著那些人。一旦有什麽特別的情況,顧紫重第一時間就把他們拉出來,當眾處罰了。
兵營的事總算是弄完了,顧紫重這才喘口氣。
她和朱王爺,還有家父的談話漸漸增多了起來。
顧世子也吐槽朝廷裏的一些事。
比如說太皇太後娘娘親政,這就挺煩人,太皇太後娘娘什麽事都不懂,還總想插一杠子。
弄得地方裏的許多小事,卻總是弄不好。
百姓們都開始怨聲載道了。
小皇帝雖然年幼,不過也有一種施展拳腳的願望。
太皇太後娘娘和太後娘娘就聯合在一起,想著要打壓皇上。
皇上雖然年幼,不過也用不了幾年,便可以自己處理朝政的事了。
到那個時候,皇上要親政,太皇太後娘娘會怎麽辦?
顧紫重心裏清楚得很,太皇太後娘娘很為難。
因為前世她就是遇到了這種情況,很是難為情。
要是到了實在沒有辦法的地步,太皇太後娘娘還要殺了皇上,另外立一個新皇帝。
這便是皇位周圍的事,不是心狠手辣,隻是沒有辦法。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顧紫重前世就是太後娘娘,她也有過這樣的煩惱。
不過畢竟不是她的事,她考慮多了也沒用,當然也不必考慮。
她現在的身份是金陵朱家的少夫人,所以她自然要為了金陵朱家的事考慮。
太皇太後娘娘倘若真的惹惱了皇上,因此讓皇上給辦了,那是她自己玩火自焚,把自己給玩進去了。
顧紫重最多也就是同情一下太皇太後娘娘。
她知道了這事,更是加緊了對金陵兵營的修建。
她還私下裏去找了唐纖楠,請唐纖楠寫信給李伯父。
李伯父又給金陵送來了銀兩和糧草。
畢竟李伯父已經投奔了金陵朱家,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李伯父盡可能地巴結金陵朱家和顧家,希望他們兩家人在朝廷能夠站立得住腳。
顧紫重也是借這一點,瘋狂地壓榨江南富商。
顧王爺都看不下去了,還因為這件事情勸過顧紫重:“做人要適可而止,江南富商給咱們送過幾次銀兩和糧草。人家對咱們已經仁至義盡了,你不能一直追著人家要錢要糧食啊。”
顧紫重也明白這個道理。
可是她知道,前世的她已經變得十分心狠手辣,她自己都停不下來了。
既然想要成功,既然想要在朝廷的爭奪當中為自己謀得一個位置,那便不能仁慈。
因為仁慈的人總會失敗。
顧紫重此時變得十分狠毒,道:“出了什麽事,我顧紫重一個人負責。江南的富人們倘若需要交待,我便給他們交待好了。隻要咱們金陵兩家人能過得好,我願意做一切。”
顧王爺雖然反對女兒的做法,不過卻十分佩服自己的女兒。
朱王爺對顧紫重的做法也是默許了的。
顧紫重也的確把江南的富商們給得罪狠了。
畢竟江南的人也不是腰纏萬貫,他們手中也沒有搖錢樹。
顧紫重這樣一味地向他們要銀子要糧食,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江南的富人們開始背地裏偷偷議論顧紫重。
顧紫重反而高興了,她知道她自己做的事肯定會招人謾罵的。要是沒人罵她,她反而不習慣,不舒服。
