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鐵始終是蒙荻最關心的事,安排好雜事後,就帶著寒曲等人前往。
昔日伏擊離族的山穀正是如今冶鐵的所在,幹將來了後,諸事都由他安排。
幹將把土著勞力分成兩部分,一半在此,另一半由幹英帶至不遠處冶煉青銅。
蒙荻還未入得穀內,就感覺熱浪滾滾,穀中原本茂盛的草木早已消失不見,整個山穀光禿禿的。
穀內一片嘈雜,土著青壯有的在鼓橐裝炭,有的在反複捶打劍胚,個個赤裸著上身,汗流浹背。
幹將已經站在穀口等候,隨手拿起一把地上擺放著的鐵劍遞給蒙荻,再取過一柄青銅劍,兩劍用力互斫,“叮”的一聲,銅劍斷為兩截。細細查看鐵劍,劍刃毫無損傷。
“好劍!”蒙荻大喜。
“主公,鑄成的鐵劍比一般銅劍更堅固,而且更鋒利!”幹將傲然說道。
“恭喜幹將兄鑄成寶劍。”寒曲等人紛紛道喜。
幹將的氣勢一變,悻悻然說道:“此劍也隻能糊弄下你等,卻未必能入主公法眼。”
“哦這又是為何”蒙荻奇道。
“此劍隻能斫斷尋常銅劍,而且每次對斫,均有極細微豁口,用久了仍然會斷。若與湛盧等寶劍相斫,更是不堪一擊。”幹將黯然。
湛盧這等絕世利刃隻會被收藏在諸侯王宮之中,或作炫耀之用,又怎麽會出現在戰場上蒙荻隨手舞了個劍花,覺得輕重合用,極為滿意。
“此劍一個月能鑄多少”蒙荻更關心的是產量。
“這……”幹將聲音越發輕微,尷尬的舉了下手掌。
“五柄”蒙荻也皺起了眉頭。
其實五柄真的不算少了,尋常工匠鑄一把好劍,至少也要數月之功,如果是寶劍,數年也未必能成。
幹將本是心高氣傲之人,此地可以隨自己心意鑄劍,鐵石、木炭用之不竭,更有數百青壯可用,滿以為必能鑄出絕世寶劍。
哪知費勁心力,鑄出的鐵劍仍隻在中等水準,且產量又低,自覺難以向蒙荻交代。同等耗費,可製尋常銅劍十倍不止。
蒙荻倒沒想這麽多,青銅根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見蒙荻不作聲,幹將隻當是不滿意,硬著頭皮說:“主公,還有一法,或可多鑄鐵劍。”
蒙荻聞言一振,“什麽方法”
“聽聞北方有黑石,能夠助燃。若能提高火勢,便可輕易銷融鐵石,到時不說十倍,甚至可得百倍之量。”
“有這等好東西”蒙荻苦苦思索,奈何前世隻是一名武夫,對鑄劍一無所知。
眾人也紛紛搖頭,連幹將也隻是聽聞,自己這些人又怎麽知道。
不管怎麽說,蒙荻還是很高興的,用力拍拍幹將肩膀,誠懇說道:“還是按我們說好的,凡是冶煉鑄造之需,無不隨你使用。至於黑石,我會想辦法的。”
“主公!”幹將鄭重施了一禮,他脾氣雖然略有乖張,卻重情義,尤其是這種信任之語,更讓他生出效死之心。
“主公”幹將像是想起了什麽,從穀中取出幾樣東西,“這是鋤、钁、鐮,剛來漢地的時候,見山下有農田,便在鑄劍之餘,打造了幾樣在吳國見過的農具。”
農具!一心撲在種田上的寒曲急忙伸手取過,翻來覆去的看個不停。研究半天,仍無所得,隻好開口相詢。
其實幹將也沒使用過,在吳國的時候曾奉命用青銅打造過一批,用來代替石刀、蚌鐮等物。但青銅珍貴,又極易損耗,所以很少使用。
現在所煉之鐵倒是極為適合,以木為心,外包鐵刃,製作方便而且耐用。
好東西啊,雖然還沒搞清楚,但憑感覺一定大大有利於耕種,寒曲心急,捧起農具向蒙荻告罪一聲就要奔去漢穀找有經驗的老農詢問。
看著他按捺不住的樣子,眾人一陣大笑。
蒙荻又去了冶煉青銅的所在,銅礦位置離的不遠,幹英就在邊上冶煉。