有人罵她了,她才習慣,因為她知道了什麽人對她有意見。
她隻是記在了心裏,不說出來而已。
現在金陵有了銀子,有了糧食,兵強馬壯,足以自保了。
金陵朱家也是傭兵自重,讓地方的其他藩王看了就眼紅。
太皇太後娘娘總是對金陵的態度曖昧。
說對金陵不好吧?太皇太後娘娘還總是把好聽話掛在嘴邊上。
可是要說好吧,太皇太後娘娘卻也沒有實質性的做法。
說實在的,朝廷對金陵兵營基本上沒有什麽貢獻。
金陵兵營募兵和養兵的銀子都是顧紫重從江南富人那裏搜刮來的。
顧紫重這種做法也是讓太皇太後娘娘很反感。
太皇太後娘娘之前很喜歡這個姑娘,可是現在不是了。
她開始討厭顧紫重。
因為在不知不覺之間,顧紫重卻成了金陵朱顧兩家的一個軍師,成了朝廷的一大隱患。
顧紫重心裏明白,她和太皇太後娘娘的情分就到此了。
萬一以後金陵和朝廷反目成仇,金陵要起兵的時候,顧紫重便要將太皇太後娘娘當做敵人。
她這個時候狠下心來,以後便不會再改變。
她不管別人的什麽冷言冷語,徑直去兵營,每天都看著兵營裏的那些士兵一點一點的訓練。
她也變成了百姓口中的“梟雄”。
因為她越來越嚴厲,也越來越狠心。
兵營裏出現過幾件事情,因為士兵們遲到了,結果被她下令拉出去斬首。
兵營裏人人自危。
顧紫重既然已經做到了“梟雄”,她也收不住手了。
她要下狠心,下決心,把金陵建成一個整個大明都害怕的地方。
甚至金陵再變迴“應天府”,也是可以的。
大不了金陵反了朝廷,朱常禧做皇帝。
這種情況不是沒有可能。
天子的位置有德者居之!
小皇帝年幼無知,太皇太後娘娘又太年邁。他們太失民心了,朝廷也不行了。
不是顧紫重看不起朱常禧,他這個人就是在關鍵的時候優柔寡斷,還總是有憐憫之心。
不過他的那種憐憫之心,卻是能夠害慘了大多數的人。
顧紫重知道子善哥說不出狠心的話來,她便替子善哥說了。
朱常禧也就默認了。
顧紫重向兵營的將領說這些狠話的時候,就連一旁的吳一城都被顧紫重啐了一口。
她就是說話太過激動了,吐沫星子滿天飛。
這次可是當真了,顧紫重把將領們也給得罪了。
說實在話,顧紫重真不想當這個罪人。
什麽好事,什麽好人模樣都是朱常禧來做。一旦到了得罪人的事,就是顧紫重來做了。
她也認命,誰讓她喜歡子善哥呢。
把兵營的事交待了,顧紫重還派人去兵營裏,盯著那些人。一旦有什麽特別的情況,顧紫重第一時間就把他們拉出來,當眾處罰了。
兵營的事總算是弄完了,顧紫重這才喘口氣。
她和朱王爺,還有家父的談話漸漸增多了起來。
顧世子也吐槽朝廷裏的一些事。
比如說太皇太後娘娘親政,這就挺煩人,太皇太後娘娘什麽事都不懂,還總想插一杠子。
弄得地方裏的許多小事,卻總是弄不好。
百姓們都開始怨聲載道了。
小皇帝雖然年幼,不過也有一種施展拳腳的願望。
太皇太後娘娘和太後娘娘就聯合在一起,想著要打壓皇上。
皇上雖然年幼,不過也用不了幾年,便可以自己處理朝政的事了。
到那個時候,皇上要親政,太皇太後娘娘會怎麽辦?