按幹英所說,找到的銅礦極為上等,比在楚國所見更佳。
“主公,已得銅千斤。”幹英兩眼放光。
唯一可惜的是按照蒙荻的要求,全部被融成銅錠,而不是鑄成銅鼎或銅劍。
蒙荻點頭稱讚,見寒湛在一邊似有話說,便開口問道:“左曲訓練可好”
“主公,左曲按小五小六兩位大人要求訓練,一切都好。隻是……”
“隻是什麽”
“糧食不夠,吃不飽。”寒湛苦笑。
不錯,在漢穀稻子未熟之前,這千餘土著青壯和五百士卒的消耗確實難以負擔。
青銅換糧食,蒙荻當即作出決定,漢地基本用不到青銅,正好拿來跟越國換取急需的糧食。
離族的土著在此很是安心,每天都能吃得半飽,這已是很多人的夢想了。
所以沒有人想到逃離,其實就算逃走,也已無處可去,離族的領地早被其他部落占據。
蒙荻決定暫時停止青銅冶煉,帶著五百土著和寒湛的左曲迴姑蔑城。
幹英自是無比失望,隻好帶著幾個頗有工匠天賦的土著前去幹將處幫忙。
迴到城中,令正在田間忙著試驗農具的寒曲立即帶銅錠前往會稽,越國正大動幹戈,想必也是急需這批青銅。
令寒湛和小五從土著中挑選合適的士卒進行訓練,其餘的趕去種田。
土著的素質很是不錯,竟有三百餘人入選,又從漢地征發了二百餘人,這樣,原來各隻有半曲的左曲和右曲都擴至滿編。
“一個月內,讓他們都成為可戰之兵。”這是蒙荻下的軍令。
然後,蒙荻讓人請來姬朝。
“黑石楚地就有。”姬朝流亡至楚國後,閑來無事就是翻閱攜帶的周室典籍,又有百工相隨,知識甚是淵博。
“黑石可燃,鄉野之民常用此物取暖,漢地樹木繁多,不缺薪炭,倒是用不著。”姬朝不知用意,反勸蒙荻無需費力,畢竟從楚國輾轉運來,耗費不少。”
蒙荻心中已有定計,便問姬朝何時將四族之人遷來。
姬朝對漢地極為滿意,表示隨時可以,但此事重大,自己必須親自前往。
“好,那就定在一個月後,我派人一路護送前去。”
昔日伏擊離族的山穀正是如今冶鐵的所在,幹將來了後,諸事都由他安排。
幹將把土著勞力分成兩部分,一半在此,另一半由幹英帶至不遠處冶煉青銅。
蒙荻還未入得穀內,就感覺熱浪滾滾,穀中原本茂盛的草木早已消失不見,整個山穀光禿禿的。
穀內一片嘈雜,土著青壯有的在鼓橐裝炭,有的在反複捶打劍胚,個個赤裸著上身,汗流浹背。
幹將已經站在穀口等候,隨手拿起一把地上擺放著的鐵劍遞給蒙荻,再取過一柄青銅劍,兩劍用力互斫,“叮”的一聲,銅劍斷為兩截。細細查看鐵劍,劍刃毫無損傷。
“好劍!”蒙荻大喜。
“主公,鑄成的鐵劍比一般銅劍更堅固,而且更鋒利!”幹將傲然說道。
“恭喜幹將兄鑄成寶劍。”寒曲等人紛紛道喜。
幹將的氣勢一變,悻悻然說道:“此劍也隻能糊弄下你等,卻未必能入主公法眼。”
“哦這又是為何”蒙荻奇道。
“此劍隻能斫斷尋常銅劍,而且每次對斫,均有極細微豁口,用久了仍然會斷。若與湛盧等寶劍相斫,更是不堪一擊。”幹將黯然。
湛盧這等絕世利刃隻會被收藏在諸侯王宮之中,或作炫耀之用,又怎麽會出現在戰場上蒙荻隨手舞了個劍花,覺得輕重合用,極為滿意。
“此劍一個月能鑄多少”蒙荻更關心的是產量。
“這……”幹將聲音越發輕微,尷尬的舉了下手掌。
“五柄”蒙荻也皺起了眉頭。
其實五柄真的不算少了,尋常工匠鑄一把好劍,至少也要數月之功,如果是寶劍,數年也未必能成。
幹將本是心高氣傲之人,此地可以隨自己心意鑄劍,鐵石、木炭用之不竭,更有數百青壯可用,滿以為必能鑄出絕世寶劍。
哪知費勁心力,鑄出的鐵劍仍隻在中等水準,且產量又低,自覺難以向蒙荻交代。同等耗費,可製尋常銅劍十倍不止。
蒙荻倒沒想這麽多,青銅根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見蒙荻不作聲,幹將隻當是不滿意,硬著頭皮說:“主公,還有一法,或可多鑄鐵劍。”
蒙荻聞言一振,“什麽方法”
“聽聞北方有黑石,能夠助燃。若能提高火勢,便可輕易銷融鐵石,到時不說十倍,甚至可得百倍之量。”
“有這等好東西”蒙荻苦苦思索,奈何前世隻是一名武夫,對鑄劍一無所知。
眾人也紛紛搖頭,連幹將也隻是聽聞,自己這些人又怎麽知道。
不管怎麽說,蒙荻還是很高興的,用力拍拍幹將肩膀,誠懇說道:“還是按我們說好的,凡是冶煉鑄造之需,無不隨你使用。至於黑石,我會想辦法的。”
“主公!”幹將鄭重施了一禮,他脾氣雖然略有乖張,卻重情義,尤其是這種信任之語,更讓他生出效死之心。
“主公”幹將像是想起了什麽,從穀中取出幾樣東西,“這是鋤、钁、鐮,剛來漢地的時候,見山下有農田,便在鑄劍之餘,打造了幾樣在吳國見過的農具。”
農具!一心撲在種田上的寒曲急忙伸手取過,翻來覆去的看個不停。研究半天,仍無所得,隻好開口相詢。
其實幹將也沒使用過,在吳國的時候曾奉命用青銅打造過一批,用來代替石刀、蚌鐮等物。但青銅珍貴,又極易損耗,所以很少使用。
現在所煉之鐵倒是極為適合,以木為心,外包鐵刃,製作方便而且耐用。
好東西啊,雖然還沒搞清楚,但憑感覺一定大大有利於耕種,寒曲心急,捧起農具向蒙荻告罪一聲就要奔去漢穀找有經驗的老農詢問。
看著他按捺不住的樣子,眾人一陣大笑。
蒙荻又去了冶煉青銅的所在,銅礦位置離的不遠,幹英就在邊上冶煉。
按幹英所說,找到的銅礦極為上等,比在楚國所見更佳。
“主公,已得銅千斤。”幹英兩眼放光。
唯一可惜的是按照蒙荻的要求,全部被融成銅錠,而不是鑄成銅鼎或銅劍。
蒙荻點頭稱讚,見寒湛在一邊似有話說,便開口問道:“左曲訓練可好”
“主公,左曲按小五小六兩位大人要求訓練,一切都好。隻是……”
“隻是什麽”
“糧食不夠,吃不飽。”寒湛苦笑。
不錯,在漢穀稻子未熟之前,這千餘土著青壯和五百士卒的消耗確實難以負擔。
青銅換糧食,蒙荻當即作出決定,漢地基本用不到青銅,正好拿來跟越國換取急需的糧食。
離族的土著在此很是安心,每天都能吃得半飽,這已是很多人的夢想了。
所以沒有人想到逃離,其實就算逃走,也已無處可去,離族的領地早被其他部落占據。
蒙荻決定暫時停止青銅冶煉,帶著五百土著和寒湛的左曲迴姑蔑城。
幹英自是無比失望,隻好帶著幾個頗有工匠天賦的土著前去幹將處幫忙。
迴到城中,令正在田間忙著試驗農具的寒曲立即帶銅錠前往會稽,越國正大動幹戈,想必也是急需這批青銅。
令寒湛和小五從土著中挑選合適的士卒進行訓練,其餘的趕去種田。
土著的素質很是不錯,竟有三百餘人入選,又從漢地征發了二百餘人,這樣,原來各隻有半曲的左曲和右曲都擴至滿編。
“一個月內,讓他們都成為可戰之兵。”這是蒙荻下的軍令。
然後,蒙荻讓人請來姬朝。
“黑石楚地就有。”姬朝流亡至楚國後,閑來無事就是翻閱攜帶的周室典籍,又有百工相隨,知識甚是淵博。
“黑石可燃,鄉野之民常用此物取暖,漢地樹木繁多,不缺薪炭,倒是用不著。”姬朝不知用意,反勸蒙荻無需費力,畢竟從楚國輾轉運來,耗費不少。”
蒙荻心中已有定計,便問姬朝何時將四族之人遷來。
姬朝對漢地極為滿意,表示隨時可以,但此事重大,自己必須親自前往。
“好,那就定在一個月後,我派人一路護送前去。”