顧紫重心裏清楚得很,太皇太後娘娘很為難。
因為前世她就是遇到了這種情況,很是難為情。
要是到了實在沒有辦法的地步,太皇太後娘娘還要殺了皇上,另外立一個新皇帝。
這便是皇位周圍的事,不是心狠手辣,隻是沒有辦法。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顧紫重前世就是太後娘娘,她也有過這樣的煩惱。
不過畢竟不是她的事,她考慮多了也沒用,當然也不必考慮。
她現在的身份是金陵朱家的少夫人,所以她自然要為了金陵朱家的事考慮。
太皇太後娘娘倘若真的惹惱了皇上,因此讓皇上給辦了,那是她自己玩火自焚,把自己給玩進去了。
顧紫重最多也就是同情一下太皇太後娘娘。
她知道了這事,更是加緊了對金陵兵營的修建。
她還私下裏去找了唐纖楠,請唐纖楠寫信給李伯父。
李伯父又給金陵送來了銀兩和糧草。
畢竟李伯父已經投奔了金陵朱家,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李伯父盡可能地巴結金陵朱家和顧家,希望他們兩家人在朝廷能夠站立得住腳。
顧紫重也是借這一點,瘋狂地壓榨江南富商。
顧王爺都看不下去了,還因為這件事情勸過顧紫重:“做人要適可而止,江南富商給咱們送過幾次銀兩和糧草。人家對咱們已經仁至義盡了,你不能一直追著人家要錢要糧食啊。”
顧紫重也明白這個道理。
可是她知道,前世的她已經變得十分心狠手辣,她自己都停不下來了。
既然想要成功,既然想要在朝廷的爭奪當中為自己謀得一個位置,那便不能仁慈。
因為仁慈的人總會失敗。
顧紫重此時變得十分狠毒,道:“出了什麽事,我顧紫重一個人負責。江南的富人們倘若需要交待,我便給他們交待好了。隻要咱們金陵兩家人能過得好,我願意做一切。”
顧王爺雖然反對女兒的做法,不過卻十分佩服自己的女兒。
朱王爺對顧紫重的做法也是默許了的。
顧紫重也的確把江南的富商們給得罪狠了。
畢竟江南的人也不是腰纏萬貫,他們手中也沒有搖錢樹。
顧紫重這樣一味地向他們要銀子要糧食,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江南的富人們開始背地裏偷偷議論顧紫重。
顧紫重反而高興了,她知道她自己做的事肯定會招人謾罵的。要是沒人罵她,她反而不習慣,不舒服。
有人罵她了,她才習慣,因為她知道了什麽人對她有意見。
她隻是記在了心裏,不說出來而已。
現在金陵有了銀子,有了糧食,兵強馬壯,足以自保了。
金陵朱家也是傭兵自重,讓地方的其他藩王看了就眼紅。
太皇太後娘娘總是對金陵的態度曖昧。
說對金陵不好吧?太皇太後娘娘還總是把好聽話掛在嘴邊上。
可是要說好吧,太皇太後娘娘卻也沒有實質性的做法。
說實在的,朝廷對金陵兵營基本上沒有什麽貢獻。
金陵兵營募兵和養兵的銀子都是顧紫重從江南富人那裏搜刮來的。
顧紫重這種做法也是讓太皇太後娘娘很反感。
太皇太後娘娘之前很喜歡這個姑娘,可是現在不是了。
她開始討厭顧紫重。
因為在不知不覺之間,顧紫重卻成了金陵朱顧兩家的一個軍師,成了朝廷的一大隱患。
顧紫重心裏明白,她和太皇太後娘娘的情分就到此了。
萬一以後金陵和朝廷反目成仇,金陵要起兵的時候,顧紫重便要將太皇太後娘娘當做敵人。
她這個時候狠下心來,以後便不會再改變。
她不管別人的什麽冷言冷語,徑直去兵營,每天都看著兵營裏的那些士兵一點一點的訓練。
她也變成了百姓口中的“梟雄”。
因為她越來越嚴厲,也越來越狠心。
兵營裏出現過幾件事情,因為士兵們遲到了,結果被她下令拉出去斬首。
兵營裏人人自危。
顧紫重既然已經做到了“梟雄”,她也收不住手了。
她要下狠心,下決心,把金陵建成一個整個大明都害怕的地方。
甚至金陵再變迴“應天府”,也是可以的。
大不了金陵反了朝廷,朱常禧做皇帝。
這種情況不是沒有可能。
天子的位置有德者居之!
小皇帝年幼無知,太皇太後娘娘又太年邁。他們太失民心了,朝廷也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